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问题
1. 刑事诉讼法中的一个问题
没有违背。抄在这种情况袭下,确定管辖的关键是区分主罪由谁管辖。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规定,在你所说的这种情况中,如果涉嫌主罪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由公安机关为主侦查,检察院予以配合;如果涉嫌主罪属于检察院管辖,由检察院为主侦查,公安机关予以配合。
这些规定是从有利于侦查开展和打击犯罪的需要作为出发点的。
2. 刑事诉讼法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探讨
您好,刑事诉讼法作来为一个法学学科自,可以探讨的问题太多了。简单列举几个:
1、非法证据排除。目前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仅限于实物证据和言辞证据
2、犯罪嫌疑人被羁押后是否需要全程录像。
3、超期羁押的问题
4、刑讯逼供的问题。
5、警察圈套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您!
3. 刑事诉讼法问题
刑事诉讼法第12条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1.asp?id=321
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1.该原则的基本含义为:(1)在刑事诉讼中,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权力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2)人民法院确定任何人有罪,必须依法进行。
2.该原则在刑事诉讼法中的体现:(1)废除了人民检察院原来曾长期拥有的以免予起诉为名义的定罪权,使定罪权由人民法院专门行使;(2)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侦查和审查起诉阶段,一律称为“犯罪嫌疑人”,而从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之后,则称为“被告人”;(3)明确由控诉方承担举证责任,公诉人在法庭调查中有义务提出证据,对被告人有罪承担证明责任。(4)确立了疑罪从无的原则。检察机关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有权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合议庭经过开庭审理,认为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3.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精神和要求,但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无罪推定。
4. 关于刑事诉讼法的几个小问题
1、需抄要回避。
2、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
3、不需要再批捕,直接走追诉漏罪程序。
4、法律上规定只要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都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是司法实践中各个地方做法不一,有些是只受理人身伤害类的附带民事诉讼的。毕竟,理论和实践还是有差距的。
希望对你有用,望采纳!
5. 刑事诉讼法,问题
无罪推定,简单地说是指任何人在未经证实和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因此,无罪推定所强调的是对被告人所指控的罪行,必须有充分、确凿、有效的证据。如果审判中不能证明其有罪,就应推定其无罪。应该说这一原则对于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诉讼地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将其作为一条重要的法治原则规定于宪法中,如《美国联邦宪法》第5条、《加拿大宪法》第11条以及《俄罗斯联邦宪法》第2 章第40条等。
无罪推定原则,是以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利为目的的,而与之相适应的审判方式也必然是强调控辩平等的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主要是体现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注意诉讼程序的正当,相对加重国家对当事人合法权利的保护。无罪推定原本是西方资本主义兴盛时期的产物。在无罪推定原则演变过程中,西方国家个体利益高于整体利益的历史文化传统对其产生重要影响,他们认为,被告人是个体利益的代表,检察官是整体利益的代表,被告人往往处于劣势和不利的地位,刑事诉讼中必须特别强调保护被告人权益。否则,就不能保持这两种利益冲突中的平衡,就难以实现司法公正。无罪推定在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这一两难选择了对个体利益的保护,这便意味着它必须要付出一个不愉快的代价-----不能更有效地减少犯罪,国家也必然要用更大的投入来维护社会安全和法律秩序。
我国是一个发展经历不同于别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对待西方通行的无罪推定原则,既不全盘否定,也不盲目接收。在1997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我国不采用无罪推定或有罪推定原则,而采取“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1997年10月1日实施的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增加了类似于无罪推定原则的表述:“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该原则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宪法原则。在人民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有罪前,既不认为被告人是罪犯,也不认为被告人没有犯罪嫌疑,而是实事求是,进行调查,客观地收集有罪、无罪、罪轻、罪重的,根据事实来确定。因此,我国的刑事审判中并没有完全照搬或抄袭西方国家的无罪推定原则,而只是一种批判地吸收,体现了它的一些基本精神。
6. 关于刑事诉讼法的几个问题
您好,来我是四川律师(也是成都律源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四章 辩护与代理
第三十二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
(一)律师;
(二)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
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
7. 刑事诉讼法~一个问题
(1)本案的处理过程体现了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1侦查权 检察权 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的版原则 2 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的权原则 3 检察院、法院分工合作、互相制约的原则,有错必究的原则,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4 保证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的原则 5 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2)法院和检察院的诉讼活动违法之处: 1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中止执行原裁判”错了 根据刑事诉讼法203条,,不得停止执行。 2 “ 由原一审法院对案件进行重新审判。2003年6月,原合议庭在仔细查阅案卷材料,调查核实证据的基础上,” 错了,根据刑事诉讼法206条,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如果原来是第一审案件,应当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抗诉;如果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8. 有关刑事诉讼法的一个问题!
上诉来不加刑,是指第二审人民法源院审理只有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提出的上诉时,不得以任何理由加重原判的刑罚。这一原则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刑事诉讼法中均有规定,例如大陆法国家实行的“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规定为被告人的利益上诉时,上诉审法院一律不得作出导致被告人受到更加不利对待的裁判。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条对“上诉不加刑原则”作出了法律规定。实行这一原则可以确保被告人充分、无顾虑地行使上诉权,从而维护国家审级制度的存在和正常运行。
9. 刑事诉讼法有几个问题
1提起诉讼的主体来不同
2自诉源人,但是必要时,法院可以让公安机关侦查
3抗诉针对未生效的一审,申诉针对生效的一审和二审
4实体用判决,程序用裁定,其他用决定,例如法院院长决定对破坏法庭秩序的人的拘留10 ,就是决定
5间接证据不能单独证明案件
6不能,都有时间限制
7有证据证明的轻微的刑事案件,自诉案件,有证据证明应判撒年以上,而公检不受理的
10. 刑事诉讼法相关问题
1,解析:
错误一:法院同志认为这是公安机关管辖的条件,告诉群众应将其扭送到公安局。
扭送是指公民将具有法定情形的人强行送交公、检、法机关处理的行为,也就是说公检法都有义务接收被扭送的违法犯罪行为人。法院的说法是错误的,做法违反刑诉法第63条的规定。
第六十三条 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
(一)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
错误二:后公安局于5月16日向检察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但未获批准。
行为人于5月7日晚被扭送至公安局,公安局对其实施拘留,直至5月16日才向检察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根据刑诉法第69条第一款的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也就是说公安机关最迟必须在5月14日之前向检察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本案中公安机关5月16日才向检察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显然违反了刑诉法的规定。
¥¥¥¥¥¥¥¥
错误三:公安局认为这一决定是错误的,于是向检察机关提出复议,但仍未被接受,遂向上一级检察机关申请复核:同时认为崔某态度恶劣,随时可能逃跑,而且刑事诉讼法规定拘留最长期限为37天,因此尽管崔某多次提出应当释放,一直未予批准。
错误四:直至6月22日,上级检察机关做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才为崔某办理了取保候审将其释放。
根据刑诉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认为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但是必须将被拘留的人立即释放。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当立即复核,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执行。
显然,人民检察院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而公安机关继续拘留崔某的行为违反了刑诉法的规定。同时,上级检察机关直至6月22日才做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也违反了刑诉法第70条的“应当立即复核”的规定。
¥¥¥¥¥¥¥¥¥¥¥¥¥
错误五:该案于8月20日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区人民法院受理后认为,应对崔某实施逮捕,于是派法警将其逮捕。
根据刑诉法第五十九条规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因此,不能由法院派遣法警将其逮捕。
¥¥¥¥¥¥¥¥¥¥
错误六:法庭经审理认为崔某构抢夺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判决生效后,法院将其交给其所在单位负责人执行。
依据刑诉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的规定:对于被判处徒刑缓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交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考察。法院不能直接将其交给其所在单位负责人执行。
¥¥¥¥¥¥¥¥
错误七:
但区人民检察院认为该案判决有误,崔某应定抢劫罪,遂按审判监督程序向区人民法院提起抗诉。
按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应当由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发现确有错误,按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同级检察院不能按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
¥¥¥¥¥¥¥¥¥¥¥¥¥
错误八:法院为了更好地审理该案,指派原合议庭庭长和另外两名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该案,最后维持原判。
根据刑诉法第二百零六条的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法院的做法不符合刑诉法的规定。
###################################################
2,解析:
本案中李某的行为属于特别自首。特别自首又称余罪自首,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刑的行为。
首先,法院应依据刑诉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
依据刑诉法司法解释第一百七十八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中发现新的事实,可能影响定罪的,应当建议人民检察院补充或者变更起诉;人民检察院不同意的,人民法院应当就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依照本解释第一百七十六条的有关规定依法作出裁判。
¥¥¥¥¥¥¥¥¥¥¥
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百七十六条 人民法院对具有下列情形的案件,应当分别作出裁判:
(一)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的罪名成立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的罪名与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的罪名不一致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判决宣布被告人无罪;
(四)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以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五)案件事实部分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应当依法作出有罪或者无罪的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部分,依法不予认定;
(六)被告人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
(七)被告人是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
(八)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并且不是必须追诉或者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应当裁定终止审理;
(九)被告人死亡的,应当裁定终止审理;对于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被告人无罪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第一百七十八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中发现新的事实,可能影响定罪的,应当建议人民检察院补充或者变更起诉;人民检察院不同意的,人民法院应当就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依照本解释第一百七十六条的有关规定依法作出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