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考试担保法

司法考试担保法

发布时间: 2021-03-11 11:42:13

① 担保法考试【简答求大神指教】

1、赵某二月一日享有质权,质押合同自交付后生效,质权自交付后成立。
2、无效。出质人和质权人在合同中不得约定在债务履行期届满质权人未受清偿时,质物的所有权转移为质权人所有。
3、小牛所有权人仍为张某。质押物所产生的孳息,其所有权仍然归出质人所有。
4、能。质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质物保管费用和实现质权的费用。
5、该损失由赵某承担。质权人负有妥善保管质物的义务。因保管不善致使质物灭失或者毁损的,质权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② 担保法解释第三十一条与担保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如何适用

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最高法院的审判思维是:保证期间是除斥期间,但只要在保证期间内以诉讼或仲裁方式主张权利,则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按诉讼时效的方式进行调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二十五条 一般保证的保证期间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第三十一条 保证人的追偿权

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2)司法考试担保法扩展阅读:

解读恶意抵押行为:

抵押登记作为一种行政登记行为,具有权利推定效力,即推定记载在《他项权利证》上的抵押权人是真实的,至于该记载实质上是否真实有效,则应通过民事诉讼程序作出司法判断。行政行为公定力理论不应成为民事诉讼中对行政登记证书及所涉民事权利效力认定的障碍。

法院可撤销恶意抵押行为。

我国《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9条规定:“债务人有多个普通债权人,在清偿债务时,债务人与其中一个债权人恶意串通,将其全部或者部分财产抵押给该债权人。

因此丧失了履行其他债务的能力,损害了其他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受损害的其他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抵押行为。”此即恶意抵押行为,人民法院可依民事诉讼程序撤销。

广义的担保法是指调整担保活动中有关当事人之间发生的担保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狭义的担保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担保法规定的担保方式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5种。



③ 大家帮忙回答一道司法考试的题吧,担保之债的

担保之债是指以保障债务清偿为目的而设立的从属性的债权债务关系.以主债的存专在为前提.也就是说,只要为保属证主债务的履行而设立的从债权债务关系,都属于担保之债。

担保法规定的担保方式包括:保证、定金、抵押、质押、留置五种。都是从债权债务关系,应该都属担保之债。
现在有个矛盾就是抵押、质押权被明确定为物权,即担保物权,所以产生了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抵押、质押不应再认定为债权,而是物权。如果按这种观点,那么答案应该是:A、B
另一种认为,把抵押权、质权归为担保物权,并不能否定它们债的性质,仍然是抵押之债、质押之债。如果按这种观点,就应该是:ABCD

个人比较认同第二种观点。抵押权、质权是物权,但抵押、质押行为产生的民事法律关系仍然是债。

④ 司法考试一道担保法的问题

戊己是连带共同保证人,根据担保法解释,连带共同保证的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向债务人不能追偿的部分,由各连带保证人按其内部约定的比例分担,没有约定,平均分担。因此在戊承担保证责任后,应先向债务人追偿,不足部分才可以要己承担。

而混合担保中,不存在连带共同保证人才可以选择债务人或担保人清偿,简单来说,这种情况有特别规定从其规定,无规定按一般来,特别优于一般。

⑤ 司法考试,担保法解释38条与物权法176条矛盾

  1. 物权法与担保法冲突——依物权法

    见《物权法》第一百七十八条 担保法与本专法效力衔属接担保法与本法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法。

  2. 追偿对象——债权人

    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释义》对第一百七十六条的理解。之所以追偿对象只能是债权人有三个理由:

    (1)理论上,各担保人仅对债务人债务作出担保,担保人与债务人之间存在担保关系,但担保人与担保人之间无担保关系。允许担保人之间互相追偿实质上是在担保人之间强制设立担保关系,不合法理。

    (2)程序上,费时费力。若允许向担保人追偿,则被追偿的担保人最终还是要向债务人追偿,不够经济。

    (3)可操作性上,若允许向担保人追偿,则存在多名担保人、物保与人保并存时,各担保人追偿比例难以确定。

    总之,《物权法》生效后,对担保的理解就发生了变化,需要增加一点:每个担保人在设定担保时,都明白自己面临的风险,即在承担担保责任后,只能向债务人追偿。如果债务人没有能力偿还,自己就会受到损失。而这一点与担保的初衷是相符的。

⑥ 请问:担保法第25条第二款规定“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这个问题要分开讨论:

第一,一般保证而言,担保法解释第31条变更了担保法第25条第2款的规定,但是应当明确记住担保法效率高于司法解释(用司法解释变更法律规定是否妥当不在咱们考生的考虑范围之列了。。。)。实践中,债权人对债务人在保证期间提起诉讼或仲裁,保证期间中断,不然对债权人相当不公平,一般保证人保证期间可能也就6个月,打官司前前后后也要几个月准备。

第二,对于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法解释第31条则进一步明确了,连带保证责任的保证期间是除斥期间,不变期间。

司法考试应该不会出这种题为难大家,2005年卷三第57题也特别强调“连带保证”,大概也带有回避矛盾的意思

57.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法定保证期间属何种期间?

A.诉讼时效期间
B.除斥期间
C.可变期间
D.不可变期间
答案:BD

⑦ 一道担保法司考题

这个题目好难回答
担保法解释38条与物权法176条存在目的上的冲突。

有人根据物权法176条认为人保与物保并存时,保证人与物上担保人之间不存在追偿权。
个人觉得应该根据民法通则87条,共同担保人按比例分担。
至于你说的追偿顺序问题
法条在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戊先向甲丙丁追偿,甲不能清偿的部分,再向己追偿。

⑧ 司法考试关于混合担保的一道题

《物权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未约定丙丁如何承担保证责任,那么丙丁之间就是连带保证责任,丙承担了90万,但按照连带责任的规定,他只应该承担50万,所以他就多承担的40万向丁追偿。

⑨ 司法考试中担保的问题

这块担保复法和物权法规定的不制一样。不要看担保法的解释或者担保法。如果是司考,就看李建伟出的指导书。上面写的很详细。具体情况如下:丙、丁分别与甲签订保证合同,但是未约定保证责任的范围和方式——承担连带保证,同时就全部债务承担无限的责任。戊以价值30万元的房屋为乙向甲设定抵押并办理了登记。——就30w承担责任。若甲放弃对戊的抵押权,则丙、丁只对甲的30万元债权承担保证责任。这句话对吗?——对。这块涉及两个法条。具体忘了,好像是个司法解释。我是这么理解的:保证人之间(不管是物保还是人保,毕竟是承担风险的,保证人之间是有连带责任的。虽然物保和人保之间并不确切是连带责任。赔偿顺序挺重要的,书里有。如果债权人放弃了一个人的担保权,那么其他人就会有多承担赔偿责任的风险)我的理解是,只要债权人放弃了对一个人的债权,那么在该范围内,对其他人也放弃相应部分。但是好像情况不如我说的简单。你再仔细看看书。

热点内容
知名的商法案件 发布:2025-09-12 15:06:52 浏览:570
文化馆须遵守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12 14:57:52 浏览:813
白纸上按手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12 14:37:09 浏览:620
上海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什么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12 14:24:05 浏览:266
我国第一部电信业综合性行政法规 发布:2025-09-12 14:04:48 浏览:823
民法对宣告死亡的规定 发布:2025-09-12 14:03:33 浏览:541
戎兴旺律师 发布:2025-09-12 14:03:12 浏览:659
檀香刑中的六大刑法 发布:2025-09-12 13:47:48 浏览:170
崇信律师 发布:2025-09-12 13:38:36 浏览:233
学刑法还是经济法 发布:2025-09-12 13:33:22 浏览: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