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所见证

司法所见证

发布时间: 2021-03-02 00:12:56

❶ 没有房产证在司法所见证买卖协议现在卖家不认 该怎么办

找个专业的律师咨询一下

❷ 司法所能不能搞司法见证

司法所来可以搞司法见证的,见源证时要应当出具司法见证书。司法见证书是由司法部门出具的见证书,其对当事人的申请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予以证明。
司法见证的见证范围 : 以当事人自愿为原则,凡签约、举债、出贷、抵押、担保、取证、赠予、遗嘱、提存履约、分家析产等法律行为及不可抗力、意外事故、生老病死等法律事件,但不真实、不合法或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除外。

❸ 司法所见证与律师见证一样哪个效力大

在我国没有法律赋予律师见证的效力,属于私证,和普通见证人见证没差别

❹ 乡镇司法所对房屋买卖做的司法见证有效吗

房屋买卖可以做律师见证。

❺ 双方协商好退出合伙协议,能否去司法所签字,盖一个司法所的见证章吗

您这个问抄题,可以有三个解袭决方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司法所有无权利?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机关最基层的组织机构,是市(区、县)司法局在乡镇(街道)的派出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和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基层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工作。司法有相应基础的法律服务,但各个地区对于具体服务会有自己的实施规定,司法所出具的文件具有法律效力,但是效力大小各个地方法院认定不同,这一点您需要注意。

2、另外一种解决办法?

(1)除了司法所外,建议您前往当地公证处,将退伙协议依法进行公证,效力更高。

(2)您还可以寻求律师见证,效力高于司法所见证。

3、见证与公证的效力?司法调解员出具的见证书,没有特殊效力,相当于普通公民见证。公证机构是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明机构。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见证并非公证,司法所的见证所效力低于公证处办理的公证。

所依据的法律规定:

❻ 司法所工作人员可以个人名义当见证人

律师胡球干回答您:
完全可以。“见证”的简单法律释义就是“我看(见)了某一行为,以备作证(证)明。只要避开和双方当事人有亲属或利害关系,任何公民都可以作为见证人。而且,司法所还可以以单位形式作见证。

❼ 农村房屋买卖须到镇司法所办理见证吗司法见证的法律效力大吗

土政策 。
司法所没有见证的工作内容。
镇司法所一般是一套人马两个牌子,即有司法所也有法律服务所。
法律服务所有见证的业务,但必须是自愿的。
见证的文书效力大于未见证的,小于公正的效力。
不是所有的文书都需要见证或公正。

❽ 司法所可以以个人名义当见证人吗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应当以国家机关的名义

❾ 司法所可以办理见证吗法律依据是什么

见证非公证,其效力仅限于合法与证明力的作用,司法所一般都承担法律服务所的职能(有的是一个机构承担两种职能)。

法律依据是《司法部关于基层法律服务所有限制地开展见证工作的通知》。

司法所,在基层政法机构体系中,司法所是基层政法组织机构之一,它与公安派出所、法院派出法庭、检察院派驻检察室共同构成我国乡镇(街道)一级的政法体系,成为中国基层司法运行机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体系中,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系统参与基层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成员单位,处在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第一线。

(9)司法所见证扩展阅读:

职责: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调解疑难、复杂民间纠纷;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组织开展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性帮扶;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对刑释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协助基层政府处理社会矛盾纠纷。

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交办的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关工作。

基层法律服务业务范围:应聘担任法律顾问;代理参加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活动;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主持调解纠纷。

解答法律咨询;代书法律事务文书;协助办理公证事项;协助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其他有关法律服务事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司法所



❿ 司法所做遗嘱见证书有效吗

司法所由于不是公证机构,只能按照一般的见证人(遗嘱)对待,如果其在形式上和实质上都符合法律规定,且没有与之相冲突的遗嘱存在,一般认定为有效的。


  • 我国法律规定的遗嘱实质要件如下:

1、遗嘱人须有遗嘱能力

遗嘱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设立遗嘱,以依法自由处分其财产的行为能力。遗嘱为民事行为,设立人必须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依我国现行法规定,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才有设立遗嘱的行为能力即遗嘱能力,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具有遗嘱能力。因此,遗嘱人须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我国《继承法》第22条的规定,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遗嘱人是否具有遗嘱能力,以遗嘱设立时为准。在设立遗嘱时,遗嘱人有遗嘱能力的,其后虽丧失遗嘱能力,遗嘱也不因此失去效力。反之亦然。所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1条中明确规定:“遗嘱人立遗嘱时必须有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即使本人后来有了行为能力,仍属无效遗嘱。遗嘱人立遗嘱时有行为能力,后来丧失了行为能力,不影响遗嘱的效力。”

2、遗嘱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遗嘱必须是遗嘱人处分其财产的真实的意思表示,因为意思表示真实是民事行为有效的必要条件。遗嘱是否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原则上应以遗嘱人最后于遗嘱中作出的意思表示为准。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3、遗嘱不得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

我国《继承法》第19条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这一规定属于强行性规定,遗嘱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的,不能有效。遗嘱人未保留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遗产份额,遗产处理时,应当为该继承人留下必要的遗产,所剩余的部分,才可参照遗嘱确定的分配原则处理。继承人是否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应按照遗嘱生效时该继承人的具体情况确定。

4、遗嘱中所处分的财产须为遗嘱人的个人财产

遗嘱既是遗嘱人处分其个人财产的民事行为,就只能就遗嘱人个人的合法财产作出处置。遗嘱人以遗嘱处分了属于国家、集体或者他人所有的财产的,遗嘱的该部分内容,应认定无效。

5、遗嘱须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

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民事行为无效。遗嘱若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其内容违反社会公德,则也不能有效。

  • 遗嘱有效的形式要件:

《继承法》中认可的有效的遗嘱形式只有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紧急情况下)五种形式。五种形式的遗嘱要求如下:

1、公证遗嘱

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办理遗嘱公证需要立遗嘱人亲自到其户籍所在地的公证机关申请办理,不能委托他人代理。如果遗嘱人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到公证机关办理遗嘱公证时,可要求公证机关派公证员前往遗嘱人所在地办理。值得注意的是,立遗嘱人如果要变更或撤销原公证遗嘱,也必须由原公证机关办理。

公证遗嘱的主要内容:

①遗嘱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址;

②遗嘱处分的财产状况(名称、数量、所在地点以及是否共有、抵押等);

③对财产和其他事务的具体处理意见;

④有遗嘱执行人的,应当写明执行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

⑤遗嘱制作的日期以及遗嘱人的签名。

特别注意:遗嘱中一般不得包括与处分财产及处理死亡后事宜无关的其他内容。

2、自书遗嘱

自书遗嘱必须由立遗嘱人全文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制作的年、月、日。自书遗嘱不需要见证人在场见证即具有法律效力。

自书遗嘱可按照下列程序订立:

①遗嘱人书写遗嘱内容。遗嘱人应亲自书写遗嘱全文,这样既可以真实表达遗嘱人的意志,又可防止他人伪造、篡改、添加遗嘱内容。

②遗嘱人在自己书写的遗嘱上写明书写的年、月、日和地点。订立遗嘱的时间对遗嘱的效力有一定的影响,如不同书面遗嘱内容相矛盾时,应以时间在后的书面遗嘱为准。同时,订立遗嘱的时间有时也可证明遗嘱内容的真伪。

③遗嘱人亲笔签名。

④自书遗嘱中如需涂改、增删,应当在涂改、增删内容的旁边注明涂改、增删的字数,且应在涂改、增删处另行签名。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公民在遗书中涉及死后个人财产处分的内容,确为死者真实意思表示,有人签名并注明了年、月、日,又无相反证据的,可按自书遗嘱对待。”

3、代书遗嘱

代书遗嘱是指因遗嘱人不能书写而委托他人代为书写的遗嘱。中国《继承法》第17条第3项规定:“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

4、录音遗嘱

录音遗嘱是指遗嘱人用录音的形式制作的自己口述的遗嘱。为防止录音遗嘱被人篡改或录制假遗嘱弊端的发生,《继承法》第17条第4项明确规定:“以录音形式设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见证的方法可以采取书面或录音的形式,录音遗嘱制作完毕后,应当场将录音遗嘱封存,并由见证人签名,注明年、月、日。

5、口头遗嘱

中国《继承法》第17条第5项规定:“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由于口头遗嘱有易于被篡改和伪造,以及在遗嘱人死后无法查证的缺点,所以《继承法》对口头遗嘱作了以上限制性规定。

  • 我国《继承法》第十八条规定:下列人员员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

1、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

2、继承人、受遗赠人;

3、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

  • 当有数份遗嘱时,我国法律规定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2条规定:遗嘱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数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其中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公证遗嘱为准;没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的遗嘱为准。

热点内容
法律责任与义务的相同的 发布:2025-09-14 15:58:11 浏览:716
劳动法病假案例 发布:2025-09-14 15:48:15 浏览:28
围场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14 15:45:58 浏览:445
种种法规 发布:2025-09-14 15:45:56 浏览:271
道德经竹简版 发布:2025-09-14 15:44:08 浏览:17
药品包装法规 发布:2025-09-14 15:35:07 浏览:22
广东省法律顾问工作规定 发布:2025-09-14 15:30:08 浏览:754
对依法治国重大意义的认识 发布:2025-09-14 15:28:58 浏览:600
上饶著名律师 发布:2025-09-14 15:27:07 浏览:990
西安离婚律师咨询 发布:2025-09-14 15:27:01 浏览: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