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含义

行政法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含义

发布时间: 2022-03-03 12:18:25

❶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什么

首先,人权载入宪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人权而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的实现以公民权利的行使和保障为前提和基础。这次宪法的修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重视人的发展。尊重和保障人权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助于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并与共产主义宗旨相一致。

其次,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发展的总结。它不仅仅反映了人权观念的变化,而且是人权实践发展的证明。新中国建立以来,人权事业不断得到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对特殊人群的保护(如残疾人的权利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老年人权利保障等)得以全面展开。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必然反映到宪法与法律中来。正如胡锦涛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的新经验和新认识,及时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因此,将人权载入宪法是水到渠成,是对这些年来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的一个总结。

再次,宪法关于人权原则的规定是人权保障制度走向法治化的里程碑。人权原则入宪为人权法治化提供了宪政基础,宪法是国家制定基本法律、普通法律、其他法律规范的基本法依据,人权原则入宪对其他法律法规更充分地规定保障人权具有重要意义;从人权原则入宪的司法意义来讲,以宪法原则的高度来规定人权,对司法者可以起到一个深化人权理念的作用,促使他们将保障人权与正确实施法律恰当地结合起来,使我国的人权保障机制在法治化的轨道上前进。

行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行政法概念: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来说,是回调整国家行政机关答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行政法的实体性原则:
1.依法行政原则.
2.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3.越权无效原则.
4.信赖保护原则.
5.比例原则.
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则:
1.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2.行政公开原则.
3.行政公正原则.
4.行政公平原则.

❸ 论诉在行政法领域如何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我国《宪法》第33条确立了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在行政法领域,这一原则要求:一是行政主体极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应充分尊重行政相对人的人格;二是行政机关应积极履行职权,切实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自由;三是行政主体极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行为时不得侵犯公民的各项政治权利;四是行政主体极其工作人员应注重保护行政相对人的财产权。

❹ 如何理解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及道德规范去保障人权,如果一个国家不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将不国,违法事件乱起,天下大乱,保障和尊重人权是稳定之本,社会之基。

❺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合法行政原则。合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则,我国的回合法行政答原则包括行政机关对现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权活动两个方面。

2、合理行政原则。主要含义是行政行为应当具有理性基础,禁止行政主体的武断专横和随意。最低限度的理性,是行政行为应当具有一个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达到的合理与适当,并且能够符合科学公理和社会公德。

3、程序正当原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子原则:第一,行政公开原则;第二,公众参与原则;第三,回避原则。

4、高效便民原则。一是行政效率原则,二是便利当事人原则。

❻ 如何理解治安案件查处中的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一)查处治安案件的基本原则
查处治安案件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整个治安案件办理过程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它体现了查处治安案件的目的和要求。
除应遵循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准则,如“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等等。根据《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及相关法律所体现的立法精神,查处治安案件还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行为与处罚法定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三条规定:“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这就是行为与处罚法定原则的实质,涉及治安管理处罚,它是指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和治安管理处罚应当由法律明文规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能认定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并不能适用治安管理处罚。
正确坚持行为与处罚法定原则,应当:
(1)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主体法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但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
(2)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依据法定。适用治安管路处罚必须有法律、法规、规章、作为依据,否则,不得认定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并给予处罚。
(3)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法定。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设定的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进行,否则处罚无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适用本法的规定;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
(4)治安管理处罚的设定法定。治安管理处罚的设定必须根据立法规定设定,不得随意制定一部法规,即作为实施处罚的依据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
2、处罚与违法行为相当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条也规定,“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这就是处罚与违法行为相当原则的核心,它是指治安管理处罚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这体现了法制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公平性。
治安管理处罚意味着对治安管理相对人合法权利的剥夺,是具有强制性质的制裁手段,因此在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时,必须慎重、公平,过重过轻的处罚都不能达到良好的执法目的。
遵循处罚与违法行为相当的原则应当做到:第一,努力查清案件事实,使案件事实都通过证据体现出来。如果不能查清案件事实,或者不能获得充分证实案件事实的证据,给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处罚就不可能遵循处罚与违法行为相当的原则。第二,在裁决决定作出时,应当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依据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作出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的处罚决定,不能随意裁决,或畸轻畸重。
3、公开、公正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条也规定,“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坚持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公开、公正原则。
公开是指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依据和被处罚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应公布于众。行政案件的办理公开本身并不能直接实现实体权利与义务的公正,是用以公正的保障。
公正是指“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在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平等地对待各方当事人,不以当事人的身份为实施处罚轻重的标准;其次,所给予的治安管理处罚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相适应。达到公正的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就要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
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必须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所以合法是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基础;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核心问题是合理,合理要求自由裁量者没有偏私,实施自由裁量的理由合理,并符合授权的目的,具体实施的处罚与违法行为相当。
4、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条规定,“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所以,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是指认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在治安案件办理中尊重和保障人权主要应当保障两个方面的合法权益: 一是保障守法公民的合法权益,比如,在扣押财物作为证据时,被侵害人的财物就不得扣押,属于他人合法财产的物品也不得扣押;
二是保障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合法权益,如:个人隐私保密,不得打骂侮辱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公安机关给予的治安管理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治安管理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因公安机关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5、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条规定,“查处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精神是指坚持处罚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教育也是一种手段,通过处罚和教育,使其不再危害社会,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这一原则应贯穿于整个治安案件办理过程的始终。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危害社会的行为,给国家、社会和公民的权益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依法给予处罚是必要的。但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本质上不同于犯罪,如果只是单纯的处罚,无助于行为人认识和改正错误,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因此,教育与处罚是相辅相成的。正确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应当:
(1)教育和处罚相结合。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要把握罚当其责,宽严适度,借助处罚增强教育和预防的有效性;同时,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进行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其违法行为的危害,使被处罚者和其他公民增强法制观念。
(2)教育和处罚要辨证统一。查处治安案件,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予以处罚,不可以罚代管,以罚代教,单纯为处罚而处罚,同时,也不可片面强调教育挽救而忽视处罚,约之以理,裁之以法,发挥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综合效能。
(3)对具体案件具体分析。在实施治安处罚的过程中,正确把握不同案

10
情的处罚的适用,依法、合理、适当的运用各种处罚措施。如,应予处罚,从重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和不予处罚。

❼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含义有哪些

法律分析:行政法的实体性原则包括:1、依法行政原则;2、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3、越权无效原则;4、信赖保护原则;5、比例原则。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则包括:1、程序正当原则;2、行政公开原则;3、行政公正原则;4、行政公平原则。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则包括:1、程序正当原则;2、行政公开原则;3、行政公正原则;4、行政公平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请简要分析理解该条规定的含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就是国家政府部门不要强加于你们的想法和意见,要尊重和保障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因为他们都有人权,都有说话的权利,所以要给予公民合法的尊重和人权的保障

热点内容
法学院柯以 发布:2025-08-16 03:42:16 浏览:945
法官自查报告 发布:2025-08-16 03:40:24 浏览:486
元阳法院 发布:2025-08-16 03:36:25 浏览:152
司法部杜伟 发布:2025-08-16 03:29:44 浏览:449
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工作制度 发布:2025-08-16 03:04:35 浏览:888
劳动法职工奖惩 发布:2025-08-16 02:49:38 浏览:285
道德经门事件 发布:2025-08-16 02:43:25 浏览:737
强力金融法学 发布:2025-08-16 02:34:22 浏览:852
导火新闻线行政法知识 发布:2025-08-16 02:28:41 浏览:346
中国政法大学案例研习经济法 发布:2025-08-16 02:14:36 浏览: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