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公司人格混同法律

公司人格混同法律

发布时间: 2020-12-21 04:23:36

『壹』 一套班子两个公司在法律上是两个实体吗

你好!
你的问来题分析如下:源
1、你说的情况,是公司法上的人格混同。如果你是其中一家公司的债权人,而公司又不清偿你的债务,你可以起诉到法院,要求两家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2、公司法规定的公司是有独立人格的,以股东投入的全部资产对外承担责任。如果两家公司或者多家公司存在人员混同,财产混同,业务混同等情况,就违背独立人格的规定,很容易存在转移财产、财产不确定等因素,会损害债权人利益。
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遇到公司混同的情况,债权人可以要求关联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也就是说,债权人可以列两家公司为被告,两家公司都承担清偿责任。
4、以公司人格混同为由要求关联公司承担责任,需要向法院提供基本证据,比如,两家公司高管人员基本相同,共用办公场所,共用机器设备,共用银行账号,同一笔业务办理过程中出现两家公司的公章等等。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如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如有其他问题可追问,或私信。

『贰』 个人账户收支企业款项的会带来哪些法律责任

“公司经营的生意,货款全部打到了法定代表人(也是公司股东)个人的账户”,这样的经营行为,会带来哪些法律责任呢? 特别是对于法定代表人个人而言,会面临哪些法律风险呢?就上述问题,我们简单汇总下:
一、买方将货款打到公司法定代表人账户的行为违反了我国《民法总则》的相关规定。
根据《民法总则》第六十一条:“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从上述规定我们可知法定代表人的权力,是由法人赋予的,法定代表人代表企业法人的利益,按照法人的意志行使法人权利。法定代表人在企业内部负责组织和领导生产经营活动;对外代表企业,全权处理一切民事活动,但由此取得的财产利益及法律后果归属应于公司。第一百二十二条:“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买方实际是与公司在做生意,应该将货款打到公司账户而不是法定代表人个人账户。而且法定代表人以个人账户收取货款,没有法律依据,受损失的法人可以要求其返还不当得利。
二、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时也往往是该公司股东,该行为就会导致股东个人资产与公司资产的混同,违反了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公司法》第二十条:“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法律禁止股东财产和公司财产混同,禁止公司人格与股东人格混同。如果股东将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混同,势必会造成股东人格和公司人格混同,这样带来的法律后果是,股东将要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因此给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也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三、买方将货款打到公司法定代表人账户的行为违反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劳务,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增值税。”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第二条:“凡缴纳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义务人,都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根据上述规定可知,公司买卖货物的经营行为是要根据上述法律规定依法缴纳相应税款的,这是公司的法定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综上可知,公司所收货款没有打到公司账户而是付款到了法定代表人或股东个人账户,未将货款收入进行纳税申报是偷税避税行为,应该上述法律规定将所欠各项税款,滞纳金及相应罚款补齐。
四、买方将货款直接汇款到公司法定代表人账户的行为违反我国《刑法》及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刑法》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通知第八十四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综上可知,买方将货款打到法定代表人个人账户的行为符合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同时也符合逃税罪的构成要件,如果涉案金额符合我刑事立案标准,还要依法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叁』 揭开公司面纱的相关法律

中国《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三款: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回,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答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其它国家也有相关的法律规范,英美法系为相关司法判例。据英美法学家们的归纳,在英美法系国家适用“揭开公司面纱”制度有几条充分必要的条件的:1 人格混同。2 不当控制。3 财产混同。4 资产严重不足。

『肆』 公司法人人格混同的法律规定是如何的呢

法人人格抄混同包括:财产混同、业务混同和人事混同。
1.财产混同。公司财产与股东财产混同,使公司缺乏独立的财产,也就失去了独立人格存在的基础。主要表现在:公司的营业场所与股东的营业场所相同;公司与股东的资本或者其他财产混合;公司与股东的账簿合一,账目不清;股东随意调配公司的财产,或者转为股东个人财产等,都导致财产混同。
2.业务混同。业务混同是指股东与公司从事同一业务,有时股东以自己的名义从事交易行为,有时又以公司名义从事交易行为,以至于与其进行交易的第三方无法分清是与股东还是与公司进行交易活动。
3.人事混同。人事混同是指公司与股东的组织机构、管理人员互相交叉,即“多块牌子,一套人马”。主要表现在:董事会人员互相兼任,高管人员统一调配,甚至雇员都完全一致。公司与股东尽管形式上独立,但实质上互为一体,公司因此失去独立的意思机构。

『伍』 公司人格混同法律规定是如何的

《公司法》第二十条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回股东权利,答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公司法》第64条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此即《公司法》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规定。

『陆』 公司法人格否认的情形有哪些构成要件有哪些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指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中,如果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结合公司法运作实践,目前我国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a、注册资金不实,使公司法人人格自始不完整。
b、虚设股东,以公司形式获取不法利益。即公司的实质股东仅有一人,其余股东仅为挂名股东,以符合法定的公司股东的最低人数,应使实质上的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c、非法人以公司名义进行经营活动。
d、利用公司的设立、变更逃避债务。
e、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无度操纵、干预。
f、财产混同、业务混同造成人格混同。

适用法人人格否认一般应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法人人格的合法存在。法人人格否认制以法人合法取得的独立人格为前提,且不以完全否定法人人格为最终归缩。若法人无独立人格,法人人格否认便失去了所指向的对象。而法人人格之否认只是对投资者借法人合法外壳规避法律义务的否定,并非是对法人合法、有效存在的否定;这种否认仅仅赋予法人债权人追究股东或董事责任的权利,并未赋予其申请法人成立无效之权。
第二,股东实施了不正当使用或滥用了公司人格之行为。任何法律关系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必须由法律事实引起,法律事实包括事件和行为,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律关系中,事件不能导致其产生,只有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为才能引起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律关系。公司法人人格滥用行为的存在,既是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的前提,也是其适用的必要条件,这是否定法人人格而由股东或董事承担相关民事责任的行为基础。
第三,对债权人利益造成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实际损害是法人人格滥用的结果,这是衡量法人人格是否滥用的一个客观标准,这里的损害不仅指债权人现有财产的减少、丧失,还指债权人的应得利益落空;既包括直接损失,也包括间接地使公司财产失却招致债权人无法实现其权利。只有行为人滥用法人人格给债权人造成了损害,才有必要追究其法律之责;如果没有损害,则无需否定法人人格,只要通过行政的甚至刑事的手段去追究行为人的责任即可,不必以民事责任形式来处理。
第四,滥用公司人格行为与债权人或公共利益损害间具有因果关系。如果受害人不能证明滥用公司人格行为与其损害间存在因果关系则不能胜诉。
第五,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行为人的主观过错是确定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的一般原则,虽然公司人格被否定后,要追究的责任非一般的民事赔偿责任,但主观过错仍是承担这种责任的必要条件。
第六,人格否认制度仅在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方可适用。因为,公司具有足够资产情况下,债权人因其利益已能获得保障,故无必要要求股东承担责任。

『柒』 我自己的公司 我是法人 没有股东 挪用公司的钱会触犯法律吗

成立公司以后,个人的钱与公司的钱是独立的。即使公司只有一个股专东,如果此股东将钱占属有已有,则为职务侵占罪,如果是挪用后从事经营活动,超过3个月以上的,属于挪用资金罪。
简单举例,公司经营困难,负债累累,但是不会要求股东个人偿债。同样,公司盈利后,股东可分红,不能任意挪用。否则会造成公司人格混同。

热点内容
中级法院是哪里 发布:2025-05-11 13:37:41 浏览:444
司考刑法韩友谊 发布:2025-05-11 13:07:54 浏览:149
工地法律知识 发布:2025-05-11 13:01:00 浏览:615
海格埃洛魔法学徒 发布:2025-05-11 12:57:03 浏览:228
经济法对金融关系 发布:2025-05-11 12:55:59 浏览:215
民法总则34条见义勇为 发布:2025-05-11 12:43:33 浏览:828
死后司法 发布:2025-05-11 12:33:20 浏览:755
合同法没有签订日期 发布:2025-05-11 12:26:13 浏览:137
经济法消费者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论文 发布:2025-05-11 12:25:57 浏览:296
遵义市法院在哪 发布:2025-05-11 12:20:59 浏览: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