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试用期算工资吗

劳动法试用期算工资吗

发布时间: 2025-05-01 09:36:36

⑴ 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有没有工资

劳动法》并未具体规定试用期的工资问题。然而,《劳动合同法》明确指出,试用期间,用人单位必须向员工支付工资。在此期间,员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合同约定的转正工资的百分之八十,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而对于三年以上固定期限或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时,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对于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应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如果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则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视为劳动合同期限。
第二十条规定,试用期间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且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十一条进一步指出,在试用期中,除非劳动者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否则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⑵ 劳动法中关于试用期工资的规定 上了半个月班,工资应该按一个月发还是半个月发

劳动法中关于试用期工资的规定很明确,即企业支付给在试用期的员工的工资不低于同岗位的最低档工资,或者不少于其正式工资的百分之八十,这是对员工试用期工资权益的保护,通常工资按月结。
法律分析
劳动法中关于试用期时间的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劳动合同在两年以下的,应按合同期限的长短来确定试用期,即劳动合同期限在半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十五天;劳动合同期限在半年以上一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三十天;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十天。如果劳动合同期限在两年以上,可以在六个月内约定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不能把试用期计算在劳动合同以外,即试用期满后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不得延长。劳动者对用人单位不满意或认为不适合工作,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发现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不能延长试用期继续进行考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条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十二条 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⑶ 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有工资吗

依据我国劳动法律,试用期亦应有薪资待遇。依照劳资双方签署之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按约定工资水平向劳动者支付试用期薪酬。在此期间,劳动者依法享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益。试用期工资必须不低于同岗位最低档次工资,或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同时,不应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用人单位未遵守以上法规支付试用期工资,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仲裁或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等途径保护自身利益。

⑷ 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有没有工资

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有工资。劳动者在试用期间是有工资的,并且试用期的工资不能低于单位中同岗位的最低工资的百分之八十,也不能低于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如果单位发放给劳动者的试用期工资过低,则劳动者可以要求单位补发差额,如果单位拒绝补发,劳动者可以提起诉讼。劳动合同3个月以上,一年以下,试用期为1个月,劳动合同1年以上,3年以下,试用期为2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六个月。
法律依据:第十九条
【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第二十条
【试用期工资】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自离有工资吗
1、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2、在员工不辞而别的情况下,劳动者已提供劳动部分游喊郑对应报酬不应被剥夺。若用人单位有条件支付剩余工资的,如员工的银行卡并未销毁,应及时足额支付。只有在存在工资支付障碍的前提下,用人单位可以暂缓工资支付;
3、但是,劳动者违反本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目前内部仲裁规定,员工不辞而别造成损失,用人单位必须承担举证责任。故对不辞而别的员工,用人单位有神颂权追渗尺究其法律责任,但前提是要有员工造成损失的证据。

热点内容
血仇法官 发布:2025-05-01 15:24:45 浏览:645
吉祥号码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1 15:10:19 浏览:652
中国劳动法法条 发布:2025-05-01 14:44:21 浏览:270
泰安招聘律师 发布:2025-05-01 14:44:12 浏览:719
万州法学科研 发布:2025-05-01 14:30:51 浏览:853
公路实施条例 发布:2025-05-01 14:30:04 浏览:578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的司法解释 发布:2025-05-01 14:15:56 浏览:589
共享单车买卖违反经济法 发布:2025-05-01 14:15:50 浏览:445
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法院立案庭电话 发布:2025-05-01 14:15:19 浏览:518
对党政机关法律顾问的研究和建议 发布:2025-05-01 14:13:46 浏览: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