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37条规定解析
㈠ 劳动合同法37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1)劳动法37条规定解析扩展阅读:
用人单位也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当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㈡ 关于劳动法第37条
你好
当然可以抄。辞职是劳动者袭的权利,一般提着三十天书面申请即可,请注意保留申请的证据,三十天后,单位还不处理,可直接走人,要求支付工资。
另外,未签劳动合同,可要求除第一个月外的双倍工资,最多十一个月。你的入职表是证明双方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之一,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采纳回答哦。
㈢ 劳动法第37条
提前30天书面通知,不管其同意与否,到期直接走就是了,公司应该在离职当天把相工资,经济补偿算清并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否则即构成拖欠,可以去劳动促裁,要求其去付拖欠金额50--100%的违约金。
㈣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37条:
不为求赏,愿意帮忙!
1.楼主只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楼主这样办理的话,这就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不构成违约!千万不要自毁形象!
2.职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只有在特殊情形下,职工这一方才需要向单位支付违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即只在两种情形下,职工才需要向单位支付违约金——
A.职工接受了单位需要对外支付培训费用的专项培训,并且职工与单位签订了有一定服务期限(通常是培训结束后的一定期限)的协议,服务期限尚未结束而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B.职工与单位签订有保密义务或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的协议,并且在解除劳动合同以后接受了单位(针对保密义务或竞业限制而)支付的经济补偿金,而职工又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
除此之外,职工不需要向支付违约金。
法律赋予职工“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这在劳动法学理论中称为:劳动者的无障碍辞职权。
所以,提醒楼主:只要按照劳动合同法第37条办理解除劳动合同,不构成违约,不需要向单位支付所谓的“违约金”(根本就没有违约,不要自我加压!)。
以上意见,供参考!
㈤ 劳动法37条
不可以。既然劳动者提出辞职对方并且已经同意,那么就意味着双方对辞职的事情已经达成合意,合同成立,所以你就应该走人的。
㈥ 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解义
《劳动合同法》第37条原文:“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回以解除劳动合答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理解如下:
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无须理由,无须批准,只须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即可成立。其中
1、在非试用期内,应至少提前30天通知,通知的形式是书面形式
2、在试用期内,应至少提前3天通知,通知的形式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形式。
㈦ 劳动法37条规定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七条规定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七条 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㈧ 劳动法37条内容是什么
【法律分析】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 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