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强律师
A. 上海有几个仲裁委员会
上海有两个仲裁委员会:
1、上海仲裁委员会;
2、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
B. 网站用背景音乐是否会构成侵权如何购买播放版权
jacsen001:
你好!
网站使用背景音乐在客观上会造成对该音乐作品在信息网络上的传播,专故而会对相关属权利人的版权利益造成侵害。
现时在市面上流行的音乐作品其版权大都归属某一唱片公司,在版权法上称为“录音制作者”,你可按所需音乐作品的唱片出处找到它,但不要找相关的音像出版社,出版社自身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版权的。
不过现实问题是,绝大多数唱片公司(尤其是国内的公司,主要分布于北京和广州两地)内部的版权管理十分混乱,老板也不真正具备版权意识理念,所以某一音乐作品的版权到底归属于谁本身不明晰(《老鼠爱大米》曾被一女五嫁),这一点在你寻求授权时需特别注意,否则经“合法授权”的音乐作品也有可能属于非法使用!
不推荐你去找中国音乐家著作权协会取得授权,因为中国几千年来似乎从没有形成一个真正保护行业利益的行业协会,中国音著协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成立,其地位和立场还有其糟糕的表现实在不敢恭维。
广州熊律师
C. 做股权投资的律师事务所有哪些
股权纠纷成功案例
[案情介绍]:家住上海的丁某与常州的吉某在2002年5月13日收购了频危破产的常熟市某乡镇企业,用于生产高尔夫球杆,丁某出资32万、占40%股份,吉某出资48万,占60%股份。由于丁某出色的经营管理能力,该公司在短短十几年内规模逐渐壮大,摇身一变成了资产雄厚的该行业的领头羊,企业一直未分过红;2006年3月23日吉某到工商管理部门进行了增资,变更注册资本为1080万元,其中丁某出资270万,占25%的股份,吉某出资810万,占75%股份。2006年5月9日,该公司更名为常熟市某钢管有限公司(下称钢铁公司)。
2007年11月,丁某在工商部门无意查询企业资料时突然发现自己已不再是该钢管公司的股东。工商登记材料中一份《股权转让协议》让其大为吃惊。该协议表明自己早在2006年8月28日就将自己名下的所有钢管公司的股份转让给了江苏某公司(下称A公司),并与9月28日在工商部门作了股东变更登记。而《股权转让协议》和2006年8月28日股东会决议中的“丁某”之名均非自己的亲笔签署。丁某平日的工作事务繁忙,可他忘不了2006年的8月28日,因为刚巧那天是自己亲自开车送几位工作人员去山东进行专业培训,又用自己的身份证登记在山东住宿一晚。人在山东怎么可能参加了股东会议?又怎么可能无偿的转让了自己所有的股份?!想到自己任劳任怨辛苦经营多年却被人在暗中欺骗,丁某气愤之余更多的是伤心。
情急之下丁某找到了吉某,吉某却置自不理,出于无耐,丁某聘请了中银所的吴滨律师、徐强律师,讲述了自己的遭遇。两位律师决定接受丁某的委托,为他讨回公道。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位律师经过多方面调查取证、研究诉讼角度、分析对方可能提出的应诉反驳证据、搜集准备证据材料,最后一致决定通过一个确权之诉恢复丁某的股东身份。
2007年年末,两位律师一纸诉状,将钢管公司和A公司一同告上了法院。诉讼请求为:1、2006年8月28日的《股权转让协议》无效;2、2006年8月28日以后钢管公司形成的一切股东会决议无效;3、确认丁某为钢管公司的股东,享有25%的股权。4、诉讼费由两被告承担。由于案件标的较大,案情比较复杂,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本案。
正当两位律师等待法院安排开庭时,丁某突然来到所里称对方要与他谈判。两律师听后觉得如果可以通过和解达到目的,即解约诉讼成本又比较便捷,于是告之对方,谈判可以,但由吴滨、徐强两位律师出面进行。
谈判的过程是复杂的,对方的代理人自称是法院的付院长咄咄逼人,两位律师为了当事人的利益毫不让步,步步紧逼。经过数小时的艰苦谈判,三方终于达成了一致,约定两被告支付丁某25%的钢铁公司的股权转让费及红利等费用308万,作为交换,丁某立即向法院递交撤诉申请。协议拟定后,由于三方的不信任,两律师建议一同前往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全面、适当地履行协议中约定的权利和义务,三方听后均表示赞成。2008年1月9日在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原被告签订了协议并当即履行了义务。
事情终于如丁某所愿在年前圆满解决了,丁某对两位律师不胜感激,称自己终于可以安心的和家人过个好年了。
[律师提醒] 随着经济的发展,合伙经营公司极为普遍,律师希望各公司股东在经营期间同样要注意对自己权益的保护,防患于未然,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建议在成立公司前就聘请律师把关,强化风险的抵御能力。
D. 有谁是律师,诈骗案件辩护的
大半夜的,律师都歇了,你也歇吧。
E. 在哪里可以找到关于媒体打官司的案例
朱德庸诉《上班这点事》节目侵权案终审判决:2010年12月21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决定撤销原审法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被告北京电视台、唯众传媒、第一财经“构成不正当竞争关系”的判决及处罚,并驳回朱德庸的全部诉讼请求。 2
010年12月21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朱德庸起诉北京电视台、上海唯众影视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众传媒”)和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第一财经”)侵犯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案进行了公开审理后,做出了终审判决:撤销原审法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被告北京电视台、唯众传媒、第一财经“构成不正当竞争关系”的判决及处罚,并驳回朱德庸的全部诉讼请求。
案件始末:
著名主持人刘仪伟主持的《上班这点事》节目,是由上海第一财经频道和上海唯众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中国首档轻喜剧风格的职场脱口秀电视节目,2007年1月节目一经播出即反响热烈,收视表现十分优异,成为上海第一财经频道的品牌栏目,并在包括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BTV-5及全国众多城市的数字频道持续热播。
《上班这点事》以都市白领为主要收视群,为广大上班族打造了释放压力和倾诉内心的精神高地,成为深受全国都市白领喜爱和信赖的节目。每期邀请两位白领精英为嘉宾,并设定一名话题体验者,共同与主持人刘仪伟形成谈话空间,以轻松、幽默的表达方式聊身边的职场话题。许多电视业内专家评论称,在《上班这点事》节目推出之前,国内电视界职场类脱口秀市场尚属空白,此节目的推出和热播对国内电视节目的创新与主流消费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9年4月,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北京电视台、第一财经、唯众传媒公司侵犯著作权并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称电视栏目《上班这点事》与其所著漫画《关于上班这件事》名称相似,且在电视栏目的广告宣传中使用其漫画中的标志性语句,要求三被告在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播放致歉声明并赔偿各项损失五十万元。案件原审法院认定朱德庸关于侵犯著作权的主张不能成立,但支持了朱德庸关于不正当竞争的相关诉讼请求,判令唯众传媒和第一财经在第一财经网站刊登声明消除影响并共同赔偿朱德庸五万元,驳回了朱德庸对北京电视台的诉讼请求。一审判决后,朱德庸和两被告均上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终审判决: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接到上诉后第一时间受理了此案,经过严格的调查取证和公正公开的审理过程,对案件的两大争议点做出了最终裁决。
争议一:《上班这点事》节目是否侵犯《关于上班这点事》一书著作权?
《上班这点事》节目名称同朱德庸《关于上班这件事》书名是否相似?北京电视台为播放《上班这点事》要求唯众传媒制作的节目宣传片中某位嘉宾所说的 “你可以不上学,可以不上网,也可以不上当,但是你不能不上班”与自朱德庸《关于上班这件事》第一章引言相似是否构成侵权?这两个要素是朱德庸起诉北京电视台、上海唯众传媒和第一财经公司侵权的主要理由。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公开审理认定:“上班”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任何人均可以进行评论的公共话题。朱德庸不能因为著有《关于上班这件事》一书,就禁止他人就同一题材创作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作品,否则将会妨碍社会公共利益。虽然《上班这点事》节目标题、宣传短片中出现的被控内容与朱德庸书中的部分内容近似,但上述内容仅为《关于上班这件事》的作品题目和内容片断,在整部作品中比例极小,未构成该作品的实质或核心,尚未达到侵犯著作权的程度。
争议二:电视节目《上班这点事》同漫画书《关于上班这件事》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公开审理认为:本案中朱德庸主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仅限于《上班这点事》节目的名称与其所著书籍名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宣传短片中出现了与其书中内容近似的内容,并且,朱德庸的书是一部四格漫画作品,而《上班这点事》节目是一档无固定台本的脱口秀节目,两作品表达方式迥异,而事实上《上班这点事》节目的内容也并未涉及《关于上班这件事》一书,因此,并不能构成不正当竞争。
代理北京电视台与唯众传媒出庭的是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主任徐强律师,徐强律师在收到终审判决后松了一口气,他认为,一审判决后,由于朱德庸的炒作,使得上诉时的审判压力很大,但二审法院没有受到所谓名人的干扰,公正地做出了终审判决,反应了案件的客观真相,维护了正当的创作,符合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精神,对于鼓励艺术创作,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十分重视,视为国家发展大计。中国电视产业由于“制播分离”等更有益于市场化竞争的政策的放开,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在此接点上,本案被告方、“制播分离”的优秀先行者和实践者上海唯众传媒、第一财经公司及北京电视台所受到的公正裁决显得尤为宝贵,规范的法律保护和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无疑是中国电视产业繁荣发展的坚强后盾。
F. 苏州的律师哪家擅长股权转让纠纷
盈科律师事务所是一家全球化法律服务机构,秉承“诚信、卓越、合作、责任”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商务型、国际化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
盈科律师事务所总部设在中国北京,在中国大陆拥有包括苏州分所在内15家办公室,在英国、意大利、匈牙利、巴西、台湾分别设有法律服务机构。盈科在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吸引了大批来自全球知名法律院校的专业法律人才的加盟,在金融、公司、资本证券、两岸事务、私募、投融资与并购等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的执业经验和大批成功商业案例。
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法律服务是我们矢志不渝的目标,盈科拥有科学的律师管理体系,规范的客户服务制度以及覆盖全球的律师资源。在与客户打交道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客户为导向”,充分了解客户法律需求,通过细致的法律分析,勤勉负责地完成客户的委托,同时,我们还可根据具体情况为客户提供建设性、可行的商务方案。
如有需求,可以联系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苏州分所秦佳俍律师。
G. 请好心人给我推进一个张家港本地擅长做刑事案件的知名律师,谢谢!
如需聘请北京的高端专业刑事辩护律师,可来电详询细节问题。
H. 急!我想请律师,关于职务侵占罪的案子
职务侵占罪(271)
[释义]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版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权位财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刑法条文]
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司法解释]
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2010.10.1
(九)职务侵占罪
1、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一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达到数额巨大起点的,可以在五年至六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职务侵占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在案发地请律师好。
I. 案件号(2015)浦刑初字第3512号
(2009)沪一中刑终字第183号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9-6-23)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刑事内判决书容 (2009)沪一中刑终字第183号 原公诉机关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 上诉人(原审被告人)赵龙英。 辩护人吴滨、徐强,北京市中银律师事...
J. 刑事辩护(二审)成功改判(十年徒刑改判三年半)
1、案情介绍
赵某是名普通的农村妇女,本应过着和无数平凡人家一样的幸福生活,但谁也没想到看似平静的生活下一场噩运正悄悄降临。赵某的丈夫陆某平时经常喝酒,而喝酒以后常常动手打赵某,有家庭暴力倾向。2008年9月18日,陆某在喝过酒以后与赵某发生了争执,并先动手打了赵某。赵某作为一名弱女子,由于身材、体力等原因在争执中始终处于下风,于是赵某出于本能顺手就抓起身边的皮鞋进行抵挡。由于陆某本身就患有脑血管硬化,再加上喝酒的缘故引起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经医院抢救无效与同年9月20日死亡。
2008年12月25日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以故意伤害致死罪对赵某提起诉讼。公诉机关认为是赵某用皮鞋击打陆某头部致使其由于遭受钝性外力作用致闭合性颅脑损伤,引起中枢神经功能障碍,抢救无效死亡。
赵某的家人情急之下聘请了江苏老家的一位律师周某为其一审辩护人。由于对案件的定性的误解,周某采取了保守的方法,劝赵某承认了本不属于她的罪名,以便从轻处理。一审的判决下来了,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对赵某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各大媒体和电视台都对该案进行了报道。如果没有新的证据证明,那么要求二审改判也有一定的难度。
赵某家人难以接受判决结果,连赵某的婆婆(也就是被害人陆某的母亲)都为其喊冤。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赵某家人找到了北京中银律师所上海分所的吴滨和徐强两位律师,请律师帮助他们拯救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2、法律分析:吴滨律师在详细听取了案件情况后,认真查阅过案卷材料以后立即发现了问题所在,赵某虽然有用皮鞋击打陆某的行为存在,但由于当时情况比较复杂,陆某本身患有脑血管硬化且案发时喝过酒,身上的挫伤又证明他存在跌倒的可能,而事情发生后家属拒绝手术治疗,而这其中任何一个原因都有可能导致陆某的死亡,但公诉人在举证时并没有排除其他可能性,也就是说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能够证明陆某的死亡是赵某直接导致的。另外,从主观上说,赵某并没有伤害的故意,只是在情急之下出手抵抗,即使有伤害行为也是由于过失。吴滨和徐强律师认为本案指控的罪名是故意伤害致死罪,如果指控的罪名不能成立,应当宣告无罪!
而本案的另外一个特殊情况也引起了两位律师的注意,替赵某上诉的竟然是她的婆婆、被害人的亲生母亲!为此吴滨和徐强律师亲自前往被害人家中了解情况,得知赵某平时为人不错并且得到了亲戚朋友和村民的认可,这次的判决结果完全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大家都认为判得太重。在对各方面因素衡量以后,吴滨和徐强律师毅然以二审辩护人的身份出现在法庭之上,为身为犯罪嫌疑人的赵某讨回应有的说法。
庭审中,吴滨律师对原审法院判决认定赵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提出了质疑。首先,陆某死亡结果属于一果多因。判决书中认定:“陆某患有脑血管硬化的疾病”,且事发当天他还喝了酒。众所周知,大量饮酒会导致血流加快,血压升高,对血管壁压力加重;且在发生肢体冲突时陆某处于情绪激动状态,于是加重了脑部血管的压力。因此,吴律师认为,陆某死亡的结果是由多种原因早成的,而目前的证据不具有排他性。
其次,赵某并不存在主观故意。陆某平时经常喝酒,喝酒以后喜欢动手打被上诉人,其母证明其在喝酒后有家庭暴力倾向。事发当天,陆某确实也喝了酒,且动手殴打上诉人;赵某作为一个弱女子,在肢体冲突中由于身材、体力等原因必定处于弱势,因此在争执中始终处于下风。邻居等也证实平时在陆某喝酒后经常无故殴打赵某。
故此,陆某在加害赵某的同时,赵某由于其体力上的劣势,本能情急之下顺手抓起身边的休闲皮鞋进行抵挡,这亦是可以理解的事情。而皮鞋本身并不是能致人死亡的钝器,也不是存在较大危险的物品,赵某出于无奈想要保护自己而产生的本能反应。且赵某并不知道陆某患有脑血管硬化的疾病,因此其主观上不存在有伤害致其死亡的故意。
最后,陆某出事后,延误了救治时机及家属拒绝手术治疗也是陆某死亡的原因。
由此可见,陆某死亡的结果,对于赵某来说是无法预见到的。显然,赵某的行为在主观方面不符合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构成要件。
吴滨和徐强律师还认为,根据疑罪从无原则,赵某的罪名不成立。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证据规则是合理排除证据规则。也就是说只有当证据能够合理排除其他可能性,形成唯一封闭的闭合证据链时才能认定一个人是有罪的。如果证据上达不到这种效果,则不能认定有罪。
疑罪从无就是指当控方提供的证据不能排除合理怀疑或者根本不足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时候,不能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应作出证据不足而无罪的判决。在本案中,陆某的死亡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其本身患有脑血管硬化的疾病,且事发当天他还喝了酒,并且不排除他当时情绪激动摔倒后所致),因而根据疑罪从无的原则,不能认定赵某有罪。
3、判决结果:2009年6月23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件进行了终审判决:撤销了原审法院对赵某判的十年有期徒刑及剥夺政治权利三年。改判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4、律师建议:这个案件能得到这样的结果,吴滨律师为此付出很多心血,还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到处奔走调查取证,而能够为赵某讨回应有的公道,也是吴滨律师最感到欣慰的地方。
附:
辩护词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接受本案上诉人的婆婆朱桂芳的委托指派吴滨律师担任本案上诉人赵龙英的辩护人。接受委托后,我们认真查阅了法庭提供的案件材料,会见并仔细听取了上诉人的陈述和辩解。今天,又参加了本案的庭审调查、询问证人。我们对本案的事实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辩护人认为原审法院判决赵龙英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量刑不当,特依法提出如下辩护意见,供二审法院合议庭在秉公裁判时予以参考:
一、辩护人对原审法院判决认定赵龙英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名持有异议。
1、上诉人并无伤害被害人的故意。原审判决书判决认定:陆文龙平时经常喝酒,喝酒以后喜欢动手打上诉人,其母证明其在喝酒后有家庭暴力倾向。事发当天,陆文龙确实也喝了酒,且动手殴打上诉人;上诉人作为一个弱女子,在肢体冲突中由于身材、体力等原因必定处于弱势,因此在争执中始终处于下风。邻居等也证实平时在陆文龙喝酒后经常无故殴打上诉人。
故此,在受害人在加害上诉人的同时,上诉人由于其体力上的劣势,本能情急之下顺手抓起身边的休闲皮鞋进行抵挡,这亦是可以理解的事情。首先,皮鞋本身并不是能致人死亡的钝器,也不是存在较大危险的物品,上诉人出于无奈想要保护自己而产生的本能反应。其次,上诉人本身并不知道陆文龙患有脑血管硬化的疾病,诚然,主观上不存在有伤害致其死亡的故意。
2、辩护人对于一审过程中证人陆文明等所提供的“关于被害人曾清醒过”的证人证言有异议。
证人陆文明,凌建军声称2008年9月19日14许陆文龙清醒过一会儿,他说是被他的老婆打的。
而根据《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入院录》的记载,陆文龙自入院直至死亡,一直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没有证人所言“清醒过一会儿”的事实存在,很明显,证人证言缺乏真实性。
3、证人陆文明认为被害人死亡属意外事件,应该是酒后摔倒致死。
二、 上诉人丈夫陆文龙之所以死亡,是一果多因。
1、判决书中认定:“陆文龙患有脑血管硬化的疾病”,且事发当天他还喝了酒。众所周知,大量饮酒会导致血流加快,血压升高,对血管壁压力加重;且在发生肢体冲突时陆文龙处于情绪激动状态,于是加重了脑部血管的压力;
根据《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司法鉴定中心[2008]病鉴字地207号鉴定意见书》中的记录,陆文龙头部左侧头皮擦伤、颈部的左侧皮肤擦伤、左臀部外侧细条状皮肤擦伤、右上臂下段内侧皮肤擦伤、左前臂中下段皮肤擦伤、右小腿下段外侧皮肤擦伤以及左小腿中段胫前散在点片状皮肤擦伤,一共有7处擦伤。根据力学原理,只有当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才能产生摩擦。而如果要造成擦伤的结果,必须是作用在两个物体间的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因此,所有人见到陆文龙时,均发现他头倒在地。鉴于上述,均可以证明被害人有跌倒的事实存在才有可能导致多处擦伤,这亦是常识。
假定,一审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被害人是被皮鞋殴打头部致死,那么仅凭皮鞋的外力,即使是连续多次击打也不足以造成有擦伤的可能,并且,鉴定结论中指出,“陆文龙系在脑血管硬化的基础上,头部遭受钝性外力作用致闭合性颅脑损伤,引起中枢神经功能障碍死亡”。何谓“闭合性颅脑损伤”?闭合性颅脑损伤可以分为直接暴力造成的颅脑损伤和间接暴力造成的颅脑损伤两种,间接暴力造成的颅脑损伤这里可以排除。直接暴力造成的颅脑损伤分为四种:加速性损伤、减速性损伤、挤压性损伤以及旋转性损伤。其中,挤压性损伤和旋转性损伤不符合实际情况,可以排除。而加速性损伤是在头部静止时,由运动的物体如木棒、铁器、石块等打击所造成的,皮鞋的外力并不能造成此类损伤。因而鉴定结论中所提起的“闭合性颅脑损伤”只能是“减速性损伤”。
“减速性损伤”是指因跌倒或高处坠落头部触撞某物体时,伤员头部是在运动中突然撞击物体而停止。根据“减速性损伤”定义的描述,符合陆文龙的损伤情况特征。再者,司法鉴定确认:陆文龙的头部左侧等诸多处有擦伤证明了其有跌倒的事实客观存在。
2、抢救不及时、不专业也是造成陆文龙死亡的原因之一
王梅菊证明案发时是晚上8点半左右,但是她当时并未施救(现场并无呕吐物及被害人大小便失禁等特征),而是去找被害人的表妹,半小时之后才回来,也就是晚上9点,而此时大家仍未施救,而是围观,发现被害人身边有呕吐特及大小便失禁,联系120救护车未果(应该用担架平躺),才于晚上10时就叫了一辆“黑车”将被害人送到医院抢救。我们向专家了解过,颅脑受伤的人随便任意搬动会加速受害人死亡,这也是导致陆文龙死亡原因之一。
3、家属决定不手术也是致其死亡的原因之一。颅脑受损,应当立即手术,而家属出于无钱的原因不同意手术,而是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如果这么说,其家属是否也是被害人致死的同谋呢?
因此,辩护人认为,陆文龙死亡的结果是由多种原因早成的,而目前的证据不具有排他性。诚然,一审法院以故意伤害致死罪追究被上诉人的刑事责任,实乃定性错误。
三、根据疑罪从无原则,请求法院判处被上诉人无罪。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证据规则是合理排除证据规则。也就是说只有当证据能够合理排除其他可能性,形成唯一封闭的闭合证据链时才能认定一个人是有罪的。如果证据上达不到这种效果,则不能认定有罪。
疑罪从无就是指当控方提供的证据不能排除合理怀疑或者根本不足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时候,不能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应作出证据不足而无罪的判决。
在本案中,陆文龙的死亡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陆文龙患有脑血管硬化的疾病,且事发当天他还喝了酒,并且他当时情绪激动摔倒后所致)和抢救不当和不及时,因而根据疑罪从无的原则,不能认定被上诉人有罪。
综上所述,陆文龙的死亡与赵龙英的行为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且证据不具有排他性,则原审法院对判决被上诉人赵龙英故意伤害致死罪的刑罚,于情、于理、于法均相悖。
审判长、审判员、合议庭,鉴于上述,辩护人请求法院对于原审判决依法予以改判(见:wwwshanghailawyer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