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日系民法

日系民法

发布时间: 2021-11-26 10:21:28

1. 以不能以情代法为题的作文

不能以情代法

一说到情理与法,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两者的冲突,即人们常说的“合法不合理”、“合理不合法”,特别是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为了强化戏剧效果和戏剧冲突,往往
使得这种冲突或者说对立显得尤其突出,不可否认,情理与法理之间的确有一些不一致的地方,法律适用中应当以法律为依据,而法理一般低于情理的要求,因而
“合法而不合情理”有其一定的正当性,但应当说明的是,影视作品中这种与法对立的“情理”不是真正的“情理”,这种“情理”被理解成了一种人们的感情认
识,真正的情理,即人情事理,是指人的常情和事情的一般道理,当然,它还有更高一层意思,那指的是道德伦理,是社会公认的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情理就是
人伦”。

情理以道德伦理为基本内涵,而道德伦理往往是法律的基础,特别是在民事法律中,这种体现更为直接或密切,甚至可以说,情理往往代表着法的价值取向,比如,
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它是道德伦理的直接法律化的产物,它被称为帝王条款,是法的最高基本原则;又如公序良俗原则(即我国《民法通则》第七条规定的民事
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则更是直接体现着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

情理作为人之常情和事物的常理是一种现实的既有状态,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情理构成法律运作的实际环境与情况,因而在法
律适用中情理必然成为必须考虑的现实因素,它甚至直接影响到对事实的认定和处理。也正因为如此,法律的适用特别是法律的推理要以情理为基础,要将情理与法
律的价值统一起来,从而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而如果不考虑情理,就会导致认定事实的不便或导致案件的处理虽然合法而不合实际生活的要求,难以得
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比如前些年曾出现过的因一个装修工人在所装修的房屋内自杀,从而导致房主要求装修公司将该房购买,而由其另外购置新房的案例,如果仅从
法律上看,该房装修工人在房内自杀,并未对房屋的居住使用功能造成任何损害,因而房主的要求理应驳回,但是通过电视台采访公众,公众却一致认为房屋损失相
当明显,房主请求合理。
那么,除了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这一个原因外,在法律适用中考虑情理,还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

其一,可以通过推定而认定案件事实,从而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并减轻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在民事诉讼中,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当事人对自己所主张的事实
负有举证责任,而这种证据的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案件法律后果的不同,但是由于案件发生的客观不可再现性及偶然性、复杂多样性,许多案件如果不考虑情
理,片面的追求证据的客观充分,将会导致许多案件事实无法查清或大大加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因此,在具体案件中,依据各种间接证据,其它已知事实,借助经
验法则、逻辑规则、法律规定对案件事实进行推定,显得格外重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亦规定,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法则能够推定
出另一事实的,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比如,两个人发生纠纷,甲被乙打了一巴掌,甲到法院诉称其背部大面积脱皮系被乙一巴掌打伤所致,要求乙赔偿损失,已知
当日系夏天、天晴,甲当日未穿上衣在太阳下晒了几个小时,且甲平时很少晒太阳,而乙主张甲的损失非打所致而是太阳灼伤所致的理由就不需证明,因为根据本案
已知事实和一般生活经验,打一巴掌不会造成甲的脱皮,而阳光灼伤可导致,故甲的那种损失显然系太阳灼伤。而如果不考虑情理,非要乙举证证明(对甲的伤进行
法医鉴定),则一方面显然加重乙的负担,也是对诉讼资源的浪费。当然,由于对事实的认定系推定,故法律也允许对方当事人提交相反的证据以推翻这种推定。

其二,正确考虑情理也有利于正确的理解和适用法律。比如,甲房地产公司卖给乙一间二楼房子,可该栋楼房没有上楼的楼梯,乙起诉甲公司要求补充修建,甲公司
则辩称其与乙的合同中并未约定有楼梯,因而其未违约,不应当再修建。如果不考虑情理,乙公司的辩解也是事实,其与甲的合同中确实没有约定提供楼梯,那么乙
公司的主张成立了?很显然,这种主张不成立,因为基于社会经验判断,该栋房屋应当有楼梯,这是人人共知的事实,这无需在合同中约定,如果不考虑情理,机械
的适用法律,必然导致适用法律错误。

当然,考虑情理也不是无原则的,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情理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很可能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
面,因而法律所考虑的情理应当是确定的情理,即被人们所普遍接受的、稳定性强,体现一定的规律性的情理,它能够反映人们对生活现象的一般规律性的认识,否
则,如果扩大化的理解情理,就会丧失判断标准,从而导致认定事实错误或者扰乱审判思路。其次,情理应当在法律的适用前提下和范围内去理解,即不能脱离法律
去适用情理,换句话说即情理必须在法律的界限内去适用。
只有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时,正确考虑情理,才能使法律适用的结果正确的反映社会生活的一般规律,从而真正实现法律公平与正义的价值诉求。

2. 法学是否有必要到日本留学

1.在日本从事纯粹的法律工作,这样的工作确实不容易找到;
2.我从业这么多回年,办理的法学本科毕业答,在日本法学修士毕业的学生,留在日本工作的居多,当然也有创业的和回国工作的。这次我们去日本采访的时候,正好碰到一个庆应大学法学硕士即将毕业的学生,她说已经接到了几个企业的就职内定,都是跟商贸有关的,这个学生说:日本的硕士课程也是一个素养修炼的过程、也是扩展人脉的过程、而且对外贸易工作会涉及到一些法学相关知识,她相信自己会有用武之地的。之前到大阪大学院研究反垄断法的一个学生,也顺利留下日本一家商业公司工作,负责行政方面,反馈大抵也是如上内容;
3.申请日本的研究生,日本的教授说的很多的就是这是一个学术研究的场所,不是提供就业技能的学习过程。我觉得大学的背景、学习的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到名牌大学的学习目的。功利性不用特强,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未来的事情,也都顺其自然比较好,主要看您是不是还是想学习自己本专业?

3. 日本公认最美的女明星,你认识几位

斋藤飞鸟

18岁的偶像兼女演员桥本香奈是日本娱乐界最新出现的明星巨星之一。她被标记为“超越可爱的本地偶像”,“超越天使的偶像”和“一千年出现一次的才能”,并以其迷人的微笑和自然之美而受到赞誉。她于1999年2月3日出生于日本福冈县,从DVL的日本流行女团Rev.开始,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她还有一个双胞胎哥哥和一个哥哥。

4. 法律大神急求 求一个易混淆案例 感觉可以用适用民法也可以适用XXX法 最后民法解决的

一说到情理与法,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两者的冲突,即人们常说的“合法不合理”、“合理不合法”,特别是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为了强化戏剧效果和戏剧冲突,往往使得这种冲突或者说对立显得尤其突出,不可否认,情理与法理之间的确有一些不一致的地方,法律适用中应当以法律为依据,而法理一般低于情理的要求,因而“合法而不合情理”有其一定的正当性,但应当说明的是,影视作品中这种与法对立的“情理”不是真正的“情理”,这种“情理”被理解成了一种人们的感情认识,真正的情理,即人情事理,是指人的常情和事情的一般道理,当然,它还有更高一层意思,那指的是道德伦理,是社会公认的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情理就是人伦”。
情理以道德伦理为基本内涵,而道德伦理往往是法律的基础,特别是在民事法律中,这种体现更为直接或密切,甚至可以说,情理往往代表着法的价值取向,比如,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它是道德伦理的直接法律化的产物,它被称为帝王条款,是法的最高基本原则;又如公序良俗原则(即我国《民法通则》第七条规定的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则更是直接体现着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
情理作为人之常情和事物的常理是一种现实的既有状态,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情理构成法律运作的实际环境与情况,因而在法律适用中情理必然成为必须考虑的现实因素,它甚至直接影响到对事实的认定和处理。也正因为如此,法律的适用特别是法律的推理要以情理为基础,要将情理与法律的价值统一起来,从而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而如果不考虑情理,就会导致认定事实的不便或导致案件的处理虽然合法而不合实际生活的要求,难以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比如前些年曾出现过的因一个装修工人在所装修的房屋内自杀,从而导致房主要求装修公司将该房购买,而由其另外购置新房的案例,如果仅从法律上看,该房装修工人在房内自杀,并未对房屋的居住使用功能造成任何损害,因而房主的要求理应驳回,但是通过电视台采访公众,公众却一致认为房屋损失相当明显,房主请求合理。
那么,除了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这一个原因外,在法律适用中考虑情理,还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
其一,可以通过推定而认定案件事实,从而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并减轻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在民事诉讼中,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当事人对自己所主张的事实负有举证责任,而这种证据的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案件法律后果的不同,但是由于案件发生的客观不可再现性及偶然性、复杂多样性,许多案件如果不考虑情理,片面的追求证据的客观充分,将会导致许多案件事实无法查清或大大加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因此,在具体案件中,依据各种间接证据,其它已知事实,借助经验法则、逻辑规则、法律规定对案件事实进行推定,显得格外重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亦规定,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法则能够推定出另一事实的,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比如,两个人发生纠纷,甲被乙打了一巴掌,甲到法院诉称其背部大面积脱皮系被乙一巴掌打伤所致,要求乙赔偿损失,已知当日系夏天、天晴,甲当日未穿上衣在太阳下晒了几个小时,且甲平时很少晒太阳,而乙主张甲的损失非打所致而是太阳灼伤所致的理由就不需证明,因为根据本案已知事实和一般生活经验,打一巴掌不会造成甲的脱皮,而阳光灼伤可导致,故甲的那种损失显然系太阳灼伤。而如果不考虑情理,非要乙举证证明(对甲的伤进行法医鉴定),则一方面显然加重乙的负担,也是对诉讼资源的浪费。当然,由于对事实的认定系推定,故法律也允许对方当事人提交相反的证据以推翻这种推定。
其二,正确考虑情理也有利于正确的理解和适用法律。比如,甲房地产公司卖给乙一间二楼房子,可该栋楼房没有上楼的楼梯,乙起诉甲公司要求补充修建,甲公司则辩称其与乙的合同中并未约定有楼梯,因而其未违约,不应当再修建。如果不考虑情理,乙公司的辩解也是事实,其与甲的合同中确实没有约定提供楼梯,那么乙公司的主张成立了?很显然,这种主张不成立,因为基于社会经验判断,该栋房屋应当有楼梯,这是人人共知的事实,这无需在合同中约定,如果不考虑情理,机械的适用法律,必然导致适用法律错误。
当然,考虑情理也不是无原则的,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情理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很可能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因而法律所考虑的情理应当是确定的情理,即被人们所普遍接受的、稳定性强,体现一定的规律性的情理,它能够反映人们对生活现象的一般规律性的认识,否则,如果扩大化的理解情理,就会丧失判断标准,从而导致认定事实错误或者扰乱审判思路。其次,情理应当在法律的适用前提下和范围内去理解,即不能脱离法律去适用情理,换句话说即情理必须在法律的界限内去适用。
只有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时,正确考虑情理,才能使法律适用的结果正确的反映社会生活的一般规律,从而真正实现法律公平与正义的价值诉求。

5. 用人单位可以和个人签劳务协议吗

可以。

一,单位(用人单位是劳动立法中的专用名称)可以与个人签订"劳务"协议(合同),法律无禁止规定.

二,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

1、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适用的法律不同

劳动合同适用的法律为:《劳动法》、《劳动合同法》。 劳务合同适用的法律为《民法通则》、《合同法》 《侵权责任法》《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签订的形式不同

劳动合同则必需是书面合同。劳务合同既可以是书面合同,也可以是口头合同。

3、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解决纠纷的程序不同

劳动合同纠纷普遍先经过劳动仲裁,未经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先行处理,人民法院一般不予受理。 劳务合同,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劳动保障不同

劳动合同,企业要缴纳政府规定的五险一金等,并承担劳动风险。 劳务合同,无需为劳动者缴纳社保,并不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负责,由提供劳动的劳动者自行负责。

5、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不同

劳动合同是工资,国家有最低工资的限定,不能低于最低工资。同时,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以2000元为起征点,不同额度的缴纳税率也不同。

劳务合同是劳务费,国家没有最低限额的规定。同时,劳务费按劳务所得缴税,每次收入在800元以下不交税,800元以上按20%交税,但每月收入不限次数。

6、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解除时赔偿方式不同

劳动合同解释劳动合时,要求提前申请或通知,企业解除时,要给劳动者相应的赔偿。劳务合同可随时协商解除,不用提前通知,也无需赔偿.

7,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管理方式不同

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劳务合同的被雇用者无需接受雇主的管理.

8,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工作持续性不同

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有长期、持续、稳定工作;劳务合同中,一般是以完成一项或几项工作为目的,不具有长期、持续、稳定的特征。

(5)日系民法扩展阅读:

劳务合同是指以劳动形式提供给社会的服务民事合同,是当事人各方在平等协商的情况下达成的,就某一项劳务以及劳务成果所达成的协议。

一般是独立经济实体的单位之间、公民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产生。

劳务合同不属于劳动合同,从法律适用看,劳务合同适用于合同法以及民法总则和其它民事法律所调整,而劳动合同适用于劳动法以及相关行政法规所调整。

种类有两种,一种是生产过程与交换过程的统一,消费过程可以独立于外,如服装加工,家具制作等等。

还有一种是劳动者的劳动与购买者的消费同步,劳动者提供使用价值的过程,如饮食、理发等等,劳动行为以劳动成果的形式呈现。

实践中,人们通常将提供活劳动服务的过程称之为劳务。与劳务有关的合同很多,除了雇佣之外,尚有承揽、出版、运送、委托、行纪、居间、寄存、仓储等。

劳务合同的概念很宽泛,没有明确统一的法律定义。

参考资料:劳务合同——网络

6. 民法适用中的情理与法理的辨证关系

情理以道德伦理为基本内涵,而道德伦理往往是法律的基础,特别是在民事法律中,这种体现更为直接或密切,甚至可以说,情理往往代表着法的价值取向,比如,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它是道德伦理的直接法律化的产物;

是法的最高基本原则;又如公序良俗原则(即我国《民法通则》第七条规定的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则更是直接体现着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

情理作为人之常情和事物的常理是一种现实的既有状态,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情理构成法律运作的实际环境与情况,因而在法律适用中情理必然成为必须考虑的现实因素,它甚至直接影响到对事实的认定和处理。

也正因为如此,法律的适用特别是法律的推理要以情理为基础,要将情理与法律的价值统一起来,从而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而如果不考虑情理,就会导致认定事实的不便或导致案件的处理虽然合法而不合实际生活的要求,难以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具体论述:

比如前些年曾出现过的因一个装修工人在所装修的房屋内自杀,从而导致房主要求装修公司将该房购买,而由其另外购置新房的案例,如果仅从法律上看,该房装修工人在房内自杀,并未对房屋的居住使用功能造成任何损害,因而房主的要求理应驳回,但是通过电视台采访公众,公众却一致认为房屋损失相当明显,房主请求合理。

(6)日系民法扩展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1954年至2001年近半个世纪里4次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致力于制定一部属于自己的民法典。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4次尝试编纂民法典的努力均未能取得预期结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任务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随即启动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并作出了先制定民法总则、再系统整合民事法律的“两步走”的民法典编纂工作部署。经过两年多的论证、征求意见、修改,民法总则按预定进程顺利制定出来,民法典编纂工作由此迈出关键性一步。

我国要实现几代人孜孜以求的“民法典之梦”,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鉴于之前民法典编纂工作一再受挫的教训,一些人担忧这次民法典编纂工作也难以顺利完成。这次民法典编纂工作之所以能够按预期目标顺利推进,是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外部环境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这为民法典的编纂奠定了经济体制基础。民法典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民法总则的制定。

从民法学自身来说,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民法理论研究已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批判借鉴外国法学理论、制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国民法学体系。

此外,从司法实践来看,法官已具备比较好的法学素养,形成了较为正确的适用法律的思维。同时,人们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有了很大提高,更加希望自己的权利能够得到法律保护,这是制定民法典的群众基础。

民法总则的制定彰显了党和国家编纂民法典的坚定决心,打消了一部分人对我国民法典立法能力的怀疑。民法总则的顺利通过,也推动我国民法典编纂工作真正驶入快车道。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内,我们还要完成民法典分则各编的整合修订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这需要相关部门、民法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群策群力、再接再厉,为编纂一部结构合理、体系完备、规范科学的中国民法典继续努力。

参考资料:网络——法理

参考资料:网络——情理

参考资料:人民网——民法总则的时代意义

7. 民事二审终审后执行期限是多久

从被执行人收到的二审判决书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两年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如果在此二年内出现执行时效中止或者中断的情况,则施用诉讼时效中止或者中断的规定计算执行期间。同时,两年的执行期间的起算日系生效的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则应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算。二审判决是生效的终审判决,自被执行人收到二审判决后,如果二审判决规定了履行期间,则从二审判决确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算两年执行时效。如果二审判决是维持原判等判决,则按一审法院确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两年执行时效。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条款:
第一百七十五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第二百三十九条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热点内容
基金定投法规 发布:2025-08-27 17:31:00 浏览:540
学法网行政法期限 发布:2025-08-27 17:30:02 浏览:722
司法局扫黑除恶法律援助工作 发布:2025-08-27 17:27:07 浏览:74
深圳杀狗立法 发布:2025-08-27 17:20:06 浏览:966
林州法院高 发布:2025-08-27 17:19:57 浏览:84
道德是实在吗 发布:2025-08-27 17:19:49 浏览:710
出国当律师 发布:2025-08-27 17:08:52 浏览:472
山东民间融资法规 发布:2025-08-27 17:06:11 浏览:865
论司法的正义 发布:2025-08-27 17:04:58 浏览:585
方志平小商法 发布:2025-08-27 17:03:50 浏览: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