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权律师
『壹』 人权律师在乎受害者家属的权利吗
在刑事诉讼中,受害者的权利义务规定的比较少,作为受害者及代理律师如何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利,如何争取在刑事诉讼中更高的法律地位,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列举刑事法律中关于受害者及代理律师的相关规定,并稍作解析。。
一、委托与代理
1、《刑事诉讼法》40条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随时委托诉讼代理人。
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诉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刑诉法解释》)
第48条
诉讼代理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维护被害人、自诉人或者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49条
律师担任诉讼代理人,可以查阅、摘抄、复制与本案有关的材料,了解案情。其他诉讼代理人经人民法院准许,也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有关材料,了解案情。需要收集、调取与本案有关的材料的,可以参照本解释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的规定执行。(法院阶段)
3、《关于人民检察院保障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依法执业的规定》
第14条辩护律师以及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委托作为诉讼代理人的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诉讼文书、技术性鉴定材料。(检察院阶段)
律师解析:对于受害方的诉讼代理律师的权利,相关法律规定的较少。以律师的阅卷权为例,代理律师在检察院可以阅卷,但可以查阅的材料甚少,且没有明确规定在《刑事诉讼法》里,我认为应该以更高层次的立法加以明确,以避免在实践中给律师阅卷带来不必要的争执,在法院阶段,受害方代理律师是可以阅卷的。
二、 申请回避
1、《刑事诉讼法》第28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三、 证人证言
1、《刑事诉讼法》第47条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
2、《刑诉法解释》58条
证据必须经过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否则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对于出庭作证的证人,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等双方询问、质证,其证言经过审查确实的,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未出庭证人的证言宣读后经当庭查证属实的,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时,应当依法处理。
律师解析:对于受害方是否可以参与证据质证,相关规定不是很多且集中在证人证言上,规定了受害方对证人询问质证的权利。
四、 公安侦查阶段
1、《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第241条公安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提出申请,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第267条被害人提出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记录在案;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在《起诉意见书》末页注明。
2、《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规定》
第18条
公安机关受理伤害案件后,应当在24小时内开具伤情鉴定委托书,告知被害人到指定的鉴定机构进行伤情鉴定。
第22条
人身伤情鉴定文书格式和内容应当符合规范要求。鉴定文书中应当有被害人正面免冠照片及其人体需要鉴定的所有损伤部位的细目照片。对用作证据的鉴定意见,公安机关办案单位应当制作《鉴定意见通知书》,送达被害人和违法犯罪嫌疑人。
律师解析:受害方在公安阶段的相关规定,主要围绕鉴定事宜展开,并规定了公安机关的告知义务以及受害方的异议权;同时规定了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在公安阶段的程序。
五、 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
1、《刑事诉讼法》第139条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见。
《刑事诉讼法》第145条对于有被害人的案件,决定不起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被害人。被害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七日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请求提起公诉。人民检察院应当将复查决定告知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维持不起诉决定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被害人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有关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法院。
2、《关于人民检察院保障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依法执业的规定》
第12条人民检察院审查移送起诉案件,应当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律师的意见,并记明笔录附卷。直接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律师的意见有困难的,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律师发出书面通知,由其提出书面意见。律师在审查起诉期限内没有提出意见的,应当记明在卷。
第13条 人民检察院对律师提出的证明犯罪嫌疑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意见,办案人员应当认真进行审查。
律师解析:上述规定主要规定了受害方向检察院的陈述权,即可向检察院发表关于刑事案件的意见,但在实际操作中有难度,更不用说体现在检察院的诉讼材料中。本律师认为应进一步规定受害方代理律师提出代理意见的程序及保障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受害方意见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
六、 法院一审阶段
《刑事诉讼法》
第155条 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向被告人发问。审判人员可以讯问被告人。
第156条证人作证,审判人员应当告知他要如实地提供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对证人、鉴定人发问。审判长认为发问的内容与案件无关的时候,应当制止。审判人员可以询问证人、鉴定人。
第157条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审判人员应当听取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第159条 法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法庭对于上述申请,应当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第160条经审判长许可,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且可以互相辩论。审判长在宣布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律师解析:上述主要规定了受害方在审判过程中的陈述权、发问权、质证权及举证权。但在目前过分看重刑事诉讼的公诉特点,受害方的上述权利有时流于形式。
七、 法院二审阶段
1、《刑事诉讼法》
第180条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
第182条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
2、《刑诉讼法解释》
第242条对附带民事判决或者裁定的上诉、抗诉期限,应当按照刑事部分的上诉、抗诉期限确定。如果原审附带民事部分是另行审判的,上诉期限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期限执行。
第249条审理附带民事诉讼的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如果第一审判决的刑事部分并无不当,第二审人民法院只需就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作出处理。如果第一审判决附带民事部分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应当以刑事附带民事裁定维持原判,驳回上诉、抗诉。
解析: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只享有附带民事部分的上诉权,对于刑事部分被害人没有上诉权,而只有抗诉请求权,这种规定固然有利于刑、民分开,由不同的的主体行使,但也难免使被害人在行使权利时显得无所适从。比如被害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尤其是刑事部分,请求检察机关抗诉,但因为种种原因检察机关没有及时按照上诉程序提出抗诉,被害人只有自己上诉,且上诉范围只限于民事部分,对一审刑事部分提了也白提;尽管按照法律规定二审法院是对一审判决的审查不限于上诉范围,而是进行全面审查,当发现一审判决刑事部分确有错误时,对刑事部分可按审判监督程序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法院往往以刑事部分已经生效拒绝对刑事部分进行审理,况且法律规定本身在程序上也存在着难以操作的问题,法院到底按二审程序来审,还是按再审的一审程序来审,是同一合议庭审还是另行组成合议庭来审,是书面审理还是开庭审理,这些都不明确,最终使得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无法落到实处,至少在程序上无法保障其权力行使的畅通。
八、 审判监督程序
《刑事诉讼法》第203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第204条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
(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的;
(二)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三)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四)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九、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刑诉法司法解释》
第84条人民法院受理刑事案件后,可以告知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放弃诉讼权利的,应当准许,并记录在案。
第87条 附带民事诉讼的成年被告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如果其亲属自愿代为承担,应当准许。
第88条 附带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是:
(一)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法定代理人符合法定条件;
(二)有明确的被告人;
(三)有请求赔偿的具体要求和事实根据;
(四)被害人的物质损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
(五)属于人民法院受理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
第89条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提起。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在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没有提起的,不得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可以在刑事判决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第90条在侦查、预审、审查起诉阶段,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提出赔偿要求,已经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记录在案的,刑事案件起诉后,人民法院应当按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受理;经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调解,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并已给付,被害人又坚持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也可以受理。
第95条 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在必要时,可以决定查封或者扣押被告人财产。
第99条对于被害人遭受的物质损失或者被告人的赔偿能力一时难以确定,以及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因故不能到庭等案件,为了防止刑事案件审判的过分迟延,附带民事诉讼可以在刑事案件审判后,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如果同一审判组织的成员确实无法继续参加审判的,可以更换审判组织成员。
第102条 人民法院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不收取诉讼费。
『贰』 如何看待一些所谓"大v","公知","人权律师"的言论仍能在相当一批年轻人中
人们总是选择符合他们主观观点态度的信息
『叁』 北京人权论坛的历届情况
2011年9月21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北京人权论坛在北京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文化传统、价值观与人权”。
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罗豪才在开幕式上说,承认和尊重人类尊严既是国际人权法的理论出发点和基本原则,也是中国政府的基本观点。维护和促进人的尊严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中国政府已经批准了20多个国际人权文书,这一方面表明了对国际人权准则的明确认可,另一方面也充分表达了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促进国际人权交流、形成广泛共识的诚意。
罗豪才指出,人权观念的推广和人权话语的普及从来都不是哪一种特定人权文化的独角戏,相反其所体现的一直都是多元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尊重多种不同价值观,建立和完善协商机制,形成和坚持人权保障的科学发展模式,必将极大拓展人权保障的发展空间。各国应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培育人权保障的肥沃土壤,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在致辞中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将人权的普遍性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人权事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中国人权保障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9年,中国制定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这是中国政府制定的第一份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行动计划》规定的各项措施得到了有效实施,预定的各项目标如期实现,各项指标全面完成。这标志着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11年7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对《行动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关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方面的执行情况,关于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方面的执行情况,关于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权利方面的执行情况,关于人权教育方面的执行情况,以及关于国际人权义务的履行及国际人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方面的执行情况分别作了阐述。
2011年9月8日,中国人权研究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有关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第一本蓝皮书《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NO.1(2011)》。蓝皮书以专家学者的眼光对中国人权状况及其进展进行客观记录和评析,对我国推进人权事业发展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据悉,来自26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及港澳台地区的近百名人权高级官员和专家学者出席了本届论坛。论坛下设“价值观与人权”“文化传统与人权”“人类尊严与人权”三个分议题。 2012年12月12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北京人权论坛在北京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科技、环境与人权”。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孟复,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罗豪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等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来自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世界五大洲32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高级官员和专家学者,相关国家驻华使节代表和国内人权领域专家学者,以及科技、环保典型示范城市和单位代表120多人出席会议。在开幕式和上午的研讨会上,乌兹别克斯坦国家人权中心主任阿克曼·卡尔马托维奇·萨义多夫,欧洲人权代表机构委员会委员、乌克兰法学会主席尼娜·卡尔帕乔娃,联合国人权高专办特别机制司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处处长奥莱斯特·诺沃萨德等16位代表作了发言,他们热情赞扬了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认为中共十八大后中国人权建设出现了新进展、新气象,十八大强调和重申尊重和保障人权,并将其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必将进一步推进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完全能够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会代表还高度评价中国在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赞赏中国努力通过推动科学发展来提升人权保障水平,主动参与全球环境的合作与治理,与国际社会一道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态度。
本届论坛为期两天,12月13日闭幕。 2014年9月17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北京人权论坛17日在北京开幕。来自联合国以及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高级官员、专家学者和驻华使节代表等逾百人出席论坛。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中国梦:中国人权事业的新进展”。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罗豪才表示,中国梦是包含着人权理念、人权诉求、人权价值观的社会目标和愿景。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国梦,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人权保障制度现代化建设;持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各项需求,推动民生保障转型升级;积极作为,深化人权理论研究,拓展人权跨文化国际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 2015年9月16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的“2015·北京人权论坛”在北京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和平与发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与人权进步”,下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人权和反人权的博弈和教训”“维护人权和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卓越贡献”“和平权:人权的重要内涵”“二战胜利后发展权的实现与保障”四个分议题。
两天时间里,来自世界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人权高级官员、专家学者和相关机构负责人,通过大会演讲、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了交流和研讨。17日下午,与会专家还集体参观考察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参会人员普遍认为,本届北京人权论坛围绕反对战争、保护人权、促进和平和发展等议题,展开了开放和坦诚的交流对话,凝聚了共识,取得了丰硕成果。
自2008年以来,北京人权论坛已成功举办八届,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人民广交朋友、扩大多边交往的重要手段,也是世界爱好人权、爱好和平的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
『肆』 维权律师,死磕律师和人权律师的区别与联系
都是俗称,不是严格分类。
维权律师是为权益受损且通常是弱势群体的当事专人代理,通常是民事属或行政案件
人权律师是为认为自己人权受到损害的当事人代理,本质也是维权
死磕律师就是较真态度强硬的律师,有时有贬义,指以慷慨激昂式的表现蒙骗当事人,有时是褒义,指坚定职责信仰维护当事人权益
『伍』 北京储正律师寻条所可靠吗
北京市司法局关于批准成立北京储正律师事务所(个人)的决定
北京市司法局关于批准成回立
北京储正律师答事务所(个人)的决定
京司许律〔2015〕331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和《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的规定,经研究,决定:
一、批准成立“北京储正律师事务所(个人)”
住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0号3号楼6层1单元707
负责人:朱胤丞
二、批准《北京储正律师事务所(个人)章程》。
三、颁发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正本、副本,正本必须悬挂于办公场所。
四、律师事务所名称、章程重大事项发生变更时,应到律师事务所住所地区县司法局办理变更手续。
五、按规定办理刻制印章、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和其他登记。
北京市司法局
2015年9月11日
『陆』 什么事人权律师
按照工作性质划分,律师可分为专职律师与兼职律师,按照业务范围划分,律师可分为民事律师、刑事律师和行政律师,按照服务对象和工作身份,分为社会律师、公司律师和公职律师。
『柒』 作为人权律师,专业水准怎么样,真的很厉害吗
主要是社会经验,斗争策略,专业水平三位一体。
『捌』 信访执行案件请北京律师,被执行人以将钱52万交到执行局账号,10年了法院不给结案
可以直接书面给院长。
『玖』 中国有【人权律师】么 如果有,主要是管什么法律的 如果没有,【人权律师】主要是在哪个国家
人权律师在我们国家是很敏感的一个话题,所以正式场合很少提及。有不少人权律师在维权过程中都遭遇了很大困难。在中华律协中有一个宪法与人权委员会,你可以关注一下。
『拾』 新刑法尊重人权在审问的时候可以要求律师在现场吗从羁押开始就可以叫律师吗
首先,这些权利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是刑法规定的。
其次,新刑事诉讼法并没有规定律师的在场权,就说在审讯的时候,律师不可以在场。
第三,从第一次讯问或被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嫌疑人有权聘请辩护律师,且只限为律师。
第四,新刑事诉讼法规定审讯必须是在看守所进行,这样的话,又有很大可能避免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