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和总论
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与往年的区别
您好,民法通则既包括了总则的内容又包括了分则的内容,但多不详尽。这次系统的编纂民法总则就相当于民法通则的总则部分,只是更完备,更具体、更丰富。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民法总则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统领民法典各分编;各分编在总则的基础上对各项民事制度作具体可操作的规定。民法总则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为基础,采取“提取公因式”的办法,将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引领性的内容规定其中,既构建了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也为各分编的规定提供依据,可以说为民法典奠定了“四梁八柱”。民法总则共11章206条,规定了民法的基本规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等内容,确立并完善了民事基本制度。
一、完善了民事基本原则和法律适用规则。
二、完善了民事主体制度。
三、突出了对民事权利的保护。
四、完善了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制度。
五、完善了民事责任和诉讼时效制度。
民法总则规定的上述民事基本制度,突出了对民事权益的保护,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法总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结晶,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典范,是体现党的主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意愿的民法典开篇之作。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❷ 民法总论与民法通则比较
民法通则是现行的民法法律文件。民法总论是指民法中基础的、原则性的规定,这些是与分则来对称的。
❸ 民法总则、民法通则、民法分则这三个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的区别
一、二者制定时所重视的目的不同
《民法通则》1986年4月12号颁布,1987年1月1号开始施行的,《民法通则》制定于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我们面临的是解决中国人吃饭穿衣的温饱问题,当时中国人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不足以满足我们的生活需要,这个背景下的《民法通则》,非常看重经济功能。在《民法通则》第二条里面在表达调整对象的时候,是这样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先谈财产关系,再谈人身关系。《民法通则》第五章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这样安排:第一节是财产所有权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第二节是债务权,第三节是知识产权,第四节才是人身权利,也是先谈财产权利再谈人身权益。说明《民法通则》的确体现出对民法经济功能的重视。
《民法总则》就不同了,《民法总则》制定于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人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足以满足中国人生活的需要。这样的背景下,尽管经济建设仍是核心任务之一,但我们更加重视刚才所说的人文关怀,所以看《民法总则》第二条,在表达民法调整对象的时候这么讲: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二、二者法律理念的不同
《民法总则》把人身关系的民法调整放在了更为优先的序位。再看《民法总则》第五章关于民事权利规定的四个条文:109、110、111、112条,是对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尤其是确认保障自然人各种类型的人身权益的法律规则。113条以下的条文才是对各类财产权益进行确定和保障的规则,相对于《民法通则》第五章安排序位有明显的调整,这是《民法总则》相对于《民法通则》更加关注人文关怀理念的贯彻和体现。可以说,在精神气质方面,《民法总则》所做的调整,很多具体规则有较大的区别。
如:《民法总则》把人身关系的民法调整放在了更为优先的序位。再看《民法总则》第五章关于民事权利规定的四个条文:109、110、111、112条,是对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尤其是确认保障自然人各种类型的人身权益的法律规则。113条以下的条文才是对各类财产权益进行确定和保障的规则,相对于《民法通则》第五章安排序位有明显的调整,这是《民法总则》相对于《民法通则》更加关注人文关怀理念的贯彻和体现。可以说,在精神气质方面,《民法总则》所做的调整,很多具体规则有较大的区别。
❹ 王泽鉴的民法总论与史尚宽的民法总则的区别什么
都是好书
❺ 民法总则、民法通则、民法总论的区别是啥啊
民法通则是现行的民法法律文件。
民法总则是和民法分则相对的,是指民法中基础的、原则性的规定。
民法总论学术性较强,大多数时候用在学理上而不是立法之中。
❻ 民法典和民法总则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如下:来
1、定义不同源
①民法通则是中国对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是民法体系中的一般法;
②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则编,规定了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
2、来源不同
①民法通则在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修订通过,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②民法总则在2017年3月15日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3、目的不同
①民法通则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②民法总则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