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争议刑法案例

争议刑法案例

发布时间: 2021-12-09 12:17:44

1. 急需一刑法案件,争议越大越好

呵呵,我觉得上一楼的 “tq033hv ” 同学说的四个都不是有争议的刑法案例…… 一、二、三,根本就不是刑法案例,一般的辩论会的辩题还可以,当案例?呵呵,就不是案子吧? 第四个,没什么争议,刑法立法和学界都有定论:夫妻关系续存期间丈夫不能成为强奸罪的主体。 他说的四个没用!!
我给你说一个吧,不知道你能不能领会:
某甲,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某日在路上遇到一人(乙)推一辆摩托车,甲怀疑该车为乙所盗,遂走上去粗声说:“你准备到哪?!”,乙以为甲是车的主人,遂弃车逃走。甲见乙将摩托车丢弃,前去将车推回家。 对甲的行为如何评价。
案子本身不复杂,很小的案子,看你怎么理解。
我说一下,这个案子是有年司法考试的题目,大意就是这样的,全部内容我记得不是很清,你可以查查。 之所以说有争议,主要是集中在三个方面,一,侵占;二,诈骗;三,无罪,这个题目在当年的司法考试中没有定论,评卷老师评卷的依据是,不管你说三种的哪种,只要有道理,都算对,因为老师之间意见就不能一致,呵呵。
所以我觉得象这样的案例可以拿出来讨论,既是具体的案例,又有点争议,可以讨论。
看看这个行不行。
嘿嘿,虽然你给的分不高,我还是写这么多,幸苦啊,哈哈。

2. 恳请大家帮找一个比较有争议刑法案例,好的追加分

请你参考我办理的一起盗窃转化抢劫的案件的辩护词,很有意思的一起案件:

被告人鲁==抢劫一案的
辩 护 词

审判长、审判员: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师法的规定,受本案被告人亲属的委托,并征得被告人同意,我受河南黎光律师事务所的指派,担任本案被告人鲁==的辩护人参加今天的庭审活动,通过参与本案一系列的诉讼活动,辩护人认为:起诉书指控被告人鲁==犯有抢劫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没有法律依据,应该依法宣告被告人无罪。现在根据本案的事实与法律规定发表如下辩护意见,希望能对合议庭公正、正确处理本案有所帮助。
一、起诉书指控被告人犯有抢劫罪的事实不清、缺乏证据,无法成立。
起诉书审查查明中诉称:“2003年9月24 日15时许,被告人鲁==窜至本村===家进行盗窃,在其盗窃过程中被===发现,后鲁==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啤酒瓶将===头部砸伤。”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有:(1)被告人鲁==的供述和辩解。(2)被害人===陈述。(3)证人鲁==的证言。(4)损害程度鉴定书。(5)现场图及勘验笔录、证明。
以上证据中,鲁==的供述与辩解证实,就在被害人===吆喝“救命”时,其在自己家中午休起来喝水,此时邻居==到其家说===家被盗,并一起到了辩护人家中。庭审中公诉人补充的证人===的证词也证实了这一点。
在被害人===的陈述中称他自己家中丢失了六、七十元钱(具体数额不确定,也没有证据证实),听到了是被告人的声音,并且是小偷用兰布蒙头手持啤酒瓶将其致伤,在小偷向西逃跑时看到是被告人。被害人的陈述不符合基本的规律和逻辑,除了耳听为虚,无法确定外,小偷头蒙兰布又用啤酒瓶准确致伤其头部是不可能实现的,其在小偷的后面在小偷向西逃跑时,也是无法看到逃跑者的面貌的,因此是本案中仅有的一份孤证又陷入了自相矛盾的泥潭。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卷宗材料和庭审中证实了被告人和被害人两家是素有恩怨的,就在2000 年被害人曾用药毒死了被告人家的猪,希望合议庭能够充分注意这一具体的情节。
关于证人==的证词,公诉人也同样认为这是间接证据,同样也应该是传来证据,无法也不能证实起诉书所指控的事实,仅仅在现场以外见到了神色慌张的被告人,给辩护人以主观归罪的感觉,且其证言的内容也有矛盾和不符合逻辑。同样需要合议庭注意的是,这是一份事发二个月以后的证词,且证人与被害人具有利害关系。至于被害人的损伤结果仅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提取物证证明是得而又失等于没有。
综观本案全部证据,确实无法形成应有的证据链条,证明不了被害人被盗了六、七十元现金、证明不了被告人有盗窃行为、证明不了被害人损伤是被告人所致、证明不了被告人因为盗窃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了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证明不了``````` 反而进一步印证了被告人的无辜,确实无法证明起诉书所指控的事实。
二、起诉书指控被告人犯有抢劫罪没有法律依据。
起诉书适用我国“刑法”第269条、第263条认为被告人犯有抢劫罪是错误的。
我国“刑法”第269条规定了“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证据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那么,本案使用本条应该具备下列条件:1、构成盗窃罪。2、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证据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就本案来讲,即使受害人所说的被盗六、七十元属实也无法认定被告人已经构成了盗窃罪,更无法转化为抢劫罪。因此,在法无明文不为罪的基本刑事处罚原则的前提下,起诉书在本案中指控被告人犯有抢劫罪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以上辩护意见,希望合议庭在合议时给予充分的考虑,并根据本案的事实与法律规定,依法宣告被告人无罪。
谢谢。

辩护人:河南黎光律师事务所律师 郭永生
2005年6月6日

3. 求助刑法经典真实案例

去找法官或是自己去走访,这样你的见解会更加独到

4. 急求真实且有争议的刑法案例及研析

案情:2019年1月,张某在网上发布虚假的共享单车客服电话。王某通过手机App申请退还共享单车押金时遭遇系统异常,后王某拨通张某发布的客服电话寻求帮助。张某以快速退还押金需要绑定支付宝“亲密付”为由,骗取王某为张某的支付宝开通“亲密付”,并随即转出王某账户金额2.8万元。“亲密付”是支付宝为亲人、密友等亲密关系打造的极简支付服务,亲人、密友在预先设定的额度内消费时无需开通者确认,k可直接从开通者账户中支付款项。
分歧意见:本案张某的行为该如何定性存在不同意见:有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也有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应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笔者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具体理由如下:
评析:首先,王某无自愿处分财物的意识,张某不构成诈骗罪。诈骗罪要求受骗者对自己的被骗财物具有处分意识进而自愿交付财物。本案中,王某确因张某蛊惑而开通了“亲密付”,但是其对“亲密付”的功能是不了解的,对开通后造成授权张某“在预先设定的额度内支付款项无需确认”的结果是不知情的,更没有基于被骗而自愿把财物交给张某的意思表示和客观行为,因此,张某不构成诈骗罪。
其次,张某行为不具有妨害信用卡管理秩序的危害,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张某通过蒙骗手段获得王某“亲密付”的授权,所以才无需开通者王某的确认而对其账户中设定额度内的财产具有一定的占有控制力。但事实上,张某并没有非法获取王某信用卡信息,更不能独立地冒用王某的名义使用或控制王某的账户财产,王某始终对自己支付宝账户财产拥有占有使用权,所以,张某的行为并未妨害国家对信用卡的管理秩序,不符合信用卡诈骗罪的行为要件,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最后,张某通过“亲密付”秘密转移王某账户财物应当定性为盗窃罪。本案中,张某诱骗王某开通“亲密付”只是为了下一步转移财产提供便利,其手段是在王某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亲密付”将王某账户上的财物转移到自己手中,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而且,刑法第287条规定: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按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按照该条准用性规范,张某的行为应当按照盗窃罪定罪处罚。

5. 求一个有争议的法律案件,可供讨论的

我提供一个非常典型的而且争议极大的案例:,现实生活中,发生交通事故,如果你的车辆被别人碰坏,进行维修,由对方承担修车费用的赔偿责任一般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因为你的车受过损被维修过,会导致你的车的价值出现贬值,那么,这个贬值应不应该对方应不应该赔偿?这个问题在司法实务中争议特别大,至今也没有形成定论。理论上分歧也非常大,是值得探讨的好例子。

6. 刑事案例(有一定争议性的)

楼说都比较容易定性没辩性 楼主需要种介于几种罪行间容易认定 面题2006湖南某检察院庭辩论赛题目供楼主参考: 200410月初午王某银行存款2250元银行工作员电脑输入存款数额2250元加0输进电脑存款22500元王某存2250元王某拿存折发现银行员失误接着便其储蓄点其全部取走午5点半银行账发现失误发现款已全部王某取走遂电联系王某要求其退取款项王某避见银行员并搬离原居住联系银行员遂公安机关报案 歧 于王某取走20250元究竟该何处理三种同意见: 第种意见:20250元王某言民事利王某取走20250元行王某已占情况转移笔利行王某拒退行银行向民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二种意见:王某行构盗窃罪王某采用主观自认财物所者(银行)发觉窃取财物行数额巨已触犯刑应盗窃罪定罪处罚 第三种意见:王某行构侵占罪 参加本市检察官辩论赛题目 告于飞男26岁暂固定职业20034月5告于飞与朋友赵某、李某街相遇赵某、李某谈经营欠1万元货款中国需用钱帐于飞提议离处远高速公路收费站收费员赶走收取费用17:00于飞携带棍棒驾车带领赵某、李某二某市高速公路收费站于飞拿棍棒称刚监狱没钱花要征用收费站6命令值班收费员鲁临风、宋雨发票及收款都带走外面车休息否则使二受皮肉苦赵某、李某鲁、宋二带车并起车等候期间鲁、宋二除入收费站外自行应鲁、宋二要求赵某、李某其购买夜宵于飞则按照高速公路记费标准通行车辆收费称发票用完给司机发票共获民币3万元收费6告于飞等离20034月6警接报案于飞抓获经查该收费站系事业单位 该三构何罪 辩题构诈骗否.....

7. 争议很大的刑事案件

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致死)罪。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可以表现为伤害他人的故意和致人死亡的过失两种罪过形式的叠加。甲在对乙进行殴打时,其主观上完全认识到其行为可能会造成被害人的身体健康,仍故意实施殴打行为。甲故意伤害行为造成了被害人情绪激动并引发脑出血而死亡,故被告人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致死)罪。

首先,甲的殴打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关于刑法因果关系存在不同学说,一种是必然因果关系说,这种学说认为,当危害行为中包含着危害结果产生的根据,并符合规律地产生了危害结果时,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就是必然因果关系,只有这种必然因果关系,才是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另一种学说是偶然因果关系说,该学说认为,当危害行为本身并不包含产生危害结果的根据,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偶然介入其他因素,并由介入因素合乎规律地引起了危害结果时,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着偶然因果关系,介入因素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必然因果关系,因介入关系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必然因果关系,所以这种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偶然因果关系也属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甲对乙的殴打行为本来并不一定产生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但其殴打行为导致被害人情绪激动,又由此引起脑出血,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这种情况符合上述偶然因果关系的特点,而且因行为人具有伤害他人的犯罪故意,因此其应当对偶然的犯罪结果承担刑事责任。

其次,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主观上出于过失,客观上造成了他人死亡的后果,它与故意伤害致死的相同点是,都造成了他人死亡、且主观上对死亡都出于过失,但区别二者的关键是:故意伤害(致死)尽管对死亡结果是过失,但有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和行为,且乙的死亡正是由其故意伤害行为所引起的;而过失致人死亡则无任何故意,既无杀人的故意,也无伤害的故意。甲对乙的面部进行殴打,其伤害的故意是明显的。但甲对乙的死亡结果在心理上却属于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的过失状态。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致死罪。

热点内容
劳动法缓刑前工龄清零 发布:2025-08-22 23:10:03 浏览:872
会背道德经 发布:2025-08-22 23:09:14 浏览:762
催收贷款通知书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8-22 23:03:18 浏览:7
施工安全协议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8-22 23:01:54 浏览:775
网贷律师在线咨询免费 发布:2025-08-22 22:58:01 浏览:84
婚姻法的作用和意义 发布:2025-08-22 22:53:52 浏览:356
劳动仲裁昆山申请法律援助 发布:2025-08-22 22:41:01 浏览:427
新编经济法教程相关题库 发布:2025-08-22 22:28:46 浏览:583
合同法关于继续履行 发布:2025-08-22 22:16:31 浏览:39
未检民法典 发布:2025-08-22 22:11:05 浏览: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