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有哪些权利
Ⅰ 民法典关于物权都有那些内容
Ⅱ 民法典有哪些
1.第一编物 权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二章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
第二节动产交付第三节 其他规定
第三章物权的保护
第四章所有权一般规定
第五章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第六章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第七章相邻关系第八章 共 有
第九章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第十章 用益物权一般规定
第十一章土地承包经营权第十二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十五章地役 权
第十六章担保物权一般规定第十七章 抵押 权
第一节一般抵押权 第二节 最高额抵押权
第十八章质 权 第一节 动产质权第二节 权利质权
第十九章留置 权第二十章 占 有
第二编合 同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第五章 合同的保全
第六章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第七章 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第八章 违约责任
第九章买卖合同
第十章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第十一章 赠与合同
第十二章借款合同第十三章 保证合同
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 保证责任
第十四章租赁合同
第十五章融资租赁合同第十六章 承揽合同
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 客运合同第三节 货运合同
第四节多式联运合同第十九章 技术合同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技术开发合同第三节 技术转让合同
第四节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第二十章 保管合同
第二十一章仓储合同
第二十二章委托合同
第二十三章物业服务合同第二十四章 行纪合同
第三编人格 权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二章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第三章 姓名权和名称权
第四章肖像权6
第五章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六章 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第四编婚姻家庭
第一章一般规定第 二 章 结 婚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一节夫妻关系
第二节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近亲属关系第四章 离 婚
第五 章 收 养
第三节收养关系的解除第五编 继 承
第六编侵权责任
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二章 责任承担
第三章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第四章 产品责任
第七章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第八章 高度危险责任
第九章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第十章建筑物和物件损害责任
二、民法总则诞生,民法典时代即将到来
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编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总则作为立法工作的重点任务。民法典将由总则编和各分编组成,立法机关目前考虑分编为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等。
民法总则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等;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民法总则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和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要求,加强对民事权利的保护,进一步明确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为民法典各分编和民商事特别法律具体规定民事权利提供依据。
民法总则表决通过,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第一步已经完成。第二步将编纂民法典各分编,拟于整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分阶段审议后,争取于2020年将民法典各分编一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从而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Ⅲ 民法典有哪些新法律
1、 第一百九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2、 第一百九十一条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
3、第一百九十六条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本条规定了部分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时效规定》第一条仅规定了部分债权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时效规定》第一条 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4、第一百九十七条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由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无效。
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利益的预先放弃无效。
5、第一百九十八条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6、第一百九十九条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的存续期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产生之日起计算,不适用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存续期间届满,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消灭。
Ⅳ 民法典属于公民的权利有哪些
民法典里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经济活动都在里面得到了保障,像新加入的居住权,个人隐私受保护,遗嘱的确定,离婚时8岁以上孩子有话语权等等都是最新加入的权利。
Ⅳ 民法典包括哪些内容
民法典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包括七大篇章,分别是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和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二、公民民事权利内容
1、根据民事权利是否以财产利益为内容,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财产权既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也包括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
人身权,是指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2、根据权利的作用,民事权利可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和形成权。
支配权,是指主体对权利客体可直接加以支配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都属于支配权。
请求权,是指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抗辩权,广义上是指抗辩请求权或否认他人的权利主张的权利,有的称为异议权;狭义上是指对抗请求权的权利。
形成权,是指权利人得以自己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
3、根据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民事权利可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
绝对权,又称对世权,是指其效力及于一切人,即义务人为不特定的任何人的权利。物权、知识产权、人身权都为绝对权。
相对权,又称对人权,是指其效力及于特定人的权利,即义务人为特定人的权利。债权为典型的相对权。
4、根据两项相互关联的权利之间的关系,民事权利可分为主权利与从权利。
主权利,是指两项有关联的权利中不依赖另一权利可独立存在的权利。
从权利,是指两项有关联的权利中其效力受另一权利制约的权利。
5、根据相互间是否有派生关系,民事权利可分为原权利与救济权。
原权利为基础权利,是权利性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
救济权是由原权派生的,为在原权受到侵害或有受侵害的现实危险而发生的权利,是保护性法律关系中的权利。
6、根据权利有无移转性,民事权利可分为专属权与非专属权。
专属权,是指无移转性,权利人一般不能转让,也不能依继承程序转移的权利。人身权就属于专属权。
非专属权,是指具有转移性,权利人可以转让,也可依继承程序移转的权利。财产权多为非专属权。
Ⅵ 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什么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
民法典是一部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
Ⅶ 民法典 新兴权利有哪些
新型(新兴)权抄利的研究袭日益火热,一些过去人们闻所未闻的权利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一时之间,似乎所有人们想要主张的利益都被赋以权力之名。但是,权力毕竟是一个严肃的法律概念,如果凡是公民利益都冠以权力之名,恐怕最后权力将变得无足轻重,法律的权威性也将大打折扣。可是如果固守现有法律法规中明文规定的权力外延,拒绝接受新型权利的出现和发展,也将损害公民的利益,与法律保护公民利益的宗旨背道而驰。寻求新型权利确认之路上,激进与保守的平衡十分重要。
新型权利“新”在哪里
所谓新型权利的“新”,即其并未被现行法律所承认,尤其是未被现行立法所确认。中外权利发展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一项权利先在学理和司法判例上获得承认,而后立法加以确认,获得正式法律地位之前的权利一般称为新型权利。
Ⅷ 民法典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回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答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