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默成行为

民法默成行为

发布时间: 2021-11-23 02:06:44

1. 民法上的表示行为都是合法的吗

对的。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条。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是规定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的基本法,其内容包括基本民事主体和关系的定义,民法体系内通用的原则,与法律系谱中相近的重要上位法和下位法的关系等。2017年3月15日由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2017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 1、草案增加了保护胎儿利益的规定,在继承法规定的基础上明确,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未存活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2、草案下调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年龄标准。考虑到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和认知能力都有所提高,草案将民法通则规定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标准从“十周岁”降到“六周岁”,以更好地尊重这一部分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识,保护其合法权益。 3、草案增加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子女对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父母负有赡养、照顾和保护的义务。草案同时扩大了被监护人的范围,将智力障碍者以及因疾病等原因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辨识认知能力的成年人也纳入被监护人范围。 4、草案将法人分为营利性法人和非营利性法人两类,并赋予“非法人组织”以民事主体地位,设专章作了规定。 5、草案对诉讼时效制度作了完善,将现行两年的一般诉讼时效期间延长为三年,同时明确了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强调了诉讼时效的法定性。

2. 民法总则规定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莫氏做出意思表示对吗

对的。

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条。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

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3. 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哪些

‍‍

(一)法律行为成立的共通要件

这是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皆有的要件。因我国民法通则仅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即有效)要件,没有对成立要件作出明确规定,而后公布的合同法对两者稍做了区分,所以,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可以概括为:

(三)法律行为成立的效力

法律行为的成立,表意人必须受意思表示的约束,不得擅自变更和撤回。法律行为成立的效力就是意思表示的成立效力。

‍‍

4.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默示形式是什么意思请举个例子解释

民事法律行为是由意思表示和其他事实要素两部分组成的。其中意思表示形式包括明示形式和默示形式。所谓民事法律行为的默示形式是指民事主体不用语言、文字等方式直接表达其内在意思,而是以实施某种行为或不实施某种行为间接地依法律规定、约定、习惯或常理推知其意思的表示形式。也就是说在一定情况下,行为人不以语言、文字、录音录像等明示方法,而用作为或不作为的事实行为进行意思表示的方式。默示形式必须以特定情况为基础,只有当相对人将行为人作为或不作为的事实行为与这种特定情况联系起来,能够推断出行为人的内心意思时,才能采用。
例如,通过邮购业务购买书箱或药品将购买者来信购买的书箱或药品如数邮寄,即可推定书店或药店同意和顾客设立买卖关系。人之一定举止,在法律上有推定为有一定内容之表示行为者,有认同如此之表示行为者,前者称为推定的意思表示,后者谓之拟制的意思表示⑤。相对于依据法律规定、习惯或合同约定间接推知其意思的表示形式,是在一定条件下采用积极作为的事实行为进行意思表示的形式,是一种作为的默示行为,推定行为之所以可以作为意思表示的方式,在于这种积极的作为能使相对人推断出行为人的内在心意。

5. 默示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

1、默示,指以明示(以语言、文字、或当事人了解其意义的符号直接作出的意思表示)以外的其他方式,间接作出的意思表示。
2、默示分为两种:
(1)推定:从行为人作出的特定积极行为推知其意思表示内容。如A公司司机外出时,车坏了,送去维修,修好后司机将车取走。汽修要求A公司支付维修费用,否则行使留置权。A公司请求宽限一周。(A公司没有直接说还与不还,但是请求宽限的行为,可以推定A公司承认了债务,是一种默示行为)
(2)沉默:即从行为人的单纯沉默(消极不作为)中推知其意思表示的内容。如:A要卖房子给B,但是B一时之间拿不到主意,两人遂约定:B考虑10天,10天未作表示的,视为同意。10天过去了,B没有作出任何表示。AB之间的合同成立。(事先有约定,约定不作为的行为是一种意思表示。)
3、《民能意见》第66条规定:不作为的默示,只有在法律有规定或当事人双方有的情况下,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如果(2)中的例子稍稍改一下,那么B的行为就不是一种意思表示了。如A要卖房子给B,对B说:你考虑:10天未作表示的,视为同意。这并不是两人的约定,也非法定情况。

6. 民法总则默示的规定是怎样的

您好,一、民法总则规定的沉默意思表示的规定
第一百四十条【意思表示的形式】 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
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二、2017《民法总则》是怎么规定意思表示的?
意思表示为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而法律行为是司法自治的实践手段,因此意思表示意义重大。意思表示,指向外部表明意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行为。
1、意思表示的生效
(1)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
(2)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统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数据电文进入其系统时生效。当事人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3)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4)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发布时生效。
2、意思表示的撤回
行为人可以撤回意思表示。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应当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
3、意思表示的解释
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
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不能完全拘泥于所使用的词句,而应当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行为人的真实意思。
根据以上民法总则规定的沉默意思表示的规定,只有在符合当地的交易习惯,或者两者之间存在长期交易活动,或是由于法律所直接规定的情形下可以以沉默的形式建立合同关系。无论是沉默的形式还是明示的方式订立的债权债务关系,都是可以进行撤回的。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7. 民法中的意思表示的默示具体内容是什么

默示是以特定行为表达意思的方式。又可分为积极和消极的行为,

消极的行为即沉默,是指单纯的不作为。

单纯的沉默也可以用来行使形成权

以单方法律行为来行使形成权,而单方法律行为是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包括明示的和默示的,默示的又包括积极的行为和消极的行为,消极的行为就是指单纯的沉默,因此单纯的沉默可以用来行使形成权。

热点内容
黑龙江法官张新 发布:2025-08-29 07:08:18 浏览:704
司法所记录 发布:2025-08-29 06:59:41 浏览:909
劳动法第41条内容 发布:2025-08-29 06:59:40 浏览:869
合同法注册资金5倍 发布:2025-08-29 06:31:16 浏览:669
微博转发图片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29 06:19:03 浏览:847
错时上下班制度涉及的劳动法问题 发布:2025-08-29 06:14:15 浏览:833
涪陵法院电话 发布:2025-08-29 06:03:45 浏览:899
花样直播管理秩序条例 发布:2025-08-29 06:03:41 浏览:258
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责任事项 发布:2025-08-29 06:02:11 浏览:340
行政复议的立法目的 发布:2025-08-29 05:59:56 浏览: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