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物流公司法律形式

物流公司法律形式

发布时间: 2021-02-03 05:03:23

㈠ 中国物流业有哪些相关的法律法规

中国物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1)水路运输方式下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

水路运输方式包括国际海上运输、沿海和内河运输,适用的国内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运输合同分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运条例及实施细则》,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危险货物运输规则》。

《集装箱运输规则》、《国际货运代理业管理规则及实施细则》和《统一提单的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海牙规则、《修改的统一提单的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议定书》,即海牙--维斯比规则、《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汉堡规则及《联合国多式联运公约》等。

(2)陆路运输方式下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

陆路运输方式有铁路和公路运输,陆路运输对货物在大陆内的流通起着重要作用,铁路和公路运输又有自己的运行特点。公路运输方面国内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汽车货物运输规则》、《集装箱汽车运输规则》、《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

(1)物流公司法律形式扩展阅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三条

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检查、扣留邮件、汇款。

第四条 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国的邮政普遍服务和邮政市场实施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管理机构负责对本行政区域的邮政普遍服务和邮政市场实施监督管理。

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省级以下邮政管理机构负责对本辖区的邮政普遍服务和邮政市场实施监督管理。

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管理机构以及省级以下邮政管理机构(以下统称邮政管理部门)对邮政市场实施监督管理,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以及鼓励竞争、促进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国务院规定范围内的信件寄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

㈡ 物流法律关系

物流法律关系的客体就是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包括运输行为、包装行为、仓储行为、装卸行为、加工行为等。

㈢ 物流企业都有哪些法律风险

首先,意外事故是产生外部法律风险的常见原因。比如运输企业经常会因道路交通事故、船舶碰撞事故等引发理赔风险,仓储企业则会因火灾、被盗等原因而引发赔偿纠纷,搬场或装卸企业也往往因机器故障或其他责任事故而导致法律风险。这一类法律风险有天灾,也有人祸,其预见性不大,但造成的损害却可能很大。然而,实际中物流企业往往忽视对这类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虽然我们不能把这类风险降到零,但我们可以通过措施的合理安排和事后的妥善处理,尽量减少这类风险或者尽量减少这类风险带来的损失。

其次,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或者物流企业作为客户与其他企业之间在业务操作中,也经常因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而产生法律风险。我们把这类法律风险称为“业务风险”,其对企业的危害是巨大的,应当引起物流企业的高度重视。物流企业的业务风险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因业务合同签订不慎而产生的法律风险。合同签订包括订立合同签的谈判,合同形式的选择,合同条件的博弈、合同内容的组织,合同生效的约定等环节。物流企业本身是从事高风险的商业服务活动社会组织,其在签订合同的任何一个环节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埋下法律风险的隐患。比如一家物流公司的业务员在和客户谈妥交易条件后,签订了书面合同,但由于该业务员的疏忽,没有发现客户把合同中物流公司承担“限额赔偿责任”改成了“全额赔偿责任”。后来物流公司违约引发理赔纠纷,因责任形式被篡改而使得其处于极不利的地位。由于合同条款拟定的失误导致法律风险,在物流活动中是常见的。

二是业务合同履行不当引发的法律风险。合同履行是指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面、适当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很多物流企业往往极度重视业务的承揽,而忽视业务的运作和服务质量的保障。若物流企业对业务操作的控制不当,也即履行合同不当,很容易引发被客户追究违约责任等方面的法律风险。比如,物流企业作为承运人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客户因迟延交货而提出倒签提单或预借提单的要求。物流企业有时会碍于情面或为了稳住客户而答应这种不合理的要求,而同时往往由于这种不规范甚至违法的做法,给作为承运人的物流企业带来极大的法律风险。笔者认为,如果发生合同履行不当的情形,很容易引发物流企业的业务风险。

三是因被诈骗而引发法律风险。物流公司处于市场经济运行的流通环节,要面对多方面的服务对象。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是很完善,社会法治程度也并不高,不诚信的市场行为甚至诈骗行为时有发生。这使得物流企业在从事商业服务过程中,容易陷入被诈骗的泥潭,因而引发法律风险。有的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在接收客户交运或交存的货物时,没有检查到货物本来就存在的、客户又故意不声明的瑕疵。而在交货时往往因为分不清货物瑕疵是何时因何原因而出现的,从而蒙受不白之冤,可能引发法律上遭受赔偿之诉的风险。有的物流企业要转委托其他物流企业完成物流服务行为,如果没有选择好合作伙伴,也有可能因合作伙伴的诈骗而造成自身对客户的违约,产生法律风险。

㈣ 一个公司的法律形式和组织结构有哪些

公司的法律形式和组织结构是法定的,根据你的目标要求,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即可。

㈤ 物流企业都有哪些法律风险

我们把因内部原因引起的,表现在公司自身范围内的、非业务性的法律风险称之为内部风险。物流公司治理法律风险和企业劳资纠纷法律风险是常见的内部风险。外部法律风险主要产生于物流业务运作过程中,物流企业的外部法律风险往往比内部法律风险更具不确定性和危害性。我们着重分析物流企业外部法律风险的种类。 首先,意外事故是产生外部法律风险的常见原因。比如运输企业经常会因道路交通事故、船舶碰撞事故等引发理赔风险,仓储企业则会因火灾、被盗等原因而引发赔偿纠纷,搬场或装卸企业也往往因机器故障或其他责任事故而导致法律风险。这一类法律风险有天灾,也有人祸,其预见性不大,但造成的损害却可能很大。然而,实际中物流企业往往忽视对这类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虽然我们不能把这类风险降到零,但我们可以通过措施的合理安排和事后的妥善处理,尽量减少这类风险或者尽量减少这类风险带来的损失。 其次,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或者物流企业作为客户与其他企业之间在业务操作中,也经常因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而产生法律风险。我们把这类法律风险称为“业务风险”,其对企业的危害是巨大的,应当引起物流企业的高度重视。物流企业的业务风险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因业务合同签订不慎而产生的法律风险。合同签订包括订立合同签的谈判,合同形式的选择,合同条件的博弈、合同内容的组织,合同生效的约定等环节。物流企业本身是从事高风险的商业服务活动社会组织,其在签订合同的任何一个环节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埋下法律风险的隐患。比如一家物流公司的业务员在和客户谈妥交易条件后,签订了书面合同,但由于该业务员的疏忽,没有发现客户把合同中物流公司承担“限额赔偿责任”改成了“全额赔偿责任”。后来物流公司违约引发理赔纠纷,因责任形式被篡改而使得其处于极不利的地位。由于合同条款拟定的失误导致法律风险,在物流活动中是常见的。 二是业务合同履行不当引发的法律风险。合同履行是指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面、适当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很多物流企业往往极度重视业务的承揽,而忽视业务的运作和服务质量的保障。若物流企业对业务操作的控制不当,也即履行合同不当,很容易引发被客户追究违约责任等方面的法律风险。比如,物流企业作为承运人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客户因迟延交货而提出倒签提单或预借提单的要求。物流企业有时会碍于情面或为了稳住客户而答应这种不合理的要求,而同时往往由于这种不规范甚至违法的做法,给作为承运人的物流企业带来极大的法律风险。笔者认为,如果发生合同履行不当的情形,很容易引发物流企业的业务风险。 三是因被诈骗而引发法律风险。物流公司处于市场经济运行的流通环节,要面对多方面的服务对象。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是很完善,社会法治程度也并不高,不诚信的市场行为甚至诈骗行为时有发生。这使得物流企业在从事商业服务过程中,容易陷入被诈骗的泥潭,因而引发法律风险。有的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在接收客户交运或交存的货物时,没有检查到货物本来就存在的、客户又故意不声明的瑕疵。而在交货时往往因为分不清货物瑕疵是何时因何原因而出现的,从而蒙受不白之冤,可能引发法律上遭受赔偿之诉的风险。

㈥ 企业的法律形式包括哪些内容

按照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企业的法律形式有三种选择: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前两种属于自然人企业,出资者承担无限责任;后者属于法人企业,出资者承担有限责任。

㈦ 什么是公司的法律形式呀

《公司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法律形式只有两种: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㈧ 设立物流公司需要遵循哪些法律规定

对流通加工中的包装环节、《公路、标签规范细则(暂行)》,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规范的是商流。电子商务立法是当前最复杂的一个问题。而这种买卖(或购销)法律关系又通常是在买方与卖方之间通过达成口头或书面的买卖合同(或购销合同)来加以实现、变更。 物流行为方面、储存、《民用航空货物国际运输规则》,物流企业就要去采购后再送给客户。
我国《合同法》也有专章对承揽合同进行规定。对于仓储和保管、计量、《铁路法》,差别在什么地方呢,而其它环节的立法比较欠缺。运输是物流业最基本的业务和最重要的环节。就物流行为各个环节的具体立法而言。从立法的角度上,运输和包装环节的立法相对来说较为完善,物流中的运输合同不单单包括运输。我国《合同法》第13章专门对租赁合同行为作了规定,其内容往往又超出普通运输合同的范围、《民用航空货物国内运输规则》,层次也较丰富、《航空法》、水路危险货物包装基本要求和性能试验》、销售或消费使用的需要而进行的包装,可以得出结论。当然,是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包装,这时。但问题是。现代物流的发展、《公路法》、《药品包装管理办法》、《国际海运条例》,采购和销售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林木种子包装和标签管理办法》、装卸搬运。其实不管是采购还是销售、《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 关于采购与销售立法、容器定点生产管理办法》。
信息立法的特点主要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物流企业与客户的合同就有了买卖合同的特点。采购与销售是现代物流系统中两个重要的环节,是服务,就没有必要对这些合同进行专门研究。 关于流通加工立法:《危险和化学品包装物、招投标和拍卖等、《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流通加工,这里也涉及配送,有必要从立法上加以规范,否则、《水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对各种运输行为,采购是物流的开始环节,规定得也较为详尽一些,物流行为从法律上说其实质是合同行为,我国已颁布了不少法律法规,其实质是一种租赁合同行为,如果租赁取得。
下面针对物流各个环节立法进行述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我国颁布的单行法规或行政规章主要有,也可以通过签订承揽合同、信息传递等服务行为,这是我国在采购与销售方面的最基本的法律制度,由别的企业或个人完成。民商事的这些基本规范各种物流行为关系当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配送,通过对上述各种物流行为立法的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我国《合同法》第九章专门对买卖合同作了规定。仓储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环节,实现商品的集合和主体的集合,从而形成价格优势或货品的价格优惠,主要是要解决电子信息数据传递的法律效力,我国《合同法》也有专章规定,如集团采购,物流运输合同中如果要求物流企业负责提供某种型号的设备。流通加工可以由物流业者自己完成、流通加工。同时。对团购和批发,根据运输、终止而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刷标志。在物流实践中。 关于运输业立法,物流仓库及相关设施可以通过自建或租赁取得。我国针对信息技术的立法目前还严重不足,在法律上属于民商事行为性质。
有关运输,我们就以运输合同为例作简要分析。 总的说来、分拣、《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所以物流中的运输合同,首要任务是建立物流仓库及相关设施或设备。物流行为法律制度就是调整各种物流经营主体之间因各种物流行为的设立,但却是物流行为法律制度的根本或基础。那么针对这种特殊的法律关系,我国已经颁布了不少民商法律法规。我国《合同法》,加以调整、《海商法》等基本法律都对运输合同,那么,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合同与普通的民事合同是否完全一致呢,这些法律虽然不是直接针对物流业制定的,将部分或整个工作外包出去,其实只是在某一个采购或销售环节中。 关于信息立法。我们认为是有差别的,而销售则是物流的最后环节,我国也颁布了不少单行法规或行政规章,已远不是一个普通运输合同所能涵盖的,如《汽车货物运输规则》,在各市场主体之间都存在一个买卖(或购销)法律关系,体现的是协作,即重视买卖或交易,而物流不同于商流。在仓储活动中;或者是物流企业为大型超市搞配送,我国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其行为规范。
关于仓储立法、《药品包装、分割,也能分析出其间的区别、各种运输责任及赔偿等作出规定、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合同法》是从交易的角度来制定的、《铁路运输出口危险货物包装容器检验管理办法(试行)》等物流活动大多数归结到运输合同,更侧重于物的流通物流行为法律制度 物流行为包括运输

㈨ 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1)水路运输方式下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

水路运输方式包括国际海上运输、沿海和内河运输,适用的国内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运输合同分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运条例及实施细则》,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危险货物运输规则》、《集装箱运输规则》、《国际货运代理业管理规则及实施细则》和《统一提单的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海牙规则、《修改的统一提单的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议定书》,即海牙--维斯比规则、《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汉堡规则及《联合国多式联运公约》等。

(2)陆路运输方式下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

陆路运输方式有铁路和公路运输,陆路运输对货物在大陆内的流通起着重要作用,铁路和公路运输又有自己的运行特点。公路运输方面国内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汽车货物运输规则》、《集装箱汽车运输规则》、《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国际公约有:《国际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公约》、《国际公路车辆运输公约》。

铁路运输方面国内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国际公约有:《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议》、《铁路货物运输国际公约》。

(3) 航空运输方式下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

航空货物运输方面国内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法》、《中国民用航空货物国际运输规则》。国际航空货物运输适用的国际公约有:《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华沙公约,海牙议定书、《瓜达拉哈拉公约》。

(4) 多式联运方式下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

我国有关多式联运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四章海上货物运输中对多式联运作出的规定,交通主管部门制定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国际公约有《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国际商会制定的《联运单证统一规则》。

热点内容
部门规章公布 发布:2025-07-05 14:03:47 浏览:244
双方互不追究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5 14:02:15 浏览:606
东升法律援助 发布:2025-07-05 13:56:07 浏览:428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510 发布:2025-07-05 13:54:50 浏览:516
法律上有儿女必须赡养父母的责任 发布:2025-07-05 13:52:06 浏览:637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冶条例 发布:2025-07-05 13:46:53 浏览:670
乐平律师 发布:2025-07-05 13:37:26 浏览:73
湖北省安全条例规定 发布:2025-07-05 13:21:38 浏览:961
hr劳动法实用工具书pdf 发布:2025-07-05 13:11:40 浏览:539
新婚姻法一般婚假多少天 发布:2025-07-05 12:59:11 浏览: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