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所防震减灾

司法所防震减灾

发布时间: 2021-11-22 03:26:39

A. 防灾减灾归那个部门管

民政局+地震局

B. 我省在防震减灾方面有哪些法律法规规章

根据省编办编办发号及编办文号文件精神,在市地震局基础上组建市防震减灾局,为市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正县级规格。
一、职责调整
(一)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与管理。
(二)加强防震减灾法规和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
二、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政策,并负责监督检查执行情况;负责起草全市防震减灾的法规、规章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编制及实施全市防震减灾规划;监督管理防震减灾事业经费和专项资金的使用。
(三)负责全市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完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体系,按照省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要求,对本市地震活动与地震前兆信息进行监测、分析、处理;对震情趋势进行分析测报,并向市政府提出防震工作安排意见和减灾防御措施;负责规划管理全市地震监测台网(站)及数字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指导县区和地震台站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四)负责全市震害防御工作。管理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按职责权限审定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负责地震安全性评价建设工程的竣工验收;负责管理人工地震动的监测与危害鉴定工作;负责全市地震灾害预测管理工作;负责开展全市地震小区划和地震断裂带探测工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地震地质资料;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

C. 什么是防震减灾防震减灾的四个环节是什么

防震减
灾工作应重点抓好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地震监测预报。这是地震工作的基础,必须认
真做好。每年地震趋势会商会确定的十几个地震危险区,大约有70%-80%的地震发生在危险
区内。这些都是通过监测取得的成果。第二是震灾预防。这个环节大多是政府行为,一是
依法行政。依法管理问题。贯彻执行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对防震减灾工作非
常重要;二是构筑物的科学设防,一些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和易产生次生灾害的工程,
必须按抗震设防要求建设;三是重要建筑物必须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四是普及防震减灾
知识,提高民众和政府的防震减灾意识;五是震害预测,利用计算机技术确定出不同地区
不同烈度下可能的破坏情况,找出地震隐患,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消除隐患;六是做好地
震保险。第三个环节是地震应急。预案要因地制宜,具有可操作性。另外,震后趋势判断
也是做好应急工作的前提,南黄海地震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四个环节是紧急救援和
重建。紧急救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协调配合。另外,要加强应急救灾技术设备
方面的研究。灾区重建要考虑防震减灾,要科学规划。
杜国林
《中国减灾报》1999年3月2日第一版

D. 防震减灾的内容是什么

防震减灾的主要内容有防震减灾规划、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以及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诸方面。

地球时时刻刻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地球的运动变化产生许多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力。

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地下的岩层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当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岩层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或原有断层处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破裂,岩层断裂之处就是震源,岩层断裂所产生的振动就是地震。

(4)司法所防震减灾扩展阅读:

烈度、震级和震源深度之间的关系震级和烈度,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对于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在不同的地区,烈度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可以这样比喻,地震好比一颗炸弹爆炸,炸弹的炸药量,相当于地震的震级,炸弹对各处的破坏程度,相当于地震烈度。在距炸弹爆炸地点近的地方,破坏就大;远的地方,破坏就小。

地震烈度也是如此,地震烈度不仅跟震中距的远近有关,而且与震级、震源深度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岩石的性质、岩层的构造)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般震源浅、震级大的地震,破坏面积虽然较小但极震区破坏较严重;震源较深、震级大的地震,影响面积比较大,而震中烈度则不高。

E.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对吗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是对的。

根据我国《防震减灾法》第八条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国家鼓励、引导志愿者参加防震减灾活动。”

本案中,市里开展防震减灾教育活动,在人口密集的地方进行人员疏散演练,提高大家在逃生时的应急及自救自护技能,并通过媒体对这方面知识进行宣传,可以在地震灾害发生时有效地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对单位和个人都是非常有利的。依据法律规定,对于防震减灾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的义务。

(5)司法所防震减灾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是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1997年12月29日通过,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F. 关于防震减灾的资料

1、防震减灾就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主要的解法是设计提高防震能力的建筑,防震减灾的主要内容有防震减灾规划、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以及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于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并于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6)司法所防震减灾扩展阅读:

防震减灾工作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防震减灾

G. 防震减灾的措施

地震灾害避险措施

地震,俗称地动,就像闪电、打雷、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常见的地震多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破坏力也最大,汶川地震即属此类。
1、从发生地震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十几秒的时间。强震袭来时,人们往往站不稳。如果一时逃不出去,最好就近找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趴下,同时,尽可能找个枕头、坐垫、书包、脸盆或厚书等护住头、颈部,待地震过后再迅速撤离到室外开阔地带。
2、住在平房的居民遇到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头顶保护物跑到屋外;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3、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
4、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抱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边等地方躲避。
5、正在室外活动时,应注意保护头部,迅速跑到空旷的场地蹲下;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电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
6、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7、正在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停车。

H. 防灾减灾法律

我国一贯高度重视依法防灾减灾,制定了一系列涉及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防灾减灾法律体系得到不断完善。我国宪法第二十六条做出了防治灾害的原则性规定。在此基础上,我国有关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突发事件应对法》《环境保护法》《气象法》《防震减灾法》《消防法》《防洪法》《森林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此外,不少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也对防灾减灾做出了相关规定。

I. 有哪些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自然灾害)

当然有的哈,

比方说去年刚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等

热点内容
2018司法考试主观题答案 发布:2025-08-29 18:37:50 浏览:681
合议庭有法官 发布:2025-08-29 18:36:19 浏览:669
苏州市财经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答案 发布:2025-08-29 18:28:00 浏览:774
法律效力强度不同 发布:2025-08-29 18:26:34 浏览:854
浙江财经大学的法学 发布:2025-08-29 17:56:44 浏览:661
怎么看待民法典 发布:2025-08-29 17:43:53 浏览:102
劳动法配套规定 发布:2025-08-29 17:38:04 浏览:133
简述劳动合同法的适用的劳动关系 发布:2025-08-29 17:34:50 浏览:411
活动发起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29 17:32:43 浏览:396
民法典的进步 发布:2025-08-29 17:28:17 浏览: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