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实施办法
① 广州市法律援助实施办法的第十二条
公民申请代理抄、刑事辩护的法律援助应当按照《广东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提供证件、证明材料。
下列人员申请法律援助,无需提交经济困难证明:
(一)由民政部门进行社会救济的人员;
(二)申请的法律援助事项已获得司法救助的人员;
(三)申请支付劳动报酬或者请求工伤待遇的农民工;
(四)义务兵;
(五)因实施见义勇为行为需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人员;
(六)依照有关规定无需提交经济困难证明的其他人员。
② 广州市法律援助实施办法的第二十六条
法律援助机构发现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和人员在法律援助工作中有违法行为回,应当及时制止并责答令改正;情节严重或者拒不改正的,应当向司法行政部门或者市律师协会反映并提出处理建议。
司法行政部门或者市律师协会收到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的处理建议后,应当依法进行调查和处理。
③ 广州市法律援助实施办法的第二十二条
法律援助机构在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中指派办理法律援助事项应当采用轮值专方式。
市律属师协会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有业务专长并自愿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名单。
法律援助事项对承办人员的专业知识或者资历有特殊要求的,法律援助机构可以根据法律援助事项的需要或者受援人的意愿,在前款规定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名单中选择指派承办人员。
④ 广州市法律援助实施办法的第九条
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和法律服务人员应当依法承担法律援助义务,为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服务,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承办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法律援助事项。
⑤ 广州市法律援助实施办法的第五条
市律师协会按照律师协会章程对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协助。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支持和指导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组织和老龄工作委员会为维护特定群体的合法权益开展法律援助活动。
⑥ 广州市法律援助实施办法的第二十五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按规定对其指派的法律援助事项办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向承办人员支付法律援助事项补贴。
⑦ 广州市法律援助实施办法的第二十条
申请人依法对法律援助机构不予援助的决定提出异议的,确定该法律援版助机构的司法行政权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认为申请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以书面形式责令法律援助机构及时对该申请人提供法律援助,同时通知申请人;认为申请人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维持法律援助机构不予援助的决定,并将维持的决定及其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
⑧ 广州市法律援助实施办法的第二十三条
律师事务所和基抄层法律服务所收到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办理法律援助事项的通知后,应当在1个工作日内,根据法律援助事项的需要确定负责承办的法律服务人员,并将承办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告知法律援助机构。
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为承办人员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并依法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
⑨ 广州市法律援助实施办法的第四条
市和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工作专。
市和区、县属级市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在本行政区域受理和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者安排人员提供法律援助,监督和检查法律援助事项办理情况等法律援助日常工作,指导各街、镇司法所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⑩ 广州市法律援助实施办法的第十九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在收到根据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八条规定报送和转交的法内律援容助申请材料后3个工作日内,在收到根据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转交的法律援助申请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将是否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同时通知转交该申请材料的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组织和老龄工作委员会、律师事务所以及街、镇司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