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司法文书是
① 司法机关依法制作的司法文书是〖〗的司法公文
司法公文,包括司法机关出具的承载法律效力的司法文书(文件)。
司法文书是指侦查、检察、审判、执行、公证等司法机关在处理各类案件的各个环节、步骤上形成与使用的专用文书。主要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如判决书、裁定书等;也包括不直接发生法律效力,但对执行法律有切实保证作用的文书,如诉状、司法建议、执行文书等等。
司法文书的种类很多,按参与诉讼活动的不同职能的机关分为以下几类:
侦查机关,主要有控告、检举书,控告、检举笔录,自首书,讯问、勘验、检查、搜查笔录,立案报告,案件侦查终结报告,提请批准逮捕书,逮捕证,通缉令等;
检察机关,主要有起诉(免于起诉)决定,批准(不批准)逮捕决定,起诉书,抗诉书,补充侦查意见书等;
审判机关,主要有诉状,开庭通知书,案件审理终结报告,调解书,判决书,裁定书,执行通知书,审判庭笔录,合议庭评议笔录,宣判笔录,刑事判决布告等;
司法行政机关(非监禁刑罚执行机关),主要有:受司法机关委托的调查评估报告书、解除矫正决定书、处理意见书、警告决定书、撤销缓刑(或假释)建议书、收监执行建议书、减刑建议书、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等。
公证机关,在公证程序中形成的有证明书、委托证明书等公证书。
② 什么是"准司法性质"
简单地说,司法机关行使的职权的行为,比如审判权,就是具有司法性质的.其他机关如行内政机关行使的权容利没有司法性质.
有些时候行政机关也有少量的行为,如行政裁决,带有司法性质,但行政机关不是司法机关,这类行为就是准司法性质的.
③ 司法文书与法律文书的区别
1、、司法文书是指侦查、检察、审判、公证等司法机关在处理各类案件的各个环节、步骤上形成与使用的专用文书。主要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如判决书、裁定书等;也包括不直接发生法律效力,但对执行法律有切实保证作用的文书,如诉状等。
2、法律文书要比司法文书的外延大的多,只要是有法律意义的文书都可以称为法律文书。如:行政机关的处罚决定书。
④ 司法文书的概念是什么急
侦查、检察、审判、公证等司法机关在处理各类案件的各个环节、步骤上形成与使用的专用文书。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如判决书、裁定书等;也包括不直接发生法律效力,但对执行法律有切实保证作用的文书,如诉状等。司法文书作为书面依据和凭证,代表国家意志,适用法律,惩罚罪犯,保护公民,调整国家、集体(团体)、个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保障社会秩序。其制作须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确定生效之后的判决书、裁定书等,在执行上具有强制性。司法文书的种类很多,按参与诉讼活动的不同职能的机关分:侦查机关,主要有控告、检举书,控告、检举笔录,自首书,讯问、勘验、检查、搜查笔录,立案报告,案件侦查终结报告,提请批准逮捕书,逮捕证,通缉令等;检察机关,主要有起诉(免于起诉)决定,批准(不批准)逮捕决定,起诉书,抗诉书,补充侦查意见书等;审判机关,主要有诉状,开庭通知书,案件审理终结报告,调解书,判决书,裁定书,执行通知书,审判庭笔录,合议庭评议笔录,宣判笔录,刑事判决布告等;在公证机关形成的有证明书、委托证明书等公证书。 控告、检举书 控告人、检举人提出的控告、检举事实的书面材料。 控告、检举笔录 控告人、检举人以口头方式提出控告、检举事实,由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所作的笔录。 自首书 犯罪人对自己犯罪行为向司法机关自首时写出的书面材料。 讯问笔录 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在讯问被告时,对于被告人陈述的有罪和犯罪情况或者无罪的辩解等所作的笔录。 勘验、检查笔录 侦查人员、法医师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等进行勘验、检查后,对有关情况写成的笔录。 搜查笔录 侦查人员为搜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对被害人和可能隐藏罪犯和犯罪证据的人身、物品、住处等进行搜查后,对有关情况写成的笔录。 立案报告 根据控告、检举、自首材料或公安机关侦查发现的犯罪案件,经初步审查和侦查,确认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写出的报告,用以确定案件的成立和指导侦查工作。 案件侦查终结报告 侦查机关经过侦查、预审,已经破案,确认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和充分,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时写出的上报材料,简称破案报告。它反映案件的全部侦查活动情况与侦查结果,以作为起诉的依据。 提请批准逮捕书 侦查机关写出的逮捕人犯的书面请求,送检察机关审批。 起诉(免于起诉)意见书 侦查机关对于立案的案件,经侦查、预审终结,认为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依法提出的应追究(或因某种原因不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书面意见。连同有关案卷和证据材料一起移送检察机关审查。 逮捕证 侦查机关执行逮捕人犯时所出示的证件。 拘留证 侦查机关依法拘留人犯时所出示的证件。 搜查证 侦查人员执行搜查任务时向被搜查人出示的证件。 通缉令 侦查机关为追捕在逃的被告人归案而发出的命令,用以取得各机关和广大群众的协助。 起诉(免于起诉)决定 检察机关认为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和充分,应依法追究(或因某种原因不追究)刑事责任而作出的书面决定,用于发给侦查机关、被告人及其所在单位和被害人。 批准(不批准)逮捕决定 检察机关审查侦查机关的提请批准逮捕书后作出的决定,用于发送侦查机关。 起诉书 检察机关根据起诉决定向审判机关提出的公诉,又叫公诉书。在开庭审判时由公诉人在审判庭上宣读。其副本在开庭前送给被告人。 抗诉书 地方检察机关认为本级审判机关的一审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时,向上一级审判机关提出重新审理的书面请求。 补充侦查意见书 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人犯的案卷材料,经审查后认为证据不足或主要犯罪事实不清时,作出的要求侦查机关补充侦查的书面意见。 诉状 被害人或监护人就某一事件,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向审判机关提出起诉的书面材料,又叫自诉状。 开庭通知书 审判机关于开庭审理案件前,将开庭时间、地点预告检察机关、辩护人、证人等的书面通知。 案件审理终结报告 审判人员将案情及处理意见提请上级审批时写出的书面报告,简称审结报告或结案报告。 调解书 审判机关对于通过调解方式处理的民事纠纷案件所作出的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文书。 判决书 审判机关对于审理终结的案件,向诉讼当事人作出的处理决定。其内容为: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确定被告有无犯罪、犯何种罪,适用何种刑罚或免除刑罚等。判决书用于当庭宣告,并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检察机关。 裁定书 审判机关在案件审理或判决执行过程中,就诉讼程序或部分实体问题所作出的处理决定。如:对于缺乏罪证和被告人行为不构成犯罪的案件,经向自诉人说服撤回自诉而自诉人不接受时,审判机关则可用裁定书予以裁定驳回,将裁定书发给当事人;进行二审的审判机关,对于不服一审判决的上诉或抗诉案件,经审理后认为原判决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正确、量刑适当时,可用裁定书驳回上诉或抗诉,维持原判。 审判庭笔录 书记员对法庭审判的全部活动所作的笔录。它是记录审判工作和制作判决书的重要依据,又是二审审判机关审查原审全部审判活动的重要依据。 合议庭评议笔录 审判人员在案件审理终结,退庭对案件进行评议时所作的笔录。 宣判笔录 审判机关在宣告判决时所制作的笔录。 执行通知书 审判机关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交付执行时制作的文书,送达监狱或其他劳动改造场所执行。 刑事判决布告 审判机关将刑事判决的罪犯、有关犯罪事实和处理情况,告知有关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公开张贴的文告。 公证书 公证组织接受当事人申请公证,依法对其法律行为或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件和事实,确认其真实性与合法性的证明书。它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非诉讼性质的书面证明,如用于:证明合同、委托、遗嘱、继承、收养等法律行为,证明结婚、离婚、学历、经历、出生、死亡、失踪、亲属关系等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
麻烦采纳,谢谢!
⑤ 准司法权是什么意思麻烦解释详细点
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证券法赋予了中国证监会以准司法权,而证监会出台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冻结、查封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更是对准司法权的行使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让广大股民感觉到准司法权正切切实实地向我们走来。毫无疑问,证监会拥有准司法权对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是一个不小的利好,我国证券市场违法犯罪案件屡发不止的现状可望得到改善。
准司法权:国际通行我国首次
赋予证券监管机构一些准司法权,是这次证券法修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这在我国行政执法部门中还比较少见,但却是国际通行的做法。这主要是因为,证券违法犯罪往往表现为危害易于扩大、蔓延,证据容易毁损、灭失,资金容易隐匿、转移,如不及时制止和控制,不仅案件本身难以查证,难以处罚,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危及市场的安全运行。基于这些考虑,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赋予证券监管部门必要的行政执法权,使其在监管中可以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
《实施办法》颁布之前,我国证监会只有行政处罚权,没有行政执法权,即所谓的准司法权,因此只能通过司法机关申请冻结。实践中,往往因为跨部门申请手续及审批过程较长,贻误时机、损失扩大。
准司法权的具体内容
这次新证券法修改新增的执法权,最重要的执法手段之一就是冻结、查封权。作为执法程序的规定,《实施办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解决谁申请、谁审查、谁决定、谁执行、谁监督的问题,严格规定证券监管机关冻结、查封和限制证券买卖的实施步骤,各环节相对独立,各负其责,分工合作,保障执法过程的规范化。二是统一申请书、决定书、通知书等执法文书的内容、格式,告知当事人及协助执行单位的权利、义务及配合责任,提高相关措施的实施效率。
依照法律规定,证监会在对证券违法案件进行调查、审理或者执行时,发现涉案当事人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实施冻结、查封措施:一是已经转移、隐匿违法资金、证券等涉案财产的;二是可能转移、隐匿违法资金、证券等涉案财产的;三是已经隐匿、伪造、毁损重要证据的;四是可能隐匿、伪造、毁损重要证据的;五是其他需要及时冻结、查封的情形。对于什么是重要证据,哪些情形属于可能转移、隐匿、伪造、毁损,在办法中都有详细规定。
那么,冻结、查封的对象主要有哪些?根据新证券法第一百八十条第六项的规定,证券监管机构有权冻结、查封涉案当事人的违法资金、证券等涉案财产及重要证据。主要包括:涉案当事人资金账户和银行账户的资金和存款;证券账户中的有价证券;动产(如办公设备)、不动产(如房屋)、特定动产(如汽车)及其他财产权(如股权);对案件调查有重大影响、对案件定性有关键作用、不可替代或者具有惟一性的重要证据。
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被冻结、查封的当事人也并不是完全无可作为。《实施办法》设置了多渠道的救济措施,比如实施时当事人有权陈述和申辩,执行人员应该听取并记录;账户被冻结后,证券持有人提出出售部分或者全部被冻结证券的请求,经审查认为确有必要的,可以将该部分或者全部被冻结证券解冻;当事人提供相应担保的,经中国证监会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解除冻结、查封措施;涉案当事人对冻结、查封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行政复议等。
准司法权:制衡下的权力
有权力,就有责任和对权力的制衡。《实施办法》规定,如果中国证监会案件调查部门、审查部门及派出机构未按规定程序实施冻结、查封等措施,致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遭受重大损害的,依法给予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应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业界认为,“冻结、查封”权力使得证监会的调查监管力度得到了本质上的加强,而不再只是敲山震虎式的行政约束。但准司法权的落实,最终还需要司法权作支撑,需要其他配套的法规。如果法院仍然拒绝受理有关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的民事赔偿案,仍然拒绝小股东的集体诉讼,那么证监会的准司法权也就会流于形式。同时,这一权力的行使应该是慎重的,用严格的机制和程序做保障,将权力的行使过程公之于众,主动接受市场和全社会的监督
⑥ 什么是准司法性
比如行政抄机关的裁决行为,虽然行政机关不是司法机关,但是他的行为属于与司法者行为像类似的居中裁判行为.
这种行为又与司法行为不同,不如不具有终局裁判性,仍然受到行政法的制约.
仲裁机构的仲裁行为也可以类次称为准司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