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服务于上层建筑法律服务于经济基础
❶ 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间关系解释要加强道德与法律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
(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具体表现在:①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②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由于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因而它必然在上层建筑领域也占统治地位,并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③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
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由于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对独立性,其改变有早有晚、有快有慢。这种情况决定了上层建筑中思想文化领域里新旧斗争的长期性。
(2)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①从服务的方向上看,一方面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排除反对自己的对立物。②从服务的方式看,上层建筑通过法律、经济、思想等手段的调控来为经济基础服务。③从服务的效果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促进、阻碍两种情况。
(3)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则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里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上层建筑中的核心政治力量,其先进性的发挥,就集中表现在它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这是因为:新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总有某些不完善的地方;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使它有脱离经济基础的倾向;经济基础的变化不会立即在上层建筑中得到反映;上层建筑仍然维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的内容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方向,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这一规律表明,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是否需要改革以及改革的形式和方向,都取决于经济基础的状况。
4. 正确认识这一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1)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也是我们观察和研究社会历史的一把钥匙,每一历史时期的上层建筑都能从经济基础中得到科学的说明。(2)这一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根据。(3)这一规律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政治体制属于上层建筑。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引起政治体制的改革。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对于保护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4)这一规律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自觉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依据。
❷ 考研政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内涵
经济基础是指由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以及相应的制度、设施与组织的复杂体系。
上层建筑由各种有阶级性的思想、观点体系即意识形态(即思想上层建筑或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法律制度、设施及组织(即政治上层建筑)这两大部分组成。思想上层建筑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等,并非所有的社会意识都是该社会的上层建筑,只有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才属于该社会的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既包括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又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等设施以及国家的政治法律组织等。政治上层建筑通过各种强制力来维护特定的经济基础,调控社会生活。
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第一,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思想上层建筑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第二,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能反作用于思想上层建筑;再次,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都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其中,最直接反映经济的是政治。
马克思主义从总体上把社会关系分为社会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两类。政治上层建筑基本上属于思想的社会关系。因为政治上层建筑是人们根据经济基础的要求形成的,体现和反映着思想上层建筑,因此又被称为思想上层建筑的“物质附属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把国家看作是“第一个支配人的意识形态力量”。
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是整个上层建筑体系中的核心。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类。
❸ 如何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指社会的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具体表现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如原始社会没有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就是因为经济基础(公有制)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关系造成的。出现了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也就进入了阶级社会的上层建筑,出现了政治上的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取决于其经济基础的性质,地主和农民的地租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了封建国家的性质,资本家和工人的雇佣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等等。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一个国家上层建筑的变化、更替也是由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当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社会意识形态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时,它作为上层建筑会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以重新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从服务的方向上看,它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而排斥异己力量;
2、从服务的方式上看,它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来为经济基础服务;
3、从服务的效果上看,它对经济基础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先进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是上层建筑就帮助它形成、巩固和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当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变为腐朽落后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极力维护种经济基础,妄图使其免于灭亡,这时它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
(三)二者的辩证统一构成了社会形态,揭示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四)方法论意义:是我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它还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❹ 问一个政治题目,这句话为何不对“法律和道德都是上层建筑,都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我想知道。为什么你说抄这句话不对。法律和道德确实是属于上层建筑,法律是政治上的上层建筑。道德是思想上 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肯定是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比如封建社会的儒家思想。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基础。如果你还不确定。你网络上层建筑网络。会给你一个铁证
❺ 政治题求高手 怎样理解 思想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思想品德好比生产力,经济基础好比生产关系,有了上层建筑内才可以更好容的发展经济基础,因为有了这些生产力(这里指法律,思想品德)满足了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如:各种法则等等,先保证人们不会打乱社会治安,不犯罪,不杀人,才可以往后来经济(这里经济指生产关系)
❻ 利用经济学中的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关系分析社会道德滑坡的原因
分析不了,因为太和谐了
❼ 道德伦理、宗教、法律等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是怎样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的经济基础到底指什么
道德伦理、宗教、法律等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有密切的关系版,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就权有一定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
而所谓的经济基础,可以指很多方面,如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人们的生产工具,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等.
而它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在封建社会,是地主占有生产资料,农民为他们所统治,为了不使农民造反,他们就会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每个人的福祸都是上天注定的,皇帝的权利也是上天赐予的,要想获得好的结果,就要在这一世安分守己,辛勤劳作,死后才可以去西方极乐世界---这可以说就是宗教观念,如果放在经济条件完全不同的今天,还有多少人会信呢?
而道德伦理,同样是这样决定的,比如那时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无一不是为了防止社会动荡而制定.
至于法律,自然也是同样的道理了.
❽ 请利用经济学中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分析社会道德滑坡的原因,500字以上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这是二者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主要表在:首先,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
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内容和性质。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在上层建筑领域里也就以剥削阶级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统治为其主要内容。其次,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和发展方向。旧的经济基础破新的经济基础 代替之后,旧的上层建筑也就或迟或早地必然被新的上层建筑所代替。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还 表现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它一旦产生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服务,帮助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前进的进步
力量;一种是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前进的落后的力量。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何种作用,以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为转移。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由于市场调节固有的缺陷,容易引发人们在思想上过分追求物质,而忽视精神,导致了社会道德的滑坡。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应该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加强对人们道德思想的引导,促进社会道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