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政策属行政法规
Ⅰ 合肥市购房限购新规定
法律分析:最新规定,离婚未满2年的,仍按原家庭为单位,查询限购。目前合肥限购政策分六类人群:第一类;合肥市常驻户口:三种情况,第一种,家庭名下无住房的,新房限购2套,二手房不限购;第二种;家庭名下有一套住房的,新房限购1套,二手房不限购;第三种:家庭名下有2套或2套以上住房的,新房新购,二手房不限购;类:四县一市户口,分别是肥东、肥西、长丰、庐江 、巢湖;没有社保要求,需要提供购房申请,新房或二手房限购一套;第三类:外地户口(非本市或四县一市户口):需提供两年内有持续12个月以上的社保(补交社保不行)可在合肥市区内购买新房或者二手房一套第四类:人才引进:这个需要户口在合肥落户,新房或二手房是限购一套的,分三种条件:大专毕业生、高级技工、本科及以上学历,第一种:大专毕业生,应届2年内不也得大专及以上学历,提供一个月社保或营业执照;第二种:高级技工;国家认可的3级以上技工,第三种:本科及以上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40岁以下本科学历,提供一个月社保;落户的时候,携带相关资料在合肥的户政大厅户籍科就可以办理,第五类:退伍军人,条件退伍后户口需落在合肥市,限购一套,第六类:港澳台及外籍人士:工作满一年,工作单位出具证明或提供满一年的居住证,限购一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第四条 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扶持发展居民住宅建设,逐步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第五条房地产权利人应当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依法纳税。房地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第六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可以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和个人的房屋,并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七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土地管理部门依照国务院规定的职权划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管理全国房地产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产管理、土地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及其职权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第二章房地产开发用地第一节土地使用权出让第八条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第九条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所有的土地,经依法征收转为国有土地后,该幅国有土地的使用权方可有偿出让,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条土地使用权出让,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年度建设用地计划。第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用于房地产开发的,须根据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拟订年度出让土地使用权总面积方案,按照国务院规定,报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二条土地使用权出让,由市、县人民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出让的每幅地块、用途、年限和其他条件,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城市规划、建设、房产管理部门共同拟定方案,按照国务院规定,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实施。直辖市的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行使前款规定的权限,由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Ⅱ 限购政策对房屋买卖合同有影响么
限购政策对房屋买卖合同有效力。当事人订立房屋买卖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内容违反限购政策的,属于无效合同,对当事人不具有约束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Ⅲ 因限购政策违约怎么处理
房屋限购政策是国家为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平抑房地产市场过热态势,遏制投机和过度投资而采取的重要调控政策。对于购房者来说,由于限购令政策的出台,有些可能不会具备购房资格。出现这种情况以后,购房者原则上属于违约的情形。那么,因为限购令违约的,怎么处理?
网友咨询:
因限购政策违约怎么处理?
律师解答:
1、若购房合同于限购通知发布前签订,双方可解除购房合同,返还订金或本金,恢复原状,并各自承担己方的损失,互不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合同订立后,因房屋限购政策的实施导致买受人丧失购房资格无法办理产权转移登记或者贷款额度减少甚至丧失贷款资格,应理解为属于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双方当事人都可以要求解除合同。
2、如果购房合同于限购通知发布后签订,买受人必定存在过错,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
3、如果根据合同约定房屋买卖合同能够实际履行,但因一方原因导致合同处于履行迟延的状态,在此期间由于房屋限购政策的实施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不属于因情势变更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形。因为合同无法履行实际上是当事人自身原因所致,迟延履行合同的当事人存在过错,应承担违约责任。
律师补充:
房屋限购政策是公共性的调控政策,不属于法律或者行政法规,而且买卖双方对合同内容的约定也没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及第三人利益,所以即使当事人签订的合同违反了房屋限购政策,若不违背《民法典》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定,即为有效合同。
如果因为一方故意隐瞒相关事实导致订立的合同违反房屋限购政策继而无法履行,属于合同欺诈行为,应当允许受欺诈方解除合同或者撤销合同,并且可以向违约方主张损害赔偿。
如果出卖方在签订合同时明知买受方没有购房资格,并且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等买受人具备购房资格后再办理产权转移登记手续,这属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约定,不侵害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人利益,双方可以按照约定履行。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五百三十三条 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平原则变更或者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