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对儿童权利的保护

民法典对儿童权利的保护

发布时间: 2021-11-25 08:05:03

民法典对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读后感

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受教育权等。回
《未成年人保护答法》第三条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

⑵ 我国对儿童实行特别保护的法律有什么

我国对儿童实行特别保护的法律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二次修订。

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分为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共九章132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1991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同时废止。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7月1日起施行。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的法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1994年10月27日通过。自1995年6月1日起施行。是为了保障母亲和婴儿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

6、《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是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 1992年4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8号公布 ,自1992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一部法律。是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

(2)民法典对儿童权利的保护扩展阅读:

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1991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批准了《儿童权利公约》,于1992年4月1日开始在中国正式生效。从此《儿童权利公约》成为我国广泛认可的国际公约。

我国向来重视对儿童权利的法律保护,在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中都有大量的关于儿童权利保护的规定,这些规定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精神是相一致。我国对儿童权利法律保护的内容,按儿童权利的性质特征区分,主要有:

儿童的生存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国籍权、名誉权、荣誉权、智力成果权、教育权、接受抚养权、继承遗产权、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权、达到就业年龄的劳动权、请求社会援助权、司法保护权等等。

⑶ 民法典关于儿童的规定

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 传播的有效手段

就是要你好看。

一九五五年九月下旬一天中午,我偷溜上一列从洛杉矶开出、朝圣巴巴拉(Santa Barbara)而去的货运火车。我头枕在行李袋上,翘着腿,注视着天上的滚滚浮云。那是一列慢车,我计划在圣巴巴拉的海滩睡一晚,隔天一大早再偷溜上一列开往圣路易斯-奥比斯蟹(San LuisObispo)的慢车,要不就是等到傍晚七点,溜上一列到旧金山去的直达车。

5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

7编、84章、1260条!

一生各阶段的权利

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

(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未成年人又因其身份的特殊性,

成为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备受关注的部分。

今天,和团团一起来看看

民法典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守护从孕育到成年的各个阶段

胎儿

“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民法典在总则编“自然人”章节中,加入新规,将一个人受保护的起始点前移到了胎儿时期。

“从事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危害人体健康,不得违背伦理道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这不仅为近些年热点的基因编辑等划出红线,也为一个生命从最开始提供法律保障。

八周岁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用通俗的话说,八周岁以上的小孩,就可以“帮家里打酱油了”。

十六周岁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八周岁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守护未成年人最重要的权益

5点速览民法典在维护儿童权益方面

有哪些进步——

一、《民法典·总则编》结合疫情,完善了因疫情等突发状况下对儿童的保护。

结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民法典对监护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规定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该条能有效避免当父母因疫情被隔离而儿童却无人照料的情况,完善了因疫情等突发状况下对儿童的保护。

二、《民法典·物权编》新增“居住权”规定,有利于保障儿童的居住权

物权编的一大看点就是增加了“居住权”的相关条款,目的是实现对社会弱势的保护,比如妇女、儿童、老人。而儿童作为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在未能独立生活前必须依靠在父母或者其他近亲属的抚养才能健康成长,此次意定居住权(可通过协议或者遗嘱方式设立居住权)的出台,给予儿童居住权有充分的协议余地,特别在儿童父母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时候。

三、《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新增部分条款,有利于保障儿童的各项权益

“家风作为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为家庭成员树立了无形的却又无处不在的价值准则。优良的家风支撑着家庭的和谐与平安,塑造着家庭成员的高尚品格和良好行为。家风同样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正,则民风淳。”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李明舜认为,以法律的形式强调树立优良家风,宣示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强力倡导,可以强化家庭和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推进家庭弘扬优良家风的知行合一。而这条规定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家庭中的儿童,儿童需要在一个优良家风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努力塑造高尚品格和良好行为,有利于降低今后未年人或者孩子成年后可能违法犯罪的概率。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将《婚姻法》修改从原本的“任何人”修改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进一步明确了不得危害或者歧视的主体范围。在第二项中扩大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抚养费的范围,包括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进一步保障了虽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权益,比如脑瘫儿、残疾儿、因患病或意外等无法独立生活的非婚生子女等。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明确了离婚后子女抚养问题,父母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由人民法院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同时,增加了已满八周岁的子女自行决定跟谁的条文,尊重已满八周岁的子女的意愿,更有利于子女在其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将《婚姻法》将离婚后未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当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更改为“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这就给将来法院裁判一方负担子女全部抚养费提供了法律依据,现实生活中,一方婚后回归家庭,基本上放弃了自已的职场生涯,离婚后再度回归职场难度可想而知,收入也将会出现断崖式下跌,若判决双方各半负担子女抚养费,极有可能导致子女的生活质量下降,该条规定有利于使父母离婚后的子女其生活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

四、《民法典·收养篇》新增或修改部分条款,完善儿童的收养制度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八条结合我国的二胎政策,将收养人的条件从“无子女”扩大到“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拓宽了收养人的范围,与现行人口政策一致,有利于促进更多的孤儿被收养,回归到正常的家庭生活中。同时,增加了无不利于被收养人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记录的要求。如果收养人有违法犯罪的前科,可能会存在对被收养人不利的情况,该条对收养人条件加以限制,有利于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零二条将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四十周岁的年龄限制,从“男性收养女性”扩大到“收养异性子女”,即增加了“女性收养男性”的限制,其本质上增加了对男性未成年人的保护。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零五条增加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收养评估”,有助于符合收养条件的被收养人和收养人建立合法的收养关系。

五、《民法典·人格权编》新增条款,一定程度扩大儿童的“选取姓氏权”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条规定使儿童的“姓氏权”不再局限于随父姓或随母姓,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专家解读:

民法典解释这5类问题

具体应用到现实中,

会是什么情形?

能解决哪些问题?

来看看法律专家的解读5种情况——

0

1

涉及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条文要点:孩子八岁就可以在某些事项中为自己做主的能力了,不要忽视孩子的权利;十八岁就是独立的民事主体,不能强制干涉孩子的权利。

⑷ 小学五年级民法典对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读后感

《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备受关注的部分,《民法典》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方面究竟有哪些修改和增加,

⑸ 有关幼儿权益保护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幼儿权益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1.6.1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其他法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第二条
国家发展母婴保健事业,提供必要条件和物质帮助,使母亲和婴儿获得医疗保健服务。
国家对边远贫困地区的母婴保健事业给予扶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⑹ 民法典对孩子抚养权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父母双方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⑺ 民法典如何保护少年的我们作文500字

现在的民法典对保护少年儿童起着重要意义,并且出了未成年保护护法

热点内容
房产司法裁定 发布:2025-08-27 21:21:34 浏览:359
公务员法和劳动法 发布:2025-08-27 21:04:46 浏览:680
2018年515日经济法答案 发布:2025-08-27 21:03:52 浏览:81
民间道德院 发布:2025-08-27 20:57:30 浏览:92
法律效力区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发布:2025-08-27 20:57:07 浏览:280
经济法杨紫烜第五版电子版 发布:2025-08-27 20:55:24 浏览:15
法律知识七进上半年总结 发布:2025-08-27 20:54:40 浏览:655
律师考试视频 发布:2025-08-27 20:53:40 浏览:597
公司邀请民法典 发布:2025-08-27 20:51:30 浏览:540
二轮土地合同书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8-27 20:32:59 浏览: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