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入赘
1. 男方入赘要求离婚,孩子归谁
一、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会判给女方。除非母方有下列情形:
1.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如癌症),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
2.母方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指对子女有遗弃、虐待行为),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等等。
二、两周岁以上的子女,会优先考虑条件较好的一方抚养孩子。
三、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主要考虑:经济状况、个人素质、生活环境、对子女的责任感、以及与子女的感情亲密程度等。
四、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随母生活发生争议的,应考虑子女本人的意见。
五、父母双方可协议轮流抚养子女,这个会根据双方自愿达成的抚养协议,或者在法院的参与下达成抚养协议。
【法律依据】
根据《婚姻法》第36条规定: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婚姻法》将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
根据《民法典》第1084条规定: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2. 重庆男子入赘38年闹离婚,分财产被拒,最后怎样
少年夫妻老来伴,半路夫妻打破天。这是民间对各种形态婚姻的基本总结,虽然不全面,但还算靠谱。半路夫妻虽然大部分是因为感情因素,也有少部分是为了分担家庭压力而结合,这也是很多重组家庭的现实问题。
纵观本案,有几分伤感,但更多的是感动,人间自有真情在。李嗲嗲因坚持离婚
3. 关于入赘,有法律规定吗
公民依法进行结婚登记后,男方可以将户口迁到女方的户籍所在地。具体情况,请自行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4. 入赘要怎么做要签合同
入赘协议书
{
要用红纸写
}
甲方:
乙方:
为全面保障甲乙双方婚后的权利与义务,经双方友好协商,自愿达成
如下协议:
一、凭中说合,甲方自愿到乙方入赘,今甘更名改姓,自赘之后,一
切听从女方父母管教。结婚仪式交由女方全权办理,婚后一切按照本地风
俗施行。
二、乙方同意甲方落户女方家,婚后所生子女从母姓。
三、婚姻生活中,双方应相敬如宾。双方中任何一方不得向对方隐瞒
任何相关家庭利益的任何事项。任何一件重大事项也需经过甲乙双方共同
协商达成一致后才可以实行。
四、为弥补与感谢乙方结婚前后在双方感情、经济问题上对甲方的宽
容与谅解,甲方在此生将对乙方一辈子体贴爱护,并善待其终生。甲方不
得以入赘为由,接受外界的流言蜚语;不得隐瞒已知的、可能会对婚姻生
活产生影响或后果的情况。如因此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乙方有权提出离
婚,离婚时甲方被视为自动放弃共有财产分割权,并独立偿还婚姻存续期
间家庭内外一切债务;此条款的财产意见于双方在离婚协议上签字之日起
自动生效。
在子女抚养权的问题上由乙方优先选择,如果乙方选择了子女
抚养权,则甲方应支付子女抚养费直至子女满□□周岁,并在每年的元月
份内一次性付清当年所需费用,直至子女学业终止。
五、
婚姻期间,甲乙双方任何一方不得与对方以外的任何异性建立恋
爱或同居等背叛对方或伤害对方感情的行为,不得在家庭内部使用显形暴
力(使对方身体受到伤害)及隐形暴力(精神折磨)
。
六、甲方应对女方父母尽赡养义务,女方父母死后将房产遗赠给
XX
和
XXX
;
甲方未对女方父母尽赡养义务,女方父母死后无权拥有房产。
如有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另议。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
签字日起生效。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见证人:
凭中人:
媒人:
代字人:
(
最后是双方签字和日期)
5. 中国姓氏有姓林郑的吗
没有。林郑是指本姓郑,嫁人后冠夫姓。
冠夫姓是夫权婚姻的产物。有只用版“夫姓权”与“夫姓+本姓”两种基本形式。在某些族群(如白族)中有入赘男子从妻姓的风俗。汉族有入赘男子从妻姓的传统,如今已经不多见了。
这个传统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还保留着。现在的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各有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随着家族制度的彻底解体,其余的目前仅存在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一部分海外侨胞中。
(5)民法典入赘扩展阅读:
现代国家的法律对于夫妻的姓氏有如下5种情形:
1、坚持妻从夫姓原则:瑞士民法典第160条中规定:“(一)丈夫的姓氏为夫妻共同姓氏。(二)新娘有权当面向公民身份登记官员提出要求,将自己原有的姓氏置于夫姓之前。”
2、实行从一约定,无约定时从夫姓的原则。如《德国民法典》第1355条第2款就作此规定。
3、允许双方当事人任意约定原则。如原《苏俄婚姻和家庭法典》第18条就作此规定。
4、妻子在姓名前冠以夫姓原则。中华民国1929年民法第1000条就作此规定。
5、保持各自姓氏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10条就作此规定。
6. 男方入赘女方家有义务给她的公爹养老送终吗
按照今年新的民抄法典,女婿和媳妇都没有义务给对方的父母养老送终。但是中国人的习俗是住在一起的,和不住在一起的老年人都是要赡养,如果说女婿和媳妇都不赡养对方的父母的话,那么你们在一起的话,你就看着你的老婆,或者你的老公一个人忙吗?这肯定是不现实的事,虽然没义务但是也是一起要办的,望采纳
7. 为何美、日等国还保留婚后妻子改随夫姓的传统,而中国取消了冠夫姓呢
从夫姓或冠夫姓是指妇女结婚后不用本姓而改用丈夫的姓氏,这是夫权婚姻的产物。有回只用“夫姓”答与“夫姓 本姓”两种基本形式。在某些族群(如白族)中有入赘男子从妻姓的风俗。
现代国家的法律对于夫妻的姓氏有如下5种情形:
1.坚持妻从夫姓原则:瑞士民法典第160条中规定:“(一)丈夫的姓氏为夫妻共同姓氏。(二)新娘有权当面向公民身份登记官员提出要求,将自己原有的姓氏置于夫姓之前。”
2.实行从一约定,无约定时从夫姓的原则。如《德国民法典》第1355条第2款就作此规定。
3.允许双方当事人任意约定原则。如原《苏俄婚姻和家庭法典》第18条就作此规定。
4.妻子在姓名前冠以夫姓原则。中华民国1929年民法第1000条就作此规定。
5.保持各自姓氏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10条就作此规定。
很多西方国家一般只用夫姓,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便以夫姓名世。不少女性
主义者反对女性必须在婚后改从夫姓。
8. 在大陆,现在女性婚后可否自愿冠夫姓
冠夫姓
从夫姓或冠夫姓是指妇女结婚后不用本姓而改用丈夫的姓氏,这是夫权婚姻的产物。有只用“夫姓”与“夫姓+本姓”两种基本形式。在某些族群(如白族)中有入赘男子从妻姓的风俗。
现代国家的法律对于夫妻的姓氏有如下5种情形:
1.坚持妻从夫姓原则:瑞士民法典第160条中规定:“(一)丈夫的姓氏为夫妻共同姓氏。(二)新娘有权当面向公民身份登记官员提出要求,将自己原有的姓氏置于夫姓之前。”
2.实行从一约定,无约定时从夫姓的原则。如《德国民法典》第1355条第2款就作此规定。
3.允许双方当事人任意约定原则。如原《苏俄婚姻和家庭法典》第18条就作此规定。
4.妻子在姓名前冠以夫姓原则。中华民国1929年民法第1000条就作此规定。
5.保持各自姓氏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10条就作此规定。
很多西方国家一般只用夫姓,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便以夫姓名世。不少女性主义者反对女性必须在婚后改从夫姓。
中国古代为“夫姓+本姓”的形式,如马姓女子嫁与王姓男子,女子婚后特别是亡后就只称“王马氏”。1929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民法》第四编第三节第一千条,首次对“夫妻之冠姓”作了法律表述:“妻以其本姓冠以夫姓。赘夫以其本姓冠以妻姓。但当事人另有订定者,不在此限。”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的婚姻法第11条规定:“夫妻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作出了夫妻在姓名权上完全平等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99条第一款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现代的中国大陆除了在族谱和墓碑外已经几乎完全不用这种形式。
台湾、香港、澳门、海外华人旧时代中不少人则用“夫姓+本姓”作为妇女婚后的姓,如方瑀嫁给连战以后叫连方瑀,但现在台湾因民法的修正,已经极少人从夫姓了。香港在正式场合中冠上夫姓的女性多为政府官员或名门望族的女性,例如前布政司司长陈方安生。
日本,1898年颁布的《户籍法》中规定“每户都要有固定姓氏,子承父姓,妻从夫姓,分家后仍用原姓,不得任意更改”。二战后的新《民事法》,虽然规定夫妻双方可以根据婚前所定,或随夫姓,或随妻姓,但大多数日本女子婚后仍照日本的习惯随夫姓。如果女子婚后不改夫姓,会在亲子关系、财产继承等很多方面遇到麻烦。所以今天的日本,仍然很多女性婚后改为夫姓,如何智丽嫁到日本从夫姓改名为小山智丽。不过,有不少人为了各种原因,婚后仍然保留各自原来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