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学历劳动法
A. 劳动仲裁会发现我学历造假吗
一般情况下,劳动仲裁都会更偏向于劳动者(有时也不尽然,个别情况下也会不利于劳动者),但不代表对方提出的证据不会经过质证,如果确实存在学历造假行为的,具体要看工作岗位招聘是否要求学历,决定用人单位是否可以单反解除劳动关系。但总的来说只要提出了就会进行调查,如果确实有隐瞒行为是藏不住的。
法律分析
根据提问来看,可能是存在劳动合同解除的补偿金纠纷,公司对劳动者的学历真实性提出质疑,主张劳动者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的情形,意图免除经济补偿。那么,”公司找茬说简历造假“,就意味着首先要确定劳动者是否存在虚造简历的事实,其次要确定这些虚造的事实是否足够影响签订劳动合同的意思。根据这些情况,法院会根据法律和案件事实作出合理的判决,具体而言:
①存在简历造假,并且是关键信息造假(如学历造假、工作经历造假的),足以影响用人单位招聘意愿的,构成意思表示瑕疵,合同可撤销,公司不需要支付补偿金;
②存在简历造假,但不是关键信息造假(如兴趣、特长等),不足以影响用人单位招聘意愿的,不足以构成意思表示瑕疵,合同生效,公司依然需要支付补偿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七十九条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十三条 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B. 隐瞒学历按劳动法规定是否会被开除
你好,吴律师为抄你解答。
《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1款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过程中采用欺诈的手段,利用虚假的学历、履历足以使用人单位产生错误认识,进而导致意思表示的不真实,侵害了用人单位意思自治的权利。用人单位可单纯以劳动者存在虚假学历与履历的理由主张合同自始无效,并可就劳动者造成的损失要求赔偿。
C. 月薪9万员工学历造假被判“还工资“,你觉得这对劳动者是否合理
一、学历造假属于欺骗行为了,也是对于工作过度使用计谋计策了,违反了公司规定也犯了现实智慧错误,但是能够胜任工作完美收官职场世界也是假学历不能给予的能力,与真学历隔着公司如何择选。
有些工作高大上,需要真学历才能拥有职业发展,否则连公司大门都打不开,一些蠢蠢欲动的就业者就利用假学历破坏了一种公司制度。
这也扯出了造假世界的恶劣行为,与现实不谋而合了一种狡诈世界,成功取得了一系列真假不分的后来。
被剥夺工资若是经济赔偿,那也是咎由自取了,但也有些较真了。
但是造假行为是得不偿失的,也需要检讨,明智之举的两两相望自有上级下属的各有两厢情愿。
D. 真学历,假档案劳动局能查出来吗
你说的这个档案应该是你的工作经历吧,如果你没有在一个地方工作,但是你内在一家单容位或者公司上班填写简历的时候填写过往工作,简历的时候,你填了,如果这个公司认真审查的话,应该是可以查到的,因为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强制买了些五险的,完全可以从劳动局或者社保局查你这个交保险的历史就可以看出来,但是学历,如果是真的的话,没什么问题的,因为学历的那个毕业证书号都是统一的,没有重复的,都是一马归一码,所以学历在那些学历网站上面都可以查到,但是你这个档案在劳动。不一定会查到,因为有的公司并没有完全跟劳动局做档案的交接,因为有的部门他是有一定的怎么说灰色地带,他不会把自己员工以及一些的全部资料都上交给劳动局,她应该只是会在一些社保局啊,或者住房公积金管理局那些给你上缴劳动法规定的那些五险一金,在这些地方可以查到,如果跟你的所填写的当然不服,那么在社保局或者公积金管理局应该是查不到你所填写的那些时候的缴费情况的,从这个缴费就可以看出来你的档案是做假的,但是这个也要投入成本去查。而且这种要有那种执法部门的配合,因为查这种东西是涉及个人隐私的,没有一些正当理由是不能查出这些的,所以这个很难说。
E. 劳动者提供虚假学历证书,公司该怎么办
劳动者伪造学历,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构成了民法意义上的欺诈。用人单位能否解除劳动关系,各地法院判决不一。
如因此劳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合同,用人单位可以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五项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没有经济补偿。劳动者应为其欺诈行为承担不利后果。
当然一般单位都是觉得虽然学历假但能力还行就给你降职或者降工资,感觉你不行就调岗或者劝退、开除,都可以
F. 简历造假,单位辞退,需要支付补偿吗
案例: 宁先生高中学历,在三年时间内工作过六家单位,一直都不如意。为了能够争取到合适的岗位,他通过制假证的购买了一本某大学的本科学历证书,并且将简历写中三年都在同一家单位工作,顺利应聘到一家公司作客户主管,月薪八千元。工作还不到一个月,单位发现宁先生的能力有限,很多东西根本不懂,于是对宁先生的简历产生了怀疑。经过调查,发现宁先生学历证书是假的,工作经历也是假的,于是准备辞退他,但不知是否需要支付补偿。叶剑律师: 劳动者在到用人单位应聘时,应当提供真实的个人情况,根据《劳动合同法》及相关规定,宁先生在应聘时提供了虚假的学历证书及简历,误导了单位,这种情况下,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关系而无须支付补偿。
G. 劳动者持假文凭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如何解决
[案情回放]
2007年5月,洪翰明到某公司应聘,声称自己是本科学历,具有多年销售经验,并向该公司出示了某大学的毕业证书。某公司将其招聘为销售经理,双方签订了2年的劳动合同,约定工资为3000元/月。洪翰明担任销售经理后,某公司根据其工作表现,对其学历和工作经历产生怀疑,经向某大学核实后,发现洪翰明所持的是假文凭。2007年11月,某公司通知洪翰明解除劳动合同。双方为此发生争议,洪翰明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仲裁裁决:洪翰明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某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无须给予经济赔偿。某公司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发放洪翰明2007年11月份工资。洪翰明不服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专家点评]
《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因此,在本案中,原告通过欺诈手段与被告订立劳动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被告有权予以解除,并且无须支付任何赔偿金。并且,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情况也不包括《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情形。原告不但不能要求赔偿金,也不能要求被告给予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第28条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原告作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已经付出了劳动,应当享有相应的劳动报酬,即月工资3000元。
H. 假学历试用期辞退有工资吗
假学历试用期被辞退有工资,但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
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I. 提供假学历劳动合同无效,这是真的吗
首先,确保你没有签过类似的解除合同的协议,假如签了,那基本没希望,不用去仲裁了。ps,这段时间一定要正常去公司上班,别缺勤。
开庭后遵守仲裁员宣读的纪律,按仲裁员的指引进行陈述,不要贸然发言,即便对方口无遮拦、信口雌黄、捏造证据、侮辱人格,仲裁员会对过分举动进行制止的,你只要在你发言的期间表明你对对方陈述的不认可就可以了。然后闭庭,仲裁员还会积极让你们进行庭后调解,同样的自己把握。没有调解成功的会出仲裁裁决书,对方拿到裁决书等到30天后,公司仍旧未支付补偿金的,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这30天内对方可能继续上诉,不要慌,积极应对就行了,假如没有适用法律错误等重大错误情形,一般会被法院驳回。就算上诉了,请个律师应对吧,当然也看标的,觉得不划算了就算了,比如请个律师要6k,标的才8k,浪费的时间就不太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