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通则无人

民法通则无人

发布时间: 2021-02-13 23:46:11

『壹』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户

不知道要问啥,这是条文,供参考

民法通则
第十四条 无民事版行为能力人、权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第十七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亲属;
(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贰』 民法通则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是10岁还是8岁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通则》
第十二条
十周岁以内上的未成年人容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叁』 《民法通则》规定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部分民事...

满18周岁与未满18周岁但已满16周岁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专能力人属,年满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能力人,对不能辨析自己行的成年精神病人视为限制民事能力人,即部分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下的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肆』 民法中的完人,限人,无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
第十一条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专 具有完全民事行属为能力, 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二条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第十三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 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第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伍』 民法通则对未成年是如何规定的

第十一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回动,是完全答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
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二条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
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
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民事活动。

『陆』 我国《民法通则》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规定的监护人有()

abcd

解析:《民法通则》
第十六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第十七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亲属;

(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柒』 依《民法通则》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民事活动具有法律效力的条件是

1、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第12条规定: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第13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2、以年龄作为判断行为能力的标准,是一个客观性标准;而人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是一个主观问题。一个人即使超过十八周岁,若患有精神病,则其依然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按照人的精神状态、精神疾病来判断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公民的权利能力问题,所以必须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1)被申请宣告人必须是精神病人;(2)必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3)以法定程序宣告;(4)必须由法院以判决的形式宣告。宣告或解除宣告一个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都是要式行为。一个人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后,若其经过治疗后病愈,恢复行为能力,但是未经过撤销宣告,则此时其所为行为属于效力待定行为。
3、无民事行为能人力,可以进行纯获利的民事活动,如接受赠与,如收红包。还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或智力相符的行为,如去打酱油,如买雪糕。

『捌』 民法通则》规定,不满多少周岁的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通则 》第十二条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内限制民事行容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一、不当得利是引起法定之债发生原因的一种,在性质上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事件。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是:
(1)一方获得利益。获得利益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财产 的积极增加,即权利的增强或义务的消灭,使财产范围扩大;二是财产消极的增加,指当事人的财产本应减少却因一定事实而未减少。
(2)他方受到损失。损失, 包括现有财产利益的减少,即积极损失和财产利益应当增加而未增加,即消极损失。
(3)获得利益与受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无合法根据。
二、具体而言,不当得利在民法中产生的情况有如下几种:
(1)民事法律行为不成立、无效及被撤销所产生的不当得利。
(2)履行不存在的债务所引起的不当得利。
(3)因合同解除产生的不当得利。
(4)基于受益人、受害人或第三人行为而产生 的不当得利。
(5)基于事件而产生的不当得利。
三、不当得利的效力,依受益人主观心态为恶意或善意而有重大不同:
(1)受益人为善意的,返还义务以现存利益为限,对已不存在的利益不负返还责任。
(2)受益 人为恶意的,返还范围应是取得利益时的数额,对已不存在的利益的返还义务并不免除。
(3)受益人先为善意,后为恶意的,返还范围以恶意开始之时存在的利益 为准。

热点内容
2017中级年经济法考试大纲 发布:2025-09-17 09:19:49 浏览:625
合同法第七十七条 发布:2025-09-17 09:13:58 浏览:64
马云被印度法院传唤是真的吗 发布:2025-09-17 09:08:04 浏览:872
行政法不同效力层次的金字塔 发布:2025-09-17 09:04:28 浏览:867
海正法院 发布:2025-09-17 09:00:07 浏览:109
关于报飞机票劳动法 发布:2025-09-17 08:54:29 浏览:591
经济合同法下载 发布:2025-09-17 08:48:00 浏览:772
法院拍卖公告时间 发布:2025-09-17 08:41:32 浏览:216
法学屠龙技 发布:2025-09-17 08:36:02 浏览:514
社会与法栏目剧全集消失的妻第四集 发布:2025-09-17 08:34:54 浏览: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