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国际刑法权威

国际刑法权威

发布时间: 2021-11-22 02:54:18

Ⅰ 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是什么

关于国际法的渊源的权威论述见于《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之规定。

一、法院对于陈述各项争端,应依国际法裁判之,裁判时应适用:

1、不论普遍或特别国际协约,确立诉讼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条者。

2、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

3、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

4、在第59条规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

二、前项规定不妨碍法院经当事国同意本“公允及善良”原则裁判案件之权。

国际法的渊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条约;

2、国际习惯法;

3、一般法律原则;

4、司法判例及学说。

(1)国际刑法权威扩展阅读:

《国际法》的效力的作用:

1、它规范国家行为,并在国家之间因经济、政治等利益发生冲突时进行纠纷解决。

2、明确国家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肯定国家依国际法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求其善意履行相应国际义务。在一国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国际法也为其提供应有的法律救济。

3、在国家间建立平等关系,要求国家不分大小强弱,相互尊重,不容许以任何方式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国,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和发展国家间的正常关系提供强大武器。

4、建立起相对有效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并针对国际法破坏者的不法行为,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维护国际秩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际法

Ⅱ 国际法怎么样

在复习考试,于是发现了手边几本书的共同错误。 原本国际法买了王铁崖先生主编法律出版社95年版的,7月在PK上课的时候据老师的介绍又买了人民大学出版社05年版陈晓霞、余民才主编的《国际法》,复习的时候对照着看。 看到领土的取得当中的“租借”,发现了蹊跷,两本书均举了相同的例子。 王铁崖95版书内提到“九龙租借给英国”,陈晓霞也提到“九龙租给英国”。于是我抱着好奇的态度找来手边的另外两本国际法书。北大出版社王虎华主编2005 版的《国际公法学》也写着“九龙租给英国,为期99年”,而1981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王铁崖先生主编的《国际法》亦有“以及九龙租借与英国(九十九年)”的文字。 这使我感到惊讶,据我浅薄的历史常识。作为香港地区一部分的九龙由清政府转让给英国的方式应该是“割让”,是无限期的转让,所谓租期99年的应该是“新界”。 香港地区分为三个部分:香港岛,九龙,新界,是英国通过三个条约分别获得。香港岛是1842年的《南京条约》割让给英国的,九龙半岛是 1860年的中英《北京条约》割让给英国的(条约原文:、前据本年二月二十八日大清两广总督劳崇光,将粤东九龙司地方一品,交与大英驻扎粤省暂充英法总局正使功赐三等宝星巴夏礼代国立批永租在案,兹大清大皇帝定即将该地界付与大英大君主并历后嗣,并归英属香港界内,以期该港埠面管辖所及庶保无事。)此两块土地的转让形式均为割让,即永久性质的转让,而唯一的 “租借”是英国通过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取得的“新界”,租期为99年,1997年这个香港回归的期限也是按照这一租期确定的。 条约法是国际法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作为国际法教科书这四本书,为何在同一个地方出现了相同的错误呢? 原因不难看出来,大概是互相抄,抄错了。 根源是1981年法律出版社王铁崖主编的《国际法》,这本书是改革后的第一批国际法教材,由时间顺序它在1981年出现了上述错误。 到了1995年,王铁崖先生主编了一本堪称经典的《国际法》(法律出版社版),正如书后的介绍所称此书“是国际法教科书的经典之作,也是国内公认最权威,使用最广泛的国际法学教材”,“本书不仅系统阐述了国际法的一般理论和制度,更奠定了中国国际法教科书从体系到内容的基本模式,对中国国际法教学影响深远”。正是由于这本书的“经典”、“权威”和“影响深远”,之后十数年内的绝大多数国际法教科书都会以此书为“参考书目”,而这本经典的参考书目是 1981年王铁崖先生主编的那本书。 一错15年。当“经典”和“权威”参考了一本出现错误的著作后,接下来的对“经典”和“权威”顶礼膜拜不敢质疑的后继们继续沿用了了经典的错误。 在这个全面压制异议的社会里,连最应该出现异议的学术都难有质疑权威的勇气。或许,并不是没有勇气,而是惰性,如果再往下说,或许能拔高到所谓的“学术欺诈”,我看还是不要了吧。 希望那些高高在上的学界师长们仅仅只是疏忽大意地引用了吧。

Ⅲ 国际法的法律性质是什么

国际公法也称国际法,是指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用以调整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间关系)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国际法是法律的一个特殊体系,因为它具有阶级性、规范性和强制性等一切法律所具有的共性。但是,国际法与国内法相比又具有它的特殊性。(1)国际法是作为国际法律关系主体的国家(或者地区)之间制定和实施的法律。(2)国际法主要是国家在其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主要调整国家间关系的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规章制度的总体。

国际法是一个特殊的法律体系,与国内法相比,它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还包括类似国家的政治实体和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在某些特殊状况下,个人也能够成为国际法的主体。

2、国际法是国家之间的法律,不是国家之上的法律。即不存在超越国家之上的立法机关来制定法律然后强加于各国。国际法中对国家具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是由国家通过协议制定的。

3、国际法不存在超越国家的强制实施法律的机关,国际法的实施主要依靠国际法主体本身的行为。当国际法遭到破坏、国际法主体的权利遭受破坏时,国际法主体通过自助或集体制裁,以捍卫国际法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国际法的实施。

Ⅳ 经典国际法系列丛书收集有哪些著作啊

1、《国际法的概念和渊源》,作者为我国国际法领域的权威李浩培先生。这样一本很薄的书似乎不足以用来诠释今天有关国际法的相关概念,但是书中有关对于国际法的理解诠释都是作者本人的思索的结果,并且很多东西对于今天的国家法来说依然是正确的,正是由于这种学者独立性的思考,时至今日,这本《国际法的概念和渊源》仍然是学习国际法必读的教材。
2、《国际经济法概论》,作者是邓雪兰,以近年来我国最新颁发实施的涉外经济法律,以及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和有关国家的法律为依据,注重阐述国际经济法基本理论知识,参考最新法学学术资料,结合探讨当前国际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有关新问题、新情况,力求及时反映国际经济法学研究新成果,做到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的统一。
3、《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是2006年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一书自2000年出版以来,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其他一些院校使用后,由于其所具有的理论问题明确、分析透彻、知识点清晰,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等特点而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4、《国际私法案例分析》是由徐青森编写的一本书籍,本书作为“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之案例分析教材中的一种,是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际私法》(章尚锦、徐青森主编,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的配套教材而编写的,书中的章节安排、知识分布、案例分析和原理阐述等参照了规划教材。

Ⅳ 国际法一般法律原则到底有哪些

国际法一般法律原则是指“各国法律体系共有的一些原则”

国际法基本原则是指被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适用于国际法一切效力范围的、构成国际法基础和核心并具有强行法性质的国际法原则。依这一定义,国际法基本原则具有下列特征:�
(一)各国公认�
即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因为国际法是国家之间的法律,一个国家不能创造国际法,尽管有时一国或少数国家提出的某一原则,具有重大的政治、法律意义,在没有得到各国公认之前,尚不能成为国际法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必须是为各国所公认的。这种公认或者反复出现在各国缔结的条约中,或者作为国际习惯被各国所接受。这一特点使其区别于仅为少数或部分国家承认的原则。
(二)具有普遍意义
即这种原则适用的范围是国际法律关系的所有领域。国际法基本原则不是个别领域中的具体原则,也不只是关系到国际关系的局部性原则,而是超出了个别领域而具有普遍意义的,适用于国际法一切效力范围的,关系到国际关系全局性的原则,它可以贯穿于国际法的各个方面并具有指导作用。例如,国家平等原则,它对国际法的各个领域都起调整和指导作用,具有普遍意义,无论其他任何领域的原则、规则只要违背了平等原则均属无效。相反的,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尽管也是一项国际法原则,而且早已为各国公认,但仍不能成为基本原则,因为其只涉及国与国之间引渡罪犯这一方面,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因而不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三)构成国际法的基础
这一特征可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国际法基本原则是一般原则产生的基础。国际法的一般原则和具体规范要么是从基本原则派生或引申出来的,要么是在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国际法基本原则是一般原则有效的基础。国际法一般原则必须符合基本原则的精神,不得与之相抵触。如同宪法与其他法律的 “平法子法”地位相似,任何一项国际法一般原则、规范,与国际法基本原则抵触者均属无效。
3.国际法基本原则是国际法存在的基础。对国际法基本原则必须遵守,不得违反,倘若破坏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就动摇了整个国际法的基础。譬如,假若在国际关系中破坏了主权原则,现代国际法便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仅仅违反了国际法的具体原则,不足以影响国际法的存在。
(四)具有强行法的性质
强行法,又称绝对法、强制法,指在国际社会中公认的必须绝对执行和严格遵守的,不得任意抛弃、违反或更改的国际法规范。
强行法是任意法的对称。强行法原为国内法的概念,1969年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开始正式在国际法领域使用强行法的概念。该公约第53 条称国际强行法为“一般国际法强制规范”,并规定:
一般国际法强制规范指国家之国际社会全体接受并公认为不许损抑且仅有以后具有同等性质之一般国际法规范始得更改之规范”。按照这条规定,国际强行法应具备三个条件或特征:①国际社会全体接受;②公认为不许损抑;③不得随意更改,仅有以后具有同等性质之原则始得更改。但是,国际强行法具体指哪些规范,条约法公约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也没有划定具体范畴。关于国际强行法的效力,《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53 条规定:“条约在缔结时与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抵触者无效”;第64 条又规定“遇有新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产生时,任何现有条约之有与该项规律抵触者即成为无效而终止”,足见其在国际法中的权威性。
按照公认的规定和解释,国际法基本原则完全具备国际强行法的各种条件和特征,但具有强行法性质的原则不一定均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Ⅵ 了解国际法,可以读哪些书籍

1、《国际法的概念和渊源》

是由徐青森编写的一本书籍,本书作为“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之案例分析教材中的一种,是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际私法》(章尚锦、徐青森主编,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的配套教材而编写的,书中的章节安排、知识分布、案例分析和原理阐述等参照了规划教材。

供参考。

Ⅶ 国际法的强制力体现在什么地方

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异同看国际法的强制性
认为国际法无强制性的学者实质上是以国内法强制执行方式的特点为标准去衡量国际法。笔者认为,国际法和国内法是在法律主体、制订方式效力范围尤其是强制执行方式上彼此迥异的两个法律体系。究其根源,我们可以从两者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分析中得到答案。
国内社会是以国家为最高权威的,由自然人和法人为成员而构成的一种纵向的“宝塔式”社会,而运用国际法的国际社会则主要由众多主权国家组成,是一个高度分权的横向的“平行式”社会。作为法律前提和基础的社会结构差异必然在法律调整中得到反映。正如李浩培教授所指出的,国际社会的法是并列法,而不是从属法。这是国际社会的结构在逻辑上的当然结果。他进一步指出,早期的国际法主要是共处法。随着互赖的增加,就产生了合作法。显然,有“合作法”之称的国际法的强制执行力不是自上而下的,而是横向的,确切来说是一种“合力”。
在当今国际关系中,随着科学技术、交通、通讯事业的迅猛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国内管辖事项溢出国界,有些甚至唯有通过国际互助合作才能解决。而且,国际关系和国际社会越发达,这种寻求合作的愿望就越强烈。当然,在可预见的未来,各国基于各自的主权利益、文化差异、民族传统不会完全融为一体,但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和一体化,合作和依存日益成为人类的一种共同需要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现代国际社会中,很难说这种国际社会的“合力”会比“宝塔式”的国内社会所产生的“压力”要小。可见,国际法的强制执行力不仅存在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三)从现今国际法律实践看国际法的强制性
首先,以联合国为主的国际组织在其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形成了自己的法律制度和法律秩序。它不但要求一切成员国家严格执行自己所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调整好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而且通过组织措施行动,加强对成员国义务、责任的监督执行和惩罚机制,使各个成员国在自己的国内法体系之外又要遵循普遍的国际法规则,协调各自的行动。
其次,国际法院和其他区域性专门法院的成立,提高了国际法执行和实施方面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院规约》,国际法院是现行极具广泛管辖权、最具权威性的国际司法机关,它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国际秩序方面发挥着日益强大的作用。此外,区域性法院如欧洲联盟法院、欧洲人权法院等司法机构都具有自身的管辖权,是相关国际法规强有力的执行机关。这些法院的设立大大加强了国际法在执行与实施方面的强制性与权威性。
再次,国际法的系统化与法典化。基于国际社会一体化对法制的需要,国际法的领域不断扩展,内容更加细化具体。国际法许多原则已逐步具体化,并由此发展成为国际法的一系列新领域,如国际组织法、国际环境保护法等。与此同时,为达到国际法规则的稳定与明确,国际法的法典化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联合国以及专门性的国际组织进行了大量的国际法编纂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使国际法的权威性与强制性得到充分的体现与加强。
最后,国际刑法的发展使国际法的强制性特征得到了最为突出的表现。1998年在罗马外交会议上签署的《国际刑事法院规约》和按规约设立的刑事法院对规约所列的罪行享有普遍性管辖权,对许多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很大帮助;2003年,《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的生效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顺利通过又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在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和腐败犯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两个公约的出现在诸多方面体现和推动了国际刑法的发展,显示了国际法的权威性与强制性

参考:
http://wenda.tianya.cn/question/7f1456d7f55f7414

Ⅷ 国际法的国际法特征

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
国内法的主体主要是自然人和法人
2、国际法是国家以协议的方式来制定的,
国内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依一定程序来制定的。
3、国际法采取与国内法不同的强制方式
国际法主要是依靠有组织的国际强制机关加以维护,保证实施,而国内法的强制方式主要依靠国家的本身的行动。
但国际法仍然是法律
1、国际法为国家规定了一整套处理其对外关系的行为规则,为国家规定了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
2、国际法具有强制性,只不过与国内法的强制方式不同而已,但是,特殊的强制方式仍然是强制方式。
3、一些重要的国际条约都明确规定了国际法的效力。
4、国际实践证明,国际法作为国家之间的法律,不仅为世界各国所公认,而且各国也是遵守的。
战后国际关系新发展的特征:
1、自然法学派:维多利亚、苏亚利兹、普芬道夫、
社会连带法学派:狄冀、庞德
规范法学派:凯尔逊
2、实在法学派:边沁、宾刻舒刻
3、格老秀斯(折衷法学派):格老秀斯、沃尔夫、瓦特尔
4、我们认为,国际法效力的根据应该是国家之间的协议:
A、国际法是国家之间 的法律,国家是国际法的制订者,因此,只有国家之间达成的协议,都对各国具有拘束力
B、各国达成的协议是各国作为国际法的制订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共同制订的法律文件,因此,成为各国必须和应该遵行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范。
C、各国之间的协议是各国强制执行国际法的根据。 1、新独立国家的兴起
2、国际组织的增加
3、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
4、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现代国际关系的这些新变化
第一:确认了一系列指导现代国际关系的新的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国际法调整的对象和范围的扩大
第三:国际法内容的更新
第四:国际法系统化、法典化
第五:国际法产生了许多新的分支
国际法是由一系列调整国际关系的原则、规则、规章制度组成的,这些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第一次出现的地方,就是国际法的渊源。
《国际法院规约》第三十八条
一)法院对于陈诉各项争端,应依国际法裁判之,裁判时应适用:1、不论普通或特别国际协约,确立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则者;
2、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
3、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
4、在第五十九条规定之下,司法凑合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
二)前项规定不妨碍法院经当事国同意本“公允及善良”原则裁判案件之权
国际条约:凡是符合国际法和有效的条约,对缔约国均有拘束力,都是法律渊源。
契约性条约:专为缔约国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条约。
造法性条约:专门为确立或修改国际法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条约
国际习惯:随着国际关系的产生,国家交往中必然会形成许多惯例,这些惯例如被接受为法律,就成为国际习惯法。
国际习惯的形成有两个要素:一是惯例的产生,这是“物质因素”,惯例来自国家在相当长时期内“反复”和“前后一致”的实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反复着前后一致的实践,惯例便产生了。
另一个要素是这惯例能不能被接受为法律,这是一个心理因素:如国家认为这种规则是国际法所必需的,便相约接受它的拘束。这在国际法理论上被称为法律确信或法律的必然确信。
一般法律原则:理解为各国法律体系所共有的原则。 编纂有两个意义:一是把现有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订成法典,使分散的原则和规则法典化;二是按照法典形式把所有的原则和规则进行法律
上的整理,订成新法律,并促进其发展。
编纂有两种形式:一是把所有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纳入一部完整的法典之中,这是全面的编纂,这个任务因过于繁重,迄今尚未实现;二是把各个部门法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进行系统化的编纂,成为部门法的专门法典。
国际法委员会的任务:1、就国际法尚未规定的一些问题或各国实践尚未充分发展成为法律的一些问题草拟公约草案,以促进国际法的进步发展。2、编纂现有国际法,使国际法更加精确的条纹化和系统化。
委员会编纂国际法的程序是:委员会向联合国大会提出选题或由大会提出选题,由委员会草拟公约草案,然后提交大会讨论通过。公约草案一般由大会召开外交会议讨论通过,开放给各国签字和批准。

Ⅸ 一般认为对国际法渊源作了权威性说明的国际文件是()

《国际法院规约》、《国际刑事法院规约》国际法的渊源主要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至于一般法律规范、国际法院的判决和文件和著名国际法学著作等都只可以作为借鉴资料,也就是说,只有在没有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的情况下,才参考借鉴这三个。

热点内容
2018司法考试主观题答案 发布:2025-08-29 18:37:50 浏览:681
合议庭有法官 发布:2025-08-29 18:36:19 浏览:669
苏州市财经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答案 发布:2025-08-29 18:28:00 浏览:774
法律效力强度不同 发布:2025-08-29 18:26:34 浏览:854
浙江财经大学的法学 发布:2025-08-29 17:56:44 浏览:661
怎么看待民法典 发布:2025-08-29 17:43:53 浏览:102
劳动法配套规定 发布:2025-08-29 17:38:04 浏览:133
简述劳动合同法的适用的劳动关系 发布:2025-08-29 17:34:50 浏览:411
活动发起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29 17:32:43 浏览:396
民法典的进步 发布:2025-08-29 17:28:17 浏览: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