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新版在哪里查看
Ⅰ 劳动法第第39条
法律主观:
劳动法第39条内容是: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等等首册陪。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者蠢》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姿缺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九条企业应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Ⅱ 劳动法第四十一条原文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在生产经营需要时,可以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延长工作时间,但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
2、特殊情况下,每日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三小时,且每月累计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3、劳动法的修订历程如下:
- 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二条,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 2008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二条,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 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十条,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延长工作时间,但设置了严格的限制:日常延长不超过一小时,特殊情况下每日不超过三小时,且每月累计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Ⅲ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并明确了相应的工资报酬支付标准,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下是根据该条款的内容进行的改写和润色:
1. 特殊情况下的工作时间延长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用人单位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可以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 遭遇自然灾害、事故或其他紧急情况,威胁到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立即处理的;
- 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或公共设施出现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迅速修复的;
-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 工作时间的限制与补偿
尽管允许在特定情况下延长工作时间,但法律明确限制了每日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三小时,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对于因工作延长而产生的额外劳动,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不低于其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报酬。
3. 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劳动法》还规定了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措施。用人单位有责任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和保护,确保其安全和健康。同时,用人单位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劳动。劳动者有权拒绝违反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间要求,并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
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不仅确保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考虑了社会公共利益和紧急情况下的实际需要。它设定了延长工作时间的条件和限制,并规定了相应的报酬标准。同时,通过确保劳动者获得必要的保护和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该条款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Ⅳ 请问最新劳动法是在哪里看
1995年颁布实施的是《劳动法》,2008颁布实施的是《劳动合同法》,人民习惯称《劳动法》为老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为新劳动法。至于在哪里看,这个多了去了。
第一,在网上看,直接网络搜索劳动合同法,就会有很多结果,然后选择一个慢慢看就可以了。
第二,如果要纸质的,可以去新华书店购买,也可以到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一般他们也会提供免费的。
Ⅳ 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是什么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是什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什么作用
1、平等就业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凡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即劳动者拥有劳动就业权。劳动就业权是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参加社会劳动的切实保证按劳取酬的权利。公民的劳动就业权是公民享有其他各项权利的基础。如果公民的劳动就业权不能实现,其他一切权利也就推动了基础;
2、选择职业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身的素质、能力、志趣和爱好,以及市场信息等选择适合自己才能、爱好的职业,即劳动者拥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选择职业的权利有利于劳动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既是劳动者劳动权利的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
3、取得劳动薪酬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依照劳动合同及国家有关法律取得劳动薪酬。获取劳动薪酬的权利是劳动者持续行使劳动权不可少的物质保证;
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这是对劳动者在劳动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及享受劳动权利的最直接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