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起诉的题
⑴ 关于刑事诉讼法的几个选择题
1.D 2.D 3.C 4.A 5.D
6.B 7.A 8.D 9.B 10.B
11.A 12.D 13.B
14.AC
15.BC
16.CD
17.CD
18.ABCD
19.BD
20.AD
21.ABCD
22.
审判监督在我国现有的司法实践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目前审判监督程序中本身存在的矛盾和缺陷严重的制约和影响审判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使审判监督程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混乱,其主要表现有:启动机制混乱,再审事由无限制,审级的无限定问题,审理程序及再审范围的无限定性,对审查方式、处理结果、期限等均未加以规定,申请再审的权利义务内容不明确等等。笔者由此而展开改革的必要性,改革势在必行,并对于审判监督程序目前存在混乱的根源进行探讨,认定其根源就是保障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与维护生效裁判稳定性的矛盾以及申请再审的当事人主义与再审提起的职权主义的矛盾,这两对矛盾如果无法得到解决,审判监督程序的改革将无法彻底进行。为此笔者探讨了再审程序的价值取向问题,认定程序公正、程序效益和程序安定是再审程序的价值取向。要实现再审程序的价值目标,笔者建议应首先确定权利义务相对应的申请再审权及构建以公正、效率、效益为价值目标的科学的审判监督和诉权保障机制, 改革和完善申请再审程序,完善再审的启动程序,科学构建起再审的事由,实行审级监督,对民事、行政案件实行再审申请预收费制度等。并建立有限的“三审终审制”。
23.
不正确。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解决的是因刑事犯罪而产生的赔偿问题,故离婚不能做为附带民事诉讼一并处理。
⑵ 2020法考模拟题【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构造的单项选择题(9.17)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关于刑事诉讼构造,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我国刑事诉讼构造属于混合式诉讼构造
B.刑事缺席审判程序中只存在控审关系
C.刑事速裁程序中不存在绝对的控辩对抗,也就没有形成控辩审三方关系
D.刑事诉讼构造有横向与纵向之分,纵向刑事诉讼构造指的是控诉、辩护与裁判在诉讼程序中的法律地位与相互关系,起诉状一本主义体现了控审职能完全分离的诉讼构造
参考答案
1.【考点】刑事诉讼构造
【难度】★★
【答案】D。解析:刑事诉讼构造是指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进行刑事诉讼的基本方式以及专门机关、诉讼参与人在刑事诉讼中形成的法律关系基本格局,集中体现为控诉、辩护、裁判三方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相互间的法律关系。我国的刑事诉讼构造模式为“以职权主义为基础,吸收当事人主义模式与本土性司法元素的控辩式诉讼模式”,与混合式诉讼构造存在不同之处。A项错误,不当选。
刑事缺席审判程序中,被告人本人虽不到庭,但可以委托辩护人参加,且我国在审判阶段规定了法律援助辩护制度,被告人的辩护人弥补了辩方的诉讼构造,因此刑事缺席审判程序中存在控辩审三方关系。B项错误,不当选。
我国刑事速裁程序的适用条件包括被告人认罪认罚、同意量刑建议与程序适用,在一定程度上,控辩双方不存在争议与对抗,但控辩审三方关系仍然存在,主要体现为非对抗的刑事诉讼、协商性刑事诉讼模式。C项错误,不当选。
刑事诉讼构造有横向与纵向之分。纵向刑事诉讼构造是指控诉、辩护与裁判在诉讼程序中的法律地位与相互关系,表现为侦诉关系(警检一体或警检分立)和控审关系。起诉状一本主义,又称起诉书一本主义,是指公诉机关在提起公诉时仅向人民法院移送起诉书,而不是移送案卷材料。起诉书一本主义条件下,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前无法通过阅卷获得案卷内容,庭审成为控辩对抗的唯一场域,能够有效防止法院在公诉案件庭前审查时形成偏见与预断,体现了控诉和审判职能的完全分离。D项正确,当选。
故本题选D。
相关知识点
(一)弹劾式诉讼结构
弹劾式诉讼结构的特征:
(1)言词进行,控辩双方权利地位平等;法官消极被动。
(2)控审分离,不告不理。没有原告就没有法官,只有原告起诉后,法官才进行审判。
(3)传唤证人一般由原告自己负责,当事人负全部举证责任。
(4)信奉神明裁判,尤其对于一些疑难案件,案件真伪不明,则依据神示证据制度定案。
(二)纠问式诉讼结构
纠问式诉讼结构的特征:
(1)法官集侦查、控诉、审判职能于一身,即使没有被害人或其他人的控诉,法官也可以依职权主动追究犯罪。
(2)审判程序秘密进行且刑讯逼供常态化、合法化、制度化,对原告、被告甚至证人都可以刑讯。
(3)原告和被告都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被害人只提供线索引起诉讼,被告人沦为诉讼客体,是被拷问、追究的对象。
(4)在证据制度方面,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的欧洲国家实行证据法定,而我国实行“五声听狱讼”,主要由法官个人决断。
(三)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英美法系国家)
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特征:
(1)控辩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居于主导地位,诉讼的开始和推动均取决于当事人的诉讼活动,法官只是居中的裁判者。
(2)诉讼的目的主要是在程序上保障人权。
(四)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大陆法系国家)
(1)诉讼的主动权在于国家专门机关。
(2)诉讼的目的主要在于追求实体真实。
(五)混合式诉讼模式
以当事人主义为主,以职权主义为补充。
一般认为,现代西方国家刑事诉讼构造类型大致分为两类,即大陆法系国家采职权主义,英美法系国家采当事人主义。日本“二战”后在职权主义背景下大量吸收当事人主义因素,从而形成了以当事人主义为主,以职权主义为补充的混合式诉讼构造。
实际上,由于单纯采取职权主义或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构造,在控制犯罪或保障人权的功能中会抑制另一方面功能的发挥而导致种种弊端,两种诉讼构造均已吸收了对方的一些程序。尽管如此,由于历史传统的影响,两大构造仍有许多不同,从而也决定了功能上的差异。
注意:混合式诉讼模式是职权主义模式吸收当事人主义模式之下的产物。
(六)我国刑事诉讼构造——控辩式
法官居中裁判,强化控辩双方平等对抗性,实行控审分离。
⑶ 刑事诉讼法的几道题朋友们帮忙看一下,拜托了。
这个问题内容太多而悬赏分太少,好几天了,没人愿意回答,但我看你的财富值分确实不多,我答吧。
这应该是一个运用间接证据定案的案例。
一、本案的立案材料的来源是什么?刑事案件立案的条件是什么?
立案材料来源:“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了仔细的勘验,”说明立案材料的来源是有人“报案”。
刑事案件立案条件:《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立案的条件之一是有犯罪事实发生,本案公安机关对现场和尸体进行勘验,排除自杀,就符合了刑事案件的立案条件。
二、公安机关的侦查行为都包括哪些?本案中公安机关都实施了哪些侦查行为?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公安机关侦查行为: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检查;搜查;查封、扣押物证、书证;鉴定;技术鉴定、通缉等。
本案公安机关实施的侦查行为:现场勘验、尸体检验鉴定、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搜查、扣押物证、辨认等侦查行为。
三、刑事证据的类型都有哪些?本案中的证据类型都有哪些?(请一一例举)
刑事证据的种类:《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本案证据类型:本案证据包括证据种类中的第一、三、五、六、七项。
四、我国刑事诉讼中强制措施都有哪些?本案中公安机关采取了哪些强制措施?
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种类: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
本案采取的强制措施:刑事拘留。(公安机关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前应有逮捕措施的,不然刑事拘留会超期的。但题目中没有看到逮捕的情况)
五、A市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移送起诉的,应当如何处理?
经审查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向同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依法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⑷ 刑事诉讼法——简答题
1、我国刑事诉讼程序有哪些?
我国刑事诉讼程序有立案、侦查、起诉、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执行。
2、刑事诉讼的证据种类和证据分类,各自包括哪些证据?
证据种类: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
证据分类: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言辞证据与实物证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3、刑事诉讼国际准则包括哪几项内容?
刑事诉讼国际标准,是指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为各国刑事诉讼程序所建立的基本权利保障标准。它们一般以“基本原则”、“标准”或“准则”的形式存在于一系列由联合国通过的有关刑事司法活动的国际法律文书之中。包括:
(一)平等原则。
(二)司法补救原则。
(三)程序人道性原则。
(四)强制措施法定原则。
五)司法独立原则。
(六)控审分离原则。
(七)公开审判原则。
(八)无罪推定原则。
(九)有效辩护原则。
(十)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特权规则。
(十一)有权上诉原则。
(十二)未成年人特别程序保障原则。
(十三)刑事错案国家赔偿原则。
(十四)一事不再理原则。
(十五)诉讼及时原则。
(十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⑸ 刑事诉讼法学求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纠问式诉讼”中,诉讼程序的进行主要取决于(B )
A.被害人 B.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官吏 C.被追诉人 D.被害人的近亲属
2.外国人在我国实施犯罪,必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是( D)
A.各国驻华领事馆的外交代表 B.途经中国的各国驻第三国外交代表
C.来华访问的外国元首 D.不享有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
3.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只能是(B )
A.法人 B.自然人
C.非法人组织 D.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通说认为,证人只能是公民个人,法人和非法人团体不具有证人资格,这是因为只有公民个人才能借感官感知案件事实,而法人和非法入团体本身并无这种感知能力。同时,由于了解案件情况而产生的作证义务,是公民个人的法定义务,故意作伪证、隐匿罪证,必须负伪证的法律责任,而法人和非法人团体则无法承担这种法律责任。因此,证人只能是公民个人,任何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都不能作为证人
4.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受“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原则”约束的诉讼主体是(A )
A.公、检、法专门机关 B.被害人 C.被告人 D.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被告人
5.在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应当由( D)
A.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B.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 C.检察机关立案侦查 D.军队保卫部门立案侦查
6.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关于回避的规定不包括(D )
A.自行回避 B.申请回避 C.指令回避 D.无因回避
7.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审判阶段书记员回避的决定主体是(C )
A.审判长 B.刑庭庭长 C.法院院长 D.审判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8.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为自己提供法律服务的最早时间是(A )
A.审查起诉之日起 B.审判之日起 C.侦查之日起 D.提起公诉之日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9.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的原则是,若被告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原告人的损失(D )
A.可由国家代为承担赔偿责任 B.可以其家庭财产赔偿 C.可以其服刑期满后劳动所得赔偿 D.仍只能以被告人本人财产为限进行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规定》第三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依法判决后查明被告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应裁定中止或者终结执行。
10.下列诉讼阶段中,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是( C)
A.上诉、抗诉期内 B.二审阶段 C.侦查阶段 D.刑事执行阶段
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90条规定:在侦查、预审、审查起诉阶段,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提出赔偿要求,已经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记录在案的,刑事案件起诉后,人民法院应当按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受理;经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调解,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并已给付,被害人又坚持向人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也可以受理
11.依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监视居住的最长期间是(B )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18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12.依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诉讼文书的送达主体是( A)
A.司法机关 B.被告人 C.辩护人 D.自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