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辩护的技巧
A. 试述如何提高律师在办理刑事案件中的辩护质量
1、充分全面地来了解和把握案自情,深入细致地查阅案件材料,会见当事人时要全面深入地核实案情;
2、深入挖掘被告人有罪与无罪事实和材料或者对被告人有利的从轻、减轻情节,包括法定和酌定情节;
3、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提出全面、系统的辩护意见;
4、依据证据和法律,遵循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正确的逻辑推理,以最有效的说服力,争取合议庭采纳自己的辩护意见。
B. 民事诉讼中,律师如何辩护
- 要注意:民事诉讼中律师的地位不是辩护人,而是代理人。内
- 在民事诉讼中,代理律师应根容据案件具体情况进行阐述对己方有利的事实和法律规定以及法理推断等,律师以代理词、代理意见的方式在法庭辩论阶段发表,维护委托人的利益。
- 律师在民事诉讼活动中,按照法律的规定应认真履行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忠实于法律和事实真相,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认真履行职责、清正廉洁,恪守律师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不得私自接受委托,私自向委托人收取费用,收受委托人的财物;不得利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便利牟取当事人争议的权益,或者接受对方当事人的权益;不得提供虚假证据,隐瞒事实或者威胁、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隐瞒事实以及妨碍对方当事人合法取得证据;不得扰乱法庭秩序,干扰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
C. 向学习刑事律师辩护技巧,如何拿捏无罪辩护还是最轻辩护
律师进行无罪辩护还是罪轻辩护,一切要基于案情及现行法律规定。现专实中大多数是属罪轻辩护,因为案件经过公、检几道关口,无罪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并不是到法院的都是有罪,现在很多案件经过多年以后确认是无罪的。
无罪的情形有几种情况:没有犯罪行为的,有行为依法不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证据不足的。如果是没有犯罪行为,但被告人因为受到刑讯逼供招认的,要申请非法证据排除;如果不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要找到不应承担刑事责任的事实及法律规定;如果是证据不足的,要综合审查证据,提出合理怀疑,说明证据没有达到确实充分、程序违法等。
如果是罪轻辩护,可不必太计较证据及程序上的问题,着重找到对被告人应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
D. 庭审中刑事辩护律师的问话技巧有哪些
刑事辩护律师在庭审中的问话可针对以下问题展开:
1、对本方当事内人有利的情节,特别是构成容自首、坦白、从犯、不明知等情形。
2、针对有异议的证据现场发表否定其证明力或者消解其证明力的问话。
3、有同案犯的,注意对同案犯的问话,朝有利于本方当事人的方向确定问话思路。
4、切勿故意诱导当事人翻供(除非当事人受有刑讯,且有证据证明)。
E. 律师如何做好刑事辩护
1、尊重法官。法官是一个代表法律的职业,与法官的人是两个概念,我们应当尊重的不仅仅是做法官的人,更是人所作的法官,尊重的是法律。 2、避免仇视公诉人的心态,这种仇视心态是错误的。辩护律师所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是对当事人的忠诚,如果你依法履行辩护职责的结果是不利于当事人,说明你的辩护是失败的。实践中影响判决形成的因素除了法律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而律师除了法律之外就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依仗,所以让法律和事实主宰案件的一切是律师永远的努力方向。 3、当事人是最大的敌人
首先,律师是靠为社会提供有偿法律服务来生存的,某种程度上讲,律师是商人,辩护律师也是这样。律师的职业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律师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除了法律上的委托和经济上的利益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当事人之所以不答应全部支付律师费,重要的原因是对律师不是完全信任,或者他期待律师给他一些案件结果上的承诺。刑事案件的特点在于案件结果的不确定,刑事辩护律师为当事人承诺案件结果被称为“包打官司”,是违反职业道德的,而且律师的辩护工作从结果来看其主流是“屡败屡战”;其次,对法律的信仰并不意味着迷信法律,因为法律本身并不是刚性的东西。刑法是最严厉的法律惩罚手段,刑事案件的当事人寻找辩护律师的帮助时往往对辩护律师的作用存在夸大的期望,这种期望的夸大程度一般来讲会超过你的想象。有些律师,尤其是年轻的辩护律师经常很容易被当事人的情绪影响,以至于自我夸大自己的能力和作用,使自己的工作最终落入被动。 4、清楚法庭发言的目的。 法庭上律师发言的目的肯定是说服法官采纳自己的辩护意见,除此外的任何目的都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发表的言论,都是多余的。发问无非是想让被告人或者证人对法官说明一个事实,这个事实最终会支持辩护律师的辩护观点。对公诉机关列举的证据进行质证也是为了说服法官,要告诉法官这个证据是虚假的、应当被排除的、或者证明了一个相反的事实,等等。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理由,律师不是指责办案机关的错误,而是让法官知道这个错误是什么。法庭辩论也不是为了说服公诉人,而是对法官表达自己的意见,争取说服法官采纳自己的意见,根据刚才我说过的辩论的一般规律,说服辩论对手是永远不可能的。一般来讲,自己的观点最容易被接受的方式是与对方进行交流。法庭发言的时候,律师大多数时间其实都应当面对法官,用眼神与表情来与法官交流。
F. 律师辩护的重要要素有哪些
针对刑事律师如何实现有效辩护,主要就是“三要素” “稳、准、狠”三要素。
【稳】指内待人处事容稳重、攻防布局稳健、风险防控周全,是实现有效辩护的坚实基础。
【准】是实现有效辩护的必要前提,包括目标准确、对象准确、方法准确、尺度准确、技能准确,时机准确。
【狠】是指力度,要举轻若重、增强辩护的逻辑力量、连续进攻、多角度进攻、多种手段并用。是实现有效辩护的重要保障。
G. 律师无罪辩护的技巧有哪些
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的,可作无罪辩护:
(一)无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简言之,刑事责任能力就是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1、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按照我国《刑法》第17条里对责任年龄作了较为集中的规定,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与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三个年龄阶段。
(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对不满14岁的人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概不追究刑事责任。
(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只对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 “负刑事责任,如果实施的是上面八种犯罪以外的危害行为,并不负刑事责任。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6周岁的人除需要其他特殊要求的外,原则上可以构成刑法中所有的犯罪,要求他们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一切危害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2、精神障碍
(1)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
我国《刑法》第18条第1款载明:“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根据这一规定,认定精神障碍者为无责任能力,必需同时具备两个标准;1医学标准。亦称生物学标准,简言之即实施危害行为者是精神病人。确切地讲,是指从医学上看,行为人是基于精神病理的作用而实施特定危害社会行为的精神病人。2心理学标准。亦称法学标准,是指从心理学、法学的角度看,患有精神病的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不但是由精神病理机制直接引起的,而且由于精神病里的作用,使其行为时丧失了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触犯刑法之行为的能力。
①间歇性精神病人的犯罪问题。刑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②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H. 律师在刑事辩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律师代理刑事案件风险很大,轻则能将办案律师推向违反职业道德或执业纪律的风口浪尖,遭到当事人的投诉,受到律师协会惩戒,遭遇执业过错赔偿等;重则能使一个优秀的刑事律师被吊销执业证,结束律师生涯,甚至能让一个成名的大律师沦为阶下囚,饱受牢狱之灾。所以,刑事律师若想避免使自己陷入不堪的境地,必须知道代理刑事案件存在哪些风险并注意防范。
一、律师在递交手续时的风险
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律师凭三证可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那么,是否意味着律师可以不用向办案机关递交手续,直接凭三证到看守所会见?实践中,根据新刑诉法规定,律师接受委托后,应当及时告知办案机关。因此,律师在接受委托后,应当先将委托人签署的委托书、律师事务所公函及律师证复印件,递交办案机关,之后再安排会见事宜。根据法律规定,律师可以向侦查机关了解案情,了解嫌疑人关押的地点,如果不到办案机关递交手续,就无法了解这些情况。律师只要履行了递交手续义务,办案机关及看守所就应当安排律师到看守所会见。这其中存在的风险是,看守所可能会以律师没有将委托情况告知办案机关为由,拒绝律师会见。
二、律师会见时,存在被监听的风险
法律规定,律师会见不被监听。但这并不意味着律师可以与犯罪嫌疑人无话不谈,而这些谈话是否可能引发不利于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的后果?所以,律师在会见时仍要有被监听的意识。虽然法律规定“律师会见不被监听”,但实际上否有监听或监控,律师是无法把握的。因此,律师有义务在会见时把该情况如实地告知被会见人。律师提供咨询意见,要自觉地接受法律和职业道德的约束,同时也要告知当事人要谨慎地提出咨询问题。这其中存在的风险是律师与犯罪嫌疑人无话不谈所产生的弊端,当事人可能怀疑律师不遵守保密和忠诚的职业道德,从而遭到当事人的投诉。
三、律师向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时存在风险
律师在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是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问题都可以回答,什么要求都可以答应的。实务中,在侦查阶段律师向犯罪嫌疑人提供咨询过程中,律师只能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讲清所涉罪名的实体、程序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让其根据法律的规定,如实陈述案件事实,而不可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何陈述。如果律师教唆作虚假供述,律师将被投诉、处罚。
四、律师在会见时解答方面存在风险
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明确的问题,比如“我可不可以这样讲”、“这个我要不要讲”、“我要不要交代”时,律师一般以这样的句式来回答较妥:“你这个问题是涉及主观方面的问题,关于主观方面,法律是这样规定的……”,“你这个问题涉及到犯罪对象是否适格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法律是这样规定的……”,“你这个问题,涉及到犯罪事实认定的原则,即排除合理怀疑原则的问题,关于这个原则,法律规定和实践掌握是这样的……”。也就是律师回答犯罪嫌疑人问题,要用法律条文及法律条文的解释、法律原则及法律原则的解释、基本法理、实践规则等。而不引导、不唆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虚假辩解。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按律师明确的回答去做而又造成不利影响,其会投诉律师;律师教唆、引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怎么辩解,也会遭到处罚。
五、律师在调查取证时存在有风险
著名刑辩律师王思鲁说:“《刑法》第三百零六条像是悬在律师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无疑是刑辩律师执业风险的来源之一,也是许多律师对刑事辩护‘保持慎戒’的罪愧祸首”。在侦查阶段,律师作为辩护人,是否可以进行调查取证?是否有权将犯罪嫌疑人所提供的作案工具提取而拒不提供?实务中,在侦查阶段,辩护律师除“犯罪嫌疑人不在现场、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系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三类情形”外,不得调查其他证据。如果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也可以全面展开调查的话,那就与国家机关的侦查权存在冲突。律师取到定罪或罪重的证据,不交出来是隐匿证据,很可能涉嫌《刑法》第三百零六条规定的帮助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罪,严重的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将对犯罪嫌疑人不利的证据提供出来,那就是违反《律师法》中“律师的责任是提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和从轻、免除刑罚的材料和意见”的规定,是违反职业道德,也要遭受行业处罚。
六、传递家信中存在的风险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近亲属的话,哪些可以传递给,哪些不能传递?律师是否可以带“家书”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看?是不是与案情无关的都可以传递?是不是什么材料都可以让其签?实务中,律师不得秘密夹带家属的信件、物品进入看守所,不得传递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要带给对方的“暗语”,不得让犯罪嫌疑人签署与其定罪量刑有关的委托书、授权书等法律文件。
刑诉法扩大了律师会见权,同时对律师的约束也加强了,对律师进出看守所的各种监控和检查会更加严格。有些看守所规定律师不得向犯罪嫌疑人传递信件和物品,如果违反了,可能导致其向司法行政部门发出处罚建议书。
有些话有可能是有特殊含义的暗语,律师也要注意,不得传递,否则有串供之嫌。有些法律文件,涉及犯罪嫌疑人可能转移财产,转移赃款赃物,隐匿、毁灭证据,则不能签,否则可能涉嫌帮助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七、律师在接待家属时存在的风险
作为委托人的家属,有权向受委托的律师了解工作情况。律师是将所有了解到的案情都告诉家属呢,还是一点都不向家属透露?不可以将案件细节透露给委托人,更不可以透露给委托人以外的其他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规定,国家侦查犯罪的活动属国家秘密。律师如果将国家侦查犯罪的活动泄露,可能被认定为泄露国家秘密的违法甚至犯罪行为而遭受处罚。同时,律师如果将案件细节告知委托人,可能会造成委托人因救人心切而去实施串供,伪造、毁灭、隐匿证据等违法犯罪行为,从而对诉讼造成妨害。一旦发生结果,律师难逃其责。
八、律师在案卷使用方面存在的风险
当案件在审查起诉后,律师可以查阅、摘抄、复制全部案卷材料,对这些材料,是否有使用规则?可否复制一套给委托人?可否全部给犯罪嫌疑人审阅?可否上网披露或以其他方式公开?律师可以通过复印、拍照方式复制案卷。原则上应当全卷复制。案卷材料在庭审公开前,不能通过上网等方式公开披露,不能复制给委托人;在庭审公开后,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部分,仍需保密,不得给当事人,不能上网披露。在公开审判前,案卷应属国家秘密,复印给委托人,属泄密行为。在庭审公开后,方可公开。如系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庭审后仍不允许公开。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内容和情节,在解密前,不得公开。否则,轻则受到处罚,重则被追究刑事责任。
九、律师在核实证据方面存在风险
如何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证据?是否可以全部展示供其审阅?在实务中律师在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证据时,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书证、物证、鉴定意见可以直接展示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其核对。对同案犯供述、证人证言等言词证据应就其中有异议的情节,通过口头方式进行核实。
对于同案犯供述与辩解、证人证言等言词类证据,如果直接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审阅,可能使其产生不实辩解,一旦翻供,律师将有面临诱导之嫌疑。
十、律师出庭辩护存在的风险
在庭审过程中,律师与法官意见很多时候会出现相互左的情况,律师在庭审过程中,应当规范辩护行为,听从法官指挥,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在与法官意见不一的情况下,应当在表明意见后服从审判长指挥,不当场与审判长对抗。遇到审判程序违法情况,在庭后以书面形式提出。如果不听从法官指挥,可能会被视为扰乱法庭秩序,导致被驱逐出法庭、罚款、司法拘留、建议进行行政处罚等结果。
总之, 刑辩律师,最讲究专业水准、论辩技巧以及个人胆略,是难度以及风险最大,付出劳动最多的律师业务,是律师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展示的一种重要方式。
I. 律师进行刑事辩护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应具体阐明
刑事辩护作为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犯罪嫌疑人、专被告人在未经属法律规定的程序判决有罪之前,被推定为无罪,而享有辩护权及其他诉讼权利,可以委托律师或其他辩护人参与刑事诉讼程序,通过充分行使辩护权,与追诉机关进行平等对抗,以维护其合法权益。该制度对于完整诉讼结构形态的构成,对于案件事实真相的查明,程序正义的实现,诉讼效率的提高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针对公诉机关对被告人的指控,刑事辩护可以选择的基本抗辩方法是:案件事实辩护、证据不足辩护和法律适用辩护。
J. 盗窃罪有哪些辩护技巧
盗窃罪规定于我国《刑法》第264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母的,窃取数额较大的财物或者多次盗窃财物的行为。所谓窃取,是指行为人采取自认为财务所有人、管理人不会发觉的方法,秘密将他人财物非法据为己有的行为,窃取行为也盗窃罪区别于抢劫、抢夺、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的主要标志。同时,盗窃罪强调的是“秘密”窃取,该秘密窃取行为是指针对财物所以人、保管人、及持有人而言,至于其他在场人发觉了也不影响盗窃罪发热构成,而且秘密具有相对性和主观性,即行为人自认为不被他人发觉,但是已经有人看见其行为,也构成此罪。对于盗窃罪我们应当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第一、盗窃自己财产是否构成盗窃罪?我们需要分情况讨论,一般而言,盗窃自己的物品不构成犯罪,但是如果盗窃自己已经被扣押的财物,或者偷回本人已交付他人合法持有或者包保管的财物,以至于别人赔偿该损失的,有构成此罪。偷自己家的东西或者近亲属的财物,根据《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般不按犯罪论处,确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处理也应与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
第二、对于无形财产和无形物是否可以成为盗窃的对象?通过长期的实践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本律师认为无体物如电力、煤气、天然气、热气、也可以成为盗窃的对象,同时盗窃他人的电信号码、造成他人资费损失的,同样构成此罪。当然,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技术成果等智力财产不能作为盗窃罪的对象。因为刑法对此进行了特别的规定,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第三、对于盗窃罪,不是满足了上述条件就构成该罪,还需要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但是数额较大也存在一定的例外,《刑法修正案(八)》还规定了情节严重的也构成犯罪,具体而言是指: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凶器盗窃、扒窃。对与这几种行为,不论数量,以盗窃罪处。
最后,盗窃罪的刑罚,根据第263条的规定,一般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规定的情形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现在我国盗窃罪已经废除死刑,罪高刑为无期徒刑。关于盗窃罪的刑事辩护可以在网络查询《四川刑事辩护律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