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对高温补贴的规定
⑴ 气温超过40度劳动法怎么规定
在气温超过四十度的天气下,劳动法具体规定如下:
1、当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时,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2、当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3、当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此外,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高温补贴范围如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其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低,形成干热环境,这类作业场所都有强烈的辐射热源,室内外气温差可达10℃以上,以对流热和辐射热作用于人体。
2、高温高湿作业:这类作业环境的气象特点是气温、气湿高,而热辐射较弱。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夏季露天作业: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接受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辐射热。
高温津贴的具体标准为: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5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00元。高温津贴在每年6月、7月、8月、9月、10月发放,在企业成本费中列支。其他相关高温天气的劳动保护措施,也按照新政策执行。
工作场所温度达到33℃或在日最高气温达35℃以上的露天环境下工作,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
《关于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
第八条
在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
(一)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当日发布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时间,但因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除外:
1.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2.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3.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二)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用人单位应当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调整作业岗位。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三)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四)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⑵ 劳动法对室内高温作业的规定
法律分析:根据劳动法,对于室内高温作业的具体温度标准及其应对措施,并未明确规定具体的高温休假温度阈值。在高温天气下(即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露天工作或是在无法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至33℃以下的室内工作,应向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具体津贴标准为:每年6月至8月,对于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的劳动者,每人每月应发放不低于60元的高温津贴;对于在室内工作场所温度无法降至33℃以下的劳动者(不含33℃),每人每月应发放不低于45元的高温津贴。
法律依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八条明确规定,在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包括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增加休息时间、减轻劳动强度以及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具体规定如下:
1. 若当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用人单位应停止安排室外露天作业,除非是因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
2. 若当日最高气温在37℃至40℃之间,用人单位全天安排的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并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3. 若当日最高气温在35℃至37℃之间,用人单位应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此外,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应对高温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对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进行岗位调整。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不得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或温度在33℃以上的室内工作。用人单位在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或缩短工作时间时,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⑶ 劳动法的高温补贴是怎么规定的
劳动法关于高温补贴的规定如下:
支付条件: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作业;
或者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时,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
津贴纳入工资:
高温津贴应纳入劳动者的工资总额。
高温津贴标准:
高温津贴标准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
工资保障:
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法律依据:以上规定依据的是《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