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保卫对象
1. 犯罪对象是指什么
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作用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人或者物。
大多数具体的犯罪行为,都直接作用于一定的标的,使之发生损毁灭失或归属、位置、状态、行为方式等的变化,使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受到危害,进而阻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对社会造成危害。人们对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认识过程,往往开始于对犯罪对象的感知,进而认识到犯罪对象所代表的,受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受到危害的情况,确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和构成犯罪的性质。
犯罪对象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的特征。犯罪对象的客观实在性表现为它一经犯罪行为作用,就成为客观的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任何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对象,必然或多或少地在犯罪对象方面留下其作用的痕迹与影响,从而忠实、准确地反映了犯罪行为对其作用时的实际情况,这一特点,使犯罪对象在刑事诉讼中具有提供证据和检验证据的双重功能。犯罪对象的可知性,表现为尽管其纷繁复杂,但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
2. 刑法中一般预防的对象主要是
您好,所谓一般预防,是指防止尚未犯罪的人走上犯罪道路。一般预防的对回象不是犯罪分子,而是没答有犯罪的、可能实施犯罪的社会成员。
在刑罚执行时应侧重特殊预防,因为刑罚执行的对象是具体的犯罪人,行刑的目的是就是要将受刑者改造为守法公民,使之不再犯罪。社会上的不稳定分子、没有改造好的刑满释放分子、逃跑的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等遇有适当的时机就可能进行危害社会的犯罪活动,人民法院通过对犯罪分子判处刑罚,用具体实际的案例说明什么行为是法律禁止的行为,并警告社会上的不稳定分子,法不可违,罪不可犯,在我们的国家里谁犯了罪都脱逃不了刑罚惩罚。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3. 刑法保护的首要对象是国家安全吗
现在司考主要还是针对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国家安全其实被放在最后一位。当然你可以这样想
4. 刑法规制的对象是什么
您是说,刑法调整对象吗?是危害行为所作用的人或物。即受保护的法益。
5. 我国刑法的斗争对象是
犯罪行为。刑法第二条【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
6. 关于刑法上犯罪行为对象问题
首先说一下犯罪对象和犯罪客体之间的区别。
比如抢劫犯罪,犯罪对象,可能是财务的所有人、持有人,但是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财产和人身权。
对于A和D来说,是一个意思,就是说犯罪都有犯罪对象或者是犯罪行为的组成部分。这两种说法欠考虑。比如脱逃罪,就没有犯罪对象。
选项C说法不对。行为对象,只是区分标准之一。还要看具体的罪犯构成以及实际情况。区分比较复杂,需综合考虑。但是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也就是通过犯罪对象所反映出的社会关系。
7. 我国刑法惩罚的对象和手段是什么
对象是犯罪分子。手段是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死刑,另外有缓期和立即执行。
8. 刑法的威慑功能所针对的对象是
没有犯罪的人,可能犯罪的人
9. 刑法的调查对象是什么
刑法的调查对象是:
、
10. 刑法规定的有期徒刑的适用对象有哪些
有期徒刑的适用对象包括了:
1、长期徒刑适用于罪行比较严重,情节恶劣、人身危险性较大的罪犯;
2、中期徒刑的刑期幅度范围较广,适用面也较宽,一般是普通的刑事犯罪;
3、短期徒刑适用于犯罪情节较轻的犯罪。
第四十七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五条
有期徒刑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条、第六十九条规定外,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第四十六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
第四十七条
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