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韩国民事诉讼法导论pdf

韩国民事诉讼法导论pdf

发布时间: 2022-02-10 20:02:26

A. 谁能帮我推荐几本关于新旧民事诉讼法比较的专著

能力有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解读>
作者: 姚红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1
页数: 版次:初版
开本:32开 装帧:平装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
出版项:中国法制出版社 / 2005-8-1
原书定价:¥15.00 丛编项:教学法规 便携本装帧项:平装 32开 /

<民事诉讼法·涉外与仲裁篇>
作者:田平安
厦门大学 (2007-06出版)

民诉,我建议看张卫平教授的书.
张卫平教授:男,1955出生,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司法改革论评.第6辑/张卫平等主编,2007-12-1版
民事诉讼法教学案例(高等院校法学案例丛书)/张卫平著,2007-9-1版
民事程序法研究(第3辑)/张卫平主编,2007-6-1版
民事诉讼法习题集(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配套自测)/张卫平主编,2007-6-1版
司法改革论评(第5辑)/张卫平等主编,2007-3-1版
知向谁边(张卫平闲文集)/张卫平著,2006-12-1版
民事程序法研究(第2辑)/张卫平,2006-3-1版
琐话司法/张卫平,2005-10-1版
民事诉讼:关键词展开(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张卫平,2005-8-1版
民事诉讼法学习题集(高等法学专业课程考试同步训练)/张卫平,2005-9-1版
民事诉讼法教学案例(高等院校法学案例丛书)/张卫平,2005-8-1版
民事诉讼法必读资料(法学教学参考书)/张卫平,2004-1-1版
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张卫平,2004-11-1版
民事诉讼法(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张卫平,2004-11-1版
民事证据制度研究(清华法学丛书)/张卫平,2004-4-1版
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修订版)/张卫平著,2007-1-1版
民事程序法研究(第1辑)/张卫平,2004-1-1版
民事诉讼法案例教程(面向21世纪法学案例系列教材)/张卫平,2003-11-1版
外国民事证据制度研究(清华法学丛书)/张卫平,2003-4-1版
司法改革:分析与展开/张卫平等,2003-4-1版
探究与构想-民事司法改革引论(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研究系列丛书)/张卫平,2003-3-1版
司法改革论评(第4辑)(司法改革研究系例)/张卫平,2002-11-9版
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的法理分析/张卫平,2000-6-15版
司法改革论评(第3辑)(司法改革研究系列))/张卫平,2002-6-15版
司法改革论评(第2辑)(司法改革研究系列)/张卫平,2002-2-1版
司法改革论评(第1辑)(司法改革研究系列)/张卫平,2001-11-1版
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的法理分析(清华法学丛书)/张卫平,2000-6-1版
民事诉讼法教程(高等法学教育)/张卫平,1998-1-1版
法国民事诉讼法导论/张卫平 陈刚,1997-1-1版

张卫平 法学论文(同名作者未经筛选)
体制转型与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的发展 /张卫平
司法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 /张卫平

B. 烟台大学研究生古代文学专业,具体考试题型是什么,有真题的发一下①⑥③liyuekuaiyuehao,谢谢!

<a href="http://yjs.ytu.e.cn/" http://yjs.ytu.e.cn/
专业,研究方向,科目集团

数量

考试科目

备注

001经济与工商管理

16

020201国民经济

8

1 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304数学四(4)815经济学综合

复试:经济学包含全面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01个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

_ 02宏观经济调控和区域发展

_ 03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系统设计

120202企业管理 8

①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303数学④816管理

复试:管理包含综合管理,生产运营管理,战略管理和物流管理

_ 01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_ 02国际企业战略和组织管理

_ 03人力资源管理

002法学院 150

030101法学理论

15

1 101政治理论(2)201英语(3)717法律(包括法理学,法律刑法法)(4)817综合(包括宪法,

复试):民法法理学

试用的宪法法理学,民法

01法律社会学

_ 02比较法

030102法律史

一个

(2)①政治理论101英语③201 717法(包括法理学,刑法)(4)817法律(包括宪法,民法)复试:中国法律史,外国法制史

加上测试:法理学,民法

01中国法律史

_外国法制史02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

1 101政治理论(2)英语③ 817 201 717法律(包括法理学,刑法)(4)法律(包括宪法,民法)

复试:宪法;

试验:行政法法学民法

_ 01宪法

_ 02行政法 a>

030104刑法学校

15

英语(3)201 717(1 )101政治理论(2)“(包括法理学,刑法)(4)817法律(包括宪法,民法)

复试:刑法(犯罪学)

试用的:法理学,民法

_ 01刑法

_ 02犯罪

030105民商法学校的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2)(3)717 817法律(包括宪法,民法)

复试:商法(包括商业法)加测试:法理学,民法

_ 01物权法

_ 02责任

_ 03 030106中国商法诉讼法 BR p>

1 101政治理论(2)英语(3)817 201 717法律(包括法理学,刑法)(4)法律(包括宪法,民法)

重新检查:刑事诉讼法;

试验:民事诉讼法的法理学,民法

_ 01刑事诉讼法

_ 02民事和行政诉讼法律

030107经济法

1 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717法律(包括法理学,刑法)(4

复试:经济法)817法律(包括宪法,民法)

加上测试:法理学,民法

_ 01市场规制法

BR /> 02宏观调控法

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1)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2)(3)717法律(包括法学,刑法)④817法律(包括宪法,民法)

复试:环境法

试:法理学,民法

_ 01环境法
a>

_ 02资源法

15 1 101政治理论(2)英语③201 717“(包括法理学,刑法)( 4)817法律(包括宪法,民法)

复试:国际经济法,国际法

试:法理学,民法

_ 01国际私法<BR /

_ 02国际经济法

50

英语(3)201 398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④ 498法律硕士联考(1)101政治理论(2)复试:法律综合(民事,刑事)

_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003学院人文

47

030404中国少数民族史

①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818 718通史(4

复试:中国古代历史)历史文选

加试验:世界近现代史上

_ 01中国民族关系史

_ 02中国东北跨境民族历史

_ 03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和宗教的历史

_ 04中国民族政治史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1)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719中国文学史(4)819中国文学理论,中国古代和

复试:中国文学史(先秦和汉,唐王朝)

加测试:中国通史“(古代)

_ 01在先秦和汉代文学的

_ 02唐代文学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①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720欧洲和美国文学史(4)820比较

重新审视文学和文学理论文学评论写作

加试验:中国文学

_ 01中西比较文学

欧洲和美国文学_ 02 BR p> _ 03俄罗斯和苏联文学

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3)(1)101政治理论(2)201 721考古专业基础综合(4) - 没有

重新检查:专业课程(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外的考古研究和现状,考古学理论,方法等)

加上测试:中国古代中国历史语言学

_ 01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早期文明研究

_ 02胶东先秦考古发现和研究

060105专门历史

①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313历史的专业基础(4) - 没有

复试:历史

加上测试:历史上的中国文字学,中国古代

_ 01中国古代哲学,历史

_ 02中国古代文明史

中国古代民族历史

BR /> _ 03 _ 04中国古代文化历史

004外国语学院

31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① 101政治理论(2)222日语或德语(3)223 722英语(4)822英语

复试:文学鉴赏;

测试:高级英语高级听力
>注意:英语是外国文学,英美概况

_ 01英语文学

_ 02英语和交叉研究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集成社会,文化

050210亚非语言文学

韩国④①101政治理论(2)222日语或224英语(3)723个基点823语言 BR />复试韩国:现代文学

加试验:高级韩语,韩国高级听力

注:韩国与韩国,现代文学史概述

_ 01集成韩国现代文学和电影文化

的_ 02韩国社会,语言和文化研究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5

①101政治理论(2)222日语或223德语(3)724语言学概论(4)824语言学

复试:现代语言学

加测试:高级英语高级听力

注:集成了基本的语言学英语,社会 - 语言 - 文化知识

_ 01话语分析和社交语学校

_ 02中国和外国语言对比与跨文化交际

03 _英语

005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数字媒体应用

31

070101基础数学

①101政治理论(2)201英语(3)725数学分析(4)825高等代数

重新检查:常微分方程或概率论;

加测试:复杂的功能;功能分析

-

_ 01功能分析

_ 02代数学

_

070104应用数学

15 <BR / ①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725数学分析(4)825 03非线性分析高等代数

相同的基本数学

_ 01非线性微分方程及其应用 BR p> _ 02电力系统

_ 03不确定性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分析和应用

①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725数学分析(4)825高等代数

相同的基本数学

01自适应控制理论与应用

_ 02非线性系统控制

_ 03组合优化和理论计算机科学

_ 04灰色系统理论和应用

006光电070201理论物理信息科技

84

15

1 101政治理论(2)201英语(3)726高等数学(4)

重826量子力学:普通物理(力学,热学,电磁学)

_ 01高能量物理理论和量子场论

_ 02凝聚态理论 a>

_ 03数学物理

_ 04相对论天体物理学

_ 05量子光学

070202粒子物理与核物理 8

①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726高等数学(4)826量子力学理论物理

_ 01粒子物理学唯一的唯象理论的标准模型

_ 02新的粒子物理

_ 03粒子物理和宇宙学

_ 04核结构理论

070205凝聚态物理

1 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726高等数学(4)826量子力学

理论物理
>

_ 01介观物理理论

_ 02计算凝聚态物理

_ 03低维系统和薄膜物理

BR /> 04纳米的物理



070207光学 15

①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726高等数学(4)827光学

相同的理论物理

_ 01信息光学

_ 02生物光学

_ 03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_ 04超快光学技术

_ 05光电子学

_ 06红外光学 070 208无线电物理

1 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726高等数学(4)828电磁

理论物理_ 01电磁场与微波

_ 02 _ 03数字传输理论和技术

_ 04复杂的系统中计算电磁学和电子

电磁散射辐射传输

077 301物理电子 15

1 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726高等数学(4)829电磁场理论

重新检查:普通物理(机械,光学)

BR /> _ 01光电

_ 02光电探测技术

_ 03薄膜物理

_ 04电磁场与微波

BR />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15

①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301数学4

830信号与系统复试:电路基础 BR p> _ 01图像和多维信号处理

_ 02信息处理系统

007化学和生物学技术

63

BR /> 070302分析化学 8

①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731物理化学(4)831复试:分析化学

加测试分析化学实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_ 01分离科学

_ 02现代谱分析

_ 03化学信息科学

070303有机化学

1 101政治

复试理论②201英语(2)(3)731(4)物理化学832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

加测试: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_ 01天然产物化学及应用

_ 02精细有机合成和农药化工

_ 03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化学及其应用

070304物理化学

(1)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731物理化学(4)833无机化学

复试:物理化学实验

加测试: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_ 01新催化材料和催化反应 _

02环境催化

_ 03结构化学

070703海洋生物学

①101政治理论(2)201英语(3 )734生物化学(4)834普通生物学

复试:

加上分子生物学试验: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

_ 01海洋藻类生物学

_ 02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081701化学工程

①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302数学二835化工原理(4)

复试:物理化学

试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_ 01传球和混合工程

_ 02传质与分离工程

_ 03催化反应工程

081 705工业催化

①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302数学II (4)833无机化学

复试:物理和化学

试验:化工原理,有机化学

_ 01新的催化剂和催化反应

02环境友好催化

097 203农产品加工和储藏工程

(1)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734生物化学(4 )836微生物学

复试:微生物测试

加测试:食品分析,食品和营养

_ 01水果和蔬菜的存储和处理技术

> 02动物食品科学

_ 03农业生物转化技术

_ 04功能性食品

海洋大学008

23
>

071004水生生物学

①101政治理论(2)201英语③737生物化学(4)837普通生物学

复试:细胞生物学

试用:微生物学,遗传学

_ 01海洋生物环境毒理学和应用药理学

_ 02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资源

03海洋生物

081 703生物化工

15

1 101政治理论(2)

201英语③302数学二(4)838生化工程原理复试: (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化分离工程)

试验:微生物学,生化分离工程

_ 01海洋生化工程中

_ 02生化反应和生物反应器项目 BR p> _ 03生物制药

009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

15

080201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15 (1)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301数学一(4)839理论力学

复试:机械设计

加试验的基础:材料力学,C语言程序设计

_ 01数字化制造技术

_ 02计算机辅助工程和仿真

_ 03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
a>

_ 04机械动力学

05特殊的加工工艺和自动化

010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23

> 080502材料科学

15

1 101政治理论2

复试201英语③302数学二(4)840普通化学:基础材料科学

加测试:物理化学,材料工程基础

_ 01高分子材料

02 _ 03金属材料

083001环境科学

①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302数学二④840普通化学

重新检查:环境生态学

加测试:环境监测,环境介绍

_ 01环境生物技术

a>

_ 03环境污染与修复
_ 04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011计算机科学

23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① 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301数学一(4)841数据结构

复试:操作系统;

试用软件工程:C + +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 BR p> _ 01智能信息处理

_

_ 02信息安全

采矿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03数据政治理论(2)15

1 101 201英语(3)301数学一(4)841数据结构

复试: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的基础

加测试:C + +编程;计算机网络

_ 01分布式人工智能

_ 02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

_ 03智能信息处理

BR /> 012土木工程<BR / 31

081401岩土工程

①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301数学④842力学材料

复试:土力学

试验:钢结构设计原理

_ 01环境岩土工程

_ 02岩土工程数值分析技术/ a>

081402结构工程

15 (1)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301数学④843结构力学

复试:钢筋混凝土结构
>加测试:土力学,钢结构设计原理

_ 01混凝土结构理论康复和加强技术

_ 02工程结构的数值分析方法研究和工程应用
>

081 40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1 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301数学④843结构力学

复试:钢筋混凝土结构

加上测试:土力学,钢结构设计原则

_ 01结构耐火和防火减灾工程

_ 02工程结构隔震和振动控制 BR p> 013药学院

23

100701药物化学15

1 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744药房基础综合(4)(包括天然药物化学)

加测试 - 无

复试:药物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和化学 01中国传统医药和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和开发新的药物

_ 02天然药物ADME研究

_ 03杂环细胞毒性的抗癌药物的合成

100706药理
>

1 101政治理论(2)英语(3)201 306西药或744医药专业基础综合④ - 没有

复试:药理学

加测试: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有机化学 BR p> _ 01心脑血管缺血性损伤及药物保护

_ 02抗癌药物的筛选和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

_ 03抗损伤的药物筛选及其机理研究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日本222

新编译的日本(12),周平,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德国223

德国(12),赵伤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24英语

没有参考书目

717

法理学(第二版),编辑由张文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中国的刑事法“(第二版),全面的经验教训杨洗,杨敦先,北京大学大学出版社,2003

718

中国古代历史的历史(上中下),朱绍侯,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中国近代历史上(1949年) (第四版),李侃如编辑,中华书局公司,1994年

719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20

欧洲和美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朱伟,赵力,脆薄恒,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外国文学理论简史,刘翔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俄罗斯和苏联文学史(1-3卷),曹靖华,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721考古基础上,综合 BR />中国古代(向上或向下),审议,商务印书馆。现代史纲要建博赞,人民出版社,1979年中国的历史,白寿彝,上海人民出版社。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栾丰实,中国考古文物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金怀。中国古代文明十,李学勤,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文明时期,毛诗序,上海教育出版社

722基础英语

参考书目

723个基点韩国韩国(456),韩国延世大学学校代码,韩国延世大学出版社,1994

724语言学

语言学(修订本),胡壮麟,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新的纯英语语言学,戴炜栋,他陈肇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725数学分析数学分析(上,下册)(第二版)Chenzhuan张金财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

726

高等数学高等数学(微积分,级数,常微分方程)(上,下册),同济大学代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731的物理和化学

物理化学,南京理工大学,傅献彩等编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734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上下),王镜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生化浓缩的课程,聂剑,高等教育出版社

737生物化工

生物化学(第三版):王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生物化学习题集,组,协力陶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

744药房有机化学(第5版),倪沛洲系列,人民卫生出版社。分析化学(第五版)李发美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生物化学,吴梧桐(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经济学815集成

政治经济学原理“,卫兴华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逄锦聚,高等教育出版社,政治经济,蒋血沫,上海人民出版社。微观经济学,周晖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宏观经济学,袁志刚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尹伯成,复旦大学出版社。

816管理综合

管理,徐国华,张,赵平,清华大学出版社,生产和经营管理,陈水扁说,马士华,高等教育出版社;企业战略管理,标准化,冷克平,王江,高等教育出版社;物流外包和管理,王顺玉,孟相如,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出版社

817综合课程II

宪法(部分),编辑由许崇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民法,喻国明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18历史文选

中国史(上下),工程和本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819中国文学理论,中国古代

批评中国文学理论史(上下),和章烧慷的,北京大学,发表在1995年,中国古代(向上或向下),印度商业图书馆,1999年,历代文学作品选(底部),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中国古代的文论选(四),审议,郭邵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820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

比较文学,伦敦,姚Sunjing谢天振,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刘翔宇,杨恒达,曾艳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22考试

包括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外国文学,英美轮廓;读英语文学,王守仁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美国文学选读,陶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英语文化,汪峰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23韩国综合

与南韩国概述现代文学史。韩国文学(现代部分),延边大学出版社,2004年进兵民,韩国概述,鲤城美,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824语言学综合

基本的英语,社会史 - 语言 - 文化知识

825高等代数

更高的代数(第二版),代数群主编在首席北京大学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BR p> 826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周氏迅系列,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量子力学导论,曾金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827光学

光学教程,姚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光学(上下),赵凯华锺西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28电磁

电磁,赵凯华,陈熙谋。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电磁学(新概念物理课程),赵凯华,陈喝遏寻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电磁学,吴健雄学术出版社,1983年。 (部分电路不测试)

829电磁场与电磁波的电磁理论。谢处方,饶克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工程电磁场导论,冯张驰,诉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电磁场与电磁波解决问题的指导,赵林,中国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2002

830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系统,郑君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吴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分析化学“(第四版),首席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占40%),武汉大学化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832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上下),编辑胡宏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833无机化学<br

无机化学“(第四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的p>

普通生物学(第二版),吴相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34普通生物学。生命科学的基础上,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路耀华

化学原理(上下),姚玉英系列“,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

835化工原理 836微生物

周D,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837普通生物学

普通生物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838

生物技术,生化工程原理张玉军唐主编,总编辑,中国南方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

839理论力学

理论力学(上下),哈尔滨工业大学技术系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40普通化学

普通化学原理,华同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841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严蔚敏,吴伟民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 2001

842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上下),孙训方,代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材料力学,的宋栽炕,崔侠系列,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年

843结构力学

结构力学教程(Ⅰ,Ⅱ),龙驭球,包世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 烟台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

C. 论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论述题)

这次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一个引人瞩目之处,是将诚实信用原则明文化、法定化。新民诉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第二款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鉴于在民事诉讼实践中,普遍地存在着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的情形,恶意诉讼、虚假诉讼、诉讼中的虚假陈述、拖延诉讼、伪造证据等时有发生,因此,在应对社会诉求方面,将诚实信用作为一项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并非仅仅具有法律上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政治层面的意义。因为,整个社会的诚实信用丧失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将诚实信用原则法定化,有助于引导、规范人们的诉讼行为,也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诚信度。人们相信只要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诉讼公正、高效、低成本的价值追求都能够充分得以实现。
一、诚实信用原则化的认识基础
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许多人认为,只有植入诚实信用原则,通过对传统的当事人主义、辩论主义(辩论原则)、处分权主义(处分原则)的修正或限制(甚至是诉讼模式的转换——社会性民事诉讼、协动主义的诉讼模式),转变传统的诉讼观念,才能实现实质上的平等和正义,充分实现民事诉讼关于真实、公正、迅速解决纠纷的价值追求。很显然,这种认识的观念基础与传统的自由主义相反,是一种国家本位、社会本位、义务本位的观念基础。
随着诚实信用规制逐渐超越私法领域,扩展至公法领域,成为普遍的法律原则,即使不考虑私法权利义务与民事诉讼权利义务的联系,民事诉讼法作为公法也将适用诚实信用原则。这样一来不仅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之间的关系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的关系也同样适用于诚实信用原则。
基于上述认识,1895年奥地利民事诉讼法、1911年匈牙利民事诉讼法、1933年前南斯拉夫民事诉讼法、1939年德国民事诉讼法、1942年意大利民事诉讼法均相继规定了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有真实陈述之义务,尤以德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最大。1990年修订的韩国民事诉讼法第1条明确规定:“法院应为诉讼程序公正、迅速以及经济地进行而努力;当事人及诉讼关系人应当诚实信用地进行诉讼。” 1996年日本修订民事诉讼法,新增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
二、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情形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一般有以下情形:
1.当事人真实陈述的义务。当事人真实陈述的义务略称为“真实义务”。真实义务通常被认为是诚实信用原则的主要内容。有的大陆法系国家,虽然没有将诚实信用原则作为一般规定,却有关于真实义务的规定;相反,有的国家虽有诚实信用的一般规定,但却没有明确规定真实义务,仅理论上认为这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发生的一种法定义务。在外国法理上,一般认为,当事人的真实义务仅为主观性义务(正直义务或真诚义务)或主观真实义务,即只要当事人根据本意为真实陈述时,就属于履行了义务。也就是说,即使事后发现和认定当事人的陈述与案件事实不符,也不属于违反真实义务。要求真实义务为当事人陈述的客观真实也是无法做到的。另一方面,如果定义为主观性义务,则真实义务对于发现案件真实的作用就十分有限了。真实义务应当如何界定,在国外依然有较大的争议。
2.促进诉讼的义务。当事人负有促进诉讼的义务,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要求之一。这一义务要求当事人在诉讼中不得实施迟延或拖延诉讼行为,或干扰诉讼的进行,应协助法院有效率地进行诉讼,完成审判。这一义务具体体现在不得迟延提出攻击和防御方法;不得故意申请无理由的回避(回避权的滥用);不得故意拆分诉讼标的,以规避相应的诉讼程序(如通过拆分诉讼标的使之适用于小额诉讼,由此获得小额诉讼程序带来的利益)等。
3.禁止以欺骗方法形成不正当诉讼状态。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不得以欺骗方法形成不正当的诉讼状态,从而获得法规的不当使用或不适用。例如管辖权的滥用,原告通过编造虚假的管辖原因事实,从而获得有利于自己的管辖。又如,在票据诉讼中票据持有人向出票人行使权利,但为了让自己所在地的法院获得管辖权,特意将同一所在地的背书人作为被告,提起共同诉讼,从而获得所在地法院的管辖权,但在第一次口头辩论期日中又故意撤回对背书人的请求。再如,当事人在诉讼即将开始之前,廉价取得几乎没有价值的自动债权,然后在诉讼中主张抵销的情形。另外,外国当事人为了规避诉讼担保义务而让所在国当事人代为起诉的情形,也属于违反诚信原则。
4.禁反言。民事诉讼上的禁反言,也称之为禁反言原则。该原则源于英美法上estoppel法理。大陆法系国家,如日本又将其扩展或概括为禁止矛盾行为。这一原则的具体适用要件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当事人在诉讼中实施了与之前(诉讼中或诉讼外)诉讼行为相矛盾的行为;其二,在对方信赖的前提下,作出了违反承诺的行为;其三,给信赖其先行行为的对方造成了不利。例如,作出自认之后,在无正当理由的情形下撤回自认。禁反言原则的法理在实践中也得到了日本最高裁判所的认可。但在理论上,关于如何适用禁反言原则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在同一诉讼中,因为遵守口头辩论一体化的原则,所以,即使当事人的行为是矛盾的,并可能对法官的自由心证的形成有影响,但也不适用禁反言原则。另外,从诉讼行为的性质而言,对于取效性诉讼行为(指该行为的实施不会直接发生程序上的法律效果,仅仅是要求法院实施相应的裁判行为,如诉讼中当事人主张和举证的行为就属于典型的取效性诉讼行为),原则上当事人是可以自由撤回的,也不受禁反言原则的约束。
5.诉讼上权能的滥用。虽然诉讼制度给予了当事人某些权能,但如果没有诚实信用地行使该权能,也就不能予以承认该权能行使的利益。诉讼上权能的滥用,如无正当理由反复要求审理法官回避;期日指定申请权的滥用等。这些权能的滥用可以从有无正当理由来判断,不容易把握的是诉权的滥用问题。由于诉权是一种受宪法保障的基本诉讼权利,因此,在外国民诉的实践中,以诚实信用原则对诉权滥用的处置是相当谨慎的。在承认诚实信用原则的国家,关于诚实信用与诉讼上权能或诉讼权利滥用的规制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论上至今仍存有争议。实质是诚实信用原则是否包含对诉讼上权能或权利滥用的规制。
6.诉讼上权能的丧失。因行为人长时期不行使诉讼上的特定权能,使得对方产生一种行为人大概不会行使该权能的期待,一旦达到如此阶段,行为人还可以行使权能的话,就将有损对方的期待,因此,为了维护这种期待,在此情形下权能的行使是不合法的,也就是所谓失权的原则。在规定的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救济的方法,可以适用失权原则,通常认为没有问题。但对于诉权的失效或失权问题与对待诉权滥用的问题一样需要谨慎对待。诉讼上权能的丧失与诉讼上权能因滥用而被禁止的情形不同在于,前者是因消极的不作为而发生的,后者却是因积极的作为而发生的,前者的效果是失权,后者的效果是无效。
三、诚实信用原则的实施
在国外民事诉讼中,作为一项抽象的原则或规定,通常是通过判例来实现的。但判例的示范性和规范性要求强有力的司法作保障。与此不同,我国各级法院的司法权相对比较弱,因此,试图通过判例形成具体的适用规范和指南比较困难。在我国,落实法律的原则性规定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司法解释,通过司法解释的细化使抽象的原则规定得以实现。司法解释的难点在于,需要在规范技术上做到抽象化和类型化,如果没有一定时间的司法实践积累和抽象能力是很难做到的。而且一旦抽象化,又可能存在一些情形下抽象与具象无法对接适用的问题。诚实信用与正当的概念一样是非常宽泛和抽象的,我们也可以通过指导性案例将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典型事例提升为规范。在这方面,寻找具有说服力的典型案例是关键。由于指导性案例的产生,在程序上相当复杂,因此不可能指望短时期内就会有较多的相关指导性案例产生。
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中,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如何正确适用诚实信用原则而不至于不正当限制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正当行使。因为总体而言,诚实信用原则是限制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是对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的制约,因此,在没有明确制度规定的情形下,也容易以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为由,发生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不当干预,有损程序正义、诉讼平等,尤其是在以追求实质正义、实质平等的名义下。要使诚实信用在民事诉讼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司法的权威性、公信力,强化裁判的功能,增强审判中法律理论的解释、说理作用,否则诚实信用原则很容易因为“适用难”搁置起来,成为一条“睡眠”条款。

D. 涉外离婚案件,对方是韩国人,可以缺席判决吗

你好: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等的规定,现将我国关于涉外离婚诉讼的管辖权原则归纳如下:
1.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在华要求离婚的,应按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中国公民一方居住在国外,一方居住在国内,不论哪一方向我国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国内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如国外一方在居住国法院起诉,国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我国民法院有权受理。如果双方均为出国人员,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的,应向出国前一方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
3.在国内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婚姻缔结地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向我国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的,由婚姻缔结地或一方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受理。
4.公民双方在国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的,应由原告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关于离婚适用法律的问题。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中国公民同外国人离婚,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根据这一规定,我国公民和外国人在我国申请离婚,应按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办理。

E. 张卫平的个人作品

1.《程序公正实现中的冲突与衡平》(成都出版社1992);
2.《破产程序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3.《诉讼构架与程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探究与构想——民事司法改革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5.《守望想象的空间》(自选集、法律出版社2003);
6.《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
7.《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4);
8.《民事诉讼:关键词展开》(2005年人民大学出版社);
9.《推开程序理性之门》(法律出版社,2008年出版);
10.《民事诉讼:回归原点的思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中国审判理论研究》(重庆人民出版社1991);
2.《破产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5)
3.《民事诉讼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
4.《民事诉讼现代化与制度建构》(法律出版社2000);
5.《司法改革:分析与展开》(法律出版社2003)。
6。《傲慢与偏见》(文协出版社2004)
7.(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文协2006年)
8.《性侵犯诉讼教程——鹰郡案为例》(文协2007年) 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要有:
1、《在有与无之间——法学研究方法论漫谈》,《法治研究》,2010年第1期;
2、《起诉难:一个中国问题的思索》,《法学研究》,2009年第6期;
3、《回归马锡五的思考》,《现代法学》,2009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2期)(《诉讼法学*司法制度》,人大复印资料2010年第1期);
4、《案外人异议之诉》,《法学研究》,2009年第1期;
5、《无本之木——民事诉讼法学贫困化的思考(一)》,《司法》,2008年;
6、《认识经验法则》,〈清华法学〉,2008年第6期;
7、《司法公正的法律技术与政策》,〈法学〉(核心),2008年第8期;
8、《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若干问题》,《中国法律》,2007年第4期;
9、《再审事由构成再探讨》,《法学家》(核心),2007年第6期;
10、《判决执行力主体范围的扩张————以实体权利转让与执行权利的获得为中心》,《现代法学》(核心),第5期;
11、《大陆地区民事诉讼的沿革、改革与民事诉讼法的修正》,台湾中央研究院,2007年;
12、《民事诉讼中的异议制度研究》,《清华法学》,第1期;
13、《诉讼调解:时下态势的分析与思考》,《法学》(核心),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第9期全文转载;
14、《Reform of lawsuit system and revision of filing conditions》(起诉条件与诉讼要件)《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
15、《关于民事执行中的举证责任》《执行工作指导》(中国审判指导丛书),最高法院执行工作室编,2006年第1期;
16、《民事诉讼法修改之我见》,《法商研究》(核心),2006第5期;
17、《管辖权异议:回归原点与制度修正》,《法学研究》(核心),2006年第4期;
18、《再审价值:有限纠错》,《法律适用》(核心),2006年第7期;
19、《民事诉讼法任务的构成与修正》,《法学》(核心),2006年第5期;
20、《民事诉讼“释明”概念的展开》,《中外法学》(核心),2006年第2期;
21、《民事诉讼法的修正与程序正义的提升(下)》,《中国司法》,2006年第2期;
22、《民事诉讼法的修正与程序正义的提升(上)》,《中国司法》,2006年第1期;
23、《民事诉讼法律审的功能与构造》,《法学研究》,2005年第3期;
24、《法律审研究》(《民事程序法研究》第二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
25、《民事诉讼法律审事由研究》(《诉讼理论与实践》收录),法律出版社,2005年出版;
26、《民事诉讼体制转型中的〈民事证据规定〉》,《中国司法》2005年第4期;
27、《民事诉讼中的矛盾群及解》,《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
28、《纠纷替代性解决机制的构想》,《法律适用》,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05年3期转载)
29、《五位一体教学法》,《教育研究》(清华大学主办),2004年地4期;
30、《起诉条件与实体判决要件》,《法学研究》,2004年第6期;
31、《体制转型: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基本作业》,《法学家》,2004年第5期;
32、《民事诉讼中法院的基本职权》,《法学论坛》,200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05年1期转载);
33、《论诉讼契约化——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作业》,《中国法学》,2004年第3期;
34、《第三人类型及展开》,《民事程序法研究》第一辑,2004年5月;
35、《举证时限若干问题探讨》,《人民司法》,2003年第9期;
36、《既判力的客观范围》,《诉讼法研究》,2003年总第5卷;
37、《再审制度:基础置换与重建》,《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15000);
38、《证明标准建构的乌托邦》,《法学研究》,2003年第4期(12000);
39、《关于“路案”的分析》,《人民司法》,2002年第5期(6000);
40、《中国民事司法改革的基本框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2年版;
41、《体制转型与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的发展》,《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6期;
42、《处分原则重述》,《现代法学》,2001第5期(14000);
43、《事实探知:绝对化倾向及其消解》,《法学研究》,2001第4期。(14000);
44、《证明责任倒置的辫析》,《人民司法》,2001年第8期;
45、《民事证据法:建构中的制度移植》,《政法论坛》,2001年第4期。(15000);
46、《民事诉讼法的发展与体制性制约分析》,《法律科学》,2001年第4期。(14000);
47、《民事证据法必要性之考量》,《法商研究》,2001年第3期。(14000);
48、《交叉询问制:魅力与异境的尴尬》,《中外法学》2001年第3期。(15000);
49、《法庭调查与辩论:分与合之探究》,《法学》,2001年第4期。(6000);
50、《证据责任分配的基本法理》,《证据法论坛》,2000年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第5期(DISEST)转摘;
51、《民事诉讼体制与民事诉讼模式的发展,《浙江大学法学评论》,2000年7月(15000);
52、《代位诉讼初论》(《诉讼法学新探》),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8月。(8000);
53、《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分析》,《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25000;
54、《民事再审事由研究》,《法学研究》,2000年第5期。(14000);
55、《证明责任概念解析》,《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15000);
56、《论我国法院体制的非行政化》,《法商研究》2000年第3期。(12500)(CUPA转载2000年第4期);
57、《民事再审事由审查程序的法定化》,《法学》2000年2期。(5000);
58、《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法学研究》,1999年第6期;
59、《自认制度及结构分析》,《清华法学评论》,1999年第1期;
60、《民事证据制度改革走向探知》,法商研究》,1999年第3期;
61、《转换时期我国民事诉讼理论体系的逻辑发展与契合》,湖南出版社,《湘江法律评论》1996年第一卷;
62、《论破产程序的域外效力》,法律出版社 ,《民商法论丛》,1995年第四卷;
63、《论破产程序的域外效力》,法律出版社,《民商法论丛》,1995年第四卷;
64、《法国民事诉讼中的诉权制度及其理论》,《法学评论》,1997年第4期;
65、《论诉讼法标的及识别标准》,《法学研究》,1997年7月第19卷第4期;
66、《中国民事诉讼运行的问题点——以证据制度为中心》 (日文) ,《一桥论丛》,1997年1月号;
67、《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重述》,《法学研究》 1996年第6期;
68、《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与英美法系民事诉讼——两种诉讼的比较分析》,《法学评论》,1996年第5期(下);
69、《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与英美法系民事诉讼——两种诉讼的比较分析》,《法学评论》,1996年第4期(上);
70、《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转换与选择之根据》,《现代法学》,1996年第6期;
71、《绝对职权主义的理性认知---原苏联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评析》,《现代法学》,1996年第4期
72、《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理论与实务》(日本),《法学家》,1995年9月总1075期;
73、《日本失业救济的法律规制---日本(雇佣保险法)考查》,《现代法学》,1995年第1期;
74、《转制与应变---论我国传统民事诉讼体制的结构性变革》(获司法部直属院校“八五”期间优秀论文奖),《学习与探索》,1994年第4期;
75、《日本著名民事诉讼法学家简介》(下),《外国法学研究》,1994年第2期;
76、《日本著名民事诉讼法学家简介》(上),《外国法学研究》,1994年第1期;
77、《职权主义与当事主义---两种民事诉讼基本模式的比较研究》,《外国法学研究》,1993年第1期;
78、《从行政诉讼视角论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学习与探索》,1992年第5期;
79、《论督促程序》,《中国法学》,1991年第5期;
80、、《论行政不作为违法的司法救济》,《社会科学》,1991年第8期;
81、《论行政法规竟合与行政处罚竟合》,《政治与法律》,1991年第6期;
82、《多数人诉讼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法学 》,1990年第6期;
83、《集团诉讼理论探讨与模式构想》《法学硕士论文选》(独),群众出版社,1989年2月;
84、《当前股票、债券发行若干法律问题探讨》,《法学杂志》,1989年第五期;
85、《诉讼标的理论的发展与变革》,《外国法学研究》,1989年第2期;
86、《选定当事人制度的理论讨论》,《法学与实践》,1989年第3期;
87、《集团诉讼适用中若干问题》,《中国法学》,1989年第4期(获司法部直属院校“七五”期间优秀论文奖);
88、《破产法实施的心理---文化环境 》,《学习与探索》,1988年第6期;
89、《论破产原因》,《政治与法律》,1988年第5期;
90、《苏联东欧各国检察长对民事诉讼的参与》,《外国法学研究》,1988年第3期;
91、《试论产品责任诉讼》,《广东法学》,1988年第1期;
92、《横向经济联合中的复合合同关系》,《国内外经济管理》,1987年第15期;
93、《杨沫初恋一文纠纷涉及的法律问题》,《法制月刊》,1987年第10期;
94、《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新课题》(下),《中国法学》,1987年第6期;
95、《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新课题》(上),《中国法学》,1987年第5期;
96、《集团诉讼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外国法学研究》,1987年第2期;
97、《对租赁经营的法学思考》,《学习与探索》,1987年第3期;
98、《人民调解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法学》,1987年第5期;
99、《日本行政诉讼制度》,《法学杂志》,1987年第1期;
100、《选定当事人制度初探》,《法学季刊 》,1987年第1期;
101、《日本法院对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外国法学研究》,1986年第3期;
102、《关于破产制度中的几个问题》,《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
103、《费尔巴哈早期刑法思想剖析》,《外国法学研究》,1986年第1期;
104、《论技术商品与技术转让合同》,《学习与探索》,1985年第5期;
105、《当前股票、债券发行中若干法律问题探讨》,《法学杂志》,1985年第6期;
106、《日本学者对经济法概念的看法》,《政治与法律》,1985年第1期;
107、《日本刑事犯罪的新动向》,《中国法学》,1984年第2期;
108、《一门新兴的学科---被害者学》,《法学季刊》,1984年第4期。) 1、《法学蓝调》(独著),法律出版社,2010年出版;
2、《民事诉讼法教程》(独著),张卫平,法律出版社,2008年出版;
3、《推开程序理性之门》(独著),张卫平,法律出版社,2008年出版;
4、《三言九问》,何家弘、张卫平、汪建成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5、《简明证据法教程》,何家弘、张卫平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6、《那门是窄的》(独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7、《琐话司法》(独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8、《民事诉讼案例教程》(独著),法律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9、《民事诉讼:关键词展开》(独著),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10、《民事诉讼法习题集》,法律出版社,2005年;
11、《知向谁边》(独著),张卫平,法律出版社,2005年出版;
12、《民事诉讼法》(独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11月;
13、《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独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11月;
14、《民事程序法研究》第一辑(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5月;
15、《民事证据制度研究》(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16、《守望想象的空间——张卫平论文集(1)》,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
17、《民事诉讼案例教程》(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8月;
18、《探究与构想——民事司法改革引论》(独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
19、《外国民事证据制度研究》(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20、《民事诉讼考研必读资料》(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
21、《司法改革:分析与展开》(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10月;
22、《司法现代化民事诉讼的基本建构》(合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
23、《外国证据法资料》(上下)(主编、翻译部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
24、《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的法理分析》(独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25、《民事诉讼法教程》(司法部统编教材、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11月;
26、《法国民事诉讼法导论》(合著、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27、《司法部直属院校“八五”期间优秀论文集》,法律出版社,1996年12月;
28、《转换时期我国民事诉讼理论体系的逻辑发展与契合》(第一卷),《湘江法律评论》湖南出版社,1996年;
29、《破产法教程》(修订本),法律出版社,1995年10月;
30、《日本民事执行法的理论与实务》(合译),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
31、《中国审判理论研究》(合著、副主编),重庆出版社,1993年10月,(重庆社科一等奖、国家八*五科研课题);
32、《破产程序导论》(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
33、《程序公正实现中的冲突独著与衡平》,成都出版社,1993年5月,(全国首届诉讼法学科研成果 “南丰杯”一等奖、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34、《中国行政诉讼法原理》(合著),四川省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
35、《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法学》(合著),重庆市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重庆社科二等奖);
36、《股票制度规范运作》(合译),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年9月;
37、《中国民事诉讼法学》(合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
38、《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终述》(合著),长春出版社,1991年11月;
39、《强制执行理论与实务》(合著),重庆出版社,1990年11月,(重庆社科二等奖、四川省社科三等奖);
40、《破产法教程》(合著),法律出版社,1990年6月;
41、《行政诉讼法导论》(合著),重庆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
42、《行政诉讼指南》(合著),四川省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
43、《民事诉讼法新论》(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7月。 1.《中国大网络全书(法学卷)》,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2002年,部分词条;
2.《诉讼法大词典》,四川省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部分词条;
3.《行政法词典》,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部分词条。

F. 华东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硕士研究生法综参考书目

030106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修订版)叶青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刑事诉讼法学教学研究资料汇编》(第一辑2000—2005年)叶青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民事诉讼法学》江伟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民事诉讼法案例与图表》叶青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诉讼证据法学:指引、案例与文献》叶青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侦查学》杨正鸣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版;《侦查学原理》杨正鸣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版。 ▲802法学综合我校提供法学综合课考试大纲。 法理学部分:《法理学导论》徐永康主编、顾亚璐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二、四、六、九、十四、十五、十六章。 法律史部分:《中国法制史》王立民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二章第一、二 、三节,第七章第二、三、四节,第十三章第一、二、三节;《外国法制史》(第四版)何勤华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三章、第十章。 宪法学部分:《宪法学要义》殷啸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五章。 刑法学部分:《刑法学》刘宪权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五章第一节,第七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八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十章第二节、第四节,第十一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十二章第二节、第五节,第十三章第二节,第十六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十七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二十四章第二节、第四节,第二十五章第二节,第二十八章第二节、第三节。 民法学部分:郑云瑞著《民法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二章第一节、第六章第五节、第八章、第十章第六节。 诉讼法学部分:《刑事诉讼法学》(修订版)叶青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五章、第七章、第十五章;《民事诉讼法学》江伟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六章、第十二章。 经济法学部分:《经济法教程》(第二版)顾功耘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三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商法教程》(第二版)顾功耘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六章第二、三、四节,第九章第一、二、四节,第十四章第一、二节,第十六章第一、二、三节。 参考资料: http://www.law.ac.cn/zsgl/ShowArticle.asp?ArticleID=2183

G. 民事诉讼法教材

21世纪抄法学系列教材:民事诉讼法(第6版)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69712
版次:6
商品编码:1119870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出版时间:2013-02-01
印刷时间:2013-02-01
用纸:胶版纸
印次:3
内容简介:
由江伟编著的《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民事诉讼法(第6版)》遵循大陆法系国家规范出发型民事诉讼的法律思维传统,深入浅出地阐述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系统、准确地传递民事诉讼法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权利保护的诉讼目的观和正当程序的价值理念,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程序法律思维。简言之,作者江伟力争使本书第六版成为民事诉讼法研习者的良师益友、步入民事诉讼法学殿堂的阶梯。
目录:

导论:民事诉讼法研习方法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第一节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第二节 民事诉讼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第二章 诉与诉权
第一节 民事之诉
第二节 反诉
第三节 民事诉权
第三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当事人平等原则

H. 民商法考研都要考什么科目

你是考哪所大学的呢?各个学校的有所不同,给你发个2010年的北京化工大学的给你做参考吧: 本科目试题各部分所占比例大致为:法理50%、刑法20%、民事诉讼法30%. 第一部分——法理学 一、法学导论 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与相邻学科,法学教育,西方法学的历史,中国法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法学研究方法 二、法的本体 (一)法的概念(含法的作用) (二)法的渊源、形式和效力 (三)法的要素 (四)法律体系 (五)法律关系 (六)权利和义务 (七)法律责任 (八)法律程序 三、法的起源和发展 (一)法的历史 (二)法律演进与法律发展 四、法的运行 (一)法的制定 (二)法的实施 (三)法律职业 (四)法律方法 五、法的价值 (一)法的价值概述 (二)法与秩序 (三)法与自由 (四)法与效率 (五)法与正义 (六)法与人权 六、法与社会 (一)法与经济 (二)法与政治 (三)法与文化 (四)法与法治国家 (五)法与和谐社会 第二部分——刑法 一、刑法概论 (一)刑法概说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三)刑法的效力 二、犯罪论 (一)犯罪的概念 (二)犯罪构成 (三)犯罪客体 (四)犯罪客观方面 (五)犯罪主体 (六)犯罪主观方面 (七)意外事件和不可抗力 (八)正当行为 (九)故意犯罪的形态 (十)共同犯罪 (十一)罪数形态 三、刑事责任论 (一)刑事责任 (二)刑罚的概念和体系 (三)刑罚的裁量 (四)数罪并罚 (五)缓刑 (六)刑罚的执行 四、刑法分论 (一)分论与总论的关系 (二)罪名、罪状与法定刑 (三)法条竞合 (四)危害国家安全罪 (五)危害公共安全罪 (六)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八)侵犯财产罪 (九)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十)贪污贿赂罪渎职罪 第三部分——民事诉讼法 一、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一) 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 (二) 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三) 民事诉讼目的 (四) 民事诉讼的程序价值 (五) 民事诉讼法 (六) 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一)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 (三) 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 三、诉权和诉 (一) 诉权的涵义 (二) 诉权的保护 (三) 诉的概念 (四) 诉的种类 (五) 诉的要素 (六) 诉的合并、变更或追加 四、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五、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六、民事诉讼的主管和管辖 (一) 民事诉讼的主管 (二) 管辖的概念和分类 (三) 确定管辖的原则 (四) 管辖恒定 (五) 级别管辖 (六) 地域管辖 (七) 裁定管辖 (八) 管辖权异议 七、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一) 当事人的概念 (二) 当事人的认定 (三) 当事人主体资格 (四) 共同诉讼人 (五) 第三人 (六) 诉讼代表人 (七) 诉讼代理人的种类及代理权限 八、法院调解 (一) 法院调解的原则 (二) 法院调解的程序 (三) 法院调解的效力 九、诉讼保障制度 十、期间、送达和诉讼费用 十一、民事诉讼证据 (一) 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和分类 (二) 证明对象 (三) 证明责任 (四) 证明标准 (五) 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六) 证明过程。 十二、第一审程序 (一)第一审普通程序 (二)简易程序 (三)民事诉讼中的裁判 十三、第二审程序 (一) 上诉的提起与受理 (二) 上诉案件的审理 (三) 上诉案件的裁判 十四、再审程序 十五、特殊程序 十六、执行程序 (一) 民事执行的条件及原则 (二) 执行管辖 (三) 执行主体和执行客体 (四) 执行制度 (五) 执行的开始、中止和终结 (六) 执行措施 十七、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一) 涉外民事诉讼的特殊原则 (二) 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 (三) 涉外民事诉讼的期间、送达 (四) 涉外民事诉讼的财产保全 (五) 司法协助 十八、涉港、澳、台民事诉讼与区际司法协助 (一)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二)区际司法协助 原文来自: http://www.cne.cn/news/38_54/2009_11_3_ta51163749511311900219317.shtml

求采纳

热点内容
工会法和劳动法竞合 发布:2025-08-21 23:16:34 浏览:962
刑法的法律特征 发布:2025-08-21 23:13:53 浏览:877
企业负责人和法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21 23:13:51 浏览:904
法院行政转岗 发布:2025-08-21 23:05:36 浏览:700
临沂律师排名 发布:2025-08-21 22:51:34 浏览:733
中国法律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发布:2025-08-21 22:48:11 浏览:984
2015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发布:2025-08-21 22:30:37 浏览:583
民法典最新规范 发布:2025-08-21 22:29:39 浏览:75
民法第106 发布:2025-08-21 22:28:47 浏览:288
华政国际经济法期末考试 发布:2025-08-21 22:28:36 浏览: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