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第二卷

刑法第二卷

发布时间: 2021-03-08 01:42:04

1. 对刑法271条第二款如何理解

关于《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二款的理解与适用
我国现行《刑法》第2 71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该条第2款规定:“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一款规定的是职务侵占罪,第二款规定的则是应依照贪污罪定罪处罚的情形。
第一款中的“本单位财物”,可以理解为既可能是公共财产,如国有财产、集体所有的财产,也可能是国有与集体、个人、外资混合成的财产,还可能是纯粹私人所有财产。那么依照第二款规定,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是否不论其占有的“本单位的财物”属于上述何种性质,一律定贪污罪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就成为区分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的关键所在。
从《刑法》第382条来看,贪污罪的犯罪对象应该是“公共财产”,而第271条第2款规定的“本单位的财物”却未指明财产性质,有人据此认为,无论“本单位的财物”是何性质,只要符合《刑法》第271条第2款规定的其他犯罪构成要件的一律构成贪污罪。也就是说贪污罪的犯罪对象已经由单一的公共财产扩大到公私财产的范畴了。①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不妥。理由如下:一、《刑法》第382条第1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其中特别强调了“公共财物”,如果贪污罪的犯罪对象扩大到公私财产的范畴,在立法时就没有必要在该条中将贪污罪的犯罪对象限定为“公共财物”。二、我们从犯罪构成来考察一下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的区别。不难发现,主体的区别是显然的,如果对象没有区别 ,那我们只要考察一下犯罪的行为特征是否有区别就可以区分二罪。贪污罪的行为是“利用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而职务侵占罪的客观行为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已有。”可以看出两者都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财物。至于贪污罪条文中非法占有财物的方法列举了“侵吞、窃取、骗取”等词,而职务侵占罪条文中只用了“非法侵占”,只能理解为是立法语言字面上的差异,实质上二者的行为特征并无不同。据以上分析,可以认为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只存在主体的不同。既如此,在对二罪进行立法表述时也就没有必要象现行《刑法》那样繁琐、晦涩,完全可以采用更简洁明了的表述方法。第382条可表述为:“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的,……”而271条则可表述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非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而事实上,现行《刑法》却并未如此表述。
笔者认为,《刑法》271条第2款规定的“依照贪污罪的规定定罪处罚”不能简单理解为只要该款规定的人员具有该款规定行为的一律以贪污罪定罪处罚。而应理解为在符合该款规定的同时,还应该满足贪污罪的其他犯罪构成要件,也就是说,犯罪对象还必须是公共财物。
对“依照贪污罪的规定定罪处罚”作这样的理解,与刑法条文中类似用语的含义具有一致性,例如《刑法》第265条规定的“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可见第265条规定的依盗窃罪定罪处罚,在符合第265条规定的同时,还要符合第264条规定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才能定盗窃罪,而不是只要符合第265条的规定,不论盗窃数额和盗窃次数,一律定为盗窃罪。类似的规定在《刑法》中还有,比如第204条第2款和第201条,等等。
那么如何界定第271条第2款规定的“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中的财产是否属于公共财物呢?理论界有如下几种观点:
一、在混合型经济实体中,按国有、集体的股份或者出资比例认定公共财产,用这种方法将公共财产和非公共财产严格区分开来。
二、国有、集体控股的企业财产,应全额认定为公共财产,不控股的企业按股份或者出资比例认定。
三、只要有公有资本的混合型经济实体的财产,一律全额认定为公共财产。
四、国有、集体控股或者投资比例占多数的企业的财产,全额认定为公共财产,否则一律认定为非公共财产。
笔者赞同第四种意见。上述第一至第三种观点均有一定的道理,但在逻辑或法律适用上存在漏洞,不能让人信服。第一种观点以出资比例认定公、私财产的份额,在适用法律上有问题。如当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了混合型财产时,依这种理论,对侵占的公共财产部分以贪污罪定罪处罚,对非公共财产部分只能以侵占罪论处,导致一人一行为同时定为两罪的情形发生,这种制度还会引起法人产权制度的混乱,公司法人财产权是统一、完整的整体,从中划出一部分归国有,还要划出一部分为社会公众或者其他法人、股东乃至外商所有,则法人财产所有权关系则蜕变为合伙型企业的财产关系,与现代法人制度背道而驰,是行不通的。第二种意见在认定公共财产时采用了双重标准,不具有逻辑上的科学性。第三种意见将含有公有资本的混合型经济一律认定为公共财产,可能会导致某些宜定为职务侵占罪的情形被定为贪污罪,不利于对被告人人权的保护,不利于贯彻罪刑法定精神。
第四种意见以是否控股来认定混合型财产的性质,即国有、集体控股(控股51%以上为绝对控股,51%-35%为相对控股)或投资比例占多数的企业的财产,全额认定为公共财产,否则一律认定为非公共财产。则不会出现上述情况。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或者企业享有法人财产所有权,而投资主体,包括国家在内,则享有股权。国有财产在转变为公司所有财产的同时,国家从公司中取得了股权,并“按投入公司的资产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先择管理者等权利。”(《公司法》第4条第1款)。也就是说,国家以国有财产所有权换来了的股权,在控股的情况下换来了对企业的管理、决策权。《刑法》第91条第2款规定“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因此,国有、集体控股或者投资比例占多数的企业的财产,可以认为是在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中的财产,从而以公共财产论。相反,非国有、集体控股或者投资比例占多数的企业中的财产,则应以非公共财产论。

2. 刑法学(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王某,男,44岁,某医院职工.王某得知其妻刘某有了婚外情后即怀恨在心,欲致其于死内地.2001年12月19日,王某制了容一个定时爆炸装置.12冃21日上午,王某将爆炸装置定好时间后谎称要去登山游玩,带着刘某一起爬上了一座游人云集的山头.中午12点左右.王某将用报纸包好放在塑料袋中伪装成午餐的爆炸装置让刘某拿着,然应以上厕所为名离开刘某.12点30分左右,定吋爆炸装置发生爆炸,刘某被炸身亡,刘某周围的游人一死三伤.王某被抓获后主动交代,2000年2月因与吴某发生争执而将吴某扎伤,经查属实.吴某的伤为轻微伤.伤.

3. 刑法学2第二次作业

一、犯罪构成要件是法律选择规定的。
二、某甲与某乙恋爱,甲的父亲丙坚决反对,对甲多次进行辱骂与殴打,并对其进行看管,不允许甲与乙见面,致使甲自杀身亡。在本案中,作为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原因是( 丙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行为 )。
三、某甲产生报复杀人的意图并向其朋友乙透露,在乙的规劝下甲最终放弃的报复杀人的意图。甲的行为是( 以上都不是 )
四、我国刑法规定,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教唆犯(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五、某甲盗窃手枪一支私自藏匿家中,被怀疑后,拒不坦白交待,后被公安人员搜出。某甲的行为(是盗窃枪支罪)。
六、某甲于 1992年 12月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年,刑满释放后,于1997年11月又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某甲的行为(不构成累犯)。
七、生产、销售假烟,销售额达100万,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八、使用暴力拘禁他人并致其伤残的,(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九、按照我国刑法规定,伪证罪发生在(刑事诉讼)中。
十、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是(犯罪故意)。

4. 刑法22条第二款的问题

《刑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为了实施某种能够引起预定危害结果的犯罪实行行为,准备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条件的状态。
成立条件: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实现犯罪意图,体现了预备犯的主观恶性,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
2.行为人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这种准备活动在法律上主要规定为两种情况:
一是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和物品的行为。准备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杀伤、威胁被害人的各类凶器物品;用以伪造货币、票证、文印的各类器具材料;用以掩护犯罪活动、排除障碍物、销毁罪证的各类工具物品等。准备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制造、修理、改装、购买、借用、骗取、窃取等。
二是为达到犯罪目的创造条件的行为,主要指准备工具以外的其他创造条件的行为。如为实施犯罪,事先察看犯罪现场、选择犯罪时机、探听被害人行踪、演习犯罪手段和技巧、拟定犯罪实施计划、寻找犯罪同伙等等。
从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对实施犯罪所起的作用来看,都是着手实施犯罪之前,准备犯罪的行为,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如果行为人仅仅将犯罪意图表露出来,而未进行犯罪的准备活动,那就不是犯罪预备。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在一般情况下,由于预备犯仅仅处于犯罪的预备阶段,还没有着手实施犯罪,也没有造成实际的社会危害结果,其社会危害程度要低于既遂犯,因此,在对预备犯的处罚上可以轻于既遂犯,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但对于个别预备犯情节特别恶劣、主观恶性严重、危险性大的,也可以不予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预备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则可以依据刑法的规定,免除处罚。

5. <<刑法>>第227条第2款的规定

●刑法第227条第2款:倒卖车票、船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票证价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6. 刑法第67条第2款内容

刑法的抄67条第二款应定性为准袭自首还是特别自首
目前,对刑法第67条第2款的定性有两种代表代表性观点:
一种认为,根据我国刑法第67条的规定,自首分为一般自首和特别自首两种。其中,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特别自首,亦称准自首,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另一种意见认为,根据本条第2款之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这里的其他罪行,一般是指其他种类的罪行。这种自首,在刑法理论上称为准自首。

7. 刑法第236条第2款 的内容是什么

第二百三十六条 【强奸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8. 刑法第63条第2款内容是什么

刑法第63条第2款内容是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9. 刑法2o5条

第二百零五条来 虚开增值自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有前款行为骗取国家税款,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给国家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单位犯本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是指有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行为之一的。

10. 司法考试第二卷的考试科目是什么

司法考试第二卷的考试科目为民法、知识产权法、商法经济法、环境资源法专、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属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

2020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共两卷。分为试卷一、试卷二,每张试卷100道试题,分值为15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50题、每题1分,多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两张试卷总分为300分。

(10)刑法第二卷扩展阅读:

2020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实行分批次考试方式。报名地司法行政机关按各考区机位数量和报考人数确定应试人员考试批次,分为10月31日、11月1日共两个批次,应试人员参加其中的一个批次考试。

2020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实行闭卷、计算机化考试方式,试题、答题要求和答题界面均在计算机显示屏上显示,应试人员应当使用计算机鼠标或键盘在计算机答题界面上直接作答。

热点内容
居民法律意识调查 发布:2025-09-13 09:42:05 浏览:838
刑事诉讼法与依法治国 发布:2025-09-13 09:37:05 浏览:127
司法拍卖机构 发布:2025-09-13 09:35:36 浏览:559
最低限度的道德 发布:2025-09-13 09:35:34 浏览:274
劳动法中甲方可以提 发布:2025-09-13 09:19:46 浏览:148
嘉兴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13 09:03:44 浏览:582
与道德相勃 发布:2025-09-13 08:48:46 浏览:67
道德是撒 发布:2025-09-13 08:46:51 浏览:338
移民搬迁法律法规 发布:2025-09-13 08:46:45 浏览:306
民间借贷最高司法解释 发布:2025-09-13 08:37:46 浏览: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