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电大行政法学答案

电大行政法学答案

发布时间: 2022-02-16 05:12:51

⑴ 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 1837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任务4的全部答案 谢谢

什么东西啊

⑵ 关于《行政法学》的一道题,希望好心人帮忙解答。谢谢!

【解答】来上述执法人自员的行为违法。具体表现为:
(1)执法人员拦截车辆后未经调查和说明理由即作出罚款处罚,违反了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先行调查取证和告知的程序规定。
(2)执法人员因王清的陈述和申辩而加重处罚,违反了行政处罚法关于相对人有陈述和申辩权的规定。
(3)执法人员当场收取罚款违法,违反了罚缴分离的规定。
(4)执法人员来按规定出具省级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款收据。

⑶ 求,中央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答案 1.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⑷ 跪求中央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成性考核册》《经济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非常感谢

知道也给我说声[email protected]

⑸ 一道《行政法学》的题目,哪位行家帮我解答一下

不合法。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不能对外部相对人实施行政行为。

⑹ 请问谁有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 本科 的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成性考核册 的答案

中央电大职业技能实训平台单机版2.0版行政管理专业一共五门形成性考核分别是专: 1形成性考核(人力资源管理属) 2形成性考核(个人与团队管理) 3形成性考核(行政组织学) 4形成性考核(管理学基础( 行政管理)) 5形成性考核(办公室管理(行政管理)) 不会可以帮你,做过90多分没问题的

⑺ 行政法学及行政诉讼法学试题。(求答案)

2
1
3
3
3
1.3.4
1.2.3
1.4
2.3
1.3.4
4
2
2
4
4
1.3

⑻ 2011电大法学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网上有

⑼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作业1参考答案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主体是指依法取得行政职权,能以自己名义独立进行行政管理活动,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行政组织。法律上的行政主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行政主体是具有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能成为行政主体,只有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组织才能成为行政主体。国家行政机关具有宪法、组织法规定的行政职权,它可以成为行政主体;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非经法律、法规的特别授权,不能行使国家行政权和实施行政行为,因而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2)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能否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管理是判定一个行政机关是否行政主体的标准。比如被委托的组织虽然在委托范围内也可以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实施某些行政行为,但它们不是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的,而是以委托它的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的,因而被委托的组织不属于行政主体。
(3)行政主体必须是能够承担行政活动的法律后果的组织。一个组织是否是某项活动中的行政主体,重要的标准是看其是否承担行政活动所产生的责任,如果仅仅实施行政活动,但并不负担由此而产生的责任,那么,这个组织就不是行政主体。如某个社会团体接受行政机关的委托从事公务活动,但并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责任,责任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受委托的社会团体就不是行政主体,主体只能是委托的行政机关。再如行政机关的行政职权由公务员来行使,但公务员的职务行为,并不由其本身对外承担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公务员不能作为被告应诉。公务员实施的职务行为,由其所在行政机关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由其所在机关为被告应诉。因而,公务员不是行政主体。
(4)行政主体一般由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提当。行政主体主要是由行政机关担任,但又不限于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某种非行政机关社会组织行使某项行政职权,实施某种行政行为,该组织即取得行政主体地位。

二、行政机关和行政主体的区别
主体是一定关系的参加者,行政主体是行政关系的参加者,是行政关系中行使行政管理权力的一方。多数情况下,行政关系中的行政主体是由行政机关担当,但行政主体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生活中用语,行政主体则是一个法学上的概念。其区别在于:
(1)行政主体是行政组织在行政关系中的一种地位,只有在行政机关参加进一种行政管理关系时,它才在这种关系中具有行政主体地位。所以不能在行政机关和行政主体两个概念中间划等号。
(2)并非所有的行政机关都能成为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成为行政主体,因而,某个政府机构可能是行政机关,但它并不一定就能成为行政主体。例如政府内部的某个办事机构、协调性机构,它们仅负责管理、协调内部事务,并不对外行使职权,不能与相对人之间形成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因此也就不会有什么责任需要承担,因此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3)并非行政机关在所有场合都能成为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在法律上可以具有双重身份,即民事主体与行政主体。它即可以民事主体的身份从事活动,如到商店购买办公用品,也可以行政主体的身份从事行政活动,如作出行政处罚。当行政机关租用办公用房、购买办公用品时,其身份是民事主体;当其以行政职权享有者的身份进行管理时,其身份是行政主体。在不同的活动中,需要遵循不同的规则。在行政法上关注的是行政机关的行政主体身份。
(4)成为行政主体的不限于行政机关。在行政法上,行政主体是以行政职权的享有者身份出现的,行政职权为行政机关所享有,因而,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但行政机关对行政权并不构成独占。在许多情况下,非行政机关的社会团体也可能享有行政权,在行政法上具有行政主体身份。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国家行政的范围日益扩展,公共职能不断扩张,许多事情授权于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实施,它们因法律、法规的授权而取得行政法上的行政主体地位。

热点内容
刘继峰不是法大经济法所长 发布:2025-08-20 15:27:49 浏览:285
社会法经济法行政法 发布:2025-08-20 15:27:04 浏览:156
劳动法计算月薪工资 发布:2025-08-20 15:25:34 浏览:224
劳动法那年实施 发布:2025-08-20 15:24:37 浏览:670
闽清法院 发布:2025-08-20 15:23:48 浏览:803
疫情的法治宣传 发布:2025-08-20 15:14:50 浏览:827
新劳动法对拖欠工资的处罚 发布:2025-08-20 14:58:29 浏览:119
底薪劳动法 发布:2025-08-20 14:58:22 浏览:174
2个月看中级会计还是经济法 发布:2025-08-20 14:57:37 浏览:6
行政法学章节测试和答案 发布:2025-08-20 14:51:21 浏览: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