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被告身份

民事诉讼法被告身份

发布时间: 2022-02-10 20:47:30

㈠ 民事诉讼一定要提供 被告的身份证复印件吗

2020年9月24日本人带着起诉材料,包括被告人姓名、手机、住址、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去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南托人民法庭立案,法庭不依法立案。让我提供被告身份证复印件。证明被告的信息。这违反了民事诉讼法立案要求。民事诉讼法,有明确的被告法院应当依法立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零九条原告提供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信息具体明确,足以使被告与他人相区别的,可以认定为有明确的被告。

起诉状列写被告信息不足以认定明确的被告的,人民法院可以告知原告补正。原告补正后仍不能确定明确的被告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

天心区南托人民法庭不依法立案,然后我去天心区人民法院信访,天心区人民法院依然拿不出要求提供被告身份证复印件的立案法律。不处理。然后我去天心区人民检察院要求监督。天心区人民检察院说不归他们管,让我到天心区纪委投诉。之后我去了纪委,纪委也说不归他们管。又把我带到天心区人民法院信访,登记了一下。来回踢皮球。依然没有结果。

为什么我们已经有了法律,有了法律解释,还不依法办事。党中央要求依法治国。我们的法律形同虚设。

㈡ 起诉被告后申请如何调取被告的身份信息

起诉调取被告身份信息的办法有:
1、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立案后申请法院调取;
2、向人民法院出具调查取证函,个人前往公安机关调取;
3、或者是立案钱委托律师调取被告身份信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㈢ 民事诉讼原告需要向法院提供被告的身份证明吗

民事诉讼原告不需要向法院提供被告的身份证明,只需要提供被告的住址就符合最基本的立案条件了。当然,如果能够提供被告的电话,以及其他更详细的信息就更好了。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一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㈣ 民事诉状和判决书中被告的身份证号码写错怎么办

判决书中被告的身份证号码写错,只要法院确定是错误的,下达一份补正裁定书就行了。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

第一百五十四条裁定适用于下列范围:

(一)不予受理;

(二)对管辖权有异议的;

(三)驳回起诉;

(四)保全和先予执行;

(五)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

(六)中止或者终结诉讼;

(七)补正判决书中的笔误。

(4)民事诉讼法被告身份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二条判决书应当写明判决结果和作出该判决的理由。判决书内容包括:

(一)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二)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适用的法律和理由;

(三)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用的负担;

(四)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

判决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第一百五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第一百五十六条公众可以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

㈤ 民事诉讼法被告现住址与身份证住址不同以哪一个住址为准诉讼

不知道你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是起诉,你可以在对方的户口所在地或者是经常居住地起诉,如果在经常居住地起诉,你得提交相应证据。如果已经起诉,法官会通知对方到庭并要求对方陈述其住址。

㈥ 民事诉讼必须提供被告身份证信息吗

原告向法院起诉,立案庭在审查起诉时,是否必须要求原告提供被告的身份证明,以满足《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第(二)项“有明确的被告”的要求。对此,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存在较大的分歧。有的法院就明确规定必须提供,其作法为:“被告是自然人的,提供其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或常住人口信息登记卡或暂住人口信息卡;当事人是法人或其他非法人组织的,则应当提供工商局或其他机关出具的相关证明,如工商经济信息中心查询通知单等。对于当事人在立案时不能提供上述材料的,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 》第九条的规定,责令其限期补交。否则不予立案。”[1]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一、要求原告提供被告的身份证明没有法律依据。法院立案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该条是起诉的法定条件,其中第二项“有明确的被告”应当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第八条第一款第二项也是直接引用“有明确的被告”,未对其作出解释。要求原告提供被告身份证明以证实被告确实存在的作法,无疑给原告的起诉增加了一个苛刻的条件,是对法律的狭隘解释。按照法院受理案件的一般理解,受理只是形式审查,应当从宽解释,让原告的起诉顺利进入审判大门,提供司法保护。有学者就认为,“法律要求重点在于‘有’,至于该被告是否必然是正当的被告并未苛求,以理论上讲原告一次性提出正确被告当然好,便万一提不出也不应该妨碍原告行使诉权,因为诉讼中有变更、追加被告之情势,至于法院如何处置起诉则另当别论。”[2]近年来,社会呼吁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一个重大方向就是针对目前“老百姓打官司立案难”的现状,以立案登记制度代替立案审查制度, 降低法院立案的门槛,尽力化解老百姓之间的矛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第四次会议上发表工作报告,提出要把解决民众“告状难”、“申诉难”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做好立案和申诉信访接待工作。因此,只要有被告的名称(或姓名)、地址(或住址)就属于有明确的被告,无须额外增加其他要求。当然,在当今社会,通讯发达,一般可要求提供被告的电话(但不是必要条件)以便联系。

二、要求原告提供被告身份证明有悖司法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司法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法院为老百姓提供优质、简便、高效的司法服务。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指出:司法为民要在11个方面下功夫。其中第5个为:“在进一步方面人民群众诉讼方面下功夫,切实保障人民的诉讼权利。”在众多案件中,原告有时很难提供被告的身份证明,如损害赔偿纠纷等,原告何以提供被告的户口本或身份证复印件;当被告是非自然人时,如果法院不立案,原告的律师也不能到工商局查询法人或其他非法人组织的营业执照(工商局要求律师凭法院的受理案件通知书才能查询相关企业的档案),律师尚且如此,则原告本人或其他代理人更为艰难。故把提供被告的身份证明作为立案条件的作法是强人所难,将把许多原告拒于法律保护之外或迫使原告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物力去寻找被告的身份证明,增大原告的负担,引起原告的不满,损害法院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司法为民”的要求。

三、要求原告提供被告的身份证明常常是多此一举。证明被告“明确”的必要证据并非只有“身份证明”,如被告的地址、电话、合同上的公章等等,把“身份证明”作为被告明确的必要条件要求原告提供实无必要。现列举一个真实案件说明:某公司租赁成都富森美家居置业有限公司的铺面,因财产夜晚被盗,认为成都富森美家居置业有限公司未履行出租人的义务,遂向成都市某区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损失。到立案庭立案时,该法院以未提供被告成都富森美家居置业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为由拒绝立案。在此案中,立案法官按照该院的内部规定要求提供被告成都富森美家居置业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实属多余。其一,成都富森美家居置业有限公司系中国最大的现代装饰材料物流中心之一,堪称西部第一,不仅在成都,乃至四川、整个西部地区都赫赫有名,处于成都富森美家居置业有限公司所在地的法院不知道该公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其二,即使立案法官不知道该公司,但原告起诉时提供了相应的证据,其中包括双方签订租赁合同的原件,合同上有成都富森美家居置业有限公司的鲜章、地址、电话,足以证明被告并非伪造。被告明确具体,法院应当依法立案,却囿于内部规定,以无被告的营业执照为由而拒绝立案,折射出办案人员的机械和该规定的不当。如果按此规定,起诉辖区范围的银行、保险公司、行政机关等都要提供其身份证明,有此必要吗?

四、立案时要求提供被告身份证明的作法有因噎废食之嫌。要求原告提供被告身份证明的作法,目的是证明被告真实,解决送达问题,避免浪费司法资源。诚然,确有极少数案件因原告提供的被告地址错误,导致难以送达,但这不足以导致要求每个案件的原告在起诉时都必须提供被告的身份证明。首先,被告地址不详或有误的案件数量少。我国的国情是老百姓一般不愿对簿公堂,通常是万不得已才诉诸法院,期望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故知道被告住址而不提供或胡乱提供的概率极少,再则,这样做对原告也不利,原告岂愿故意为之?其次,现代社会人员流动很大,仅以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口簿)也难以确定自然人的住址,提供身份证明意义不大;第三,如果遇到法院无法找到被告不能直接送达的情形,再要求原告提供被告的身份证明也不迟,以采取其他送达方式。

㈦ 法院立案要原告必须提供被告身份信息,合理吗

合理,提供被告人身份信息是为了确定被告的身份及法院的管辖权,也是为了防止告错人。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1、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2、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3、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4、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7)民事诉讼法被告身份扩展阅读:

立案需要的证据材料:

1、起诉状

必须由原告本人签名(原告是法人的,加盖公章并由法定代表人签名),起诉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交副本,例如被告是两人,起诉状共提供三份,法院留一份,给二被告各送达一份。

2、主体资格证明

原告是自然人的应提供身份证原件(经与复印件核对后退还原告)、复印件一份,原告是法人的应提供营业执照、单位代码证书复印件一份,并加盖公章,并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一份。

其他组织应提交证明其有效成立的法律文件复印件。

3、起诉证据材料

起诉时证据材料应该提供复印件,原件等开庭时再提供。

4、授权委托书

委托代理人代理原告提起民事诉讼的,原告签字的授权明确的授权委托书。法定代理人与指定代理人应提交本人的身份证明材料复印件以及其与原告关系的证明材料复印件。

5、原告申请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用,应提交书面申请及符合规定的证明材料。

㈧ 民事诉讼需要被告身份证吗

法律分析:需要。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起诉状内容包括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等信息。那么原告在无法提供被告的身份证时,人民法院会根据原告提供的被告人的身份信息,查到被告的户口所在地,如果原告的案发事实属实的话,那么人民法院就会审理此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一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第一百二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㈨ 起诉不知道被告人身份信息怎么办

你所指的应该是到法院立案须提交的材料,包括起诉状、证据材料。在起诉状中,须写明被告的身份信息,如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等。该内容多为身份证信息的内容。一般被起诉的人即被告都不会给原告身份信息,可以咨询法院立案庭的工作人员。有的法院,在你提供被告户籍所在地后,会自己去调查;也可以委托律师,到法院开调查函到派出所打证明。
编辑于 2020-03-15
查看全部5个回答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起诉不知道对方身份证号码怎么办
被告的身份证号码不是在起诉状中必须写的,所以写起诉状不知道被告的身份证号码是不要紧的,但必须将被告的住址或者工作单位写清楚,以便法院联系被告,通知被告参加诉讼。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9)民事诉讼法被告身份扩展阅读: 一、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起诉书正文应写明请求事项和起诉事实、理由,尾部须署名或盖公章。 二、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应提交下列材料: 1、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结婚证等证据的原件和复印件;企业单位作为原告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商业登记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 2、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如合同、协议、债权文书(借条、欠条等)、收发货凭证、往来信函等。 三、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书证,应填写一式两份证据清单,详细列明提交证据的名称、页数。证据经法院承办人核对后,由承办人在证据清单上 签字盖章,一份交当事人,一份备案。 四、立案庭在当事人履行必须的手续和交齐有关证据材料之后,在七天内,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五、当事人应在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七天内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如确有困难,可在预交期内向本院提出减、缓、免交的书面申请,逾期不交或者书面申请缓、减、免交未获批准而仍不预交的,本院将裁定按自动撤诉处理。 六、立案手续后,案件由法院排期开庭,当事人应服从法院的各项工作安排,并于结案后到财务室结算诉讼费用,多退少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起诉
现行法律规定,必须由原告提供被告准确的个人信息,否则法院是不予立案的。这一点,由上述法条可知。但就现实而言,这个规定实在挡住了很多原告的起诉之路。原因很简单,很多情形下,准确获取被告信息,完全超出了原告的能力。遇到这种困难,只有求助于律师。根据法律规定,律师可以持函调取证据信息等不知道身份没关系,因为被告的身份证号码不是在起诉状中必须写的,但是必须将被告的住址或者工作单位写清楚,以便法院联系被告,通知被告参加诉讼。如果法院都没法联系到被告,起诉是无法成立的,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一定要弄清楚。

热点内容
工会法和劳动法竞合 发布:2025-08-21 23:16:34 浏览:962
刑法的法律特征 发布:2025-08-21 23:13:53 浏览:877
企业负责人和法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21 23:13:51 浏览:904
法院行政转岗 发布:2025-08-21 23:05:36 浏览:700
临沂律师排名 发布:2025-08-21 22:51:34 浏览:733
中国法律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发布:2025-08-21 22:48:11 浏览:984
2015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发布:2025-08-21 22:30:37 浏览:583
民法典最新规范 发布:2025-08-21 22:29:39 浏览:75
民法第106 发布:2025-08-21 22:28:47 浏览:288
华政国际经济法期末考试 发布:2025-08-21 22:28:36 浏览: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