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知情权
Ⅰ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程序正当原则、高效便民原则和权责统一原则。
二、
合法行政原则:这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必须遵守现行有效的法律,不得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行政机关的任何决定和行为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合理行政原则:这一原则要求行政机关的决策和行为应当具有理性基础,避免滥用自由裁量权,确保行政决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程序正当原则:程序是规范行政权力行使的重要机制。该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决策和采取行动时,必须遵循正当的法律程序,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同时,行政决策的过程应当公开透明,为公众所知晓和监督。
高效便民原则:这一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应当提高行政效率,积极履行行政职责,避免拖延和不作为。同时,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应当有利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便捷地获得所需的行政服务。
权责统一原则:该原则强调行政机关在享有行政权力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追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受到的损害应得到相应的救济。
以上五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框架和基础,确保了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的合法性、合理性、公正性和效率性,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Ⅱ 简述行政法的核心原则
行政法规必须坚守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以及权责统一六项原则。
1. 合法行政原则:
行政权力的授予及运用需符合法律规定,不得有违法律精神。
2. 合理行政原则:
行政行为应避免对当事人权益造成侵害。
3. 程序正当原则:
行政管理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保障行政行为相对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4. 高效便民原则:
行政机关应在法定时限内履行职责,提升工作效率。
5. 诚实守信原则:
行政机关发布信息应全面、准确、真实。
6. 权责统一原则:
行政机关在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时,应实现权利与责任的统一。
【法律依据】
《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Ⅲ 对新行政法的理解与认识
新行政法是指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三部法律的总称。新行政法在加强行政监督、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规范行政行为等方面都有新的规定和要求。以下是对新行政法的理解和认识:
加强行政监督:新行政法明确规定了行政监察委员会的设立和职责,加强了对公职人员行政行为的监督,有效地防止了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新行政法规定了公民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的程序和条件,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新法还明确规定了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公开信息,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
规范行政行为:新行政法对行政行为的程序和内容都做出了规范,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必须依法行政、公正文明,保障公民的轿段合法权益。同时,雀坦新法还加强了行顷帆桐政处罚的法定程序和法定权利保障。
推进依法治国:新行政法的出台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行政机关的法制意识和行政能力,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公正文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总之,新行政法是一部重要的法律,对于加强行政监督、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规范行政行为、推进依法治国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Ⅳ 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在行政程序中,依法享有那些权利
按照现代法治理念,凡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事项即属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因此行政相对人存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十分广泛,主要包括:
1.请求权。对于应申请的行政行为而言,请求权是相对人最主要的权利,它是相对人可以要求行政主体或其他义务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基于相对人请求权的行政主体的义务主要包括:提前公开或公布权利人范围和权利事项,满足权利人的知情权;对于申请负有答复的义务,不论申请人是否属于权利人范围,也不论其申请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对于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依法作出有利决定;拒绝授益的,依法说明理由。
2.听证权。听证权是相对人根据法律规定,在行政主体举行听证会时,亲自或委托他人参加听证会,并依法享有或行使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等项权利的权利。听证是行政程序正当性的关键所在,听证权正逐步成为相对人程序权利的核心。
3.陈述权。陈述权是行政相对人享有的陈述相关事实、说明有关理由的权利。基于相对人陈述权的行政主体的义务主要有:告知相对人享有陈述权的义务;允许相对人陈述,为相对人陈述提供时间、地点的义务;记录相对人陈述,促进行政规范化,为行政行为奠定事实基础,并为案卷排他原则的适用创造条件的义务;对相对人陈述进行审查核实的义务;陈述的内容经核实属实或符合合法性要求的,必须作为行政行为的事实根据的义务。
4.申辩权。申辩权是行政相对人或者相关人享有的、对行政主体的观点、认定、理由、决定等进行申诉、辩解的权利。基于相对人或者相关人申辩权的行政主体的义务主要有:告知申辩权的义务;允许行使申辩权,为申辩权行使提供时间、地点和方便的义务;申辩理由依法成立的,必须予以采纳的义务;记录申辩,为可能出现的诉讼中取证奠定基础的义务。
5.知情权。知情权是有关组织或个人享有的知晓行政行为相关事宜的权利,主要包括:①与行政行为设定相关的情况,包括行政行为设定的理由、方式、对象范围、程序限制等;②与行政行为作出有关的情况,包括行为对象范围、行为方式、行为时限、救济途径等;③与行政行为变动相关的情况,包括行政行为撤销、变更、撤回等的理由、补偿事宜等。知情权是一项母权利,它可以派生出多项子权利,如阅览卷宗权、得到通知的权利等。知情权与行政主体的告知义务、公开义务、通知义务等项义务密切相关。
6.参与权。参与权是行政相对人参加行政行为过程,就涉及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阐述自己的主张,从而影响行政主体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行政决定的权利。与形成权可以直接引起或产生法律效果不同,参与权只是一种程序上的权利,其作用的发挥需要借助于行政主体对相对人意见和建议的赞同和采纳。法律上的参与权主要包括两个层而:①宪法层面的参与权,如公民依据宪法规定对行政行为所享有的批评权、建议权等;②法律层面的参与权,主要包括行政相对人依据行政法规范的规定所享有的诸如陈述权、异议权、申辩权等项行政法权利。
7.平等权。相对人的平等权可以分为两种:①相对人与行政主体之间的平等权。行政相对人平等权的强调,能使行政行为更加贴近于服务行政理念,有利于行政合作关系的建构。②相对人相互之间的平等权。该项平等权对应的义务主体主要有二:一个是与行政行为存在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其主要义务是不得侵犯他人的平等权,该项义务正在经历由道德义务向法律义务的转变,此种转变是随着起诉权范围的扩大和“第三者效力”理论而展开的。另一个是行政主体,其义务主要包括:平等对待、平等地分配利益、努力消除事实上的不平等。
8.申请复议权和提起行政诉讼权。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有权依法申请复议和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摘自:李积霞 主编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研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