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与法理
❶ 法理学中法律责任的构成与刑法学中犯罪构成四要素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与联系?法理学是所有基本法或部门法的基础,
法理学中的法律责任是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有法律规定的行为产生的不利于行为人的后果
有法律责任不一定受到法律制裁,因为法律责任有责任制和免责制,法律制裁是被动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形态。
现代主流刑法学中,追求主客观相一致,并且行为已经上升到刑法所规定的犯罪(罪刑法定)
区别应该体现在刑法中和民法中,刑法中法律责任的承担必须主客观相一致,民法中仅有客观违法行为(例如无过错责任)也承担法律责任
联系那是必然的,因为法理学中的原理是基础
❷ 法学考研啊,法理学和刑法,推荐哪一个
就业考虑,两个都不推荐
❸ 女孩考研刑法和法理学哪个好些
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考法理。
原因是,你现在很困惑,很有可能做版的选择日后会有权点后悔,假若你选了刑法(当然也挺好),怕你以后真正操作起来会不喜欢,那时不好转了。我一个师姐就考了刑法,坦言说有很多东西女生做起来很累。
若你选了法理的话,优势在于,学法理的,基本功扎实,以后任何专业都可以转,那时你可以转到刑法,转到民商,转到别的什么都可以。法理也是门很强的学问,做得好,别人会很尊重你。
当然法理考研缺点是有点枯燥,优点是比较集中。
我是法学的,我当初考研没敢报苏大,现在很后悔,我没想到我的分数可以过苏大的线。既然选择了,就坚持下去。
祝你好运~
❹ 怎样学好刑法,民法,法理
刑法要与案例相结合,才能增强对具体罪名的理解,同时要针对容易相混淆的专罪名加以区分,如属绑架罪与敲诈勒索罪等。单纯刑法的条文比较容易理解,重点掌握刑法的总则部分与司法解释。
民法相对好理解,但是在解题时,法律的规定与我们所谓的人之常情并不一定相符,因此,学习民法要熟悉法律条文,掌握民法的基本原则,同样,还是重点掌握民法的司法解释。
自从司法考试改革,法理在司法考试的第四卷所占的比重是越来越大。如果单纯的学校学习,凭个人的能力去掌握吧,如果从司法考试的角度去学习,则要分析历年的命题趋势。不好意思,法理对我来说也是薄弱的环节,不敢妄言。
❺ 考研刑法和法理,哪个好
各有千秋,你既要评价两个专业的录取难易程度也要综合评定两个专业的就业前景,毕竟读研最终还是要就业的。
多去查查相关资料吧。
❻ 法学与法理学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一、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
法理学以“一般法”即整体法律理象为研究对象。所谓“一般法”,首先指法的整个领域或者说整个法律现实。即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国际法等在内的整个法律领域,以及现行法从制定到实施的全部过程。法理学要概括出各个部门法及其运行的共同规律、共同特征、共同范畴,从而为部门法学提供指南,为法制建设提供理论服务。
“一般法”其次指古今中外的一切法。法理学应是对古今中外一切类型的法律制度及其各个发展阶段的情况的综合研究,它的结论应能解释法的一切形象。
二、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
法理学的对象是一般法,但它的内容不是一般法的全部,而仅仅是一般法中的普遍问题和根本问题。它以其对法的概念、法的理论和法的理念的系统阐述,帮助人们正确理解法的性质、作用、内在和外在的变化因素。它所处理的主要是法的一般思想,而不是法律的具体知识。因而,法理学的论题是法学和法律实践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三、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
所谓方法论是指关于方法的理论和学说。一种新的法学理论或学说的兴起,都是从研究方法的突破开始的,方法本身就成为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我胃法理学越来越重视对法学方法的研究,法理学特别注重研究如何把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的一般方法即哲学方法论具体化为认识法律现象的具体方法;注重总结我国法学工作者在法学研究中积累起来的有效方法,并通过理性化的升华,使之成为普遍有效的认识方法;注重移植其它学科的方法;注重批判地借鉴国外法学研究中的科学方法。
法学也叫法律学或者法律科学,它是以法或法律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自己研究的对象的各种学问的总称,是社会科学中一门重要的独立学科。
再如:法学包括法哲学(法理学)民法学,刑法学,宪法学,行政法学。
还可以这样分:法学包括理论法学,比较法学,经济分析法学。
总之,法学包括法理学,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
❼ 为什么法理学与刑法阐述的解释方法不同
最根本的是两个学科的目的不同,法理学注重理论,刑法注重实际问题,所以解释方法就会不同。
❽ 刑法法律法理
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最基本的特征。所谓社会危害性,也就是犯罪行为对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所具有的危害性。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讲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也就是指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危害性。犯罪的本质就在于它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危害了社会主义社会。如果某种行为根本不可能给社会带来危害,我们的法律就没有必要把它规定为犯罪,也不会对它进行刑罚处罚。某种行为虽然有一点危害性,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也不认为是犯罪。例如小偷小摸,数额很小,不能当作盗窃罪;与邻居吵架,沉不住气,动手打了对方,但没有打伤,或者伤很轻微,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应当批评教育甚至给予必要的处分,但不能当作故意伤害罪。由此可见,没有社会危害性,就没有犯罪;社会危害性没有达到相当的程度,也不构成犯罪。
第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违法行为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有的是违反民事法律、经济法律、法规,叫民事违法行为、经济违法行为;有的是违反行政法律、法规,叫行政违法行为。犯罪也是违法行为,但不是一般违法行为,而是违反刑法、触犯刑律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违法并不都是犯罪,只有违反刑法的才构成犯罪。例如盗窃、诈骗少量财物,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只有盗窃、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刑法中的盗窃罪、诈骗罪。一般的假冒注册商标,属于违反商标法的行为;而假冒注册商标情节严重的,则构成刑法中的假冒注册商标罪。一般的干涉婚姻自由,属于违反婚姻法的行为;而暴力干涉婚姻自由,则是刑法所禁止的犯罪行为。如此等等。
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如赔偿损失、返还财产、支付违约金等。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处罚如罚款、行政拘留等,以及行政处分如警告、记过、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开除公职等。对于违反刑法的犯罪行为来说,则要求承担刑罚处罚的法律后果。因此,应受刑罚处罚也是犯罪的一个基本特征。
犯罪的以上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结合的。这三个基本特征是任何犯罪都必然具有的。而其他违法行为则不具备这样三个基本特征。对其他违法行为来说,社会危害性虽然也有一些,但没有达到像犯罪这样严重的程度;它们并不触犯刑律;也不应受刑罚处罚。所以,这三个基本特征也就把犯罪与不犯罪、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区别开来了。
构成犯罪需要具备法律所规定的一系列主客观要件,这些要件称之为犯罪构成要件,这些要件的有机统一就叫做犯罪构成。比如,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构成抢劫罪必须是:(1)使用了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2)抢了公私财物;(3)行为人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4)主观上有抢劫的故意。这几个要件综合在一起,就是抢劫罪的犯罪构成。又比如,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的玩忽职守罪,它的构成要件是:(1)行为人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该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3)由此而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4)主观上对造成这种重大损失不是故意的,而是出于过失。这几个要件综合在一起,就是玩忽职守罪的犯罪构成。我国刑法分则规定有十类犯罪,每类犯罪又分为多寡不等的具体罪,现行刑法总共有414种具体罪,每种罪都有它自己的犯罪构成。比如背叛国家罪,间谍罪,放火罪,爆炸罪,信用证诈骗罪,骗购外汇罪,故意杀人罪,强奸罪,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贪污罪,受贿罪,聚众斗殴罪,等等等等,它们的具体犯罪构成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概括起来说,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的构成要件。这四个方面用来分析犯罪,所回答的问题就是:侵犯了什么怎样侵犯的谁侵犯的由于什么侵犯的分析犯罪构成,不外乎从这四个方面去分析查明构成要件。
❾ 刑法,法理学,学习方法
我正在准备考法学研究生,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刑法:个人认为刑法是部门法中体系最清晰的,基础理论、犯罪和刑罚。
要学好刑法,第一步,把基础理论中的犯罪构成的各个要素如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客体这些的定义搞明白。
第二步就是犯罪,简单点说就是各个罪名,这是刑法的最主要的内容,首先要一个一个罪名的学,扎扎实实的把每个罪名的构成要件搞清楚,如果你还会联系一下实际的话,这个过程会非常有意思;其次,再进一个层次,对重点的罪名重点掌握,刑法考试的特点是注重考察重点,如盗窃罪、抢劫罪、绑架罪等等,像危害国家安全罪,这个基本上从来不考;如果再高一个层次的话就再做一个工作就是比较,把不同的罪名拿来比较。如果你以上三步都做到了,不是吹嘘,保证你一般的考试拿到80分。
第三步,如果你要冲刺考研或者司考的话,就再在前面的两步上再进一步就是把基础理论和犯罪结合起来,比如把盗窃罪和罪数的问题相结合。再有可能考的就是你的分析能力,你就要多做些案例分析了。
法理学,个人认为这个是比较难学的课程,因为它历史悠久,理论深厚,专业性强,很多东西接触起来比较费解,不过你不用担心,大家都是一样的。要学好法理学,我觉得关键是两个字:理解。
首先,你得把基本的东西掌握了,比如什么是法,什么是法律体系,什么是法律关系,什么是权利义务了,这些都很单纯的,只有记住,没别的办法,否则接下来的学习你就会更加糊涂。
其次,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概念之后,就要开始学习价值论和社会论了,简单点说就是从价值的角度解读法,比如法与正义、法与利益、法与秩序、法与平等,这些比较抽象,要去理解。法的社会论是指法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比如法与政治、法与经济、法与文化等等。
法理学在德国被称为是法哲学,这反映出法理学的抽象性,不过只要认真一点耐心一点,你会发现法理学很有意思。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如有不妥的欢迎楼下的指正~
❿ 刑法学家张明楷的法理观念
救女友不救母亲可能会犯罪
假如女友韩梅梅与母亲同时落水,李雷有能力救人,但只能救一个人,倘若李雷救了韩梅梅后母亲不幸遇难,构成犯罪吗?张明楷教授按照三阶层理论体系,从“不作为犯”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首先,从构成条件符合性看,李雷对母亲负有法律上的救助义务,如果事发时他有履行这一义务的可能性,他本可以回避母亲遇难的结果却没有回避,就符合“不作为犯”构成条件。其次从违法性看,不能因为李雷救了女友就认为其行为不违法,因为李雷对女友只有道德义务,不足以与对母亲的法律义务构成“阻却违法的义务冲突”,当然可以认为李雷不作为的违法程度降低。第三从有责性看,李雷具备所有的责任要素,尤其是具有期待可能性。当然,虽然李雷因深爱女友而优先救女友依然构成犯罪,但考虑到“期待可能性”的减少可从宽处罚。不过,如果事态确实危急,李雷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就救助了身边最容易救助的人,而这个人是其女友,则不可能追究其刑事责任。
未来有可能设立“见危不救罪”
针对很多人因为害怕被讹诈而不敢扶起路边摔倒的陌生老人,张明楷教授表示,虽然此时在法律上没有救的义务,但是从道义上仍然要扶,如果遇到讹诈也不必怕,坚决不让他得逞;一旦对方去法院起诉,他就至少构成虚假诉讼罪,甚至可能触犯诈骗罪。当然,扶人者要注意证据的收集和保存,法律会鼓励见义勇为者。围绕这一问题,张明楷教授还做了前瞻性的探讨,表示中国未来有可能设立“见危不救罪”。目前德国、法国等许多国家都规定有这个罪,即当他人生命处于危险状态时,如果你经过了那个地方救助他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却没有救,就是犯罪,在德国处一年以下自由刑,在法国处五年以下自由刑。
自动驾驶汽车带来的新问题
张明楷教授还指出,科技的发展给刑法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问题,目前各种理论就争议不休。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在自己的线路上遇到违章的数位行人时,可否为了避免数人死亡而轧死一位没有违章的行人?对此张明楷教授表示,“我倾向于肯定回答,生命是平等的,但是多数和少数是不一样的。”