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先后
Ⅰ 民法上有没有先借先还这一说法
第一:没有这一说法;
第二:偿还的先后顺序是按照权利的先后顺序;
第三:
举例说明:
甲公司欠乙钱,甲并把自己的房产抵押给银行;如果甲公司倒闭,乙和银行同时向甲追偿债务,则法院会把甲的房产先偿还银行的抵押贷款,剩余的钱再偿还给乙,这就是在法律上抵押权要大于债权。
Ⅱ 宪法民法刑法由来的先后顺序
先有宪法,才有刑法和民发
刑法和民法都是部门法,就是说他们的效力分别只限于刑事部分和民事部分,比如说刑法就管不着行政问题。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国家的任何事项,宪法都有大体上的规定,只不过跟部门法比没那么详细。我国民法和刑法都是根据宪法的规定或者授权来制定的,通俗点说,就是宪法上说了,刑法可以管刑事方面的问题,民法可以管民事方面的问题。 民法和刑法是平等的,各自规范着自己的范围。
Ⅲ 民法典的第一条按照哪四个层次的顺序
民法典的第一条按照:一般权利、类型权利、项别权利、具体权利四个层次的顺回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答典》第一章基本规定: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3)民法先后扩展阅读:
2019年6月25日栗战书委员长主持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会议审议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和民法典继承编草案。12月20日,法工委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将2017年已经出台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编入草案。
重新编排条文序号,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提请12月常委会会议审议。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王晨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Ⅳ 民法总则的实行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实施时间:2017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是民法典专的总则编,属规定了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共分基本规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期间计算和附则11章、206条。
(4)民法先后扩展阅读
中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1979年第三次启动,由于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具备,因此,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
现行的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制定的。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并于2002年进行了一次审议,经讨论,仍确定继续采取分别制定单行法的办法。
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以来,又先后制定了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等。
Ⅳ 党和国家曾于1954年到2001年先后多少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
党和国家曾于1954年到2001年先后4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
第一次和第二次,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
1979年第三次启动,由于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具备,因此,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现行的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制定的。
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
(5)民法先后扩展阅读:
关于基本原则和法律适用规则
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进行民事司法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草案第一章以确立基本原则为核心,并就立法宗旨、法律适用规则作出规定。
草案在民法通则的基础上,结合30多年来民事法律实践,进一步明确了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并确立了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原则、绿色原则等基本原则。
需要指出的是,将绿色原则确立为基本原则,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样规定,既传承了天地人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又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发展理念,与我国是人口大国、需要长期处理好人与资源生态的矛盾这样一个国情相适应。(草案第三条至第九条)
关于民事法律的适用规则,草案规定:
一是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和善良习俗。
二是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著作权法、专利法、保险法等民商事特别法既涉及民事法律关系,也涉及行政法律关系,还有一些涉及特殊商事规则,这些法律很难也不宜纳入民法典,这条规则明确了民法总则与民商事特别法的关系。(草案第十一条、第十二条)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人大网—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
Ⅵ 民事诉讼顺序
写个诉讼状,自己去法院立案庭立案,该案很简单你有证据,对方也承认,可以调节结案。
Ⅶ 《民法总则》最早由谁提出这个概念
中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1979年第三次启动,由于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具备,因此,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现行的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制定的。
Ⅷ 民法上说的先后履行顺序是以履行完的先后还是以开始履行的先后为先后标准谢啦!
这个要看合同约定和合同性质了,比如说买卖合同,可以约定货到后一次性付款,也可能约定货到一半后付款一半之类的。
Ⅸ 民法 为何判定死亡先后
如果不判断死亡先后,权利主体的民事权利义务将无法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下同)
(法〔民〕发〔1985〕22号 1985年9月11日发布实施)
1.继承从被继承人生理死亡或被宣告死亡时开始。
失踪人被宣告死亡的,以法院判决中确定的失踪人的死亡日期,为继承开始的时间。
2.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继承人的,如几个死亡人辈份不同,推定长辈先死亡;几个死亡人辈份相同,推定同时死亡,彼此不发生继承,由他们各自的继承人分别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