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
❶ 江华除了哪些革命人物1
出名的就只有江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❷ 吴仲廉的介绍
吴仲廉(1908年12月6日——1967年1月19日),女,原名统莲,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城关镇人。回原最高人答民法院院长江华同志的夫人。曾任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监委副书记、省委妇委书记、省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党委书记,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中共七大正式代表,中共八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1978年平反昭雪。
❸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是做什么的主要职责是啥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的最高领导人,位列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级别的法官。
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十八条规定,“法官的级别分为十二级。”,“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为首席大法官,二至十二级法官分为大法官、高级法官、法官。”
根据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即为首席大法官。2001年该法颁布实施时,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为肖扬。他也是依照本法拥有首席大法官头衔的首位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此前,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实际履行首席大法官的职责,出席首席大法官参加的国际会议及外事往来。
职责介绍:
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五条规定,“法官的职责: (一)依法参加合议庭审判或者独任审判案件; (二)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除履行审判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与其职务相适应的职责。”
第四十九条规定,“法官考评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为五至九人。”“法官考评委员会主任由本院院长担任。”
历届院长:
1949年9月—1954年9月(人民代表大会制之前)院 长 沈钧儒副院长 吴溉之张志让张苏
1954年9月—1959年4月(第一届全国人大期间)院 长 董必武副院长 高克林马锡五张志让
1959年4月—1965年1月(第二届全国人大期间)院 长 谢觉哉副院长 吴德峰王维纲张志让
1965年1月—197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大期间)院 长 杨秀峰副院长 谭冠三王维纲曾汉周何兰阶邢亦民王德茂张志让
1975年1月—1978年3月(第四届全国人大期间)院 长 江华副院长 王维纲曾汉周何兰阶郑绍文
1978年3月—1983年6月(第五届全国人大期间)院 长 江华副院长 王维纲曾汉周何兰阶郑绍文宋光王怀安王战平
1983年6月—1988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大期间)院 长 郑天翔副院长 任建新宋光王怀安王战平林准祝铭山马原
1988年4月—1993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大期间)院 长 任建新副院长 华联奎林准祝铭山马原端木正
1993年3月—1998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大期间)院 长 任建新副院长 祝铭山谢安山高昌礼唐德华刘家琛罗豪才李国光林准华联奎端木正王景荣马原
1998年3月—2003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期间)院 长 肖扬副院长
2003年3月—2008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期间)院 长 肖扬副院长
2008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期间)院 长 王胜俊副院长 沈德咏
❹ 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级人民法院分别审过什么案件,各举一例
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一般分为三种即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分别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来规范。四级法院审理的案件也不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七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第十九条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第二十条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二)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十九条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除外。
第二十条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
(一)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
(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第二十一条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第二十二条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十三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第十四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
(一)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
(二)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三)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第十五条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第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❺ 江华的人物概述
江华,(1907(丁未年).8.1~1999.12.24),瑶族,江华县大石桥乡鹧鸪塘村人。1975年1月—1978年3月期间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江华乳名香麟。八岁放牛。10岁进入本村私塾读书,学名虞上聪。13岁考入县初级国民小学,后考入县立高等学堂。1925年夏,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12月,他离开学校到衡阳市总工会做青年工人工作,并经共青团湖南特委介绍到中共湘南特委,转为中共党员。受党组织派遣到衡阳市总工会专事青年工作,从此,江华开始了职业革命生涯。
1927年春,江华任湖南汽车路工会湘南办事处主任。这是他的第一个社会职务,也是第一次领到薪水,除了基本生活费,工资全部作了党费。“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他化名黄琳、黄春,担任湘南特委和湖南省委的政治交通员。
1928年4月,党组织调他去湖南省茶陵县任县委书记。5月,他上了井冈山,见到了毛泽东,开始了他在毛泽东领导下参加革命武装斗争。1929年7月,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后,江华随毛泽东到蛟洋,帮助闽西特委召开闽西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随后,任闽西特委秘书长、福建省委常委。
1930年春,江华到湖南任红五军随营学校政治教员,他参加了红军两次攻打长沙的战斗。1932~1933年,江华先后任红五军一师政委、红三军团捕蒋突击队政委、红六师政委、主力师五师政治部主任。江华在中央苏区参加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的斗争。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江华因对“对两条道路决战”的提法有不同意见,对错误的军事指挥使红军到处被动挨打有不同看法,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撤销职务,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送到军事裁判所监管。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江华随军事裁判所踏上征程。
遵义会议前夕,江华恢复了工作,任红军三军团直属队政治处主任。在红三军团强渡乌江时,江华指挥工兵连架桥。 红军改为陕甘支队后,他又任十三团(十三队)政治处主任。红军到达陕北后,江华调任一军团政治部巡视员,不久任中央军委警卫团政委。东征以后,江华调任二十八军政治部主任。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江华奉命接收延安城防工作。1937年春,江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夏,任中央军委四局副局长、局长。1938年,中央同意江华赴山东敌后抗日,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主任。
1938年8月,江华离开延安,奔赴山东抗日前线。根据毛泽东的指示,1938年12月27日,八路军山东纵队在沂水县王庄正式成立,江华任政治部主任。1939年2~5月,部队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第一期整军运动,江华主动给训练班上课,深入基层部队调查研究,抓点促面,推动整训工作顺利进行。
1939年9月,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决定成立八路军苏皖纵队,由江华任司令员兼政委。江华随即率纵队机关100余人,从鲁南王庄出发,于10月中旬在邳县正式成立八路军苏皖纵队。1940年,率部队打了几场胜仗,增强了苏皖边区军民的抗日信心。
1942年1月,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江华改任军区政治部主任,参加领导山东人民的反“扫荡”斗争。1943年春,江华出任鲁中区党委书记,根据敌后斗争的实践提出三点要求:1.根据地要有一支能对付敌、伪、顽的主力部队;2.鲁中区经济非常困难,请分局给予适当、有效的支持;3.对反顽自卫斗争要点权,即允许在顽固派挑衅时可以自己打第二枪,甚至在有理有利有节的条件下,允许打第一枪。这三点要求特别是第三点,没有得到同意。山东分局决定派他到延安学习。后来,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毅在关于对反顽自卫斗争的发言时,肯定了江华的意见和观点。
1943年夏,江华离开山东抗日战场,回到阔别5年的延安。中央安排他住进党校。毛泽东听说江华回到延安,关切地询问山东敌后及延安的情况,江华作了汇报。江华入中央党校后,认真学习,对立场观点方法上是非问题有了认识上的提高。在党的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山东根据地来的代表组成山东代表团,江华为副团长,参加了党的“七大”。
1945年10月,江华到达东北,1946年1月,中央东北局组建辽东省委,成立辽东军区,江华任辽东省委第二书记、军区第二政委。1946年底,江华坚决支持陈云关于坚持南满斗争的主张。1947年6月,江华协助陈云主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948年5月,江华任中共安东省委书记、安东军区政治委员。在他的领导下,安东省委动员和组织翻身农民和工人参军参战,恢复和发展生产,从人力物力上支援前方,为全歼东北敌军彻底解放东北做出了贡献。
1949年6月,中央决定增补江华为中共浙江省委委员,江华被任命为中共杭州市委书记、市长。1951年7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1954年起主持浙江省的全面工作,历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第一书记、浙江省政协主席、浙江省军区政委,以后又兼任南京军区政委。1956年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在江华的主持下,浙江省的各项工作发展。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形成轻重并举、大中小共存、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尤其是丝绸、轻纺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农业从弱到强,从1956年起,由缺粮省变成余粮省。在1959~1961年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调出大批粮食、副食,支援全国,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在全国也处于较先进的水平。浙江省的工作还总结很多的好经验,如干部参加劳动等材料,被毛泽东重视,作出批语,向全国推介。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江华受到关押、批斗。1967年1月,周恩来下令派专机将他接到北京保护起来。在北京附近一家工厂劳动一段时间以后,1969年,随着林彪的“一号命令”他被下放到湖北的一家兵工厂劳动。1973年8月24~28日,党的“十大”召开,江华再次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任命, 江华当选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上任后,他着手整顿各级人民法院组织,落实党的政策,让老干部重新出来工作,恢复和重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取消的各级人民法院及其审判业务。
1977年,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江华被选为中央委员。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他继续当选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全面拨乱反正的工作。江华领导各级人民法院冲破重重阻力,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真复查纠正大批冤假错案,解放大批干部群众。
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江华为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庭长,主持对江青、林彪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审判。他不顾73岁的高龄,亲自审阅所有案卷,不负国家和全国人民的重托,从1980年12月至1981年1月,成功主持这一举世瞩目的审判。1月25日,江华代表国家和人民宣布了对这两个反革命集团的严正判决。
1983年6月,由于年事已高,他离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岗位。1987年,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顾委委员、常委,直到1992年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他才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
江华离开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岗位后,仍然关心着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关心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他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多次向中央领导同志写信反映情况,提出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1984年起,江华开始撰写回忆录《追记与思考》,1991年正式出版发行。他还校阅出版了他在浙江和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期间的文稿。
作为少数民族出身的领导干部,江华十分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他多次深入边远地区村寨调查研究,除西藏外,他去过四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和数十个自治州、自治县。每到一地,他在与少数民族干部的交流中都强调民族团结和民族稳定。
江华对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对家乡人民始终怀着深厚的感情。他说,是江华瑶山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因此,自参加革命工作,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十分关心家乡的情况。1938年8月,江华经毛泽东批准,将黄春圃的名字改为江华。他说,以县名作人名,其中寄托着我对家乡的深深怀念,这个名字表示永远不忘家乡和家乡人民,不管死在哪里我都是江华人。
1965年7月10日,江华从杭州送越南胡志明主席回国后,请示毛泽东同意,顺便回到阔别40年的家乡。江华一到家,便召集乡亲父老座谈,向大家问寒问暖,要求大家努力抓好工农业生产。1982年、1985年、1988年,江华又三次回到家乡,每次都对家乡的生产和人民生活十分关心。他勉励家乡干部群众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珍惜土地资源,抓住拳头产品振兴江华经济。在江华的关心下,1985年,江华县城从水口镇顺利搬迁到沱江镇,江华卷烟厂于1991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挂牌建立,成为江华发展民族经济的重要支柱。
1985年11月25日,江华回乡参加江华瑶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庆典。庆典之后,他对陪同他回旧居的涛圩区委负责人说:“你们立即给我把电拆除,不拆除就不回家。”原来,乡里同志听说江华要回故乡,特地为他旧居单独装上电灯。江华说:“全村100户,500多人,为什么光为我一家柴油机安装6盏电灯,我从北京带了四盏马灯回来,请你上午拆除电灯,下午我就回家。不能搞特殊,不能搞脱离群众的事。鹧鸪塘是生养我的地方,绝不能60年后回家乡搞特殊。”江华一席话让大家深受教育。
1999年12月24日,江华在杭州逝世,享年93岁。他生前留下遗嘱,将骨灰分成两部分,分别安置于井冈山根据地和家乡鹧鸪塘村母亲墓旁。
❻ 关于江家大户、浙江省伪政府伪省长的问题。
汪伪时期出任浙江省省长或zhǔ席的先后是:汪瑞闿、梅思平、沈尔乔、傅式说、项致庄、丁默邨。姓江的出任浙江伪职级别较高的是江磐。
江磐,江苏南京人, 曰本明治大学出任伪浙江省任教育厅长,一上任即卖力地推行日伪奴化教育政策,决定先在省会普办伪校。
浙江大汉女干统计列表如下:
姓名 主要伪职
汪瑞闿 浙江省zhǔ席
梅思平 工商部长、浙江省zhǔ席
沈尔乔 浙江省代理省zhǔ席
傅式说 铁道部长、浙江省省长
项致庄 杭州绥靖zhǔ任、浙江省省长
丁默邨 社会部长、浙江省省长
何 瓒 杭州市市长
谢恪留 杭州市代理市长
傅胜兰 杭州市市长
汤应煌 南京法院院长、杭州市市长
谭书奎 杭州市市长
陈次溥 杭州市市长
冯国勋 浙江省秘书长
王厦材 浙江省建设厅长
冯翊留 浙江省建设厅长
王志刚 浙江省建设厅长
陈炳年 浙江省财政厅长
张德钦 浙江省财政厅长
徐季敦 浙江省教育厅长
江 磐 浙江省教育厅长
孙棣三 浙江省民政厅长
卜 愈 浙江省民政厅长
张鹃声 浙江省民政厅长
陆荣北 浙江警务处处长
石林森 浙江警务处处长
徐念劬 浙江警务处处长
孙巩圻 浙江省高等法院院长
王五权 杭州市商会会长
❼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分别是谁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分别是谁?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任命)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无(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检察机关的职权由各级公安机关行使”,取消了人民检察院。1978年五届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恢复人民检察院的建制。因此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未任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王维纲、曾汉周、何兰阶、郑绍文 江华(瑶族):(1907-1999),原名虞上聪,又名黄琳、黄春圃。1907年8月1日生于湖南江华县。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早年曾从事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曾任湖南汽车工会主任,中共安源市委秘书。1928年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任中共萍乡县委秘书,中共茶陵县委书记。1929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前委秘书,四军政治部秘书长。同年6月起任闽西特委秘书长,福建省委、军委常委。1930年任红三军团五军一师三团政委。1931年起任五军一师政治部主任、一师政委,红三军团教导营政委、六师政委、五师政治部主任。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红三军团直属队政治处主任,红三军十三团政治处主任。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军委警卫团政委,陕甘军区关中军分区司令员,红二十八军政治部主任,延安城防司令部政委。1937年任抗日军政大学四队队长,中共中央军委第四局副局长、局长。1938年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任苏皖纵队司令员兼政委。1941年任山东纵队第二旅政委。1942年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1943年赴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参加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先后任中共安东省工委副书记,辽东省委第二书记,辽东分局组织部部长兼社会部部长。1948年任中共安东省委书记,安东军区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杭州市委书记,杭州市长。1951年起任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书记、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浙江省军区第一政委,南京军区政委。1975年至1983年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他是中共第八届、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82年、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99年12月24日10时08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3岁。
❽ 原最高法院长江华简介
江华,原来名虞上聪,1907年8月1日出生于自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原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第一书记、浙江省政协主席、浙江省军区政委、1975年到1983年任最高人民法院法院院长,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庭长,负责审理江青等四人帮。
❾ 江华是什么
朝鲜王国时日本入侵朝鲜从江华岛入,现属韩国
❿ 最高人民法院汪杨是第几任院长
汪杨是谁?你问抄的是不是肖扬?肖袭扬是第十任和第十一任院长。
最高人民法院历任院长
第一任院长沈钧儒任期:1949年10月至1954年10月
第二任院长董必武任期:1954年9月—1959年4月
第三任院长谢觉哉任期:1959年4月—1965年1月
第四任院长杨秀峰任期:1965年1月—1975年1月
第五任和第六任院长江华任期:1975年1月-1978年3月;连任:1978年3月-1983年6月 第七任院长郑天翔任期:1983年6月—1988年4月
第八任和第九任院长任建新任期:1988年4月-1993年3月;连任:1993年3月—1998年3月
第十任和第十一任院长肖扬任期:1998年3月-2003年3月;连任:2003年3月-2008年3月
第十二任院长王胜俊任期: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
第十三任院长周强,现任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党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大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