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法律服务
1. 怎么咨询法律方面的问题
到法律事务所找律师就可以咨询法律方面的问题了。
2. 我是律师,有没有关于法律的微信公众号给推荐
你可以到一些收录公众号的平台搜索,或者在微信端直接搜索关键词添加
3. 对方散布微信内容是否触犯法律
判断对方散布微信内容是否触犯法律,违法的内容涉及如下:
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
以非法民间组织名义活动的;
不符合《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及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利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要求的;
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1.发布、传送、传播、储存侵害他人名誉权、肖像权、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合法权利的内容;
2.涉及他人隐私、个人信息或资料的;
3.发表、传送、传播骚扰、广告信息及垃圾信息或含有任何性或性暗示的;
4.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政策及公序良俗、社会公德或干扰微信正常运营和侵犯其他用户或第三方合法权益内容的信息。
4. 法律服务业微信公众号如何运营
微信第一次让法律服务提供者有机会渗入到如此广泛的用户移动终端。同时,随着微信的燎原发展之势,微信号将可能成为移动终端仅次于手机号的第二资源,说法律微信公众号是自移动终端是进军大众法律服务市场的VIP门票,怕是不怎么为过,其背后机会不言而喻。
与其他形形色色的微信公众号定位有所不同,法律微信公众号不是营销号。它,就是服务号(对于在线法律服务网站而言,它亦可是客服号),承担着订阅者与法律服务提供方对话(亦或是掉书袋的说交互)的职能;它,背后就是服务。当其需要你时,你在,释疑解惑或提供价值信息;当不需要你时,你隐居幕后,静若处子。这或许是你的订阅者关注并保留你的法律公众号的最为主要的理由,亦是法律微信公众号运营成败的关键。那么,法律服务业微信公众号究竟要怎么运营呢?
一、法律微信公众号的定位
当法律服务提供者意识到微信的价值,准备开通并运营微信公众号时,应该先深入把握法律微信公众号的定位。
二、法律微信公众号运营目标的细化
如果你有意将法律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服务来做,并明晰了自己的诉求,确定清晰的目标,就应该设置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并根据不同的阶段组织、调用人力和物力资源。拥有1000个订阅者时,你一个人足以应对,当你拥有三千个或更多的订阅者时,或许,这时你将无法平衡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你就需要团队协作,开始关注人力资源的组织。
当你不满足既有的订阅者数量,而期待拥有更多的订阅者时,或许,你需要调用更多的物力来达成诉求。当你将微信公众号作为一个项目来运作时,或许,你应该根据不同的运营阶段设置阶段性的评估标准,并不断研究短期目标的实现进度和方向是否符合你对长期目标的诉求。当你不满足微信公众平台为你提供的编辑模式所提供的单一功能,而需要使用开发模式更为丰富的交互功能时,或许,你应该考虑投入更多的物力进行外包开发了。
三、法律微信公众号的形象塑造
法律微信公众号的形象定位不仅仅体现在公众号的精辟的介绍上,更多的体现在服务本身,服务即是最好的口碑与名片。这就要求服务具有理性、客观、专业、高效、及时、人性化,概括起来就是要能帮助你的订阅者解决问题或满足其需求。订阅者面对的是一个微信公众号,还是面对的是一个富有智慧的、善待用户的法律服务提供者,这之间有本质性的区别。
原则上,专业性和严肃性是法律服务行业得以维系的条件之一。法律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要尽量避免娱乐性、不严肃行为、非专业性。
在微信上,很少有订阅者富有耐心的去等待几个小时乃至几天去接收一个法律意见。因为法律服务需求一旦被触发,对于用户而言,或许,那就是他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及时性作出信息反馈,及时的向咨询者输出法律意见,就变得很重要。
四、法律微信号运营的禁忌
(1)、骚扰用户:公众号订阅者,通常没有闲情逸致或是拥有足够的耐心去阅读你推送的法律资讯,频繁的服务营销信息的推送,只会让订阅者反感。
(2)、用户在,你却不在:如果被触发需求的咨询者进行提问,遭遇的却是服务方的缺位,咨询者在独享被冷漠之后,将会由你公众号的订阅者变为其他公众号的订阅者。除非你放弃运营,否则,建议至少你应抽时间去微信上善待一下你忠诚的订阅者。
五、律微信公众号营销
微信营销的方式是多样化的,重要的是,我们根据所运营的法律微信公众号的诉求,想得到什么样的营销效果,这个将会引导营销的方式方法和渠道。例如,假如你的法律微信号的定位是本地区法律咨询服务,那么泛泛的网络营销效果将会偏离你的期待;再如,你若将法律微信号定位为婚姻法律事务,就要从注册微信公众号的那一刻进行全盘策划;再如你的法律微信公众号定位为房地产法律事务,那么针对一些房产信息网站、房产中介机构的定向营销推广与合作,包括对于微信公众号名称关键词的设置的考充分量,可能就比泛泛的去推广微信公众号更为有效,等等。
5. 在法律上微信语音能作为证据参考吗
微信语音可以作为法律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关于民事诉讼的若干规定》,里面明确说明了微信聊天记录可以作为证据,2020年5月1日开始实施(目前已实施),连文字消息都可以作为证据,就更不用说具有辨识性的微信语音消息了。
6. 微信上的承诺有法律效力吗
微信上的承诺有法律效力。
微信聊天记录属于证据中的电子数据,属于证据类型的一种。
具体到民间纠纷案件中,作为证明关系存在的电子数据则集中表现为网上聊天记录(比如通过微信、QQ等软件)、电子邮件、博客、微博、手机短信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录音资料和影像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 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第五十六条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6)微信法律服务扩展阅读:
承诺书实际上是合同的一种,当然具有法律效力,但是,有效的承诺书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是当事人真实意愿的反映。承诺书的内容应当是当事人内心真实意思的表达,不能被强迫或威胁或利诱、欺骗等。
2、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承诺书的内容必须合乎法律的规定,不能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否则可能导致承诺书无效。
3、没有侵犯他人利益。承诺人只能基于自己有权处分的物进行处分,而不能因此侵犯到了他人的合法利益。
总而言之,承诺书有无法律效力主要依据承诺书是否具备以上三个条件。当然,在实践中,只有是当事人真实意愿的表达,且没有违法法律相关规定和没有侵犯他人利益的承诺书才算有效,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7. 微信能当做法律依据吗
微信内容能作为法抄律依据。
微信内容是电子数据的一种形式, 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
微信作为证据想让法院得到认可并支持,必须要完成以下的举证:
(一)必须确认微信的使用主体就是当事人双方。如果当事人一方向法院提交了微信证据,但是却不能证明使用微信的当事人为案件的当事人,这在原则上就不符合主体的条件。
(二)保证获取微信聊天记录的方式方法的合法性。通过非法的方式获得证据是得不到法院的支持的,比如非法搜查、非法扣押等方式。
(三)必须提供真实和完整的微信证据,必须保证微信证据和其他证据之间存有关联性,并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在诉讼案件中,若想得到法官对证据的认可和支持,必须保证证据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_第九十四条规定: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一)经审查无法确定真伪的;
(二)制作、取得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有疑问,不能提供必要证明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
8. 微信公众号就问法律服务靠谱吗
那要看你选择的是哪家了,之前巨推有个客户是做法律服务的,感觉还挺好的。
9. 微信聊天内容可以做为法律依据么
微信抄内容能作为法袭律依据。
微信内容是电子数据的一种形式, 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
微信作为证据想让法院得到认可并支持,必须要完成以下的举证:
(一)必须确认微信的使用主体就是当事人双方。如果当事人一方向法院提交了微信证据,但是却不能证明使用微信的当事人为案件的当事人,这在原则上就不符合主体的条件。
(二)保证获取微信聊天记录的方式方法的合法性。通过非法的方式获得证据是得不到法院的支持的,比如非法搜查、非法扣押等方式。
(三)必须提供真实和完整的微信证据,必须保证微信证据和其他证据之间存有关联性,并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在诉讼案件中,若想得到法官对证据的认可和支持,必须保证证据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_第九十四条规定: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一)经审查无法确定真伪的;
(二)制作、取得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有疑问,不能提供必要证明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