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律师函
⑴ 我爸今年买了安邦保险五年的,可现在去世了。理赔的话没有ct的结果报告单可以吗
先拿抄保单到保险营业大厅理袭赔岗去咨询一下,记录理赔需要的详细资料,然后回来再准备,据我所知,ct结果报告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医院的各种证明结果和发票底子。
你也可以在保单上面查找理赔注意事项,都有详细的标注。
希望帮到你。
⑵ 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通中心支公司负责人
这间保险公司设在江苏有两间分公司,电话是:0512-67230110 0517-3776796
另外设在宁波有一间分公司,电话是:0574-87028801
在南通根本就没有这间保险公司
⑶ 我在微博里被禁止发言,什么意思我会被禁止多长时间如何解封跪求高人指点!!!
非认证用户
第一次违规:对微博账号进行警告并禁言7天。
第二次违规:对微博账号进行警告并禁言30天。
第三次违规:对微博账号进行永久封停。
。
。
⑷ 公用设施 开车出事故撞垃圾箱 全责 安邦保险 交警队 律师
在此事故中:
1、按说垃圾桶在路边,你不慎撞倒,应是你负全责;而且交版警部门为了便于事故处理权也可能最后会要你认全责,因为交警找不到垃圾桶摆放者,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必须双方签字。因此,你不要管摆放者,如果交警坚持认为,你就要求交警找到对方。综合来看,在此次事故中你认全责可能更有利。
2、至于怎么赔,要看你报了什么险;如果是全保,应该不会产生差额(如果你对修车配件上不十分计较的话),也就是全赔。
3、对赔偿不满意最好不要马上打官司,打电话到省保监局投诉,很管用。或请小报记者报道一下,也很见效。
⑸ 我爸妈在农业银行买了安邦保险的5号年金保险万能型,银行没给保单,也没签合同怎么办
联系业务办理网点核实具体保单信息,然后签订合同。
法律保护双方回的合答理合法权益,同时也对双方具有约束力,不能单方面的随意变动。订约双方在正常情况下依约行事,为事业的发展齐心协力地工作,依约行事、利益均沾、违法肇事、双方受损。
有书面合同作了明确的规定,那么对方如果提出上述无理要求,必然要承担违约责任并且还必须履行交货义务。显然是否有书面合同,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定约双方都应维护合同书的严肃性,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都应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定约双方拥有共同的利益。
(5)安邦律师函扩展阅读:
签订合同的注意事项:
1、合同的基本条款要具备,尤其是交易的内容、履行方式和期限、违约责任要约定清楚。
2、查阅国家对该交易有无特别规定,目的在于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合法有效。
3、向律师事务所、公司法律顾问咨询相关业务的实际开展情况,了解业务发生纠纷的概率和纠纷的起因、种类,以便在订立合同时尽可能避免同样缺憾的发生。
4、可能的话,通过行政机关的公证、律师见证和公证,通过相关机构的中介作用,使合同的内容尽可能完备。
5、签署合同时合同表面要字迹清楚,整洁,推荐使用合同专用纸张打印。
⑹ 法院29轮直播审理吴小晖什么情况
3月28日上午,安邦集团原董事长吴小晖在上海一中院开庭,这已让一直在关注事件进展的小伙伴“没有一点点防备”,更劲爆的是,上海一中院在官方微博上进行了庭审直播!全天总计进行29轮庭审播报,真是看微博如同在现场!
争议焦点:
一是被告人吴小晖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否具有非法集资行为,其行为是否构成集资诈骗罪;
二是被告人吴小晖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否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财产,其行为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
出现在本案庭审现场的人有:
公诉人、吴小晖、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原保监会工作人员、原银监会工作人员、
听审人:包括人大代表、媒体记者、社会各界群众及被告人吴小晖部分家属等五十余人。
视频出场的证人,包括吴小晖妹妹吴某某、安邦保险集团高管。
庭审细节:公诉人指控一:集资诈骗652亿
2011年,被告人吴小晖隐瞒对产业公司——即吴小晖个人所有和实际控制的公司——的实际控制关系,通过产业公司控股安邦财险、安邦集团后,以安邦财险为融资平台,指令该公司开发投资型保险产品并主导产品设计,授意制作虚假财务报表、宣传折页等申报材料,骗取保监会的销售批复,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
2011年7月,在投资型保险产品销售金额超过保监会批复规模后,并以超募资金两次增资安邦集团及安邦财险,虚构偿付能力,披露虚假信息,持续向社会公众进行虚假宣传,非法募集资金规模急剧扩大。
截至2017年1月5日,累计向1056万余人次销售投资型保险产品,超出批复规模募集资金人民币7238.67亿元,并将部分超募资金转移至吴小晖实际控制的产业公司,用于对外投资、归还债务、个人挥霍等。至案发,实际骗取652.48亿元。
公诉人指控二:职务侵占100亿
2007年1月,被告人吴小晖利用担任安邦财险副董事长,全面负责该公司经营管理的职务便利,指使公司高管采用划款不记账的方式,将保费资金30亿元划转至吴小晖实际控制的产业公司。其中,29.25亿元用于支付吴小晖实际控制的产业公司拖欠工程款及利息,其余0.75亿元沉淀于吴小晖实际控制的产业公司。
2011年6月,被告人吴小晖利用上述职务便利,指使他人采用划款不记账的方式,将保费70亿元划转至吴小晖实际控制的产业公司。其中,69亿元作为吴小晖实际控制的产业公司的自有资金,用于增资安邦财险,其余1亿元沉淀于吴小晖实际控制的产业公司。
吴小晖:“不懂法律”不知构成犯罪
公诉人、辩护人先后围绕本案指控的事实,向被告人吴小晖讯问、发问。
吴小晖:对指控的事实和罪名均提出异议,表示自己不懂法律,不知道其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对指控,吴小晖的主要回应如下:
——承认控制的产业公司入股安邦财险、安邦集团,但否认曾担任安邦财险的副董事长;
——承认在销售投资型保险产品过程中曾收到保监会禁止超规模销售的监管函,但其个人理解没有超过规模。
——对起诉指控事实有关的其他问题,吴小晖或者没有正面回答,或者部分否认。
安邦高管、吴小晖家属及监管人员提供证据
在庭审调查阶段,公诉人就主体情况、集资诈骗事实、职务侵占事实、综合证据四部分进行出示了证据。
1 吴小晖控制的37家公司高度控盘安邦,将安邦保费资金转移至旗下产业公司
证据一:安邦财险及安邦集团的公司工商登记设立和变更资料、保监会的相关批复、吴小晖任职情况等书证。
证明情况:安邦财险于2004年成立。成立时7家初始股东中,6家吴小晖实际控制的产业公司。吴小晖先后任安邦财险的董事、常务副董事长。2011年,安邦财险变更为安邦集团。2013年,吴小晖任安邦集团董事长、总经理。2014年3月和12月,吴小晖控制的中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30余家产业公司分两次增资180亿元和319亿元入股安邦集团。截至2014年12月1日,安邦集团注册资本619亿元,吴小晖控制的37家股东公司控股比例达98.22%。
吴小晖:自己不是安邦的筹备组组长;曾任安邦财险的董事和安邦集团的董事长,负责公司战略;作为董事长保留了否决权。
辩护人:除同意被告人吴小晖意见外,还提出原安邦财险、新安邦财险和安邦集团都是依法设立的。
证据二:公诉人播放原安邦集团多位高管及吴小晖妹妹吴某某等证人的作证视频、出示证人证言。宣读或出示了其他安邦集团高管及工作人员,产业公司高管、工作人员、挂名股东等100余人的书面证言,出示了工商查询资料、产业公司名录等书证及司法鉴定意见书。
证明情况:200多家产业公司都是吴小晖个人所有和控制的公司,并利用其中38家公司,通过2011年6月和2014年的两次增资入股,绝对控制了安邦集团及安邦财险等子公司;吴小晖将安邦财险作为融资平台,采用对安邦系公司与产业公司实施明暗两条线管理的方式,掌控核心财务人员,打通安邦保费资金与产业公司之间的划转通道,为其将安邦保费资金转移至产业公司作了充分准备。
吴某某的证言还证实,吴小晖将其安排到产业公司工作,帮助设立和管理产业公司;吴小晖让其多次借用老乡或亲戚的身份证注册了大量空壳的产业公司,其中部分公司用于增资入股安邦。
吴小晖:有的产业公司以前的股东不是他,他也不知道有这么多产业公司。辩护人除同意被告人吴小晖的意见外还提出,部分产业公司成立于安邦财险之前;部分相关证人系在产业公司成立后进入产业公司,并不清楚产业公司的成立情况,相关证言系推断。
证据三:宣读安邦集团、安邦财险、产业公司高管及工作人员等30余人的证言,出示有关公司相关人员微信往来审批截图、记账凭证、银行流水、用款申请单、保监会的行政认定函等书证及司法鉴定意见书。
进一步印证被告人吴小晖通过隐瞒对产业公司的实际控制关系,再通过产业公司又实际控制安邦集团、安邦财险的事实,以及通过明暗两条线的管理方式,达到转移保费至产业公司的目的。
吴小晖:证人证言、行政认定函和司法鉴定意见等都不属实,其没有转移资金,增资款是真实的自有资金。
辩护人:除同意被告人吴小晖的意见外,还提出资金转移到产业公司均系正常的资金运用行为。
证据四:安邦集团、产业公司高管及工作人员的证言
证明情况:2017年3月,被告人吴小晖知道警方开始调查安邦集团后,指令众多高管和关键岗位员工外逃或休假逃避调查,更换电脑、手机,删除“邦邦”审批系统,清理电子邮件及销毁数据资料、工作记录等方式对抗调查,隐瞒、掩盖犯罪事实。
吴小晖:其没有逃避监管、对抗审查。
辩护人:除同意被告人吴小晖的意见外,还认为该组证据与指控的事实没有关联性。
第一部分证据出示完毕后,公诉人针对被告人吴小晖及辩护人的意见作出说明表示,相关证人证言客观还原了被告人吴小晖实际控制安邦集团、安邦财险和涉案200多家产业公司,并利用明暗两条线进行管理,通过核心财务人员直接对接划转保费资金等事实。相关证人证言能够与书证相互印证。吴小晖担任副董事长的职务有工商登记资料和证人证言证明,是否报保监会核准,并不影响吴小晖在安邦的实际任职。
2 吴小晖令安邦超额销售理财保险构成非法集资
证据一:安邦财险高管的作证视频,安邦财险高管及工作人员、保监会工作人员等20余人的证言,安邦财险投资型保险产品的报批材料、投保单、培训课件、绩效奖励兑现情况、会议笔记、保监会批复、保监会质询函和监管函、行政认定函等书证以及电子数据、司法鉴定意见书。
证明情况:吴小晖指令安邦财险开发投资型保险产品并主导产品设计;在超过批复规模后,保监会多次责令安邦财险整改,吴小晖未按要求整改,无视监管规定,仍下达超大规模销售指标,设置配套考核机制,要求安邦财险继续扩大销售规模。
吴小晖:销售额度是动态的,相关证人证言不属实。
辩护人:除同意被告人吴小晖的意见外,还对证据的关联性提出异议,认为相关证据只能证明安排可能存在违规行为。
证据二:安邦财险、安邦集团高管的作证视频,安邦财险、安邦集团高管及工作人员等的证言,安邦保险历年投资余额表、保监会的行政认定函、保险合同样本、宣传资料等书证及司法鉴定意见书。
证明情况:吴小晖为了扩大保费融资规模,采用了以超募资金两次增资,藏匿保费,修改利润、调整数据,披露虚假信息,持续向社会公众进行虚假宣传等诈骗方法。
吴小晖:安邦财险和安邦集团没有隐瞒真相、虚假宣传的行为。
辩护人:除同意被告人吴小晖的意见外,还提出被告人吴小晖的行为只是违反了监管规定,没有欺骗保险客户,安邦集团的资金状况应当以实际经营情况为准。
公诉人回应:本案证据能够证明新安邦财险承接原安邦财险的业务,新安邦财险的业务数据隐匿到安邦集团,未向保监会申报;安邦财险、安邦集团以超募资金增资、在安邦官方网站公布虚假财务数据,均属于向社会公众虚假宣传。
证据三:安邦集团、安邦财险、产业公司的董事、高管及工作人员等的证言,董事会决议、增资批复、股权转让协议及售后回购协议、资产管理合同、微信审批截图、资金划拨审批表、记账凭证、行政认定函等书证及司法鉴定意见书。
证明情况:吴小晖通过虚假投资、分红等名义将1601亿余元超募的保费资金,划转至其个人实际控制的产业公司,用于对外投资、归还债务等,至案发时实际蹁取652.48亿元的事实。相关证据还证明180亿元和319亿元两次増资款,均是被告人吴小晖以股权投资等名义将安邦财险超募的保费资金划出后经过层层流转、最终进入31家产业公司作为自有资金转入安邦资本金账户增资。
公诉人还出示证据,证明被告人吴小晖的集资诈骗行为系基于个人意志、为谋取个人利益而实施的个人行为。
吴小晖:前述证据不属实,项目投资、注册资金、股权交易都是真实、合法的。
辩护人提出:相关证据只能证明资金走向,与集资诈骗的事实没有关联性,最多是违规运用资金行为。
公诉人:相关证据能够证实吴小晖假借投资的名义,将超募的保费资金划入产业公司作为自有资金增资安邦财险和安邦集团,并未将保费资金用于对应的项目,截止案发时产业公司尚有652亿余元未归还安邦财险,根据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应认定为集资诈骗的犯罪事实。
3 将100亿保费划转至旗下公司
证据一:安邦集团高管作证视频,安邦集团高管及工作人员、产业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工作人员的证言,投资协议、记账凭证、来往款票据等书证及司法鉴定意见书。
证明:吴小晖指使他人,将原安邦财险保费30亿元划转至产业公司,非法占为己有,用于归还拖欠浙江省公路管理局工程款债务,后又指使他人以虚构提前承兑期满给付保费的形式套取保费,填平30亿元资金缺口,以及产业公司并末使用自有资金归还30亿元保费的事实。
吴小晖:30亿元已返还安邦财险、安邦集团。
辩护人:30亿元是安邦集团、安邦财险和产业公司资金循环的一部分,被告人吴小晖及其个人公司并未实际占有。
证据二:安邦集团、安邦财险、产业公司高管及工作人员等的证言,变更注册资本批复、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増资扩股方案、验资报告、财务资料、项目协议、付款通知书、行政认定函等书证及司法鉴定意见书。
证明情况:吴小晖指使他人从原安邦财险划出70亿元保费至产业公司,非法占为己有;又通过多层划转,用于其个人控制的5家产业公司对原安邦财险增资,该资金缺口后被虚列在在建工程科目,以及5家产业公司并末使用自有资金归还70亿元保费的事实。
吴小晖:70亿元是用于购买房地产。
辩护人:70亿元也是安邦集团、安邦财险和产业公司资金循环的一部分,被告人吴小晖及其个人公司并未占有。
公诉人:相关证据证实,30亿元和70亿元已被吴小晖个人实际控制的公司占有,这两笔款项均来源于安邦的保费;安邦存在大量的资金缺口;两笔资金经过穿透也就是层层追溯资金来源、去向查明,并未实际投入相关项目,而是用于产业公司还债和增资安邦财险。
4 综合证据
综合证据:包括案发经过、指定管辖函、冻结、查封财产情况、中国保监会关于对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依法实施接管的公告等综合证据。
吴小晖:对该组证据没有意见
辩护人:保监会公告仅证明严重影响偿付能力的可能性,并非必然性。
公诉人举证完毕。
保监会、银监会(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派员就行政认定函中的相关问题及本案造成的严重社会危害作说明如下:
原保监会工作人员:被告人吴小晖利用保费进行巨额虚假注资,并隐瞒股权关系实际控制安邦集团;擅自超售投资型业务,骗取许可并隐厝业务编制虚假报告;隐匿并转移巨额保险资金至个人控制的空壳产业公司;持续向社会公众和监管部门披露报送虚假信忌。上述违法违规行为均已查实,并严重违反《保险法》《会计法》《行政许可法》以及保监会相关规章规定。安邦的违法违规行为对保险市场和国家金融秩序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原银监会工作人员:被告人吴小晖未经监管部门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等集资金,承昔还本付息,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募集资金的行为符合非法集资的特征。
法庭辩论
1
第一回合
公诉人发表意见:
1吴小晖的行为构成集资诈骗罪
首先,吴小阵的行为属于非法集。保险法明文规定,保险公司应当在保监会批复的范围内经营。吴小晖指令安邦财险超出保监会批复的规模销售投资型保险产品,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违反保险法的规定,具有严重的违法性,属于非法集资行为。其次,吴小晖在非法集资的过程中,采用了虚构安邦财险偿付能力及利润、隐藏保费收入和资金真实去向,持续向社会公众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等诈骗方法。
最后,吴小晖将非法吸收的公众资金假借投资等名义转移至个人实际控制的产业公司非法占为己有。吴小晖的行为符合集资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吴小晖指令安邦财险超批复规模发售投资型保险产品非法吸收公众资金,采用虚假投资、虚假分红、虚假记账或不记账等方式将1601.07亿元超募保费资金转入其实际控制的个人产业公司,实际骗取652.48亿元,根据司法解释规定,吴小晖构成集资诈骗罪。犯罪数额特别巨大。
2吴小晖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公司、企业等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构成职务侵占罪。被告人吴小晖的行为,符合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且数额巨大。
被告人吴小晖利用担任原安邦财险董事、副董事长,全面负责安邦财险经苢管理的职务便利,先后两次将本单位资金合计100亿元用于个人控制的大量产业公司进行还债和增资安邦财险,已实际占有了单位资金,构成职务侵占罪。
3本案的社会危害性
被告人吴小晖的犯罪行为严重危及保险投资人资金安全,提害社会公众利益;严重背离保险业保障宗旨,扰乱保险市场秩序;严重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冲击国家金融安全。本案没有发生保险投资人的现实损失,是由于保监会对安邦集团、安邦财险及时接管,有效防止了金融风险和保险投资人利益的损失。
4本案的法律适用、量刑情节及警示意义
被告人吴小晖的行为触犯我国刑法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集资诈骗罪、职务侵占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并数罪并罚。
吴小晖在案发后始终对其犯罪行为进行多种辩解,不具有坦白罪行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量刑情节。
2
第二回合:辩护
吴小晖:表示因法律知识欠缺,委托辩护人辩护。
辩护人:吴小晖及安邦违规使用保险资金给国家、社会带来了巨大风险,但起诉指控吴小晖犯集资诈骗罪和职务侵占罪的证据尚不够充足、事实不够清楚,吴小晖没有明确的非法占有目的。现有证据不能证明安邦资不抵债、也没有保民因受到损害而报案,在案证据仅能证明吴小晖及安邦存在超募资金、循环注资、转移资金至产业公司投资、虚设财务报表等违规行为。吴小晖的行为尚不足以构成集资诈骗罪和职务侵占罪。
3
第三回合:公诉人答辩
针对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公诉人答辩认为:
在案证据足以证明产业公司系被告人吴小晖实际所有和控制。
吴小晖将保费用于个人公司还债、投资,具有将保费占为己有的客观行为,并且在长达十多年间不断以新换旧,从未用产业公司的自有资金归还,显而易见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
关于集资诈骗罪和职务侵占罪的事实也有充分的证据证明。
被告人所谓资金用于真实投资的辩解已被证据所推翻,相关资金都已经被被告人实际占有,投资只是为掩盖犯罪事实而虚构的名目。
辩护人提出没有被害人和没有给投资人造成损失的辩护意见与客观事实不符。安邦财险的资产绝大部分都是投资人的保费,由于吴小晖的行为已造成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已产生实际风险。被害人就是保险投资人,由于保监会接管才避免了投资人的损失。安邦集团、安邦财险并无正常公司治理模式,非法集资行为系吴小晖出于个人意志,为了个人利益利用安邦财险实施,应当认定为个人集资诈骗犯罪。
吴小晖最后陈述:深刻反省、知罪悔罪
在最后陈述阶段,被告人吴小晖当庭表示深刻反省、知罪悔罪,并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深刻的忏悔,感谢司法机关的帮助、教育和挽救,请求从轻处罚。
休庭,择期宣判
随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将根据庭审查明的事实、证据依法进行评议、择期宣判。
量刑几何成最大悬疑
吴小晖案虽然择期宣判,但关于非法集资和职务侵占的话题已经法界讨论开来。
公诉人认为,吴小晖的行为触犯我国刑法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集资诈骗罪、职务侵占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并数罪并罚。吴小晖在案发后始终对其犯罪行为进行多种辩解,不具有坦白罪行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量刑情节。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对职务侵占罪进行了定义,指的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有律师认为,如果以非法集资和职务侵占认定,数罪并罚,吴小晖可能面临20年以上乃至无期徒刑的判决。
审这么久,后台是有多大呢。
⑺ 天津律师事务所民事案件比较好的有哪些,谢谢
天津安邦律师事务所 1979年成立
⑻ 安邦保险强迫员工买保险,是保障员工自己还是保障公司
为啥说安邦保险公司是黑帮社会?
安邦保险是一家全球化的保险公司,总资产约为19710亿人民币。安邦保险在全球聘用了3万多名员工,拥有超过3500万客户和遍布全球的服务网络,是中国最具盈利能力的保险公司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罪恶极大的黑帮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1年,在北京建设有醒目的摩天大楼,发展速度位居世界疯狂级别。可是其公司的发展史具有血淋淋的一面,违法的一面,违背道德的一面。近2万亿的资本积累具有血腥的味道。为促进社会和谐,惩治违法、违背道德败坏延伸发展现将安邦公司违法事实向社会公布以求得公正审议。
1、缺少诚信:本人03年初到安邦公司前三个月是没有发工资的,等于尽义务,作为国际化的大公司应该懂得劳动法,懂得劳有所酬,员工是人,不是奴隶。我是公司职员就应该为公司出力,力出了,钱没有,这公道吗?说我是出单员,没有拿到正常内勤工资,说我是营销人员,没有拿到提成工资,实际我是只拿了营销人员的底薪,即干了内勤的工作,又兼任了出纳的工作,还干了营销部门经理的工作,我的营销总额相当长的阶段支撑了安邦公司洛阳分支机构的大部分业务,只发600元底薪。不给职工缴纳三金、签订劳务合同正本不给员工,这是国际化大公司的管理方式吗?
2、虐待员工:三位安邦保险公司员工深更半夜纠缠本人书写带有“效忠”性质的书面材料,以效忠材料替代法律规定的辞职报告是违法的,其三位职工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劳务范围。法院知道效忠文件不能替代辞职报告,但故意违法裁定,这就是黑帮社会势力在起作用。
3、藐视法律: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保险经营许可证、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营业执照都可以证明本人是安邦保险公司正式职工。安邦保险公司向法院提供的保险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将我的名字挖掉复印后向法院提供,其目的是证明王顺利不是安邦公司职工,向法院提供伪证应该是安邦公司败诉的重要依据和理由,但是安邦公司一路畅通,洛阳市西工区仲裁委、洛阳市西工区人民法院、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节节判决安邦公司胜诉,人民法院采信伪证是黑帮势力在起作用。
4、污染社会:安邦公司为了维护所谓的商誉明显是黑恶了洛阳市西工区劳动仲裁委的仲裁员孙**,否则孙**不会在仲裁庭公开提示安邦保险公司提交考勤表证明王顺利不是安邦公司职工。安邦公司明显黑恶了一把洛阳市西工区人民法院法官,黑恶了一把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收买了律师的良知。黑恶了一把洛阳晚报的记者,洛阳晚报的记者***和洛阳市西工区仲裁委的孙**联合在洛阳晚报于2006年12月26日,(法院开庭之日)发表整版文章对我这个小小的人物进行人格侮辱,整版带有歪曲事实、带有侮辱性的文章是孙**被黑帮势力污染的重要证据。安邦保险公司给中国保险网施加了巨大压力对我的正当言论进行“删帖”,该行为是黑帮社会性质,他们拉黑了企业员工、法院、律师、仲裁委、新闻工作者、黑恶了一把新闻媒体和中国保险网。这个事情我多次通过多种信访方式反映给安邦最高领导层,但是没有得到任何答复,安邦公司的确很大,很了不起,但是不应该藐视法律,藐视公众,不该藐视小人物,安邦保险公司应该反省。我现在仍然没有和安邦保险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希望能和安邦保险公司协商解决劳务纠纷问题。这个案例并非个案,比这个案例悲惨案例还有,本人将会逐步公布。公布这个案例是为了制止恶性事件发生,制止杀人不用刀的安邦公司继续沿着犯罪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安邦公司的发家史是丑恶的、高额的资本积累是肮脏的。他在促进社会向邪恶发展,高额的资本积累有安邦公司职工的“血、命钱”,有客户的冤枉钱。安邦公司的邪恶势力已经通过金钱渗透到了法院、仲裁位、新闻媒体……,吴晓辉必须向全社会认罪、谢罪。这样的发家方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完全可以避免,但是毕竟已经发生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类问题有很大困难,通过媒体解决是一个途径,但是安邦公司仍然依据强大的势力在作“鬼”,这几天仍在“删帖”,删帖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必须停止,敬请全民关注事态发展结果。
⑼ 吴小晖不服判决提起无罪上诉了吗
5月30日电京衡律师集团董事长兼主任陈有西今日凌晨发微博称,“安邦案”吴小晖不服一审两罪判决,已经提起无罪上诉。上海高院已经组成二审合议庭。德恒李贵方律师、京衡陈有西律师担任吴小晖二审辩护人,依法为其辩护。
其间,吴小晖以虚假名义将部分超募保费转移至其个人实际控制的百余家公司,用于其个人归还公司债务、投资经营、向安邦集团增资等,至案发实际骗取652亿余元。此外,法院还查明,吴小晖利用职务便利非法侵占安邦财险保费资金100亿元。案发后,公安机关查封、冻结吴小晖及其个人实际控制的相关公司名下银行账户、房产、股权等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