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组建机构
❶ 行政法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主体与相对人、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之间等概念的关系
通俗理解行政主体与相对人就是行政诉讼的双方,几个关系互相联系,缺一不专可,都属在微妙变化。
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包括组织和个人。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亦称行政法主体,或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另一种认为,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外,还包括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的监督主体。
行政主体与相对人,是指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或组织。
行政机关,是依法成立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行政组织,包括政府以及有关功能部门。
最后就是,在行政机关依法成立时就拥有相应行政职权并同时获得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组织的职权行政主体不同。
❷ 行政法能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主要有哪些
中国,行政主体包括来国家行政机关和源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具体说来,那些行政机关、机构、组织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我们把它分为中央机关与机构、地方机关与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与个人三类来分析:
1. 中央机关与机构主要有六类:
a.国务院;
b.国务院组成部门,包括部委行署;
c.国务院直属单位和特设机构
d.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机构
e.授权的内设机构,原则上内设机构没有行政职权,但有些内设机构经过法律法规特别授权而享有了一定的行政职权,考试中常见的有专利评审委员会,它是知识产权局的内设机构,商标评审委员会是工商局的内设机构,公安部下属的公安消防局,公安交管局以及公安边防局是公安部的内设机构。
f.授权的议事协调机构
❸ 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法中的派出机构和派出机关是什么下属分别有哪些部门
按照我国抄行政法的基本原理袭,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可以依法设立下属的行政组织,但是,两者设立的下属机构并非都是派出机构。一般来说,人民政府设立的下属机构称为派出机关,而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设立的下属机构才称为派出机构。这在行政法中是有严格区分的。
在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中,派出机关主要有三类:省人民政府派出的行政公署,区人民政府派出的街道办事处和县人民政府派出的区公所。而派出机构则比较多,如公安局派出的派出所,工商局派出的工商所等等,不一而足。值得进一步指出的是,派出机关和派出机构在许多方面存在明显区别:首先派出机关的职权范围涉及到所辖区域的方方面面,而派出机构往往只涉及某一项行政职权;其次,在法律地位上两者区别明显,派出机关属于行政主体,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而派出机构在没有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情况下,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在行政诉讼中往往不能做被告。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区别,就不赘述。
❹ 什么是行政法中的被委托组织被委托组织的范围,特征及其法律地位如何
行政委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将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版、企事业单位、其权他社会组织办理的行为。
行政委托具有以下特征:
1.行政委托的委托人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其他非行政机关的委托不能称为行政委托。
2.行政委托中的委托事项必须在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内。
3.行政委托中被委托的对象可以是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也可以是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
行政委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委托的事项是有关群众性、社会性的行政管理事务;
2.行政机关行使该项行政管理职权确实有困难,难以负担;
3.委托的职权与职责影响较小或影响程度较轻;
4.被委托组织具备一定的条件。
被委托组织的法律地位
被委托的组织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的委托代为行使该行政机关某项行政职能的行政机关、企事 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
被委托的组织必须以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名义在委托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后果(包括赔偿和应诉)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因此,被委托的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❺ 美国行政法是由哪一个机构颁布的
最高法院。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Federal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美国联邦法院系统的最高审级和最高审判机关,是唯一由宪法规定的联邦法院。1790年根据《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成立,设于首都华盛顿。最初由首席法官1人和法官5人组成,1869年根据国会法令规定由首席法官1人和法官8人组成,9位大法官中,有1位是美国首席大法官,其产生过程与另外8位大法官一样。法官均由美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任命,只要忠于职守,可终身任职,非经国会弹劾不得免职。但年满70岁、任职满10年或年满65岁、任职满15年者,可自动提出退休,另外,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薪水不能被裁减。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最高法院对涉及大使、其他使节和领事以及一州为诉讼一方的案件有初审权;对州最高法院或联邦上诉法院审理的案件,有权就法律问题进行复审;有权颁发调审令,调审下级联邦法院或法院审理的案件。联邦最高法院还拥有司法审查权,审查联邦或州的立法或行政行为是否违宪。不论是初审案件,还是复审案件,都是终审判决。联邦最高法院开庭时间为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到翌年6月中旬 。判决以法官投票的简单多数为准,判决书写下各方意见。
❻ 什么是行政法中的被委托组织
行政复委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自己制的职权范围内,将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办理的行为。 行政委托具有以下特征: 1.行政委托的委托人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其他非行政机关的委托不能称为行政委托。 2.行政委托中的委托事项必须在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内。 3.行政委托中被委托的对象可以是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也可以是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 行政委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委托的事项是有关群众性、社会性的行政管理事务; 2.行政机关行使该项行政管理职权确实有困难,难以负担; 3.委托的职权与职责影响较小或影响程度较轻; 4.被委托组织具备一定的条件。 被委托组织的法律地位 被委托的组织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的委托代为行使该行政机关某项行政职能的行政机关、企事 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 被委托的组织必须以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名义在委托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后果(包括赔偿和应诉)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因此,被委托的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❼ 行政法中条条管辖的机构有哪些
行政法的管辖和适用(掌握)
(一)行政处罚的管辖
行政处罚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两个以上依法享有行政处罚权的实施机关如对同一行政违法案件都有管辖权,在案件管辖上发生争议,双方又协商不成的,应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对行政违法案件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若发现相应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依法及时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法行为经人民法院依法审判认定构成犯罪判处拘役或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处以罚款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
(二)行政处罚的适用
1.不予处罚:⑴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⑵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⑶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⑷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
2.从轻或减轻处罚:⑴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⑵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⑶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⑷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⑸其他依法应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的情形。
(三)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
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为2年,在违法行为发生后2年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连续状态,是指行为人连续实施数个同一种类的违法行为;继续状态,是指一个违法行为在时间上的延续。
❽ 行政法中被授权组织和被委托组织的区别
授权是法律法规授权,委托是政府等行政机关委托:
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回是非政府组织,以自己名义答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受行政机关委托组织可以是行政机关(系统内委托),也可以是非政府组织(系统外委托),没有法律授权,以委托方的行政机关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
另见行政诉讼法解释第二十一条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情况下,授权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行使行政职权的,应当视为委托。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
❾ 行政机构有哪些司法机构有哪些
法律是每个来公民都必须遵守的,而不源是用于某个机构.
根据《司法考试辅导用书·法理学·第一章·法的本体》:“当代中国法律体系通常包括下列部门: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刑法、诉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