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1952年移民法

1952年移民法

发布时间: 2021-11-22 23:59:38

㈠ 美国在1965年为什么要改变它的移民政策当时是什么样的的背景哪些方面原因造成的这种转变

在1965年之前的移民法案是1920年的配额制,配额制对欧美移民有利,却非常不利亚洲,非专洲属和南美洲的新移民。这精神有违1960年代风起云涌的平权运动。当时来自亚洲尤其是中国的高知识份子在美国展露头角,大量吸收这些高技术移民对美国的科技创新也有利。而1955年美国移民局驱逐钱学森事件展现的的迂腐和不知变通也被批评的体无完肤,这些都是直接影响造成移民法改变的因素。

所以美国在1965年通过并改采新移民法案,将移民配额改为对美国有用的才能和已取得美国居民身份家属团聚为优先,各国的单一配额则取消。从此大量吸收高素质的新移民变成美国国力表现之一。这一改变有深远引响,由1965年开始掀起第二波高素质的亚洲移民潮,以留学生为最大主力,各国的专业人士次之。而教育程度较低的传统侨社或唐人街则势力衰退,这趋势至今不衰。

㈡ 中国有移民法吗

目前还没抄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跨国婚姻越来越多,亲属移民到国内的逐渐增加,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也会带来外国人来华定居或移民,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移民法》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
目前,我国涉及到移民工作的法律法规较多,包括《户口登记条例》(1958年)、《国籍法》(1980年)、《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1985年)、《中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1985年)、《公安部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1985年)、《民法通则》(1986年)、《土地管理法》(1999年修订)、《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2003年)、《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2006年修订)、《护照法》(2007年)等。
但是,这些法律出自不同的部门,全局性不够,尚不能构成完整的系列,还有不少涉及移民的工作无法可依。

㈢ 国家移民法的全文内容有哪些

我还真不了解我国国中国境内移民法的全文内容是由哪些?

㈣ 中国赴美早期移民情况

华人移民美国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从早期卖猪仔式的劳工移民,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知识型新移民,华人在美国的待遇与地位有了很大变化,中美两国的关系也由不平等的、敌对的,逐渐转变为比较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如何看待这200多年的华人移民史,如何评价伴随着华人移民而出现的美华文学?这始终是众多海内外专家和学者们所研究的重要课题。美国著名华人作家黄运基在中国出版了长篇小说《奔流》(沈阳出版社1996年)、《狂潮》(沈阳出版社2003年)和中短篇小说集《旧金山激情岁月》(珠海出版社2004年)之后,又由广州花城出版社推出了散文集《唐人街》(2004年底),为我们对以上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文本。

一、以个人经历印证历史发展

文学与历史都要求叙写生活的真实与本质。历史的写作不能虚构,需要大量的资料和数据作为基础,作者个人的经历在写作中不是特别重要;文学的写作不排斥虚构,但个人的经历、尤其是生活细节的真实,却显得非常重要。如果仅从个人经历来看,黄运基无疑在美华文学创作中占有先机:祖孙三代华侨,自己在美国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他在《唐人街》中所写的都是亲身经历的事情,以个人(包括家族)经历印证历史与时代的发展,使这部散文集具有特别真实和厚重的品质。

黄运基在书中自叙:“我的爷爷在他17岁那年当‘契约劳工’,既是我们所理解的‘卖猪仔’来到新大陆建筑中央太平洋铁路。17年后他回国结婚,由于‘排华法案’的执行,使他回不了美国。”(《话说“华侨文学”》)这里的“排华法案”指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一项“绝对禁止华工入境十年”的法案。该法案到1884年又作了修订,条款增加到17项,扩大了限制华人移民的范围;1888年再次升级为《斯克特法案》,禁止暂时离境的华工重返美国,把2万多名回中国探亲的华工拒之门外。黄运基的爷爷大概就在这2万名之列。

早期华人移民在美国当苦力,开矿山、修铁路、垦荒地,对美国西部开发做出了卓越贡献,而当美国经济繁荣发展以后,这些华工却成了白人排斥和攻击的对象。由于美国限制华人入境,华人不得不采用一些不正常的方式移民,其中一项是“冒籍”。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火灾,移民局的档案全部被烧毁,很多华人趁机冒认是在美国出生,领得美籍证件。在“法官确定了土生儿孙国籍权利之后,又产生另一种冒籍手段。美籍华人到中国探亲回来,就向移民局报告生了孩子(通常是男孩)。这样制造了一个移民空额。几年后,居美华人可以转让或出售这些空额及有关口供资料,让其他华人冒籍入境”。既然是冒籍申请移民,就不能再姓原来的姓,必须改姓移民纸上的姓。黄运基的父亲于1924年以卓姓冒籍移民美国,1948年黄运基也同样以卓姓移民美国,所以黄运基中文名姓黄,英文名却姓卓。合法的姓变成不合法,不合法的姓反而变成合法的,这种现象在美籍华人中相当普遍。

到了60年代,美国移民局发起所谓“坦白运动”,要求冒籍的华人移民向政府“坦白”自己是“非法入境”,然后根据情况由移民局重新登记办理移民手续,借机打击迫害华人社会的进步人士和异见分子。1962年,黄运基的父亲迫于压力向移民局“坦白”冒籍,黄运基则拒绝“坦白”,而被警察局以“非法入境罪”逮捕。接着,他父亲被迫在法庭上指证亲生儿子是“非法移民”,结果黄运基被判入狱三个月,监守行为五年。为了维护自己的公民权,他跟美国政府打了十年官司,终于在1974年才获准重新申请加入美国国籍。

读着《唐人街》第一辑“岁月留痕”中的系列散文,仿佛跟著作者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中美关系的历史,而作者的“美国梦”确实是跟中美关系的风雨阴晴连在一起的。黄运基为了寻梦,“15岁随父亲来到‘自由乐土’的美国,却还未踏足这片‘乐土’便失去了‘自由’,像俘虏似的被送进移民局关押起来,等候审问。就像父亲少年时来美国,被关在没有天使的天使岛上一样”(《失而复得的日记》)。50年代的美国,是极端排华反共的麦卡锡主义横行的年代。黄运基在军队服役期间,因为主张美中关系正常化、反对韩战,而被认为是从事“非美”活动,被军事法庭判处“不荣誉退伍”,勒令逐出军队,所有书籍、日记和几万字的长篇小说手稿都被没收。他顶着巨大压力,长期为中美两国建交而奔走呼吁,与几个朋友发起成立了“美中人民友好协会”;他以一人之力创办了名震一时的《时代报》,在创刊号上报道了尼克松总统访华的“破冰之旅”;邓小平访美时,他以《时代报》记者的身份追踪采访,写下了一系列报道和评论;里根总统访华时,他作为美国记者团的成员一起随行采访;1974年他应中国外交部邀请,率领一个美国代表团到北京参加国庆25周年庆典;1979年1月1日,他在所有美国华文报纸中首先独家报道:美中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鉴于黄运基先生在新闻、出版、翻译、创作,以及长期致力美中友好和文化交流方面的卓越贡献,美国旧金山市市长威利布朗代表旧金山市县议会宣布:1998年2月1日为旧金山“黄运基和美华文化人报日”!与早期华人所受到的歧视、虐待和欺辱相比较,这在美国华人移民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

早在50年代初期,黄运基主张美中建交而被认为是“非美”,受到军事法庭审判,被逐出军队;20多年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却被认为是打开美中关系大门的“英雄”,历史的发展是多么富有戏剧性!因此,有人认为黄运基的政治观念,比美国总统至少超前了20年。黄运基的荣辱得失,是随美中两国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他在美国大半生的奋斗历程,充分表现了海外华人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这正是这部书感人至深的地方。

二、穿透时空的洞察力与概括性

唐人街(Chinatown),也叫中国城、华埠,是华人在国外聚居的地方。早年的美国非常排斥和歧视华人,经常有华人移民遭受白人的欺辱、殴打和枪杀。为了团结起来抵御外辱,华人们便集中住在一起,被挤压在一个狭小的生活范围内,逐渐形成这个用四堵无形的厚墙围住的唐人街。

黄运基笔下的唐人街,不仅描绘了让外国人感到神秘的一面,如:香烛缭绕的庙宇,神圣威严的菩萨、神像,雕栏画栋的中式建筑,武术馆、中医馆、药材店、瓷器店、丝绸铺、中餐馆、麻雀馆,还有逢年过节的鞭炮、春联,敲锣打鼓的舞狮、舞龙,粤曲、京剧,以及叫人感到迷惑的华人称为邑界的地缘性组织、称为姓界的血缘性组织、称为堂界的帮会以及行会等四大类型社团。更重要的是,作者以穿透时空的洞察力剖析了唐人街形成的历史原因,指出“唐人街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在不同的年代,你会在唐人街上看到不同的东西,感受到不同的人性的冷暖”、“唐人街还是美中关系的温度计、晴雨表。五六十年代全美刮起政治冷风期间,整个社会动乱不堪,唐人街也不能幸免。70年代,美国要面对现实,主动与中国改善关系,唐人街也像雨过天晴”(《行过都板街》)。这样,唐人街就与中国传统的人际关系,与季节变化,与美中关系,与世界局势发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揭示出唐人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在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

丰富的人生阅历,长期从事新闻写作和政治评论,使黄运基的散文没有无病呻吟、鸡零狗碎的毛病,而是有感而发、高屋建瓴、举重若轻,对生活具有很强的艺术概括性。《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散文,作者先从“911”事件后美国掀起了挂旗热落笔,好像不挂星条旗就不热爱美国一样。接着,又谈到三藩市唐人街的热点问题“易帜”,194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有侨社在唐人街的同源会礼堂挂起了五星红旗,当年是“独树一帜”,而且遭到手持棍棒利器的歹徒冲击会场,打伤群众,扯下五星红旗;而现在唐人街绝大多数侨社都降下了青天白日旗,升起了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在举行升起仪式时,美国的市长和其他政要也会应邀出席观礼。作者仅仅在升旗这个问题上,就概括地反映了唐人街50多年世态人心的沧桑变化。

《香港的黎明》写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重大历史事件。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沧桑,那么盛大的交接仪式和欢庆场面,那么多海内外华人和英国人的复杂心态,他竟然只用不到2千字的篇幅就写得洋洋洒洒,隽永传神,妙处横生。作者首先点明香港“回归”是“所有中国人日盼夜望的日子”,描绘了香港各地的欢庆场面,然后抓住交接仪式中最激动人心的降旗和升旗仪式写香港的回归。作者身临其境,“见证了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当时香港正下着雨,这雨便具有了象征意义:这是英国殖民主义统治者愁肠寸断、莫可奈何的“泪雨”;同时,这也是“喜雨”,把中华民族百多年来的耻辱洗刷得干干净净!最后,作者以新闻采访的形式向几个人问了同一个问题:“在这个历史性时刻,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其中一位女青年说她最想成为1997年7月1日约会黎明先生共进早餐的第一个人。以这么短的篇幅容纳这么重大的历史题材,而且又写得这么充实生动,富于象征意义,确实是举重若轻、挥洒自如,对生活具有巨大的艺术概括能力。

他的《四十五年的甘苦》,曾获《人民日报海外版》为纪念建国四十五周年举办的“祖国和我征文”优秀奖。作者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写祖国成立45周年的巨变和成就,表现出“海外的炎黄子孙,魂系中华”的爱国之情,概括性地揭示出“祖国的兴衰,与我们休戚与共”的真切体验,希望中国走上“强国富民”之路,赞颂“中国像个巨人,正在一步一个脚印走向世界!今日的祖国,是一块生机勃勃的开心地”!

三、对中西文化的反思与批判

海外华文文学不同于中国本土文学,就在于它的地域性、民族性、国籍性的多元混杂交融而呈现出来的文学特质。黄运基祖孙三代华侨,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他女儿和外孙、外孙女在美国出生,只会说粤语,汉字认不太多,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美国华人家庭。在黄运基身上无疑保留着勤劳、节俭、坚韧、善良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同时也具有冒险、热情、好动、外向等西方文化的性格特征。他跟美国人在一起,说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办事行动都是美国作派;跟中国人在一起,他又能说一口标准的粤语和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待人接物又很有中国的人情味,是一个兼有中西文化优点而少有其缺点的传奇人物。

黄运基在美国生活了57年,最近10多年来频繁往返于太平洋两岸,差不多每年都回祖国住一两个月。他接触的朋友既有两国的平民、政要,也有文学艺术界的名流、雅士,身处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之中,使他对两国的风俗民情和文化特点都有深刻的了解,因此,在他笔下不乏对中西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如《东西之间》客观地分析了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差异,美国人教育孩子从小要独立,不依赖父母,小时候不喜欢别人叫“小孩子”,但老了又不喜欢别人说他们“老”;中国人教育孩子要听大人和老师的话,要做“乖孩子”,老了就倚老卖老,喜欢别人尊其为“老”;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有时谦虚过头显得虚伪,西方却认为做人要自信,要善于表现自己的特长。这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甚至在一个家庭两代人的观念上也表现出来:女儿生了儿子,作者便和妻子商量在银行给外孙开设一个教育基金账户,每月存入一笔钱作为外孙将来念书的费用,但女儿女婿在感激之余坚决不同意这样做,他们认为孩子18岁以前父母应尽自己的职责,孩子18岁以后就应当对自己的前途负责,做一个自强自立的青年,不应当依赖父母和爷爷辈。

在《太阳月亮资本家》中,作者反思自己在50年代“可爱的纯真和可哀的偏激”,在日记中狂热地歌颂“太阳”,人为地贬低“月亮”。因为受当时政治观念的影响,认为当工人光荣,当 “资本家”可耻,甚至不敢买车、买房。《机上即景》从一对中国中年夫妇贪小便宜,在美国乘飞机时偷偷拿走4个塑料杯和4个玻璃杯,联想到国内飞机起飞前手机铃声大作、讲话很大声,落地时飞机还在滑行便一窝蜂站起来拿行李的混乱现象,作者认为这些都是国民素质不高的表现。

在对中国文化进行反思的同时,黄运基也对西方文化进行了严肃的考问。《暴力文化》指出美国的电影、电视、报纸新闻、图书出版、娱乐场所到处充斥着杀人放火、枪战打斗、强奸抢掠的暴力文化,“目前美国民间拥有各种枪支的总数超过2.3亿支,几乎已到人手一枪的地步美国的卖枪店多过麦当劳汉堡包店”,“当整个社会都处在‘暴力文化’的笼罩下,我们的青少年那原是纯真的心灵都被这种‘暴力文化’所侵蚀时,枪械便成为他们便于拿起的可以杀人的武器,美国校园连续发生的枪杀悲剧与这种‘暴力文化’不无关系”。在《魂断双子楼》中,黄运基在对恐怖分子袭击表现出极为愤慨、对2000多美国公民无辜丧生表示沉痛哀悼的同时,也对美国政府的所作所为进行了深刻反思:“当我们偏袒以色列以暴易暴反恐的同时,我们是不是要冷静理性地反省一下,我们对外面世界的所作所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了?”他呼吁人们“在缅怀逝者期盼冤魂安息的时刻,把眼光看得更远,为未来的世界更美好更和平,点燃希望的烛光”!

吸纳中西文化之长而摒弃两者之短,身处美国而又关心中国和世界的局势及人类命运,使黄运基超越了种族与国籍的界限,能够客观、全面、辨证地看问题,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黄运基的散文倾向于写实风格,忠实于生活的原生状态,揭示历史的真实面貌,小至身边琐事,大至国际风云,都可用来作为散文的题材,在揭示美国华人生活的历史与现状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他既有《漫漫心路七十年》、《香港的黎明》等时空跨度很大、描写重大事件的大手笔,也有《外孙的玩具》、《狱中书简》等从小处落笔、婉约缠绵、亲切感人的小抒情。他的散文,通常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刻见解见长,而不以华丽的语言和多样的技巧取胜。由于多篇文章写到某一个事件,有些细节会有重复之嫌。如果作者不急于把故事像新闻那样简洁地呈现出来,而更多地运用一些叙事策略和修辞手法,作品的美学价值可能会更高。我们期待着“人生七十正壮年”的黄运基先生将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㈤ 美国法律对移民有哪些条文谢谢!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入国。200多年来,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移民迁往美国,使外来移民及其后裔在美国总人口中占99.6%之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美国移民人数呈上升的发展趋势,有1050万合法移民和300万非法移民进入美国。
1952年美国通过的移民与国籍法案,开始建立移民管理的基本模式,制定了全球的总限额数和各国限制数。1965年的移民法取消了种族歧视,并实行类别优先制。1978年修订的移民法,规定每年进入美国的移民总数为29万人,每个独立国家为2万人。1986年由国会通过的《移民改革管理法》,继承了过去移民法将移民分为"无配额移民"和"配额移民"两大类,对"配额移民"的配额分配办法、配额比例作了调整。可以说,美国移民法中有关这两大类移民的规定,构成了美国移民法的主体。目前,美国所沿用的最新移民法,是"1990年11月通过的"1990年移民法"。
1990年颁布的新移民法,主要修改了以下几个方面:
(1)原移民法规定美国每年移民的54万名,新法规定,移民优先类配额增至64万5干名,并且有8万5千个额外名额,供特赦合法外籍人士的家属用。
(2)将第三、第六优先合并,改为"就业移民",名额由过去的每年5万4千增至14万个。
(3)紧缩第六优先,减少了管家、保姆、家庭护理员、厨师的移民配额。低技术性劳工移民的签证配额将从1万8千名降到每年1万名。
(4)限制每年所发H一1不得超过6万5千名,并由1991年10月施行。同时对H一2非专业性临时劳工每年有6万6千个名额的限制。将申请劳工证明简化手续。
(5)香港出生人士将由5千名配额增加到1万名,为时3年,然后再增至一个国家的全额约2万5干名。另外,每年还有1万2千个签证名额给美国公司在香港任职的经理及主管人员。
(6)增列投资移民项目,每年度为投资移民配额为1万名。其投资金额不得少于100万美元,在"郊区"或"高失业区"的投资金额不得少于50万美元,并需雇用至少10名全职员工。
(7)关于结婚移民只要证明是"真诚"的婚姻便不必驱解出境,免除两年外国居住的规定。
(8)外国留学生到美国1年后可在校园外找工作,比旧法提前1年时间。
美国移民法制定原则基本上有两个,一是照顾美国公民的利益,二是考虑美国政府的需要。美国移民法清楚地告诉人们:凡移民美国申请者,一律依照每个国家的固定数额和类别优先制度办理,使每个有意移居美国的外国人,都能不分国别、不分种族,而只依靠个人身份和能力取得移民入境资格。
摘自《世界各国签证与出入境指南》
美国移民法规定,移民是指意图放弃原来居住地与国籍,进入美国永久居留并申请成为美国公民的人。移民签证就是以移居美国定居为目的一种签证,一般须先向美国移民局提出申请,移民局经过严格的审核,给合格者签发一份"批准文件",然后,申请人持该文件向美国驻外领事馆申请移民签证。
美国移民签证是一种另纸签证,确切地说,是一份申请表,即美国领事官员发给约见通知时,寄送的《移民签证和外籍人登记表》,每人一式2份,其中一份填好并在领事官员面前宣誓盖章后,即成为移民入境签证;另一份填好的表则装入信封内,成为移民档案的一部分,加封后由移民者随身携带。移民签证的有效日期是自签发之日起为4个月,持证者可在4个月内的任何时期进入美国。移民签证仅仅是合法进入美国的证明文件,入境时,还需再接受移民局的检查,移民局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在护照上盖上一个临时永久居留权的印鉴,并授予工作许可。几个月以后,移民局才会将正式绿卡寄给你。只有当永久绿卡拿到后,移民美国的过程方告基本结束。
美国移民有许多种类:亲属移民、专业移民、职业移民、投资移民、独立移民以及劳工此移民签证也为多种。
1999年加拿大移民计划
1998年世界各国移民加拿大人数最多的10个自家(地区)是:中国、印度、香港、菲宾、巴基斯坦、台湾、伊朗、韩国、美国和俄罗斯。就独立技术移民单项移民数字而言,1998年人数最多的10个国家(地区)是:中国、巴基斯坦、印度、台湾、伊朗、香港、韩国、国、俄罗斯和菲律宾。
近几年来,中国大陆人士前往加拿大移民的人数不断上升。1995年为13221人,1996高达17530人。以移民人数排列,1995年排第四名,1996年与1997年排第三名,而1998不论是移民总数,还是独立技术移民总数都是第一位,成为移民加拿大人数最多的国家。
摘自《世界各国签证与出入境指南》

申谓移民签证的文件
美国驻外国人使馆或领事馆在收到美国移民局发出的签证批准通知书(1-171表)后,将会向申请人发出OF一169表格,即移民签证书申请人必备文件的说明书。美国大使馆或领事馆要求申请人必须提供的证明文件主要是:
1.护照
一本护照有效期限必须在半年以上,而且发照机关必须允许持照人到美国旅行。年满16岁或16岁以上的儿童,须单独领取本人护照。
2.出生证明
须提供两份经过审查核实的出生纪录,出生证明必须证明出生日期、出生地点及父母双方的的姓名。影印文件必须连同原出生证件,一起呈送美国领事馆审查后方可接受。
3.警方证明。
也称为无刑事犯罪证明。凡是年满16岁或16岁以上的签证申请人都必须提供一式2份警方证明。中国的申请人,是由当地的公证机关出具的无刑事犯罪证明。如果申请人由于以前犯罪而判处刑罚不能获得这份证明,则必须提供法院或者监狱出具的记录文件。
4.照片
每个申请人必须交宽11/4英寸,高13/8英寸,白底彩色,面部左偏20。左右的免冠照片一式3张。照片上右耳必须清晰,头部大小应为宽2.2厘米高2.9厘米的椭圆形。
5.工作证明书

㈥ 美国的《移民法》于哪一年形成

以下是由财瑛出国整理:
从一个国家的历史来说,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移民法诞生得比美国 移民法早, 也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早意识到自己的国家需要优秀的移民。几乎随著1776年美国建国开始, 有关的移民的法律和规定就相继问世,美国掌握移民法的三大执法机构分别是美国国务院,(THE U.S.DEPARTMENT OF STATE)美国国务院通过其在全世界的使馆,领馆执行移民法,就移民事务而言,其最大的功能就是签证。按照规定,任何要进入美国的外国人,无论是移民或非移民都必须在境外使,领馆取得美国签证。

美国移民及归化局(THE U.S IMMIGRATION AND NATURALIZATION SERVICE) 简称移民局(INS)。

美国移民及归化局是移民法的核心执法机构,其专门负责处理移民法和非移民申请案,外国人的出,入,境,边界巡逻逮捕并递解非法外国人,难民审查,惩罚非法雇佣等等.以及美国劳工部(THE U.S DEPARTMENT OF LABOR)

美国移民法既以网罗各国人才为目的,又以保护其劳工市场为宗旨,因此任何要以职业移民申请永久居留者,必须要首先证明,其在美国获得的永久性的工作机会并因此夺去美国工人的工作机 会,而审核该项标准的机构就是劳工部,其提供证明的手段就是劳工证(LABOR CERTIFICATE)三大机构在处理移民事务中,既相互制约,又互为影响,又彼此独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移民美国或进入美国在全世界所有国家中既最容易,又最困难,说它容易,美国所接纳的外国移民为世界第一;说它最难,被美国拒之门外和等在门外的外国人也是全世界最多,符合资格或有益于美国社会的外国人不一定能够来美国,但不符合或无益于美国社会的外国人又未必不能定居美国。而决定这一切的就是繁琐复杂的移民法,再加上各自具有极大酌处权的执法机构。

㈦ 加拿大移民法是哪年颁布的啊

自1869年起,加拿大政府制订了多部法律法规来管理移民入境。第一部正专式的“移民法属”制定与1869年(Immigration Act of 1869)致力于保护移民安全并防止移民收到剥削。此后在1906年,1910年,1919年,1952年多次更改以适应政府的移民政策,最后一次全面修订是在1976年(Immigration Act of 1976),该部移民法是最早清晰全面阐述加拿大移民政策目标,并规定各级政府协商处理移民事务的移民法。

2002年,加拿大国会制订了“加拿大移民和难民保护法”(Immigration and Refugee Protection Act)该法律建立了和移民加拿大有关的目标和路线。它取代了之前的1976年加拿大移民法,成为加拿大现行的移民法规。

㈧ 澳修订《移民法》,十年签证暂时只对中国开放,你有何看法

旅游业是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澳大利亚打算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来到澳大利亚,而中国人是来澳大利亚旅游最多的外国人之一,所以澳大利亚先对中国人开放十年多次往返签证,吸引更多的中国人来澳大利亚旅游,这也是放松对中国人来澳大利亚旅游的限制。英美国家的人来澳大利亚旅游都是免签的,一次性给中国十年多次往返签证,时间很长,接近免签,也能吸引更多中国人来澳大利亚旅游。

㈨ 1924 年五月美国提出排日移民法说明了什么,给世界历史带来什么影响

在英美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白人至上和种族主义政策最盛行的时期。美国在1882年通过第一部《排华法案》。190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要求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日本和中国的孩子必须转往“东方人学校”就读。1907年日本迫于国际压力和美国达成了“日美绅士协约”,即美国不再公开歧视日本侨民,而日本暗中禁止本国国民移民美国,可以说是一项自欺欺人的“面子协议”。1913年加州制定土地所有法,禁止日本人拥有土地所有权。此后又陆续通过了十余种排日法案,包括禁止设立日语学校等。
1919年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团由牧野伸顕带领,针对当时如日中天的“白人至上主义”,日本代表团坚持在筹备中的国联章程里,加入一“种族平等条款”,否则日本拒绝签字。对日本提出的“种族平等条款”,大多数与会国,包括中国代表在内,都投票赞成,各国投票结果是17票中11票赞成。可是英帝国和美国两个代表团却一致反对,又以英帝国代表团内距离亚洲最近的的澳大利亚联邦反对态度最为强烈,澳大利亚总理BillyHughes的名言“在澳大利亚每100人里95个都反对(种族)平等”就是在这时发表的。最终英美的否决了种族平等条款。
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国力遭到巨大损失。到了1924年,美国人干脆连“日美绅士协约”的面子也不再给。当年4月美国下院通过针对日本的移民修正法案,几乎完全禁止亚洲人入境和取得美国市民权。5月美国总统签署了这项法案。7月1日法案正式生效。
消息一出,日本举国哗然。4月24日,大阪市民4000余人集会演说,反对排日法案。东京数千名学生举行游行。6月5日,东京18团体发起对美国民大会,听众达6万人。众多社会1知名学者发表强硬宣言,督促美国反省,反对排日法案。
日本反对排日移民法的运动也得到了亚洲其他国家的支持。1924年11月孙中山在神户发表大亚洲主义演讲,呼吁亚洲民族团结,共同抵抗欧美列强侵略。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托斯表示“美国排日移民法案是西洋帝国主义好战主义之表现”,泰戈尔,阿尔泰斯等人也抨击排日法案为侮辱全亚洲人民的不人道行为,主张针对白人美国,建立有色亚细亚,组成亚细亚自由国民联盟。这从根本说明英美国家是信奉“白人至上的”为以后的二战埋下不稳定因素。

热点内容
黑龙江法官张新 发布:2025-08-29 07:08:18 浏览:704
司法所记录 发布:2025-08-29 06:59:41 浏览:909
劳动法第41条内容 发布:2025-08-29 06:59:40 浏览:869
合同法注册资金5倍 发布:2025-08-29 06:31:16 浏览:669
微博转发图片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29 06:19:03 浏览:847
错时上下班制度涉及的劳动法问题 发布:2025-08-29 06:14:15 浏览:833
涪陵法院电话 发布:2025-08-29 06:03:45 浏览:899
花样直播管理秩序条例 发布:2025-08-29 06:03:41 浏览:258
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责任事项 发布:2025-08-29 06:02:11 浏览:340
行政复议的立法目的 发布:2025-08-29 05:59:56 浏览: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