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作
① 民法典有哪些
第一编物权。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二章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第一专节 不动产登记。属
第二编合同。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二章合同的订立。
第三章合同的效力。
第四章合同的履行。
第五章合同的保全。
截至2016年9月,中国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法典。现有民事立法存在主体多元化、法律渊源众多等问题,并未形成系统。民法典有上千个条文,涉及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多且复杂。如何将这些已有的法律法规串在一起。
(1)民法典作扩展阅读:
2016年6月13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十次委员长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张德江委员长主持会议。会议决定,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6月27日至7月2日在北京举行。
委员长会议建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关于提请审议民法总则草案的议案。
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
② 民法典共有几篇
共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回、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答,共1260条。
民法典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
(2)民法典作扩展阅读
2020年4月20日、21日,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召开会议,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代表研读讨论中提出的意见和各方面的意见,对民法典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认为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和广泛征求意见,草案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提请本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
③ 民法典有哪些
1.第一编物 权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二章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
第二节动产交付第三节 其他规定
第三章物权的保护
第四章所有权一般规定
第五章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第六章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第七章相邻关系第八章 共 有
第九章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第十章 用益物权一般规定
第十一章土地承包经营权第十二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十五章地役 权
第十六章担保物权一般规定第十七章 抵押 权
第一节一般抵押权 第二节 最高额抵押权
第十八章质 权 第一节 动产质权第二节 权利质权
第十九章留置 权第二十章 占 有
第二编合 同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第五章 合同的保全
第六章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第七章 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第八章 违约责任
第九章买卖合同
第十章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第十一章 赠与合同
第十二章借款合同第十三章 保证合同
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 保证责任
第十四章租赁合同
第十五章融资租赁合同第十六章 承揽合同
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 客运合同第三节 货运合同
第四节多式联运合同第十九章 技术合同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技术开发合同第三节 技术转让合同
第四节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第二十章 保管合同
第二十一章仓储合同
第二十二章委托合同
第二十三章物业服务合同第二十四章 行纪合同
第三编人格 权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二章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第三章 姓名权和名称权
第四章肖像权6
第五章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六章 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第四编婚姻家庭
第一章一般规定第 二 章 结 婚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一节夫妻关系
第二节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近亲属关系第四章 离 婚
第五 章 收 养
第三节收养关系的解除第五编 继 承
第六编侵权责任
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二章 责任承担
第三章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第四章 产品责任
第七章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第八章 高度危险责任
第九章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第十章建筑物和物件损害责任
二、民法总则诞生,民法典时代即将到来
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编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总则作为立法工作的重点任务。民法典将由总则编和各分编组成,立法机关目前考虑分编为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等。
民法总则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等;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民法总则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和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要求,加强对民事权利的保护,进一步明确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为民法典各分编和民商事特别法律具体规定民事权利提供依据。
民法总则表决通过,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第一步已经完成。第二步将编纂民法典各分编,拟于整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分阶段审议后,争取于2020年将民法典各分编一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从而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④ 法律,编纂民法典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首先要说来一点,纵观历史,自每一部民法典的出台,都承载着决策者或者当权者巨大的政治抱负。
其次,民法典中蕴含或体现的思想,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涉及面广而深。拿破仑法典倡导的“自由”、“博爱”无疑对社会的变革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拿破仑政治与军事上的作用或者影响,远不如一部拿破仑法典。
再次,民法典作为基础性、体系化的法典,体现民法的基本精神;作为其他民事单行法的上位法,引领所有民事法律的发展方向。
最后,民法典是对我国民法的一次全面梳理,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删除、修改现行法律中已经不再适合时代发展的规定,补充适应新形势的相应规定,更加适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和国家的需要。另外,民法典将是开放的一部法典,也会为将来的新发展新情况预留一定的空间。
⑤ 民法典是什么东西
民法典来是指在采用成文法的自国家中,用以规范平等主体之间司法关系的法典。民法典是以条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规则来规范各式法律行为、身份行为。有的民法典会酌采习惯法作为补充规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规定以当事人间司法自治的方式弥补各种法规的不足。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5)民法典作扩展阅读:
《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法典立法研究课题组起草。课题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烟台大学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法学院、北京化工大学法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深圳大学法学院、中国建银集团法律部等单位的26人组成。
梁慧星学部委员担任课题组负责人。该草案采用德国潘德克吞编制体例,分为总则、物权、债权总则、合同、侵权行为、亲属、继承七编,共计1947条。
⑥ 民法典是什么样的
作为保障个人权益最重要的大法,民法典事关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方方面面,素有“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之誉。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纲,正所谓“纲举”方能“目张”,因此其对于整部民法典的圆融通达至关重要。
“一少”指自然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年龄下限标准问题。专家们在讨论时都支持将其从民法通则的10周岁调整为6周岁。
王利明表示,在保护公民权方面,草案有许多亮点。除了加强人格权保护外,在财产权方面,草案第一次使用了“平等保护”表述,是对物权法的重大完善,彰显了民事法律“私权平等”价值取向。此外,为应对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发展需要,草案对知识产权客体进行了详细列举,扩大了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同时还规定了对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保护。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该规定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
去年5月底,民法典各分编编纂工作已全面启动。据王轶介绍,作为5家参与单位之一,中国法学会专门成立了5个课题组,包括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婚姻家庭法和继承法,就各分编分别提交专家建议稿。“在这个过程中,各课题组对一般性民事立法,行之有效的继续保留;非改不可的作出了相应修改。”
今年2月,各课题组已完成各自的专家建议稿,其中既包括条文设计,又包括立法理由和参考立法例。目前,建议稿已提交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王轶表示,民法典后续编纂工作将会对业已颁行的一般性法律进行修改完善,同时会增设如“人格权法编”之类的新内容。
“如果一切顺利,整个民法典编纂工作能在2020年全部顺利完成。我们会群策群力,编纂一部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民法典,这是所有法律工作者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