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律师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律师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发布时间: 2021-12-08 12:43:10

律师违法属于哪个部门管要什么程序

1.一般律师违法违规可以向执业地的律师协会或者司法局投诉。律师协会和司法局调查属实的可以作出相应处罚。
2.如果涉嫌犯罪,比如伪证罪之类的,可以去公安机关报案。
3.《律师法》第四十七条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下的处罚:
(一)同时在两个以上律师事务所执业的;
(二)以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的;
(三)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或者代理与本人及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的;
(四)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二年内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的;
(五)拒绝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
《律师法》第四十八条 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的处罚:
(一)私自接受委托、收取费用,接受委托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二)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拒绝辩护或者代理,不按时出庭参加诉讼或者仲裁的;
(三)利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便利牟取当事人争议的权益的;
(四)泄露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律师法》第四十九条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停止执业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其律师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会见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方式影响依法办理案件的;
(二)向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行贿,介绍贿赂或者指使、诱导当事人行贿的;
(三)向司法行政部门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有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
(四)故意提供虚假证据或者威胁、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妨碍对方当事人合法取得证据的;
(五)接受对方当事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与对方当事人或者第三人恶意串通,侵害委托人权益的;
(六)扰乱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扰诉讼、仲裁活动的正常进行的;
(七)煽动、教唆当事人采取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非法手段解决争议的;
(八)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恶意诽谤他人、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言论的;
(九)泄露国家秘密的。
律师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其律师执业证书。

㈡ 给律师的警告处分有哪些

《律师法》第47条、48条、50条对律师违法行为有给予警告的条款。

附:《律师法》第四十七条 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下的处罚:
(一)同时在两个以上律师事务所执业的;
(二)以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的;
(三)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或者代理与本人及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的;
(四)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二年内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的;
(五)拒绝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
第四十八条 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的处罚:
(一)私自接受委托、收取费用,接受委托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二)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拒绝辩护或者代理,不按时出庭参加诉讼或者仲裁的;
(三)利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便利牟取当事人争议的权益的;
(四)泄露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第五十条 律师事务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视其情节给予警告、停业整顿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的处罚,可以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特别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
(一)违反规定接受委托、收取费用的;
(二)违反法定程序办理变更名称、负责人、章程、合伙协议、住所、合伙人等重大事项的;
(三)从事法律服务以外的经营活动的;
(四)以诋毁其他律师事务所、律师或者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的;
(五)违反规定接受有利益冲突的案件的;
(六)拒绝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
(七)向司法行政部门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有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
(八)对本所律师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律师事务所因前款违法行为受到处罚的,对其负责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者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㈢ 律师事务所违法违纪专制总结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已经在2010年4月7日由司法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部长 吴爱英发布的司法部令第122号,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以下简称《律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制定的。 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律师、律师事务所执业活动的监督,规范律师执业行为,维护正常的法律服务秩序

㈣ 在实践当中律师的违纪行为有哪些

一是不正当承揽业务,私自谋利收费。《办法》第6条规定,以误导、利诱、威胁或虚假承诺;以支付介绍费、给予回扣、许诺提供利益;以不真实、不适当宣传或诋毁其他律师声誉等方式承揽业务的,属《律师法》第47条“以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的”违法行为。《办法》第10条还规定,私自接受委托,收取、使用、侵占律师服务费;统一收费外或向受援人索要费用、财物的,属《律师法》第48条“私自接受委托、收取费用,接受委托人财物或其他利益”违法行为。

二是拒绝辩护代理,懈怠办理事务。除《办法》第11条规定的,委托事项违法或利用法律服务从事违法活动;委托人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伪造证据材料、不履行委托合同约定义务等依法可拒绝辩护、代理情形外,律师拒绝辩护或代理,不按时出庭参加诉讼或仲裁,属《律师法》第48条“拒绝辩护或代理,不按时出庭参加诉讼或仲裁”违法行为。拒绝接受指派法律援助案件;懈怠履行或擅自停止援助职责,根据《办法》第9条规定,属《律师法》第47条律师“拒绝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违法行为。

三是同为双方办理,擅自披露信息。《办法》第7条规定,在同一诉讼、非诉法律事务中或刑事案件中,同时为利益冲突当事人担任代理人或提供服务或被告人和被害人担任辩护人、代理人,或同时为2名以上犯罪嫌疑人辩护;为顾问单位有利益冲突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属《律师法》第47条“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或代理与本人及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的”违法行为。《办法》第13条规定,律师未经授权或同意,擅自披露、散布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情况和信息的,属《律师法》第48条“泄露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违法行为。

四是私下会见,疏通行贿。《办法》第14条规定,在非工作时间、场所会见司法人员;利用与司法人员的特殊关系,影响依法办理案件;以不实、有误导性宣传或诋毁办案机关和人员及对方声誉影响案件办理的,属《律师法》第49条“违反规定会见法官、检察官、仲裁员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或以其他不正当方式影响依法办理案件的”违法行为。利用馈赠礼品、金钱、有价证券等方式行贿;以装修、报销费用、资助旅游娱乐行贿;以提供交通、通信工具、住房行贿;直接向司法人员行贿、介绍贿赂或指使、诱导当事人行贿的,属《律师法》第49条“向法官、检察官、仲裁员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行贿,介绍贿赂或指使、诱导当事人行贿的”违法行为。

五是恶意串通,牟取争议权益。《办法》第18条规定,向对方或第三人:提供不利于委托人信息或证据材料;恶意串通、暗中配合,妨碍委托人合法行使权利;接受对方财物或其他利益,故意延误、懈怠或不依法履行代理、辩护职责,给委托人造成不利影响和损失的,属《律师法》第49条“接受对方当事人财物或其他利益,与对方当事人或第三人恶意串通,侵害委托人权益的”违法行为。《办法》第12条规定,诱导、欺骗、胁迫、敲诈获取当事人与他人争议的财物、权益;指使、诱导当事人将争议财物、权益转让、出售、租赁给他人,从中获取利益,属《律师法》第48条“利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便利牟取当事人争议的权益的”违法行为。

六是弄虚作假,煽动教唆。《办法》第17条规定,提交虚假证据,指使、威胁、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指示或帮助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指使帮助串供,威胁、利诱证人不作证或作伪证;妨碍合法取证或阻止提供证据,属《律师法》第49条“故意提供虚假证据或者威胁、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妨碍对方当事人合法取得证据的”违法行为。发表或指使、诱导委托人发表扰乱诉讼、仲裁言论;阻止出庭;煽动、教唆扰乱法庭、仲裁庭秩序;无正当理由,当庭拒绝辩护、代理,拒绝签收、签署意见的,《办法》第19条规定,属《律师法》第49条“扰乱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扰诉讼、仲裁活动的正常进行的”违法行为。煽动、教唆采取非法手段表达诉求,妨害依法履行职责,抗拒执法活动或判决执行;利用媒体或其他方式,干扰诉讼、仲裁及行政执法活动正常进行的,根据《办法》第20条规定,属《律师法》第49条“煽动、教唆当事人采取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非法手段解决争议的”违法行为

㈤ 律师重大过错造成民事诉讼败诉的相关处理规定

如果律师因为重大过错,造成委托人损失的,委托人可以向代理律师追偿。根据《律师法》第五十四条规定, 律师违法执业或者因过错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承担赔偿责任。律师事务所赔偿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行为的律师追偿。

㈥ 律师以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的违法行为有那些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内,属于《律师法》第四十七容条第二项规定的律师“以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的”违法行为: (一)以误导、利诱、威胁或者作虚假承诺等方式承揽业务的; (二)以支付介绍费、给予回扣、许诺提供利益等方式承揽业务的; (三)以对本人及所在律师事务所进行不真实、不适当宣传或者诋毁其他律师、律师事务所声誉等方式承揽业务的; (四)在律师事务所住所以外设立办公室、接待室承揽业务的。

㈦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处罚办法有效力吗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是司法部2010年4月修订通过专,2010年6月1日起施行的属部门规章(司法部令第122号),该办法有效。不知你想解决什么问题。现在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规范、处罚的法律、法规很多,这只是一个。

㈧ 请问:对律师事务所的处罚有哪些

律师和律师事复务所违法行制为处罚办法

第六条对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种类有:
(一)警告;
(二)没收违法所得;
(三)停业整顿;
(四)吊销执业证书。
没收违法所得的,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这里可以看全文: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1.asp?id=82564

㈨ 同一所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不得担任同一案件双方当事人的代理人的法律规定在哪里

法律上并没有关于该行为的规定,但是原则上不允许。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律师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不得代理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该条规定只是限制同一律师在同案件中同时担任双方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关于同一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分别担任同一案件原、被告双方代理人的行为,民事诉讼法和其他法律、司法解释并无禁止性规定。

但同律所的不同律师分别担任同案原、被告双方代理人的行为仍属于双重代理,原则上不允许,而偏远地区县(市)里只有一律师事务所的在事前征得双方当事人书面同意的除外,这早在《司法部关于同一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不宜担任同一案件原被告代理人的批复》已有答复。

根据司法部《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的规定,律师事务所对统一受理的业务,应当进行利益冲突审查,不得违反规定受理与本所承办业务及其委托人有利益冲突的业务。

(9)律师违法行为处罚办法扩展阅读

根据司法部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指派本所律师担任同一诉讼案件的原告、被告代理人,或者同一刑事案件被告人辩护人、被害人代理人的,该行为属于《律师法》第五十条第五项规定的律师事务所“违反规定接受有利益冲突的案件的”违法行为。对于该行为,可由司法行政机关视其情节予以警告,停业整顿,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书的处罚。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律师法》第五十条第五项规定的律师事务所“违反规定接受有利益冲突的案件的”违法行为:(一)指派本所律师担任同一诉讼案件的原告、被告代理人,或者同一刑事案件被告人辩护人、被害人代理人的”;且该处罚办法中对于律师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或者代理与本人及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的也应处罚。”

㈩ 律师执业行为应遵守哪些基本准则

律师执业活动不仅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还受到律师行业特定的职业道德的内在约束,根据《律师法》、《律师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以及司法部颁布的其他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及其基本精神,为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和司法活动的公正性,在处理与委托人的关系时,律师执业行为应当遵守如下基本准则:
(1)律师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的,不得拒绝辩护或者代理。在委托关系成立后,你有权随时解除对律师的委托,但律师无权这样做,尤其是对指定辩护和你暂时无力交纳费用时,除非你拒绝合作或者委托事项违法。
(2)律师在执业过程中不得泄露委托人的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为处理特定的法律事务,应律师的要求,你应当将所有与委托事项有关的一切事实如实告诉律师,包括某些可能涉及到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事情,对此,律师有保守秘密的义务。
(3)律师不应同时接受与委托人有直接利益冲突的其他当事人的委托。律师在接受你的委托之后,在同一法律事务中,不得再接受对方当事人的委托,即使对方当事人委托的是其他事务,律师也应该在事前征得你的同意。除此之外,对方当事人的律师以及其他与你有利益冲突的人,也在此限制之中。
(4)律师不得私自接受委托或收取委托人的费用及其他财物。委托律师及支付服务费用都应该通过律师事务所进行,不得与律师进行私下交易。
(5)律师不得接受对方当事人或第三人的馈赠。对方当事人及第三人的馈赠将有可能影响律师在办理法律事务时的公正性,因而影响到你的委托事项的实现。
(6)律师不得利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便利牟取当事人争议的权益。由于律师在执业中可以获得你的信任,对你与对方当事人争议的权益非常了解,又有法律上的优势,这使得律师往往可以很方便地侵犯你的权益。对此,《律师法》作了严格限制。
(7)律师不得与当事人进行商业性交易。律师在接受委托后,如果同时又与你(也包括对方当事人和其他与你有利害关系的人)进行商业交易,可能会给律师提供非法牟取不正当利益的机会。事实上,律师不应当从事除律师职业以外其他任何营利性工作,尤其是专职律师。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最一般的职业道德准则也是律师应该遵守的,比如律师应该最大限度地维护委托人的合法利益、应该为委托人提供称职和高效的法律服务、不得在业务活动中玩忽职守、不得伪造证据、不得阻挠对方当事人搜集证据等等。
应该了解的是,以上所谈到的大多数基本准则并不仅仅是对律师执业行为在道德上的要求,而是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律师违反这些准则进行执业,很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热点内容
上海市工伤管理条例 发布:2025-05-16 08:03:27 浏览:762
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宋文第4节 发布:2025-05-16 07:58:59 浏览:5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 发布:2025-05-16 07:58:58 浏览:14
司法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 发布:2025-05-16 07:41:46 浏览:258
司法鉴定种类 发布:2025-05-16 07:32:17 浏览:699
居住权民法典 发布:2025-05-16 07:32:17 浏览:284
贩毒案法院 发布:2025-05-16 07:15:15 浏览:810
法官修假 发布:2025-05-16 06:55:48 浏览:201
立法必严格 发布:2025-05-16 06:53:13 浏览:275
中国海商法第四章 发布:2025-05-16 06:47:12 浏览: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