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酒刑法
1. 一般造假卖假酒会判刑多久
违规销售假酒触犯了《刑法》第一百四十条和第一百四十三条中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判刑得根据销售额的多少和造成的后果来量刑 。其中量刑最轻的是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如果售出的假酒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具体法律条款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百四十三条【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拓展资料:
假酒主要包括两类:
一、小酒厂为了销售业绩而仿冒名酒,这类假酒主要发生在大城市或城镇地区;
二、用工业酒精勾兑成食用白酒销售,主要发生在农村。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而甲醇是剧毒物质,饮用4~6g就会使人致盲,10g以上就可致死。甲醇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特别是气味、滋味、比重等和乙醇相似,仅凭感官鉴别难以区分。
2. 卖假烟假酒判多少年 卖假烟怎么判刑
销售假烟根据具体数额确定承担的法律责任。当行为人故意制造、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法律规定的5万元以上时,即成立犯罪;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的制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一般属违法行为,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1、行政处罚。依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销售非法生产的烟草制品”的规定,第六十二条规定,销售非法生产的烟草专卖品的,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销售总额20%以上50%以下的罚款,并将非法销售的烟草专卖品公开销毁。
2、刑事责任。《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卖假酒,根据情节的不同,严重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 卖假酒是什么罪
具体要看涉案情节,如果酒是真酒,只是仿冒了别人的商标,则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如果酒是假的,是用酒精和水勾兑出来的,其行为严重危害了食品安全,对公众健康形成威胁,则构成了销售伪劣产品罪。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假酒刑法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打击制售假酒犯罪存在的问题:
1、生产的假酒种类:假酒生产不再用不可食用的工业酒精害人,在制作高仿白酒时,制假分子就利用同一酒厂出产的低价白酒冒充高档白酒。
其目的,一为欺骗消费者;二为保护自己,制假分子从以往案例中得到教训,懂得了只要不出人命,被抓后也判不了死刑。
2、假酒包装来源:假酒泛滥的主要原因都是跟造假者回收包装盒造假有关,造假者无需去仿造包装盒和防伪标签,甚至连酒瓶也可以直接回收来用。
造假者能轻易回收到包装盒主要还是跟利益有关。回收的包装盒越是高档价格越高。在大街小巷经常能看到小店挂出的回收品牌酒瓶和包装盒的条幅,回收越多挣得也就越多。
对于酒店工作人员来说,把品牌酒瓶和包装盒完好无损回收越多越挣钱。目前在品牌酒包装盒结构设计过程中没有把防伪构造设计进去,所以包装盒被轻易回收和利用。
3、假酒生产和销售:假酒生产庭院化,一般假酒生产地就藏在农家小院或是偏僻无人的平房里;这些小作坊平日不开工,开工则即产即走,储藏假酒的时间多数不过夜,这样更为隐蔽,难于发现。
假酒生产、经营的个体虽小,但由于采取了链条式生产、网络化经营,其能量越来越大,制假售假行为可由一地发展到数省市。
同时假酒生产产供销分离,货物移动充分利用物流公司,联系与交易多数通过网络,犯罪分子相互间很少见面。
4. 刑法认定的假酒如何鉴定
质量监督管理局,工商局,国家许可的专业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
5. 贩卖假酒怎么量刑金额巨大超过千万但不知道
销售贩卖假烟假酒的,应该是营利为目的,因此,以假冒名牌商标为主要形式。
刑法回第二百一十答四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司法解释: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销售金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巨大”,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6. 中国刑法酒类非法经营罪50万左右怎么判刑
本人认为,我国法抄律袭及司法解释没有规定关于酒类的非法经营行为(本人尚未查询到),但酒类经营是要许可证的,没有申请许可证就经营的确属非法经营行为。本人认为五十万的数额应当属于情节特别严重,依法要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本人认为经营酒类的行为还可能会触犯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或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所以就要看你说的酒类非法经营行为具体是什么。如果是假酒劣质酒或有毒有害的酒的话,可能会触犯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如果没有触犯这两罪,但是非法经营的数额已有五十万,符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并且五十万的数额一般是要判七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7. 三人做假酒怎么定罪
制造假酒最多会被判无期徒刑。
刑法解释:第一百四十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义、量刑】
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本条的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生产者、销售者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从中谋利的故意,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不是故意的,不知所售产品是次品,而当作正品出售了,应承担民事责任,不能作为犯罪;
第二,生产者、销售者在客观上实施了“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行为。
所谓“在产品中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致使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
“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或者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行为。
“不合格产品”,是指不符合《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产品。对上述行为难以确定的,应当委托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鉴定。
第三,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必须达到五万元以上,才构成犯罪,如果销售金额不足五万元的,不构成犯罪。第四,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犯罪主体是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不能构成本罪的主体。
这里所说的“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人。多次实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未经处理的,伪劣产品的销售金额累计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