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劳动法
① 劳动法对叛缓刑如何对定
被判缓刑的,来根据劳动部的规定,自属于《劳动法》第二十五条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之一,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现在很多地区对缓刑人员采取社区矫正的形式,用人单位也应当参与到对缓刑的人员的帮助中来,因此我们认为用人单位不应据此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如果用人单位要解除劳动合同也是有充分的法律依据的。我们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要通过矫正部门争取用人单位对缓刑人员的帮助,这样留在原单位继续上班的希望较大。
② 2015劳动法关于缓刑人员退休的新规定
您好
关于复缓刑人员缓刑期制办理退休的问题,针对不同群体,国家有不同的规定:
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
缓刑考验期间不能办理退休;考验期结束,不再执行刑罚的,可以办理退休,享受退休待遇。
法律依据:人事部关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行政刑事处罚工资处理意见的复函<人函〔1999〕177号>
二、企业
缓刑考验期,达到退休年龄的,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可以办理退休。
法律依据:江苏省人社厅《关于企业职工被判有期徒刑宣告缓刑期间办理退休手续问题的复函》,劳 动 人 事 部《关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缓刑的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问题的答复》。
③ 劳动法缓刑退休规定
关于缓抄刑人员缓刑期办理退休的问题,针对不同群体,国家有不同的规定:
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
缓刑考验期间不能办理退休;考验期结束,不再执行刑罚的,可以办理退休,享受退休待遇。
法律依据:人事部关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行政刑事处罚工资处理意见的复函<人函〔1999〕177号>
二、企业
缓刑考验期,达到退休年龄的,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可以办理退休。
法律依据:江苏省人社厅《关于企业职工被判有期徒刑宣告缓刑期间办理退休手续问题的复函》,劳 动 人 事 部《关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缓刑的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问题的答复》。
④ 被判缓刑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缓刑是刑罚一种,应认定被追究刑事责任,所以企业可以据此解除劳动合同。
⑤ 《劳动法》对于被判缓刑人员原单位是否应予保留工职是怎样规定的
劳动法界定的是“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单位是否开除员工都是单位的自由权利,如果最终决定开除也是合法的
⑥ 劳动法2015关于判缓刑以过五年了职工的录用
劳动法并抄没有对判处缓刑的袭劳动者的录用作出详细规定,但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录用劳动者,劳动者是否有犯罪记录,并不影响劳动者的就业。另外,如果劳动者的犯罪记录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⑦ 判处缓刑是否必须解除劳动合同
缓刑也是刑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我国《劳动法》回第25条规定:劳动者被依法答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刑事责任是指:
1、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的(包括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2、被人民法院依据《刑法》免予刑事处罚的。
综上所述,劳动者被判管制、缓刑的,因不需收监,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也可以不解除劳动合同。因此,是否要解除与你的劳动合同可以由你们单位决定,法律法规并未作强制性规定。但劳动者被判管制、缓刑,用人单位不解除合同的,有义务配合当地公安机关对犯罪分子进行监管。
⑧ 被判缓刑国家企业员工是否开除的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四章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版用期间被证明不符权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同时,建议慎重处理,这是“可以”不是“应当”,如果没有其他生活来源,到时候将其完全推向社会,会造成很多问题,甚至诱发更严重的犯罪。
⑨ 新劳动法对于被判缓刑的职工处罚有没有时间限制
如果是特指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被追究刑事责任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那么应当符合:
劳动者被追究刑事责任时是在本单位工作期间。
当前履行的劳动合同是劳动者被追究刑事责任时存续的劳动合同。
⑩ 劳动法对缓刑的有哪些规定
适用缓刑的情形
1、过失犯罪相对于故意犯罪要优先考虑
因为过失犯罪的罪过小,主观恶性不深,再犯可能性很小,可以优先考虑。
2、少年犯相对于成年人犯罪要优先考虑
少年犯多受社会不良影响和诱惑走上犯罪,多是偶犯,且可塑性强,易于改造,应以教育为主。各国对于少年犯都有特殊的保护措施,我国台湾就规定,少年犯“受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宣告者”,可以宣告缓刑,而成年犯则是“受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宣告者”。
3、轻微性质的犯罪相对于严重性质的犯罪优先考虑。
比如相同条件下故意伤害要优先于故意杀人考虑,强制侮辱妇女要优先于强奸罪考虑等。
4、从犯、胁从犯相对于主犯优先考虑
5、中止犯、预备犯、未遂犯相对于既遂犯要优先考虑
6、积极赔偿的相对于消极赔偿的要优先考虑
7、刑事诉讼一开始就认罪并始终认罪的相对于时供时翻的优先考虑。(当然这种情况是指庭审都认罪,如果庭审时不认罪则不适用缓刑。)这实际是反映一个人的悔罪心理和态度。如在英国,被告作出的认罪越早,量刑折扣的幅度也越大。
8、自首立功的相对于被迫认罪的要优先考虑
9、无前科的相对于有前科的要优先考虑
10、社会影响小的案件相对于社会影响大的要优先考虑
11、行为人犯数罪时一般不要适用缓刑。因为行为人犯数罪说明他是连续犯罪,主观恶性大,再犯可能性大,难以保证他不再继续犯罪。如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对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分子正确适用缓刑的若干规定》中就指出:对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或者犯有数罪的,不适用缓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