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事诉讼法这门课的认识
民法是实体法,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一个是规定你有什么权利,一内个是规定你应该容怎么保护你的权利。
实体法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如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等等。
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行政诉讼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立法程序法等等。
Ⅱ 学习民事诉讼法课,你有哪些收获
通过学习,学生可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理论的基本范畴、基本原则、管辖制 度、证据制度、当事人制度、诉讼程序、执行程序等内容,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民事诉讼实际问题的能力。
Ⅲ 《民事诉讼法(第二版)》这门课程有多少章节
《民事诉讼法(第二版)》这门课程有23章内容,包括:第一章民事纠纷及其解内决机制、第二章民事诉容讼法概述、第三章民事诉讼法学基本理论、第四章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第五章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第六章法院的民事主管与管辖、第七章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第八章民事诉讼证据、第九章诉讼保障制度、第十章期间、送达与诉讼费用、第十一章普通程序、第十二章简易程序、第十三章第二审程序、第十四章审判监督程序、第十五章特别程序、第十六章督促程序、第十七章公示催告程序、第十八章执行程序概述、第十九章执行程序的一般规定、第二十章执行开始、执行中止和执行终结、第二十一章执行措施、第二十二章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第二十三章区际司法协助。
Ⅳ 想问下学习民事诉讼法的意义
你好,对于你问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个很大的题目,学习民事诉讼法的意义是回无法用几句话进行答概括,但有一句话叫“毒树之果”我想你作为学习法律的应当听过,你可以结合起来的,另外,程序错误应当发回重审,也可以从侧面说明诉讼程序的意义。
Ⅳ 民事诉讼法课程体系是什么
首先,民事诉讼法,是法学体系中的一门民事法学,基本解释原则与民法学相同。民诉法学初期,民诉法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有追随民法学的倾向,后又逐渐分离,民诉法学欲摆脱民法学的范畴和理论,建立独立的概念和体系,以实现诉讼法学的独立
相对于法理学和中国法制史这样一些理论性极强的学科来说,民事诉讼法无疑是一门既简单又实务的一门学科,但民事诉讼法的内容较多,因而,不太容易掌握。
其次,关于《民事诉讼法》的课程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理论部分,包括民事诉讼的相关概念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及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等内容;
二,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包括民事诉讼的管辖、诉讼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相关规定;
三,一般案件进入一审程序,包括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当事人对一审程序不服提出上诉的,案件进入二审程序,二审程序终结以后,当事人不及时履行判决的,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如果在案件发生法律效力后认为该审判确有错误的,案件还可进入审判监督程序,一审、二审和执行程序是民事诉讼的主体程序,一定要注意把握。
四,有些特别的诉讼进入特殊程序;这是在一审、二审和执行程序等主体诉讼程序外的一些特殊的程序,包括特别程序(含选民资格案和非诉案件)、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这些特殊的程序也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学习的内容。
五,在对这些程序进行掌握的时候,要注意结合程序掌握与一些程序相关的知识,包括诉讼中的证据、法院在诉讼中的调解、诉讼的保障制度、诉讼的期间、送达和费用的承担等内容。
六,最后是对一种相对特殊的诉讼程序的掌握即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相关规定。
Ⅵ 对于民事诉讼法第五条理解
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条规定,我国实行同等原则,回外国人、无国答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时,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但如果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实行对等原则。我国法院也对该国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五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Ⅶ 对《民事诉讼法》153条的理解
发回重审的意思就是原来的一审已经作废,原审法院需要重新审判,视为一审。而在此过程中,二审法院并没有介入,所以对重审案件可以提出上诉。重审判决是一审判决,而不是二审判决。
Ⅷ 民事诉讼法学习心得
《民事诉讼法》,是法学体系中的一门民事法学,基本解释原则与民法学相同.相对于法理学和中国法制史这样一些理论性极强的学科来说,民事诉讼法无疑是一门既简单又实务的一门学科,但民事诉讼法的内容较多,而且大部分是需要理解记忆的,因而,不太容易掌握。那么,我想问问大家,如何学好并考好民事诉讼法呢?首先,我要纠正一种错误的思想,即“法学是一门文科学科,只要靠背就可以考好,所以,现在的学习并不重要。”实际上,现阶段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法学思维,而且还能够增加我们对法学的学习兴趣。
本人觉得,学习学习民事诉讼法如果没有雄厚的民法积累和对民事权利司法考试保护方法,手段,途径,多样化的东西的感悟,是不可能学好这门学科的。此外,诉讼法的学习和精进还离不开大量的经验观察和实践积累,这就要求我们多多看些一些民诉专家学者的著作,我们仅仅停留在书本 上的学习是不能达到学好这门学科的标准的,我现在终于明白老师为什么在上课的时候苦口婆心的要我们多看些与诉讼法有关的名家写的著作,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从多角度多触角的去分析问题,而不是让书本上仅有的观点束缚了我们的思维。
初学民诉的时候,自己一般满足于对静态诉讼规则的记忆,我认为只要背会了起诉的条件,上诉的期限,再审的事由等等一些教材的内容,考试成绩就一定会很好,就算是一个合格的诉讼法入门者。这种看法在大学生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特别是学习法律专业的学生觉得那样就算是完成了应有的学习任务,因为大家在评估诉讼法的学习时,采用了与实体法学习相同或相似的标准。这种理解,使得不少学生参加工作后过高的自我评价与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之间出现了巨大的落差。
所以,诉讼法的学习,态度要端正,方法要得当,否则会停留在表面,皮毛还沾沾自喜。学习诉讼法的目的在于运用,而非记忆(虽然是基础)。能够运用诉讼法的只是,理论来分析,透视权利保护的案例,或者会中国权利保护的司法程序存在的纵深问题展开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实体与程序融会贯通的研究,那么,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入门”。
其次,本人同意教科书上讲的一些观点,也觉得诉讼法的学习功夫在法外,民诉法学既是一门理论法学,也是一门实践法学。在掌握民诉法学基本范畴,体系的前提下,还要注重民诉法的应用价值。通过旁听法庭审判,参与法庭执行程序,开展模拟法庭,接受诊所式教育,利用暑期到法院或律师事务所实习,到法院调研等各种形式。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一方面可以用所学习和掌握的民诉法学的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对民诉法学理论的进一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