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上的名誉权

行政法上的名誉权

发布时间: 2022-02-11 03:59:24

⑴ 什么是毁坏他人名誉权罪

侵害你的名誉权属于民事侵权,这只是违法。没有毁坏他人名誉罪,只有 侮辱罪或诽谤罪。罪就不是违法了,那就是犯罪了。违法和犯罪并不是一个意思。
你还小,好好向老师道个歉去上学吧。

⑵ 请问犯了社会法行政法该怎么办

犯了社会法当然是社会法惩处,行政法不沾边的,比如你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属于民对民,是社会法的范围,政府总不能出一条法律要求你张三不得侵犯李四的肖像权吧。不一回事

⑶ 行政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什么

在行政法中权利抄能力和行为能力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适用于一般规律,主要表现如下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区别:对公民来说,有权利能力,不一定就有行为能力,公民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在起始时间上是有区别的,权利能力自出生就具备,公民出生就可以享受民法规定的各种权利,而行为能力是从满18周岁开始才完全具备的,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的进行民事活动。满10周岁不满18周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所从事的民事活动是无效的,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经济活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关系:行为能力是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者资格。权利能力是自然人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体现在行为能力强调是以自己的行为来取得权利,承担义务。

⑷ 郭美美事件用行政法中的行政程序角度分析

郭美美侵犯了红会的名誉权,红会可以再有效诉讼期内对其进行起诉

⑸ 对公安机关侵犯其名誉权的行为是否应提起行政诉讼

公务行为的话提起行政诉讼 要求赔偿精神损失
补充:参见林茂远诉福州铁路公安局处侵犯人身权行政赔偿案

⑹ 简述行政法中的合法性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机关必须遵守和执行法律,一切行政活动都要以法律为依据,严格遵守法律的有关规定,不得享有法外的特权,超越其权限的行为无效,违反法律导致相应的后果,一切行政违法行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要求如下:

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任何行政主体都不得自己设立行政权力,也不得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行事。

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都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不仅要遵守实体法规范,而且要遵守程序法规范。

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根据行政合法性原则的要求,任何违法行政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违法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行政法上的名誉权扩展阅读

1、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运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行政主体必须严格遵守行政法律规范,不得享有行政法规范以外的特权。违法行政行为依法应予以追究,违法行政主体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行政法治原则包括下四个方面:

(1)行政机关非有法律根据,不得使人民负担义务,或侵害其权利;

(2)行政机关非有法律根据,不得免除特定人在法律上所应负担的义务,或为特定人设定权利

(3)法律赋予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时,其裁量的界限,仍受法律的限制;

(4)行政权的运用不得和法律相抵触等。行政法治原则是行政法产生的基础,也是行政机关全部活动所应遵循的准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行政合法性原则、网络—行政法治原则

⑺ 行政法的效力

法律效力问题是部门法的基本问题,它是指“法的生效范围,即法律规范对什么人,内在什么地方和什么容时间发生效力”。这种规制力常常被表述为确定性、拘束性、执行性、强制性等。所谓确定性是指通过一定的法律规范可以把某种存在权益争议的事项予以澄清,并使各主体能够明确在某种权益关系面前自己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拘束性是指一个法律规范一旦予以公布,它就能够约束参与到该规范中的相关主体,使这些主体只能根据该规范的内容选择权利和履行义务,而不能作出否定这一规范的选择。执行性是指法律规范所确定的状态除了对于直接的权利和义务人有约束性以外,它还对相关的法律实施主体和其他局外人产生相应的约束作用。执行性虽然比较抽象,但它反映了一个单一法律规范与整个法律体系之间的关系,正是这些单一的法律规范被执行而最终使法律体系得以实现。强制性是对否定某一法律规范行为的再否定,即某一法律规范颁行以后,无论是直接的当事人还是间接的参与人都必须依该规范所设定的权利义务而为之,若某一主体敢于对该规范设定的权利说“不”,那么它将会带来法律上的麻烦,这个麻烦或者是人身方面的、或者是财产方面的、或者是资格方面的等等。

⑻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

5、A

名词解释:
1、是指行政主体为了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相对人依法采取强制手段迫使其履行义务的行为,以及行政主体为了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依法对相对人的人身权或财产权采取紧急干预措施的行为。
2、是指行政主体以不特定的人或事项为行为对象,制定或发布能反复适用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3、是指基于一定的行政公务身份以行政主体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而其行为归属于行政主体的工作人员。
4、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5、...不记得了。
简答:
1、通知,正式听证前的预备会议,预备听证,举行听证,作出决定。
2、未规避法律,未侵害个人和公共利益,上诉人如因行政机关改变具体行政行为而申请撤回上诉的。
3、是指行政行为对一定的权利义务或法律事实进行了怎么样的处理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状态:设定权利义务,变更权利义务,消灭权利义务,确认权利义务和法律事实。
4、合法原则,公正原则,公开原则,及时原则,便民原则。
简答自己展开来谝~~

⑼ 行政法上行政委托与民法上授权委托的区别

(1)授权是根据具体的法律规定所享有的权利,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职能专以自己名义对外属承担法律责任。
(2)委托是行政机关以自己名义委托其他组织行使自己权利的行为,受托组织不可以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能,须以委托的行政机关名义行使行政职能,由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热点内容
工会法和劳动法竞合 发布:2025-08-21 23:16:34 浏览:962
刑法的法律特征 发布:2025-08-21 23:13:53 浏览:877
企业负责人和法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21 23:13:51 浏览:904
法院行政转岗 发布:2025-08-21 23:05:36 浏览:700
临沂律师排名 发布:2025-08-21 22:51:34 浏览:733
中国法律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发布:2025-08-21 22:48:11 浏览:984
2015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发布:2025-08-21 22:30:37 浏览:583
民法典最新规范 发布:2025-08-21 22:29:39 浏览:75
民法第106 发布:2025-08-21 22:28:47 浏览:288
华政国际经济法期末考试 发布:2025-08-21 22:28:36 浏览: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