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2017司法拘留

2017司法拘留

发布时间: 2021-03-06 06:45:26

『壹』 请问,法院执行局对被执行人执行拘留最长时间多少天连续可执行几次

最多拘留15天。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
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
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机关看管。在拘留期间,被拘留人承认并改正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解除拘留。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对同一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罚款、拘留不得连续适用。
发生新的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重新予以罚款、拘留。
(1)2017司法拘留扩展阅读:

案例:
拒执被拘留15天,再拒执被判刑
2017年以来,宜阳县法院采取公诉和自诉并进,积极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联合,形成打击拒执犯罪的工作合力。同时对申请执行人提起刑事自诉的案件,快速审理宣判,依法追究被执行人刑事责任,定期公布典型案例,形成打击抗拒执行犯罪的高压态势。
先后向公安机关移送和自诉的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罪案件78件,已结72件。

李某阳因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栽了跟头,被判处有期徒刑。

2015年1月,李某阳驾驶小型客车发生车祸,导致尚某致残,交警部门认定李某阳承担全部责任,法院判决除保险公司的交强险赔偿12万元和李某阳先期支付的5万多元外,另行赔偿医疗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抚慰金等共计57万多元。
李某阳为规避执行,在车祸发生之后,就急忙将肇事小客车过户到了他人名下,外出打工。李某阳虽被法院以拒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为由拘留15日,但仍不肯向尚某支付分文。
在公安机关认为李某拒执犯罪立案条件不足不予立案的情况下,躺在病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的尚某向宜阳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请求人民法院依法追究李某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的刑事责任,最终被告人李某阳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贰』 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何种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拘留

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被处罚人对拘留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2)2017司法拘留扩展阅读:

案例:

证人推翻证词拒不出庭 被苏州法院拘留5日

2017年10月27日07:14 来源:现代快报

当庭翻供且拒不出庭,近日,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法院依法对这样的一名证人作出了司法拘留5日的决定。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是苏州法院系统内首次对证人进行拘留,对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证人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有力彰显了司法权威。

在相城法院审理的杜某故意伤害案中,沈某作为证人,在公安侦查阶段作出了看到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词。然而,在法院第一次庭审后,沈某却向相城法院及苏州中院书面反映,称其在公安机关所作的证词不属实,当时没有看清,不清楚造成被害人受伤的全部过程。

鉴于该份证言与之前的证言存在矛盾,相城法院发函建议检察院对该事项进行核实、补侦,后公安机关出具情况说明称,沈某仍表示没有看到案发全部情况,不愿解释证言矛盾问题,不愿再作证。

法院为查明事实,组织了第二次开庭。庭前,承办人多次拨打沈某电话无人接听。8月8日,法院以邮寄方式向沈某送达出庭作证通知书,沈某本人于8月21日签收了信件。但8月28日开庭时,沈某仍未到庭。

合议庭认为,沈某以书面形式否认在公安机关所作证言,后经法院通知又拒不出庭作证,导致法院对其证言的真实性无法核实,无法使用。因此,证人沈某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作证,情节严重,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报请院长审批后,依法作出了上述拘留决定。

『叁』 2017年失信单位法人拘留司法解释

在下列情况下,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采取拘留措施: 依、被执行人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的; 贰、被执行人未按照法院的要求报告财产情况或者虚假报告的; 三、被执行人采取暴力等方式阻碍法院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及协助执行人侮辱、诽谤、打击报复的; 5、隐藏、转移、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的; 陆、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通过诉讼等方式逃避履行义务的;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一条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第一百一十三条 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百四十一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中国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肆』 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过程中,错误实施司法拘留罚款承担刑事

错误实施司法拘留行为并不一定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拘留已经实际执行,并被确认是违法拘留或罚款,则需要承担国家赔偿责任。
拘留的要支付限制人身自由赔偿金,2017年的赔偿标准是一天242.3元;
罚款的则要返还罚款,并按同期人民银行一年期整存整取的利率支付利息。

『伍』 老赖一直欠钱不还,法院可对其司法拘留。是不是不管他还不还钱,司法拘留只能执行一次

司法拘留没有规定次数,一次拘留最多拘留十五天。出现多次这种情况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规定

第十九章一般规定

第二百二十四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第二百二十六条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第二百二十九条被执行人或者被执行的财产在外地的,可以委托当地人民法院代为执行。受委托人民法院收到委托函件后,必须在十五日内开始执行,不得拒绝。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结果及时函复委托人民法院;在三十日内如果还未执行完毕,也应当将执行情况函告委托人民法院。

受委托人民法院自收到委托函件之日起十五日内不执行的,委托人民法院可以请求受委托人民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受委托人民法院执行

(5)2017司法拘留扩展阅读:

相关案例:

2018年1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垦区人民法院执行干警将7000元执行款交到申请执行人李某手中,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得以执结。

李某与黄某同为一师某团场连队的职工,两人平时关系不错。2017年1月,黄某从李某处借款7000元,两人约定半年内归还。可借款到期后,黄某却以种种理由拒绝偿还,并对李某恶语相向。无奈之下,李某将黄某诉至阿拉尔垦区人民法院。法院判决被告黄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3日内偿还李某借款。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通过网络查控系统查询,没有发现被执行人黄某的各项财产。今年8月,执行干警在与申请执行人的交谈中得知,被执行人黄某平时喜欢随身携带现金。分析案情后,执行干警拟定了强制搜查的执行方案。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八条规定,我院现派执行人员秦某、石某对你的住所依法进行搜查,这是搜查令,请你配合。”

今年10月中旬,法院执行干警向被执行人黄某出示了搜查令。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搜查,执行干警从被执行人随身衣物、衣柜等处共搜得现金7000余元。11月2日,执行干警将7000元执行款交到申请执行人李某手中。

『陆』 法院在执行期间对被执行人,可以连续拘留45天吗

最多拘留15天。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

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

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机关看管。在拘留期间,被拘留人承认并改正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解除拘留。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对同一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罚款、拘留不得连续适用。

发生新的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重新予以罚款、拘留。

(6)2017司法拘留扩展阅读:

案例:

拒执被拘留15天,再拒执被判刑

2017年以来,宜阳县法院采取公诉和自诉并进,积极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联合,形成打击拒执犯罪的工作合力。同时对申请执行人提起刑事自诉的案件,快速审理宣判,依法追究被执行人刑事责任,定期公布典型案例,形成打击抗拒执行犯罪的高压态势。

先后向公安机关移送和自诉的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罪案件78件,已结72件。

李某阳因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栽了跟头,被判处有期徒刑。

2015年1月,李某阳驾驶小型客车发生车祸,导致尚某致残,交警部门认定李某阳承担全部责任,法院判决除保险公司的交强险赔偿12万元和李某阳先期支付的5万多元外,另行赔偿医疗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抚慰金等共计57万多元。

李某阳为规避执行,在车祸发生之后,就急忙将肇事小客车过户到了他人名下,外出打工。李某阳虽被法院以拒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为由拘留15日,但仍不肯向尚某支付分文。

在公安机关认为李某拒执犯罪立案条件不足不予立案的情况下,躺在病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的尚某向宜阳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请求人民法院依法追究李某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的刑事责任,最终被告人李某阳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柒』 欠钱没还会被拘留吗

欠钱不还,属于民事纠纷,不会被司法拘留的。

司法拘留会出现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债权人到法院起诉,胜诉之后,你有能力而不拒不法律判决的,可能就会被拘留。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等等。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2017司法拘留扩展阅读:

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

民事纠纷的处理机制,是指缓解和消除民事纠纷的方法和制度。根据纠纷处理的制度和方法的不同可以从以下三种形式来论述民事纠纷的处理机制。

自力救济

自力救济,包括自决与和解。它是指纠纷主体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纠纷,以达到维护自己权益的目的。自决是指纠纷主体一方凭借自己的力量使对方服从。和解是指双方互相妥协和让步。两者共同点是,都是依靠自我的力量来解决争议,无需第三方的参与,也不受任何规范的制约。

社会救济

社会救济,包括调解(诉讼外调解)和仲裁。他是只依靠社会力量处理民事纠纷的一种机制。

调解是由第三者(调解机构或调解人)出面对纠纷的双方当事人进行调停说和,用一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劝导冲突双方,促使他们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解决纠纷的协议。调解协议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但具有合同意义上的效力。

仲裁是由双方当事人选定的仲裁机构对纠纷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仲裁不同于调解,仲裁裁决对双方当事人有法律上的拘束力。但是,仲裁与调解一样,也是以双方当事人的自愿为前提条件的,只有纠纷的双方达成仲裁协议,一致同意将纠纷交付裁决,仲裁才能够开始。

公力救济

公力救济,包括诉讼和行政裁决。

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民事诉讼动态地表现为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静态地则表现为在诉讼活动中产生的诉讼关系。

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律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与合同无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裁决的主体具有法定性。

行政机关只有获得法律授权,才能对授权范围内的民事纠纷案件进行审查并裁决,没有法律授权,行政机关不能自行决定和裁决某些民事纠纷案件。

『捌』 失信被执行人会被拘留吗

失信被执行人一般情况下不会拘留,但是违反限制消费令进行消费的行为属于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行为,会予以拘留、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根据《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被执行人违反限制消费令进行消费的行为属于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行为,经查证属实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予以拘留、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有关单位在收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仍允许被执行人进行高消费及非生活或者经营必需的有关消费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8)2017司法拘留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热点内容
瑞达刑法内部讲义 发布:2025-09-13 18:42:56 浏览:884
社会与法赶紧回家 发布:2025-09-13 18:39:47 浏览:580
在法院杠精 发布:2025-09-13 18:33:30 浏览:768
合肥免费律师 发布:2025-09-13 17:56:16 浏览:979
上蔡有名律师 发布:2025-09-13 17:50:42 浏览:472
刑事诉讼法134条之规定 发布:2025-09-13 17:47:04 浏览:711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确立标准 发布:2025-09-13 17:20:08 浏览:644
法律党法治 发布:2025-09-13 17:05:57 浏览:523
劳动法合同几年试用期可以三个月 发布:2025-09-13 16:58:46 浏览:885
高一班级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13 16:58:44 浏览: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