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例和办法属于行政法规
一、条例属于法规还是规章
1、条例属于法规。条例不是法律,法律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效力适用于整个国家范围。管理条例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但位阶较低,一般是省市政府制定的,只在特定区域内有效。条例属于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属于规范性文件,具有法律文件的性质,在实施过程中与法律的效力一致,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应当把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同法律一样列为法律依据。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六条
国务院法制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总体工作部署拟订国务院年度立法计划,报国务院审批。国务院年度立法计划中的法律项目应当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相衔接。国务院法制机构应当及时跟踪了解国务院各部门落实立法计划的情况,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
国务院有关部门认为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应当向国务院报请立项。
第六十七条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国务院法制机构具体负责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草案由国务院法制机构组织起草。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行政法规草案应当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但是经国务院决定不公布的除外。
第六十八条
行政法规起草工作完成后,起草单位应当将草案及其说明、各方面对草案主要问题的不同意见和其他有关资料送国务院法制机构进行审查。
国务院法制机构应当向国务院提出审查报告和草案修改稿,审查报告应当对草案主要问题作出说明。
二、法规和规章的区别
1、位阶不同,即法律地位和等级不同;
2、立法权限不同,法规权限更高;
3、立法程序不同,法规为享有立法权部门制定;
4、司法实践中的法律效力不同,法规可作为判决依据。
⑵ 行政法规是条例还是办法
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称“条例”,也可以称“规定”、“办法”等。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行政法规一般以条例、办法、实施细则、规定等形式组成。发布行政法规需要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行政法规的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高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由于法律关于行政权力的规定常常比较原则、抽象,因而还需要由行政机关进一步具体化。仿消行政法规就是对法律内容具体化的一种主要形式。
行政法规的基本要求如下:携轿
第一,根据宪法、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第一,不得与宪法、法律相抵触。
第二,行政立法的效力,效力等级。
法律依据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
第五条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称“条例”,也可以称“规定”、“办法”等。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制定的行政法规,称“辩大肆暂行条例”或者“暂行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得称“条例”。
⑶ 条例属于行政法规吗
条例属于行政法规。条例是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某些事项或某一机关组织、职权等规范性的法律文件,即团体制定的章程,属于行政法规,由国务院依法制定。
一、法规
法规包括两种: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1、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颁布,行政法规往往会用“条例”、“规则”、“办法”、“细则”等来命名,比如《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等。
2、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有立法权的地方国家机关依法制定与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也就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地方性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地方性法规往往也会用“条例”、“办法”等来命名,比如《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江苏省慈善事业促进条例》、《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等。
二、规章
规章包括两种: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1、国务院部门规章
国务院部门规章由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制定。国务院部门规章通常也会用“办法哪誉”、“决定”等来命名,比如《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等。
2、地方政府规章
地方政府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较大的市(如省会)的人民政府在职权范围内制定。地方政府规章一般用“办法”、“规定”来命名,不能用“条例”。
这些规范性文件之间的效力等级是怎样的?
1、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2、国务院部门规章VS地方性法规 二者效力无高下之分
3、地方性法规>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4、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VS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 二者效力无高下之分 。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六十七条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国务院法制机构具体负责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草案由国务院法制机构组织起草。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社会公众的意羡桐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行政法规草案应当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但是经国务院决定不公布的除外。
第七十五条民族自治地兄缓坦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
⑷ 法律、法规、条例、办法、意见、实施细则这些法律属于怎么区分
法律由全国人大制定并通过,具有全国范围的效力,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的产物。法规又分为两种类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由国务院颁布,同样在全国范围内适用。而地方性法规则是由地方的人大制定并通过的,只在当地有效,对其他地区没有约束力。
这些法律文件在制定过程中各有侧重,法律主要涉及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等方面,而法规则是在法律框架内对具体行政管理、地方事务进行详细规定,具有较强的实施性和操作性。
此外,法规的制定和调整也更为灵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修改,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法律的制定程序更为严格,需要经过广泛的讨论和审议,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条例和办法则是法规的具体化,条例是对特定领域或问题进行详细规定,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办法则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或事项,通常较为具体和细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意见则是针对某一问题或政策提出的指导性建议,虽然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实施细则是对法律、法规的具体实施作出详细规定,确保法律、法规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准确执行。
综上所述,法律、法规、条例、办法、意见、实施细则这些法律文件在制定、实施和效力方面各有特点,共同构成了我国法律体系的完整框架,为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⑸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经济法渊源中的行政法规的是()。
【答案】:B
本题考核经济法的渊源。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为“条例”,也可以称“规定”、“办法”等。本皮散脊题选项A和选项D属于经济法渊燃渗源中的法律,选项C属于地方性掘亩法规。
⑹ 条例与办法的效力
条例属于行政法规,效力仅次于法力。办法属于部门规章,效力次于条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二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本法。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⑺ 法,通知,条例,办法,规定,意见,决定,解释,批复,细则,公告,这些法律法规的层级
法是最高的,是法律
条例、办法属于部门法规
规定、意见、解释、细则是部门规章
公告、批复、决定、公告是部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